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5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10:48:08
读后感500字
x|Yr#ٕV?BJIYF^@{A@0Ip@$1ì"=w-9>w8YJE7ws'fZ퟿~5?_]߾K-DBljh=ok"|Nf22iެW3n2z\0]t~̈́rG:o:gJa/̔Ik=>wy2Ȗٶ=|6=lnt8ۍ=n.tzAL^:h.vn ~w\;t=;\Kwwr_ܣq ??́~;MY4"` s ucA@6㞩Qٶ RDHgrG?l k }~⺛y[Ϯ'36ffXO3L~쟉նz^5aznֶjp}eÔ3M˧w>y7޲=6nǿ - w/fXlt8Y0^Y&pw39eyWp\$g|lg8{tǻ^cٻpѫIQ/^}1mޛR9͡=@0֓+ЯnL !N." Qf㓍S>MŸilvh1<4Iyᎄ~AelNy^nqsyu,>y}Ja&3}d=l*ؘ-zֳx^Iы=߹>ovPprnӺI?dzĎoMAV,޲/bG؝YҦs*2Yο|OLӲ.j!vLkwy. nulwvyz- y~j^N/CLbF2J؜SP$4Z sE.d`qH+zM`3z)(BxtcU?{gbk(]KjaLB:f_GT06ͿuNG7`c MҀrJM㏆g6+*1 \[l uo '&=n`Vua8olԹ֕wPx9P xޅ;ShPʪaMc5%i ZA'x4%5LxTᨙg,<0)t'A$_ȸ'W_q4:MgZ%1×?8TgbJei'$*`2(H-^dT8;;]<Чp?Vȩ2?[Ao@ݫ RNܝ^mnWp :, ~3d* q$lcL.**^>۝{[8ս%O_?P\BAq]ك!gP L*M`/,reGzB+$Wjb3Œ`_p#k'\I hiT,Ò7amwmQ.a#r:lIPy<ovovn }lŊH/#cz.x˗h)kOPgޖ33UzGa|zXOrfsP>O*~59@_}, kZ b<=-BKŎh Φ ~{S"z\W'ɜ!ނc+IYOa+YnD\bߔMNW-lܦf]7cVR8% Si ^5U1a9EtHހ)㱙 ˛APۛ8 *h=jX!ou>C(AMS%X 1V'\LԞ{8W`-&8*1\<'RqV'u> )S=H:S\>P3SSO&OD|ʍʺXD8YS*_+* I+Qqb(A<٭ s߫r8#% ff<8a6'Y@S8#XDcCTKV N{\흍gҹ($B̫R,cUTM)K]> +fWG.5k;]Q$x:X+yJusqOT(9OͿOS/?ůc@O2Oئm}ڌ8%wp%jUkf2 P]a"51uRZ5~bܐN$ aSd+yU&4L'oՃ.N* 90SՉ #j:5̇-Axnw+K|yqNx VC l8#cW7ZpEJ%Ar_tD0rO4.;ɭ ܉+y[Kx'3>@m'eG^1C*`ýq%mG#8td]aG;8݅B?*Y⤻;./QWӑ'.>U.NH,EKt0znF[pj!j ܤz{]rəE<Ɲ>FeAB\8Tg 3O wˑ{$pկԣ谲ޏXp-`\ʹF}tmPSxV7Sߠg65LwPey]C306:RDs~cԋ 3p aFĤ(IM_̚ek0 w~3Y,xڰHI0T3|K %\XM-ٗz_Í_#3m5=t\C_ LMBzQ vi32cwޜj5 g\^5r5 fξ:4k E 91c u0'L /$<>hlg:tH8%-ѰC(]rYQK g%H$S'jte X҆fgM"\֙ޭzxp"p1fo˝.i%ԝČ5:Cܭ?bNLxFbS*(aR]hyЪ yy'L;:/ 1^dv+řq$&9a%|޼C:x[oͲJOsrb69d >D]9=ٍZK0&U _ 7d6dZ#4ڝnĴ~Pn\Jf$\F𸌕A^%S YPÆij^k鋕Y21GQ).wߕx9I24Wd1DzO^'L4{ϐ^ fl qUHہhhy%,XuK0B-^̆\g|ߢƒv)<:n;O]`a_a>kK! FghqeXQY%"?%o.R$4qO#ԮӡkeHݰ.!0B-|>.6k|0sbDKRMO1*Nr{ԆK(Y{_r &Qz_4qRϺA=d~K^$q)ڍ(v1ܻrN[ _yx!)L *I*eO,Ppb+*Br'f7)7:80 NjA/G6i38:&>ջB[`xWrEP]R'NXcGm={8yY~H #ފqe Md:; `K-^vi±k:5{R 0FuZ:8HeJ..r=$cYA1͉9-tOyAHQ.oCDe:zqDXiTx#=FTbt`0z5Df@t"_ 5oTҩ eĸD࿽86K84,"PrE#hpD Zg" , @vqŃKņ*#siح^ P˽"Fq#?ŭ$&Q6o WsDۡ Z8SL$No9ރʡSM)Ą 6z«`st#' FKh`abМ҃p’;M-RAb8e~m(Xc"Xϸ܆v/Rk16Ƌq2.fcHXx\FD \օ.Ml^(^GvEܽe=f砗0 Sr㸤<4(<$87)K&&<k~ Mۥk/dm#Q<s,C'ftCE|Cr]t,G\c#ޜ%_Ս Վ#rdݹ-@Cvߍ|J^E+`*sW^Gx1Wt*Kgij<`d25AzO'ןL:%\ ~L3UH qو86FУKwL$qțAnjX BQ#F&6M/"G'Lz%s 8F8өS3FCmfcաYjE*&$ ZgzץNdG Z[x A w/ @—u 'Jw9UK-_5Tiݲ=n7H .%@zr&bϛ>GwkJك_E$ ˈ#S]8O5<8`"Z M:H!2NF. 3'f"4VYIâjSwK6ڝC[>M XEsu*^x8]4یAczލ!%*NʈupcU%~XVQjw88YCqZfu] >24 dKW]Q-N/o i%ĉ+h7f~Jqς,nԵ@RT=;R80{n/{I l%\1{3z.l*|<%P$hNdQXd.bj4 y٣[,b87dsQD!d,sCgg'^ґ%8%"XqQUpa5k&3#z4s`qI:tT GRBy2< D%K$$qd.FIzv{AjL*6: v8"P`y7[fX h'<|\[Y@dٿ8=Jr7 hkp#ۦJl=+CW3L n&>) i*f%a0#Sr) 47qT JY>Ct KVFa?-5uYAI3ZM#QwM 2FF[d.Yon&3j%v0zVD˟ӯpawڔQZO}~?~}w ]J@ٸhru4zvB6#t#? JV9|TkIy@Ygw4W],(3CN"G'RȾӥ|9a2(dI vuh^7~f*ӷ'%W\͸6_}N(*?oza,)0JH 3hI2iR "+sNo?/zI\ _?m߾i۷b.dߓȑ4)胉 ۺ#Cu\D>  {LjhM P^Gih9Q>8-z9;J/$= Pשw F6gYWdxrǮ zJApj=;˥bñ+ӞzfɬRRAV W3A'=RQ@<CrQ'#f.#lC4KaƢ((ifz*RaIMMAyBSPFY+`<+5с͜h{/YX(J G5c)%sjjv%y}匲 88ҷ?wlN]jz2}Aml`QCŽIZCx=꼔ֹT%nFhecۓ6۾?Բ.ey+aMi&tuYƇ9|%V\5fVF wz++Cra+evE;IJMU ( Aar5Q%ä]ʹ%84/YB#w2IPu%`%q:9i RF޻A80zHN^N\ WJLEx47d=eS@n),Y >()0%UOǫՉX4FZfp*:[ @1ztc(NRt' yR-XszOh? [s1 SqJ2R`|ۅ4)~j`:3>Mzc.&2O+S:n0픩t'0OIB'iҬR2&b)G3<뒴ʿ6mab(SH:c;G/a/\ ˀ.psn+m˖8헄7ZU\f;,3SBK"U YŽ}Λ3m}u|IM!En!$M6_'k*CG읦u#B6ߺ`? r WݰG\p7|dM!on2G]/l23:u6 nc\YG'|nǣ($'cO~ P}U[SuJ+b1/3vTɒlaS{bgc_kf VsLn6Io , +ж?E:;f|{˳}؇2}SW[gOePnz~lʲ<[m9XC%" u뉦&|=İw ͈\Ȣܰ@mQfZqx4yej,úc O(A"o.hykDu6)@ٰMгϏAKdWA)" {=f<ɵL)ˮC=+0>]E,:rZ`5VC|~ ܡ֣&`%G%1b zQƟ%/<ʗg:_/\(=uᦊJZzִ` _56qf37 **&՚%YmpvM,AreҲ+OOլ9A~dr j@Q>7qL>t\]9ph ]ReLRųs7,p!9~4tϰ= T ̺c+|ۃ#jo2O ҝ_&|jԫ҈tgh sg "۽ Kb{WK,Ww#xlX:8FeO0l 3WfY 1 =m LjIe\T.5GM:SNҭx; Y[niCjoZGu1-ɒGpŘZO,Q\gZ\ɔ,Fqi^byvʰC }-$>>˹SԸJQn[k:|S,mÍVƸi7,w%}kR N5ʻwptY@x`@S^C.J( Sqx?ȇ6PǗtn@ bG^:ԃTI4)NHD5Fš'M4 ɬAc̟m~ ֕#= [:zzϲU#J$<888yPx|5"qk&kG 0\BlQ(WNUKDs=}VFX[)̒DnI2 LhY)55$ vXmW̊n)b0'gG7W>t=#4Qw!?*0nUSjGINayk%f ͙w芩Rj'=$B2 <'HXYo+2ˆVUیHـwu1_ӕS6I⃫G}n[#]tbIOOaKm[þ?Hư=xZ K; !]x]kUL-8z!baa qp Q5;ݼ_=!yr: WyU3g̈́.ޟjk[

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500字
灵魂的照耀
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在十九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尔斯泰 在有暇之余,我翻开了《列夫·托尔斯泰传》,从而来体会一下托尔斯泰的人生成长的艰辛历程. 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虽然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亲逝世时,他还未满一岁),但是他至少还能保持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城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最终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国作家,成为了“俄国的一面镜子” 影响我们成功的决不是环境,或者遭遇.而是我们是否能保持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华罗庚故事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的小草随意可觅。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这期间是要经过许多挫折的。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

全部展开

华罗庚故事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的小草随意可觅。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这期间是要经过许多挫折的。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曾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觅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深入水底觅得骊珠。”科学上的每一个真理都是在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失败之后才得出的。我们要正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让挫折变成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挫折可以战胜,挫折孕育着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当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挫折就会被你踩在脚下,明天就是拨开浮云见丽日之时。
请参考:



《我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作者:薛巧


吴正宪编写的《我与小学数学》一书,使我受益匪浅。它使我深深知道了小学教师的工作看似简单且辛苦\普通而平凡。而当你真正走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你用整个心灵去拥有她的时候,才领悟到教师工作博深而丰富的内涵。“一切为了孩子”是教育思想的核心;“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应该是教师多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把小学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应成为教师平日工作中自觉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如何去做呢?我认为教师要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诱发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从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问题成功的快乐。所以我们要经常提供给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而在《我与小学数学》一书中看到:应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线。为此,我丛书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自己尝试应用。
[1] 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明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关于学习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因此,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力。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发言,大家随时可以发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与表扬鼓励,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课
堂上还经常开展学习竟赛“最佳问题奖、最佳发言人”的评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是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教学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就会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书中举了这样的一例: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知识时,教师请同学们事先准备好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并非别测量出每个内角的角度,标在图中。上课伊始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就是“考考老师”。学生报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请老师猜一猜第三个角是多少度。每次问题的抛出,教师都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同学们都惊奇了,疑问由此产生,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发现规律。这样为学生创设猜想
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凭借直觉大胆猜想,把课本中现成的结论转变成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研究。
[3] 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应用题时,通过让学生读题,提问学生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还能想到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又分组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交流。这样通过说题,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解题思路理解得比较透彻。在教学计算题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课堂上先让学生动口说说错题的原因,再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再动手计算,这样减少了计算的错误。
[4] 多直观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上多采用版图、版画、
教具、学具等进行直观教学。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时,让学生操作,摆小棒,说算法。教学平面图形的特征时,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制学具,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规律。
[5] 制做数学手抄报,让学生做数学。现在的学生见识广,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新课内容一看就会,老调重弹的复习课不愿意听。针对这种情况,让
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手抄报,帮助学生复习。有的学生将知识重难点、容易错的题整理出来,有的将自己学习的经验写出来,有的学生还将课外知识编辑进来等等,五花八门。学生在画、写、找、编辑等活动中,既复习和拓展了知识,又锻炼提高了动手能力。
[6] 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做好数学日记。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如, 学完乘除法的意义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阅读学生的日记,发现了学生的视野遍及生活
的各个方面。“星期天,妈妈买了一箱梨,我数了数,一共 12个。我想,每天吃2个,可以吃6天。”、“今天,老师布置写生字2页,每10行,每行10个字,一共要写200个生字。”、“爸爸下班回家,叫我去帮他买2瓶啤酒,每瓶3元,两瓶酒用了6元” ,……数学日记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到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数学日记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培 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数学并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靠学生自己学会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情景、提供机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归纳规律。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讨
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质疑问难。保证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再课内交流、讨论、质疑。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
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最后,我也想引用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徐利治的故事》,知道了徐老先生在数学上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他写的许多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他还培养出一批成材的学生。
徐老先生为什么能成为数学家?为什么能做出这样大的贡献?原因之一,就是他小时候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文章里写道:“他在读书时常把伯父给他的午饭钱省下来,用来买书和买练习本,为了节省用纸,他常用手指在睡觉的凉席上练字,夜深人静,同学们早已进入甜蜜的梦乡,徐利治却来到走廊,在灯光下认真地学习。白天,他泡在图书馆里用馒头、白开水充饥……”可以看出,徐老先生小时候学习条件很不好,连买书、买练习本的钱都缺乏,只好节省午饭钱,然而,他勤奋学习,并不因学习条件差而气馁。
在我们这时代,家庭生活比较富裕,很多家只有一个孩子,零花钱比较多,这些钱我们不是去打电子游戏,就是去买好吃的。平时,也很浪费,一张纸不是写几个字就扔了,就是折纸飞机玩,一点也不知道节省。
在学习上,现在很多同学都不认真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我也是这样,做题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气馁了。
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徐老先生那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相比,真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从今以后,我要用徐老先生的学习精神来鞭策自己,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高斯
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数学名人的故事。比如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对圆周率的计算得出了非常精确的结果。这篇文章讲的是祖冲之经过很长时间的编写,终于写成了《大明历》,他上书皇帝,请求颁布实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历法的宠臣戴法兴进行审查。但是戴法兴思想保守,是个腐朽势力的卫道士,他极力反对新历法。面对戴法兴的刁难、攻击,祖冲之寸步不让,和他唇枪舌剑的辩论。最终,《大明历》没有通过,后来在祖冲之去世后10年,《大明历》才颁布实行。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对祖冲之坚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坚持”两个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许多人,有文化名人、爱国将士,和我身边的同学。记得,妈妈告诉我,她经常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工作到深夜,不顾身体的疲劳,坚持着把事情做好,然后才会安心入睡。
读《数学家的故事》让我更加喜欢数学,更让我懂得了许
读完《三个女数学家》这本书,对她们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但同时也被她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感动,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是希帕蒂娅。
公元前370年左右,希帕蒂娅诞生在埃及。她6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她的学习态度十分踏实。她总是不闻窗外的种种迷人的诱惑,而专心致志于面前的书本。街上的吵闹声不时飘进她的书房,她却好像是个聋子坐在桌前纹丝不动,对这一切都无动于衷……当时,她才只有6岁啊!
我不禁惭愧地联想到自己,平时上自习课的时候,校园稍微有个风吹草动,我便坐不住,赶紧向窗外望一眼。怎么能学好功课啊!
当我读到“悲惨的死”这个题目时,心中不禁一惊,不知道希帕蒂娅遭到了什么不幸。我迫不急待的读下去:“一群暴徒奉西尔的命令,撕去她的衣服,尖利的虫毛壳剥去了她的皮,砍去她的手和脚并投入火中……”
读到这里,我热泪盈眶。我憎恨那些穷凶极恶的暴徒,更憎恨反动黑社会。在那样的国家里,闻名一时的学者竞遭到如此非人的残害,没有先进的社会制度不行啊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初升入新学段教学,正苦于无从下手,心定后,我想到首先应重阅《数学课程标准》,或从中能寻求依托,于是我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一书。
这本书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有独特的视角:它重在数学教学教育时间层面上的解释,关注内容的现实针对性,而少有理论思辨性的阐发;它重视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学大纲的异同比较,而避免在概念领域作经院式的鉴别陈述。通过阅读,使我再次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以及课程实施建议,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标准中一些难以掌握的重要内容,如:基本理念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条说到,有价值的数学分为显性和隐性、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有区别的等,这些是我以前读新课标体会不到的东西。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课程标准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所有这些无不体现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因此只有在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互相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体验、共享共进,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而数学的学习者不仅仅是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因为学习数学而伴随衍生的许多非常重要的品质,如:自尊、自信、自律和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精神;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尊重他人,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实事求是和独立思考的治学态度。这些都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师生间充满人性、人情、人格之美的价值和意义。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直以来,我一直在做授人以鱼的事,很多学生包括我们自己读书、学习的方法都出奇地一致,研习的成果、心得也就了无新意。《课程标准》中提出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要求。倘若我们用不反思、永不归家结网,我们的鱼迟早会吃光。读过此书后,我在产生羡鱼冲动的同时,产生了结网的需求。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