在文言文中如何区别动词的意动和使动用法? 求大神指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3:55:54
在文言文中如何区别动词的意动和使动用法? 求大神指导
xZV#Iv~xfܧYc@5SB $(.]ݸT$jzUFӯ?;Yɨ;:hǝ8ީ~=OdЙ/_0.u%3?燿'~|W聯ijPO}U.s7yaf^8Ӗ39 Dͼd yi51!z lfA~zVEf<"eg~1gd*Q= ̛c\b۵caiCrW+9߈ޘ<>o),xTZIB7ﶕ?rG%VbB Mgz0L&3ɹ{jYsFLaEos/~ .pzuط:3}W3mf׋A Wi2l/b/ hK[ӲJXxG`+uOKθ%I\e[+믄\QOZǺ8OPe"%_T'M^شXGC,Dd#,Tu(럋|X/fGa}(PtO,@m,*; 8O;;>#$RFO(mD>V֦2JTg~gy껀xI=iY+fHv>ohbzUiRZ;h;U r&'xc@6~ػkGNF" b`[qjZ4$'Җ3J39tLմŤalwHl/‹d #~,O6ņxDЩVY8y.Rng*mCto mg ϼCnd?r^8*jy׮& -s V}ibmI,̄z; EXbVb6>!#Fm::0 1F>~R,ID6:>2"8Z tUmlU诜ٯ#UAKfDb 0#Er?H;{FM AFK| ge "=SO6oH)il2 tz@=Gn0} 6!# @ C#HfT9U,bYE_L1cl`[3Ðߏ}X7HɄB}tOM=v0* 4BFh-쏍+ ACOo\V8S+ʻb8'12_uШ6; U!s*m¨#kEcD`kNv%0ۊ#6z  x˪}%Gy* "mgjiQj?POۺ9ӈ,fhP 鴽EM_ԗ/ xP=0Aݮ-SE}Nҏ hNCB,)ޫqSVR0+fWF+|$&2q֥ e7c}XC7`*U*ڨ3hH8wd˖6[e8z(/&(oՌjJޤv+G𿑣JJG$ !엕(& g%{QYU]h:p+Жu*''G<(QNƨd꿑FXDg aIxiXyC?,ŵ7/8 gX/Լ=z]dҫY?6|79/d~̏DH/>K/`[kߏ ά/o<: d4K9íW[{9 Ȧ11Lg_/_OXoIRtKpރ%s4Qc%vxDګeY(U>-h\PynS ~ ƀ^#x.xv"Tv{' t?3OӅQշl "p 2/z7[9=QlQMB1!}}X*yfZRrx}O=#g}T /K~1;z6Wbn%h ~9 ^=:aYGC}ys=5j%aj] ۦwIl{693ve7 4eq$Z3ԤZb o* |Jj1FkfSbaOH}tAU_P*'ibE fOuLup1 h36˱\L!rJ|*5.P` 8ˡ|E5TuBG۬NOؠ:( zCv!uTڐp v 1)v":ijZK4[lW1b)QCϾ R%uӄ _r+ \;n@@n~r׮QP[ 2P&blA4wH| kD>k"7cv}\-(R1ݤj=$99Y3Φ;sp)!Le1ȿf!z#d>h%pu#j` }סoD!"۲_n{68M'řPG `YwI/t&9& m!GBx).I[ղ@DS&^<in' 4ڥ#qO0ϑHhm ~

在文言文中如何区别动词的意动和使动用法? 求大神指导
在文言文中如何区别动词的意动和使动用法? 求大神指导

在文言文中如何区别动词的意动和使动用法? 求大神指导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不能概括所有情况.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优势也可活用为动词甚至是使动词.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之止(使愚公止)
  例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二、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词比较少见.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凄、寒:使神骨凄寒.
  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例如:
  (1)夫人将启之----夫人姜氏将为他们打开城门 《触龙说赵太后》
  (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陈涉世家》
  (3)祭祀必祝之----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翻译为:为……祈祷 《左传•成公十三年》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哭泣 《病梅馆记》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而哀 《阿房宫赋》
  (6)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丧,为……治丧 《史记 滑稽列传》
  (7)文嬴请三帅.请三帅:替三帅请求 《秦晋崤之战》
  (8)邴夏御齐侯.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 《左传•成公二年》
  (9)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脉,为……诊脉 《三国志•华佗传》
  (10)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死名:为了名而死.死利:为了利而死. 《庄子•骈拇》
  (11)君子死知己.死,为……而死 陶渊明《咏荆柯》
  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家“之”子,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1.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2.用"之"结句,“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
  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钴姆潭西小丘记》)
  3.用“者”又用“之”.
  如:“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状语后置的类型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句,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何以战?” 正常语序应该是“以何战”. 意思是凭什么作战?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还有许多不同形式的宾语前置句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