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如何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1 18:19:22
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如何翻译
xVR"I# cآ\Ph@tAFhLeU/ɪab#f6b慠2O̓UGdDXp |E eջc7:L܋??Ã_"O-XX9}IsxJ158j4]R4;菿SzA/T鋰HѱX_osy5_dbΟ7|S#nqnNƹ9n#&\EPnXMkn߹5ޏ-?dG4oPdn#W6 M}~'nJh0'G4F56_٭HԒ,f>O{sp*Ϩ3BLJsvNqPHo䭛 ⦓2"89G]Z+~6ALي|7TA R܌/_,-yfl25^'4A~\ R\>ƕŢYKji.q3 Cj=9gkuMf9F(רԎC G@.kswJURqFsgAQmb[D;(>%gׂK!GC{F|;W\p ^[0N=Qe( <]~AȲhp^>@%ԙxҐb ʢ"+|JuRxT 6fh!۵Lj,8!|[WPs FG-x,Ue{cKRxSĜ {I of9PTGDpR?W;[jtz v4;HG!g!֏TY_$oD]

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如何翻译
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如何翻译

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如何翻译
所以很明白的说明了仁爱不能当做治理国家的依据.

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駻马,此不知之患也。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何以明其然也?曰:“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此所举先王也。夫以君臣为如父子则必治,推是言之,是无乱父子也。人之情性,莫先於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虽厚爱矣,奚遽不乱?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子未必不乱也,则民奚遽治哉!且夫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

全部展开

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駻马,此不知之患也。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何以明其然也?曰:“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此所举先王也。夫以君臣为如父子则必治,推是言之,是无乱父子也。人之情性,莫先於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虽厚爱矣,奚遽不乱?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子未必不乱也,则民奚遽治哉!且夫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此以效仁,非以为治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
古代和现在的习俗都变了,有很大差距,如果还想用宽厚的政策,治理百姓,就好像没有缰绳马鞭而骑马一样,不知道他的危害。现在儒家墨家都说先王博爱天下百姓,就把百姓当做父母。怎样证明我的话是对的呢?说:”司寇(官职)行使刑罚,国王听说了就不进行娱乐活动;听说判死刑,国王就哭。“这是先王的作为。若是君臣关系像父子关系一样就会天下太平,推理可知,没有相害的父子。人的感情,都是从父母开始的,都是相互之间很爱惜但不一定就太平无事,即使感情很深,就没有冲突吗?先王对百姓子民的关爱,比不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子女都不一定和父母没有冲突,百姓怎么就一定听话呢?况且依法行罚君王为罪犯流泪,这是显示仁爱,而不是为了治理天下。为之流泪不愿意惩罚的是仁爱,但是不能不惩罚,是法度。先王用法度而不是听任感性,所以很明白的说明了仁爱不能当做治理国家的依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