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前中国的行政级别划分二十四级,具体是怎么划分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19:11:57
文革前中国的行政级别划分二十四级,具体是怎么划分的.
文革前中国的行政级别划分二十四级,具体是怎么划分的.
文革前中国的行政级别划分二十四级,具体是怎么划分的.
文革前行政级别的划分
1956年6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2次会议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改革,它奠定了此后长达30年之久的劳动工资制度的基础,同时对新中国“吏制”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此“级别”成为中国除农民以外各类社会人群政治经济生活排序的重要标准
老的行政级别是55年取消供给制后为干部制定的工资政策,与军衔、职务无直接关系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确定干部的行政级别当然离不开干部的职务和贡献.行政级别共分23级.其对应的职务分别如下:
23级正排准连,22级副连,21级正连
20级准营,19级副营,18级正营
17级准团,16级副团,15级正团
14级准师,13级副师,12级正师
11级准军,10级副军,9级正军
8级准兵团,7级副兵团,6级正兵团
5级准野战军,4级副野战军,3级正野战军
1、2级是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设立的
一级工资700余元,三级工资400余元,十级工资200余元,十七级工资97元.
需要说明的是军队干部比地方同级别干部的工资高拿一级.如十七级地方工资97元,部队是114元.主席只拿三级工资,促使了一批如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老帅们也拿三级工资.据说只有个别人拿了一级工资,如宋庆龄等.
此干部级别自55年制定后,在61~64年间,对个别定级时偏低的干部作过一次调整(长一级),以后一直未变.
高干的概念:13 级以上是为高干,到文革后期以后由于生老病死等原因高干人数减少,在高干队伍中又增加了一个14级.
干部级别在当时生活中被经常运用,中央文件传达到县团级,不只指县团职以上干部,而是17级以上干部都要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