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名俗与伪名俗(所谓的新名俗),开发新名俗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17:09:37
如何区别名俗与伪名俗(所谓的新名俗),开发新名俗应注意的问题
xWYvJݐ:ҽ>u^o@6 @ 66f2]650uFf꫶7r pD*23{o>~DwbsN՘J_][5~0%zq'bZ<,QܒO3yR]ӛˏ?wϟ>Ӿ=9ҶCED'- 9hE^'Җ:5LrPyf'W^VnOMjrA%B[Ľlf HNV]]|%OJlspZCwaZI:hQ0ۣJ6 ԟa~~O9< rglL[J^DXBG o.ջ 8ⷁٷz!:R=_Dgs&Uqp% ?a m$l؃R.(lΎ֢Žu0A()j!X5 jU^^[H,5ޑ@p/e4Z؊ثzz [/TĶ$2ȋ2}dXiUe,\/;&RзQ>z$L766#5Ce˦{"61qD;Zݾ2E|̞y`VW2yG1V{zwy{K;ݽ\̷\r~.Š~2t(ռ+c+?}/,"W.;Jo9QL(A!)ET0؀RM9:Xb.ȠQwtT~F邂Emz! w=}]E.hCT[Oob9g0i&D1j <iFrP2QwlDQZ2UnCi2X9z㼊͙<vbbB' p ̬9ވ^}ZTˬoK ׀0}惥WzmYY;Vm["t@Nl &]F/M_X^oM@&A1EY03nW9Ʉ#>ᙥw5jTF"j >^d7%ePe)ۅ:GLtedccwy8kuTȂkܭikTҴi{>1DqW%0d9.'HqgI9>;.kCjw,Še4rvSo6ɨNbEfz;4ӝ% G?_wEPuv2̴fi!̭,&0~OT\nZ;m `ZҘK_LID/fO2@jьanc DΑcCvt]XvK3Yb,g elzS` 1-cWd.yȳa(>Vzkj :]?bӆF\^ \zed,]AYy"anhZ_E`o615\6Ci!JwzzMm䪀A^{3PQ >L6KX<;52p:oКqÓEiZ/'>;YC幣ʁ߂؋%L YcBu\5 nFw6W5ufQU픳p|

如何区别名俗与伪名俗(所谓的新名俗),开发新名俗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区别名俗与伪名俗(所谓的新名俗),开发新名俗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区别名俗与伪名俗(所谓的新名俗),开发新名俗应注意的问题
前不久,笔者到黔东南某村调查苗族吃鼓藏活动,当各家各户杀牛祭祖后,一些“摄影家”们便按自己的想法,“策划”了一幕无中生有的画面,将各家的牛头摆在一起拍照.后来发表的照片说明上写着:“这是当地苗族吃鼓藏活动中最传统的项目之一”.
实际上,他们自认为的“得意之作”是一幅伪民俗“作品”,因为该村根本没有这种摆牛头的习俗.
类似的伪民俗现象,在我们的宣传品中越来越多,似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例如有的文章、宣传资料和电视片把从江岜沙苗族说成“最后的持枪部落”,把紫云格凸河的苗族说成攀岩部落,把黄平的亻革家说成射日部落,把苗族姊妹节、布依族查白歌节说成是情人节;还有些宣传资料把黔东南说成是访蚩尤部落、寻汉武遗迹、赏明清建筑、观宋朝服饰、浴魏晋遗风的地方.
“伪民俗”是什么?笔者认为,简单地说就是制造的“虚假民俗”或对民俗文化事象进行有意无意的误读和解释.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张冠李戴,以点带面.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即使是相同民族相邻的两个村寨,有的文化也有差异性,文化的差异性构成了文化的多样性,贵州文化的多彩,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文化的多样.但现在一些地方和有的学者却不顾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在民族文化宣传中张冠李戴,以点带面.
二是滥加渲染,迎合猎奇.近代以来,一些西方人带着“自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带着西方文化中心论的观点,寻找所谓原始、野蛮、落后的地区去旅游观光,以求得自己心理上的一些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的地方却置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感情于不顾,着意渲染落后,以迎合这种猎奇口味.
三是忽视科学,贻误外界.民俗研究是一门严谨的学问,只有严格按照它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解释各种民俗事象,才有可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但有的地方领导或根本不听,或听不进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科学解释;也有的学者望文生义,道听途说,最后以讹传讹,贻误外界.如六枝梭戛苗族的头饰在当地苗语中是梳子的意思,但这里的苗族却被一些所谓的“人类学家”说成了“长角苗”.很多人都知道部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人类是从氏族到部落,从部落到部落联盟,然后才发展到民族的,把岜沙等地的苗族说成是部落,实际上是把这些地方的经济社会历史倒退了几千年,让他们回到了原始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执这种观点者,有的可能是不懂得社会发展史.但是,如果是明知故犯,那就不知动机何在了?
四是对比西方,人云亦云.有的人对民俗文化的解读总是“言必称希腊”,好像本地或本民族“一钱不名”,什么东西都要比照西方来提,这样才算有“文化”.如把布依族查白歌节、苗族姊妹节说成情人节,把反排木鼓舞说成是东方迪斯科就属于此.
诸如之类的伪民俗现象,不仅对我省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也对我省的形象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当前,我省正在着力于民族文化旅游大省建设,民俗风情旅游是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如果对这些伪民俗现象不加以重视,任其滋长,其后果难以想象.因此,我们的民族事务、文化宣传、旅游等部门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此类伪民俗现象,以促进全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