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失然后贵仁义,是以仁义起道德迁,礼法兴而淳朴散.故道德以仁义为薄,淳朴以礼法为贼也本句话是出自朱穆的《崇厚论》,请朋友帮忙翻译成白话文,急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8 23:02:42
德性失然后贵仁义,是以仁义起道德迁,礼法兴而淳朴散.故道德以仁义为薄,淳朴以礼法为贼也本句话是出自朱穆的《崇厚论》,请朋友帮忙翻译成白话文,急用
xU[nHݐE6%kY(ـIxؘtHBLWBҩ{]|+ɤ5f4?#YUs=Ujf$7+'SeE`|>QG|=VgSOY3{>i^o$ ? Tt5{TQ@T eqr_HD" 9 _Lǐ9{U_$q$G5R׋cw;A)j`oAÃz1M<*q8e}H4r)uco@e=_$%{!+RbYx>F(C*ux"t5&4ZAL> .P-1?_ۡJP7D}1L6XPb. T1/j1͌B0{"p?0سÛM>C9!UEEK>^AӘ- h[5=4?f?ϝCZRBD!ODQڗ}zrZGCM[lr9Tk-Dǃ5N{WXމ)L|c4=֣F) Ŵ Wm%˖jƖXPZR-ޝrlZXK`%|&ʥ%kN9[&WCǙӉyK ~mqjm_JA@GʔQ6ʗȄ cQ4bom<5M߳vZ}͎{)uQ{F bRhwy[=l4DD=n}xb*Nɍf3 W{@CY:|l_?eL4;E ?uEߘyOD} n:*gvw8=W -

德性失然后贵仁义,是以仁义起道德迁,礼法兴而淳朴散.故道德以仁义为薄,淳朴以礼法为贼也本句话是出自朱穆的《崇厚论》,请朋友帮忙翻译成白话文,急用
德性失然后贵仁义,是以仁义起道德迁,礼法兴而淳朴散.故道德以仁义为薄,淳朴以礼法为贼也
本句话是出自朱穆的《崇厚论》,请朋友帮忙翻译成白话文,急用

德性失然后贵仁义,是以仁义起道德迁,礼法兴而淳朴散.故道德以仁义为薄,淳朴以礼法为贼也本句话是出自朱穆的《崇厚论》,请朋友帮忙翻译成白话文,急用
德性失然后贵仁义,是以仁义起道德迁,礼法兴而淳朴散.故道德以仁义为薄,淳朴以礼法为贼也
  道家和儒家的哲学概念很难用言语表述的.这句话犀利而刻薄,但也很深刻.大意是:道家对于儒家所倡导的,并被世人所广泛接受的“仁、义、礼、法……”等标准和准则,提出了批判和反思.人性之中,有善有恶.一旦“善”的标准产生,“伪善”就形成了.连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善举”是出于内心“善”的本性呢?还是出于外界“善”的压力?“善”是终极目标呢,还仅仅是手段?如果是手段,那么目标是什么?句子中的“仁义礼法”显然被认为是手段罢了.
  为了便于我的理解,我勉强解释如下:
  合乎自然的“品德和本性”丧失了,之后就推崇所谓“仁慈和正义”的概念.
  (德:原本的品德,性:根本的秉性,仁:仁慈、仁爱、爱人,义:正义、大义)
  如此,所推崇的“仁慈和正义”的准则树立起来了,合乎自然的“大道和品德”就远去了.
  (道:合乎自然的规律,德:与生俱来的品德)
  所标榜的“礼仪和法度”的标准流行起来了,合乎自然的“淳真和朴素”就消散了.
  (礼:礼仪、礼节、礼貌,法:法度、规则,淳:先天的淳真,朴:天然的朴素)
  所以,在合乎自然的“大道和品德”面前,所推崇的“仁慈和正义”的准则就显得浅薄.
  在合乎自然的“淳真和朴素”面前,所标榜的“礼仪和法度”的标准就像个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