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辛 拉奥孔 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3:45:57
莱辛 拉奥孔 读后感
xVrHwRQ23? YN#e0ٍI,)Uy3SO }Dc11Afs_R_d΢ᐦ_ܧrQ}ǿ>O_|ŮbD[T6&)kg.{~pC+?3s!mhN ٚ^yk1%Į@t_̃lLRZ.aL ~ŒjrJ;S-WDx\}#d,gLoyٛ0|]V}ktU;Ҝ],bb,ߞ垳ukɛ~Ҵ=R!,*e\zT=, @~ܵd9+l/]6H=ʼ wGg*N%s]m>O yOQyrik3=s_u,ZVJ)^+h\,WnjO9SMն(:/o1;@Ys4-w߀i5T^dPz*=#I 9Jj+IX4.Ŕy O0DEf,pewBe6 *d}mn `$vU4N5# pd/_7dP"(ý^&҂.lle#g3wiGdc!u_m+} #姸*P1tv' ON4hb@4]+_T#5XP@ f=EX1̤L"4S󡃽T7oSͿ\WnP3 C"I$].޳Qq@9YIL*>ī 4k.Vm;7GjxFЃ.[2.`H#ibh 41V1zzq}\EW}xyZ%^9޴8s9##UZr؉ ht#{Nze+>Cw"6" l c&4$Ay{fZ?Pu*''ׁ קu+3n0 }EavA^FNh7 yؽ\=SCYҕ&G/\א0<$Kɔb0S?ESgUqa;Kù"WD.&#ʃzJFSa̓J!(rÝzGh̨[@:c`@:&-*2{`j3DZtQu@Jd&8iң8ςЋld8x3*<2^Y`e<:grcN?'ϱn 0U}ܜ~m8C f1FO1hVsA.7py%no}\9ϦR s1ufrE\,WPxBzdXfx|Du=w+$dJ-Ì+Gpպ[aC D[b38St_vOӌ OZF=9˃krb).q bU"w8?(wCݙ>~'$7HPY B _/|~bO

莱辛 拉奥孔 读后感
莱辛 拉奥孔 读后感

莱辛 拉奥孔 读后感
丑,莱辛的魅力(读后感)
  在读《拉奥孔》的时候,身心是极其愉快的.它不像读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乃至《纯粹理性批判》一样,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而感到些难懂和枯燥.首先《拉奥孔》讲的是“诗”和“画”的问题.“诗”和“画”首先就是个浪漫的令人愉悦的字眼和命题.
  莱辛的《拉奥孔》又名《论画与诗的界限》,出版于1766年,“它们在题材和摹仿方式上都有区别.”——普鲁塔克.
  且在阅读过程中,仿佛在聆听莱辛眉飞色舞的演说.莱辛在兼具了哲学家的特质的同时还兼具了男性的幽默感.举一个例子:他在第二十章谈到只有绘画才能描写物体美,“诗”按先后次第去安排出来,“在把它们一件件历数出来之后,我们纵使专心致志的回顾,也无法获得一个和谐的形象.”所以荷马明智地不对尼鲁斯的美,阿喀琉斯的美,海伦的美,进行详细的描绘,聪明的只是“建筑在海伦的美上”.他说,尼鲁斯美,阿喀琉斯更美,海伦具有一种神人似的美.的确,让我们读者想象海伦有多美呢,那尼鲁斯有多美呢,那阿喀琉斯又有多美呀!
  然后莱辛幽默地说了下面一段话,让人不免会心一笑.他写道:“有一位康斯旦丁·玛拿赛斯就曾想用海伦的描绘来装饰他那部枯燥的编年史.我得感谢他的尝试,因为我实在想不出在旁的地方可以找到一个例子,能更清楚地说明如果一位诗人想去试做荷马由于明智而放下不做的事,他是多么愚蠢.”紧接着莱辛便引用了这个例子:“她是一个美人,肤色美,眉毛也美,腮帮美,面孔美,大眼睛,雪白皮肤,……”看到这里,我们不免哈哈大笑,服了莱辛了,如此轻松而又深刻.
  有人把莱辛的作品比喻作“树上的果子”,而不是“盘中的果子”.确实,相对于很多艺术理论的艰深和苦涩,莱辛的作品和表述确实显得灵动而有生机.在《拉奥孔》这样的理论著述中,莱辛饱含着诗人的饱满激情,一首首长诗的出现,把我们读者引领到一个仿佛没有边界的想象空间之中……有人却又因此批评莱辛的理论不够系统化,说虽比起他的德国同胞来,莱辛的理论最少抽象晦涩的思辨,多了生动激烈的论战,但要使他的文论系统化,却不太容易.我想,过多的要求未免苛刻了.让思维自由,莱辛带我们领略.
  正如莱辛自己在前言中所说的,“这篇论文是随着我的阅读的次序而写下的一些偶然感想,而不是从一般性的原则出发,通过系统的发展而写成的.”因此,我们在书中看到了很多生动、鲜活的因素.他说他们德国人一般并不缺乏系统著作.从几条假定的定义出发,顺着最井井有条的次第,随心所欲地推演出结论来,干这种勾当,他们德国人比起世界上任何一个其它民族都更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