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1:27:52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怎么样
x|io#ٕ_gZ20~5Wg> jKLO1)Q. pJ;ylE[0W[,y,4؏W>ΎuR^7wsf:k 'q%0 mlew;,jF?3̹Hzk7nn n6Fǚ^gkz^-C%&nrn$0#F(90Um͘N*b%4aw6N&T`W߶?7ߛH_4.13џ# qYxE\pwb 1vp' ;Nptæ:֌[V&Ν=^76>Gb݁B<0k}+{YI$kL]_FC_u4?}5 G_N#|@-%bb ,ڣֆCܣ}2c'6$^ imoͅ 3z4N!Ah;Jc1|;:9f0^lW MUa 7|/I6ݝr I%mj׌h+jdt"uҤ30kҟ>O )';oaFV;uj Оw!.to͗cěnc%15ܡPml7U1u<:x<'X`9B!,Ֆݥ9j6~æAbk)- S@BYtǗBWoG'B .4:o'&G?~/_,B IWz45z =T8_ECӉ/qc\\9R@t!#ʦL!g*a=gæRjȧ50щzjJ j6Ҕ0L85%,:z4wA_u܃-So10H葛vD6ۇ ںXihPԚg?ˌ~t56z zl2_e(:訸'!WɊB:XbdDiފN|'pN^ì&wf ԰! Wt>HL NLvAx .KIK=ʢW;@JcaRganݫ<)66 A n^թ#5 UƌI8q`,ߢco>>OC?L'GҕgϟAb$9*5{R3ͻ^%u:.xhMK7!ͳXvJI\&@mvR1o&6Aʼ0\Nq{LrJYj$|Q|э+UMZ'X' Z܂1b|IY l||Aé^LOmZ[IejS\b6| WAA z0I:ER1 i8[N[ӱNWdĩB󐥒wOcS1 9;otr !3;c\)ru^$n]H&*gdpbmN,ּ"^DC6bɯ_} cS40LgoC>vTSh? A)WϠ@vg:!uoܧWy;US*~UւWvp}V<Ҵf6]+݂6]C; x}q HV0'F 0⹄ nH'ә컈b5  rl4rctRG&<_KP"=?F.ҼϙNW~(h39uOG؜! 11nxS8Æ1E_u&C}΀@"kra wP½Ƒ0FC]—`"\Z=grtӢH FIĵ$. YLєCk%k=6(%$H"3sA[#<#ͮac?vxX/^Gx;Eގ9:/2aF''cc0_ī/9d6v*u7C}^tÖ1ZȜ¦a K\JpKGti߀Zl-F.Kfao;tpnNO1pFPT;a';sx)PRf*Ns 8=9삼;?~r쁳Q#{#@z2MKnusE_UVLw 6e^럭"r *ƪ1(wgErKPF3ې`'k#5MO`R ޙ3cF#l ֐ZDN5Me0cSHT5yA5Cn5d5^|eMKm/FTKULbWb, ٌ߽1g"QX'qv%e*2 d~-6L<)I;^ğ2`_h"c.`@}2(0KӬ:pWIP ":"f#I  7w ARDH 'ƅaۃV;uEygVTLrvä{y<CEyxw>Sݤ7;R *e&(A'HKs, )X6o)DY#wT8\!|ͬK8shYMnsjFk٥00zEnr_%B4yŭ5G2s,$&(&p kS+b)h #-Uk|8i,U)V'WG#l# 8uHF|h8PY$kݙ3u80IP)$Z Ʉ 3X YĦe Hlf4^ 2 Maa(=LpNLIe5YgK$ xRv@ƃu~Rm#ݥLּSUַ/\=ZwO>95&щ.QExíywڡsw"ܥUL.AX͔|S3}wVSR[)!&ZT.B1"NP)5&\@1m GAgnݒT;5lM,of]XR;'Ŧ@S* ,VpS=u*Aki!F) X%f fgElSZ⾰Es/?7X.>ow@jsR7~䛑|d,NWjL;l7]'.?\"pP ꑫ ѪBgJ ѧjR^&mŢ](n{m$crATJx0 uxYVq70^, Bh@3z^8siFe֯@,asq l>Xƀtd-zE0*){Vj[lPsMؽ4 05-7gEhY:s5a*tV ?(m{ D$i'SR 4X_0GkwOsµ7b~"@ =ﶠfvd:VFr$4j1klAるP݆w)v]BbPMb "/i_4`>1˶Q ,xIr&[XD<>z:fky(A`bbFU]eSi7d c տ72VEy~HpR?s%^KW@\D'$Ё LD}<:) ,m͇Mu_xJ'@Z@gӻ]fEU~\]hB% >^̻=)͕+"@XkD<H55}vI`^Jh:vM}"l/1LQLU֔Tq%6BzoΖt I`nW5s?ɑJCsi.+f{ڼeS t*qׇ2qic`OF=6]i_̧eփy)ZG o_ZuLZڜ*[jz<4 r]a*^"HŠ&+z9m|7O K(NF4^zW zLĈL9-d_witܤXRQynYvStm)F ND\=Ӛ nܣ $| F_q@9p]^, c=p+I+v>2e lesf AL-zlPٷrј\#HZ Ƙne=1|)n{`p&d'9Vs? vL5V3E[[) ,Ho\E&ٜ[~{\:nL$>pi^<熲~ݩ6 uxwAm0^PԞ!Rp$LCOҍ'2k.e2F P­kUMbj^]m{8;l 0ÆD6=ldY}'XOIg[)nݣnNtXnL#U2AVAV@ni8PC'\4IIRSbzUԞ_J1rk Bnq0/!}-a@oֆ2koÂnA IiR)PZRpJ}$ir×&0 +g0&U0k _L =@i-S(b<\h208̱UNmNV"V.M#O:fx^VëN NLKwRڙ@X0 iFRԖ;A/ތ !^h{p*IK3UZ)f.k9VH|iL ]2s!_["qp yhK6MYQ1ʓolکs+l*ڠ+P稜b8iPh;6Zܽv=0,Q dhғ I 9$X&'ҐV7誛-"dx@pXrÙYM i5XfZ^]yVo=ڐda]j҄ۂ6FU$}OÝ{p瀎Z\߱TQ+̉$z+.ZTNϗ&`4V\ xNH7踔2JRB<$ݛVD9La8wMmҫF>ĕS ,Rwq] 7Gns,H0+1ܚ[&EBQAdɽzR1SNQ/l&U=F =-3-Uչ7g,0gߩ{s9xGqu21s$TP–o2_o^ c5*,yoVRl f{64Ucۻѫŕټf3lRN`뚔QTicDdx(^4ၬc/v`^@Ó?J Td+,3(U%BOfڱ$,f~\iL^Jpd_;R݇uAx6[YG7۶MD}WGU9v(Hҙw)L~ __d`c^K{w4C{lň}EAЃh`ƳC/&`&n|paisFx,5 VuJ"-y~MF^|Tφ)S] vwX?$&xElD,_"&%J9x. =eo-Q)H$NPm~[YW~f)ё/+b͝iUN.\':mŶ7p S]p_jԮT!mUXB&d2Na.kgB0uh#5Tci 7L$y=b[NԶ6-纃YX:g^GjFMA/=VMуrl E|ְzu3}:?CIIËfᗼ.e<0{'^5LrwJ'.R]zX^OfȖz96%%868 W-Ш.AQ?#jE;a|\z>S/ٰ/^5zb1JLO'Iy2 @jBED&1 Rr ^3[:r]UW$`tT>z¬nB&_;]̰2iAuV~\˦/mVil4VW/ =P[}3[ӷ%D/Z)nJm eύd=˜O紡JtRQA8uHji*eW{L?5Ι/|$̕{]eO66SAĔɲOMoq.br:/ -h<S4*'Q GXa΢/ г :uђgFAC#i'W9tY/vac^uN!«\4f#

c O\o!Hϣo(/ЖVbaB3ڧ8K7RQݱ5ņwmkmH bW1r+e.;:*&GRvA sG$P84<&h9G0m ]6}t[Q0%`E9=DQ#b3}hoa]L,U㞤;$7ٖ&bφ@mX/-MX-!9s9J"78r7zi곷cV+h>ҹfd߇'y⼰7bAی't%gW/~OW`,SbAYO aP %(b6r_aQC1_!(J_P2qWIe~FVs&ٔȄQ:we薹6G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怎么样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怎么样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怎么样
翻译这些词条是我们曾经的作业,发出来.本来应该发到“笔记”里面去,但是不记得页码了——大二写作业是多么的不严谨啊! ----------- 伊曼努尔·康德(1724.4.22~1804)德国哲学家,批判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K02nigberg(现加里宁格勒),并在那里接受了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马具商.大学毕业后数年,他担任家庭教师;1755年他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开始作为无薪讲师教授很多课程.康德早年的作品涉及物理与天文学:他的《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Allegemeine Naturgeschichte und Theorie der Himmels,1775,中译为《宇宙发展史概论》,提出了星云假说、天王星存在,讨论了宇宙形成过程和外星智慧生命)预言了天王星的存在,这在1881年被赫歇耳证实.1770年他被任命为哥尼斯堡大学的逻辑与形而上学教授.在那之后他进入了他最伟大的“批判时期”.他的生活规律得几近滑稽:他从未离开过哥尼斯堡,也从未结婚. 莱布尼茨在很大程度上是康德的理论基础来源,沃尔夫提炼了莱布尼茨的思想,将之结构化、公正化、系统化.沃尔夫相信人可以先天的认识到充足理由律(the principle of sufficient reason)和因此而建立的形而上学,虽然这种知识的性质曾被克鲁修斯等人置疑.然而,普遍的观点是“直觉”("intuition")使我们可以得到知识,而“直觉”由上帝确保,所以一切都没什么问题.(Descartes的观点.他先是怀疑一切外部知识,但后来又发现心灵中有一个清楚明白的观念,就是上帝.能造成这个观念的原因肯定外在于我的心灵,所以上帝是实存的.既然上帝是实存的,那么世界的真实性由此得到了保证.直观的可靠性由上帝得到了保证.The security of intuition is justified by God.)在康德前批判时期作品《视灵者之梦》(Tr01ume eines Geisterseher,1766)(这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部)中,康德认为克鲁修斯和沃尔夫的思辩是无中生有的,就像史威登堡(Swedenborg)所作的精神幻想一样. 批判哲学的第一步是《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De Mundi Sensibilis atque Intelligibilis Forma et Principiis,1770 )——他的学位答辩论文.在这里,康德第一次提出了这个观点,即我们能具有对时间和空间的先天知识,只是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心灵施加在经验上的形式(见“哥白尼革命”词条).“空间是一个心灵自然本性的永恒法则流溢出来的先验图式,为了将一切被感知到的外部事物调和一致.”《论文》宣布了他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将要研究的问题:空间和时间的先验图式的主观根源,以及由其(主观根源)造成的作为其本身的事物(物自身)和对我们显现的事物的区别,和经验与思考的区分. 《纯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1781[A Edition, B Edition在1787年出版])将这几个问题延伸至思考中使用到的所有范畴.它的目标是“划定理性有效性的范围,免除它所有无根据的要求,不使用专制的判定,而是通过它自身永恒不变的法则来做到这一点.”(第一版序言)为了回答它的指导问题(先天综合判断的知识如何可能?),这部作品的第一部分(从经验中)分离出来了合法的范畴并予之以“先验演绎”,表明经验如果没有它们(合法范畴)便不可能,从而确保它们客观的合适性.康德重大步骤之一是指出了意识的统一预设了经验的次序性,经验通过与普遍必然法则相一致的方式相联系.(先验统觉.康德的“我思”Ich denke,区别于Descartes的Cogito[cogitare的第一人称,经验性质的“我思”],是一种先天的能力,一种形式能力,使我所做的事情统一在一起,一种形式上的统一.)正是这一部分成为了他试图作出的对休谟留下的怀疑主义的归纳问题和因果关系的主观性问题的回应.(康德的名言是:休谟将他从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他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这样说,但实际上第一批判中休谟的影响微乎其微.)在确立了理性合适的权威和根源之后,在第一批判中叫做《先验辩证论》的部分中,康德转而开始研究理性在何处超出了限制,产生了为自然自身建立规则的独断形而上学,和时间和空间独立秩序的建构和关于上帝的可知性. 第一批判是对随后引起他关注的实践理性的一个准备.在为批判哲学打好基础后,他写了《道德形而上学原理》(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1785)和《实践理性批判》(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1788).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越是经常的努力反思它们,它们就越能在我们心中激起不断滋长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头顶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第二批判的“结论”.同样的说法可见于克里索斯托[圣金口若望]和圣经诗篇第十九首.)他的伦理学建立在一个毫不妥协的探索上:探索一个道德的最高原理,一个具有理性权威的原理,统领而不是屈从于感情,对一切理性物有约束作用.每个行动都来源于一些主观的原则或准则,而一个个体的道德价值完全取决于他行动的准则是否出于对道德律的尊重和遵守绝对命令的责任感.康德自己的检验清单中禁止以下行为:撒谎、自杀、反对现行政体的革命、自慰和把自己的头发卖给假发制造者.但是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把康德的伦理学和他的路德宗信仰母体上分离开来一直是有争议的.康德在道德价值方面所作的规定,因为他对责任感给予的关注,常常会显得是在贬低通常意义上的人的美德,如乐善好施.但评论家们一直在尝试去理解严格而苛刻的尊重律令的伦理学之后那个更加人道的康德.他的伦理学体系的其他成分包括自律和自我立法的能力与自由的联系,和为了实践所需去思考一个维持道德秩序的公正的上帝. 第三批判,《判断力批判》(Kritik der Unteilskraft,1790)遇到了想让美的判断具有客观性的困难,因为这样的判断并不依照一个定律,而是根据它所引起的主体性的愉悦感.康德将我们要求与他人达成一致的权利与天性的目的论或目标导向思想联系起来,后者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思想相一致,并得到了康德的充分论证.康德对于形而上学基础和知识的关注并未消减,在这段时间他也写了《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Metaphysische Anfangsgründe der Naturwissenschaft,1786).这部作品讨论运动、物质和质量的性质,并表达了对一种场的理论的支持,该理论在十九世纪的物理学中很有影响力.之后的作品有《论理性范围内的信仰》(Die Religion innerhalb der Grenzen der blo08en Vernunft,1793),这部作品让康德因抵制普鲁士弗雷德里克·威廉二世的宗教审查而陷入麻烦之中,《永久和平论》(Zum ewigen Frieden,1795);《道德形而上学》(Die Metaphysik der Sitten,1797,常被分为两部分:《权利形而上学原理》和《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阅读康德是一件出名的难事,他对繁琐的系统化和晦涩的术语的偏爱使之难上加难.但除去这个不谈,他无疑被公认为近三百年最伟大的哲学家.他对统治十八世纪的感觉经验主义作了决定性的打破,但又没有退回一种站不住脚的理性主义.当大家拒绝了他对先天的信心和他唯心主义的体系时,说全部现代认识论、形而上学甚至伦理学都受到他的建树的影响,并不为过. ------------------------ 黑格尔,格奥尔格·威廉·弗雷德里希(1770~1831)德国哲学家.他生于斯图加特,在图宾根上大学,在那里他的同学包括谢林和诗人荷尔德林.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以后,他在1801年凭《论行星轨道》一文(对这篇文章最后一章的误解使得有人错误地认为黑格尔自认为可以先天的证明太阳系有七大行星)取得教师资格证以后,他以无薪哲学讲师的身分前往耶拿.在耶拿他与谢林一起进行《哲学评论杂志》的编辑工作,他为这本杂志写了很多文章,这期间他写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1805年,他被提升为大学教授,但随后即因为拿破仑战争被迫离开耶拿,成为了一份报纸的编辑,从1807年开始在纽伦堡文科中学任校长.在这期间他出版了两卷本的《逻辑学》.1816年,他成为了海德堡大学的哲学教授,在那里他写出了《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两年之后,他接任费希特的柏林大学教授职位,从此进入了他最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时期.他的《法哲学原理》在1821年出版,很多学生上课的笔记也被收集成册.黑格尔著作的权威版本(斯图加特,1927~30)有二十卷之多.黑格尔使得很多外国学生慕名来到柏林大学,并对19世纪德国哲学产生了无可比拟的影响.他的哲学也很大的影响了马克思、恩格斯和英国的绝对唯心主义,虽然他在英美哲学的名声时有贬抑,他仍然是很多思想家的关注焦点. 黑格尔的体系——或曰世界观——的奠基石是自由的概念.在这里,自由不是被理解为简单的去满足某些特殊偏好的特权,而是一种具有活生生的自我意识并完全合乎理性组织的社会共同体和国家所具有的一种很难得到的条件(这种自由,并不是像波普等人指控的那样,是一种极权主义的辩护或“强权即真理”的教条,因为黑格尔要求一种符合非常严格的条件的理性的国家,包括它全体公民的理性意识的认同).令人惊讶的是,黑格尔认为历史可以被看成是向自由的进展:在这里黑格尔按照他那个时代的精神,表达了一种对进步和历史目的的信心,而不是把历史看成是变化多端的随意性;但是这种观点也顺带的为所有社会和政治运动提供了一种危险的令人沉醉的典范,使他们可以自以为站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对黑格尔来说,只有一种合适的知识论需要这样的进步.黑格尔很欣赏怀疑论,认为其是一种崇敬理性自由的运动.但由于他自己的哲学起始于康德对怀疑主义的回应开始,他在《精神现象学》一书中图示了意识的所有可能性发展,一直发展到这一刻才停止了,即对于现象的自觉意识出现了,对于实在自身的自觉意识也出现了,实在自身不仅仅与对于绝对的知识相同一而且与“精神”认识到自己的精神活动相同一.虽然这种被欲求的目标含混不清,《精神现象学》包含了非常精彩的关于自我意识的精微本性的分析,尤其是它对他人的认同的依赖性.这样一来,单独的“心灵”相对于众多心灵的浮现就要被自我意识的社会性所证明.黑格尔认为,要在我自己的眼中拥有价值,我必须先在别人的眼中获得价值,有一种说法是,这种观点形成了他之后的社会哲学的基础.除了他的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以外,黑格尔留给我们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他关于逻辑的构想.黑格尔对于逻辑的态度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是历史,另一个与之相恒的方面是思想或精神,这意味着世界的不和谐或“矛盾”是思想的矛盾的例证.对于现实的事物也有可能包含矛盾,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矛盾成为真实,在这一点上黑格尔的态度是很多争论的话题. -------------------- 尼采(1844~1900)弗雷德里希 出生于普鲁士.他出生后四年,他做路德宗牧师的父亲死于精神错乱,于是尼采的童年是与他的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终身未嫁的姑母一起度过的.1858年他进入了寄宿学校.此后,尽管身体很差,他还是进入了波恩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语文学,后转至莱比锡大学,在那里他受到康德、叔本华和作曲家瓦格纳的影响.1868年他因病提前结束了在军队的一年服役,但他过人的才智使他在1869年被任命为巴塞尔大学语文学研究教授,尽管那时他只有24岁,且没有通常要求的正式的资格认证(莱比锡大学免去考试和论文而愉快的授予他博士学位).尼采的第一部著作《从音乐精神中的悲剧的诞生》(1872,英译作《悲剧的诞生》)提出了希腊生活和思想中著名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之分.这本书还是对叔本华的佛教式的安命顺从的一个挑战,因为创造出对于酒神式惊狂的日神式回应不是冷漠而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并具有英雄气概的.尼采接下来的著作是写于1873到1876年的四篇“不合时宜的思考”(分别为《忏悔者和作家大卫·施特劳斯》《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教育家叔本华》《瓦格纳在拜罗伊特》).这其中的最后一个尤为重要,因为它标志着尼采与作曲家瓦格纳的关系破裂.这部分是因为瓦格纳的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部分是因为尼采认为歌剧《帕西法》中充斥着沉闷的基督教色彩,部分也是因为瓦格纳不满尼采对法国启蒙运动的不认真的态度.1879年,尼采因长期身体不适辞去大学教职,靠一小笔退休金生活并将余生全部用来写作.《人的,太人的》(1878~80)是这些格言是著作中的第一部,其后有《混合的意见与格言》(1879),《漫游者和他的影子》(1880).《朝霞:道德偏见之反思》(1881)和《快乐的知识》(1882)开始探索自我、统治、理性和权力的关系和追逐权力的那位苦行者和殉道者的自我否定提供真正力量的无意识奋斗的显露.这段时间中,尼采与卢·莎乐美的关系紧张,《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这个感情危机的恢复的信号.这部作品经常被视为尼采的代表作.其后还有《超越善恶》(1887,亦作《善恶之彼岸》)、《道德的谱系》(1887)和其它一些次要的作品.1889年,尼采在都灵的街上看到一匹马被鞭打,不堪忍受而精神崩溃,在临床诊断的精神病中度过余生.基本上大家都赞同的是,在尼采死前的几年和他死后的时间中,他的妹妹见监护人和护士,伊丽莎白·福斯特·尼采搅乱了尼采对德国理性生活影响的渠道. 在对19世纪的道德风气(和其中残留到现代的那些部分)的批判中,尼采的洞察和力量无人能及.他对无意识动机的探索促使弗洛伊德.众所周知,尼采强调“权力意志”作为人性的基础,当它被拒绝时的那种“怨恨”作为行动的基础,依靠这种怨恨的宗教——如基督教——则使人性腐化堕落.可以逃脱这些的强有力的人类——“超人”——并不是日后法西斯主义的“金发野兽”,而是主宰了激情的人,从无意识的洪流中振作出来,在性格中有着创造的能力.尼采的自由精神通过对永恒轮回的积极态度中认出它们自己.他经常描绘有创造力的艺术家而不是军事家来作为“超人”的典范,但令人不安的是他似乎无法谴责对别人施加强制力量的那些没在笼子里关着的野兽.尼采不断表现得对女人的厌恶对这个问题并无帮助,虽然在这方面他的层次丰富和充满讽刺的作品种的表述不常是直截了当的.同样的,他作品中的反犹主义也和以下元素取得了平衡:即同等强烈的对反犹主义的指责,和同等甚或更强的对那一时代的德国文化特征的厌恶. 尼采对现在的影响不仅因为它对意志的颂扬,更是因为他对于现实性和事实的观念的怀疑主义.特别是他提前宣告了后现代主义的许多核心宗旨:将世界看作“文本”的审美态度;对事实的拒绝;对本质的拒绝;对解释的多样性和碎片化的自我的赞扬;以及对理性的贬低和对政治的讨论.这一切都有待在20世纪末被重新发现.尼采在作为文学家方面也使他的后来者难望项背,他的视角主义也在他常使用的文学技巧中取得共鸣,这些技巧有:幽默、反讽、夸张、格言、韵文、对话和戏仿. ----------------------------- 海德格尔,马丁(1889~1976) 德国存在主义者和社会批评家.海德格尔也许是20世纪最不合群的哲学家,他是许多(“大陆”)哲学家的公认的领导者和核心人物,对于其他(“分析的”)的思想家来说,他要么是作为无意义的形而上学的一个典型代表,要么是作为一个纳粹主义的辩护者.海德格尔出生于巴登,在弗莱堡大学接受教育并受到胡塞尔的现象学传统影响.1915年他开始在弗莱堡大学作无薪讲师,1923年起在马堡大学任教授,1928起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授.他最重要的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英译本1962)为日后他所有著作中一直在探讨的存在问题准备了空间.现代人失去了存在的“切近和遮蔽”;在世界中我们不再像原始人那样像在熟悉的家中;再没有真理被揭示出来;思想与存在分离,只有极少数有特权的的思想有希望可以重新把握住存在的统一.这些之中的许多主题,尤其是对于逃离形而上学回归到与独立自然的真正的共存的可能性,是德国浪漫主义常常提到的东西,但是海德格尔用一种重新抓住了20世纪的想象的办法重新探讨了它们.虽然亚里士多德使得关于存在的科学成为质询的顶点和形而上学的恰当主题,关于存在的讨论还是同样的有些困难,所以有效的取代它的便是人们对于以下问题的自己的意识:即他们在世界中的位置,或者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什么(他们的“此在”),这在后来就成为了主题.因此自由、在世界中的存在、不真实、忧惧、罪恶和命运都成为了主要的话题.然而,在它们成为存在主义的主要话题之前,它们都已经有了更加险恶的政治上的具体化:1933年海德格尔成为了弗莱堡大学的校长,他备受争议的校长就职演说《大学在新帝国中的角色》呼吁德国在纳粹党的引领下,使自己成为第一个具有存在的力量的帝国. 在他后期著作中,海德格尔更加倾向于宿命论的历史观,有些时候他被看作是狄尔泰传统的继承人.海德格尔的持续影响至少在一部分上要归于他对现代性和民主制度的批判,他将其与对于独立于人类赋予之用途的自然的缺乏尊重联系在一起.然而,他也被赞为实用主义的一员(尤其被罗蒂),还有更多的法国知识分子将它作为政治左翼的提倡者.当他写道:“从形而上学角度来看,俄国和美国是相同的;同样沉闷的科技狂热,和同样对于常人的无限制的组织化”(《形而上学导论》,1953),很容易忘记他对工业时代的大众文化的轻蔑是来源于一种民族主义和保守的精英主义,而不是来自左翼或者平等主义的假象. ------------------- 先天/后天 命题之间的一种区分.如果一个命题可以不通过现实世界中事件的详细经过的经验而被知道,它就是被先天的知道的.然而,有时候为了获知一个先天命题中涉及的概念,也允许有一些经验的成分在其中.如果一个命题不可先天的获知,那么它就是后天的.这个区分构成了认识论的基础问题之一.先天命题这个范畴有非常大的争议性,因为纯粹的思维在没有经验的帮助下如何能够产生知识是非常不明确的,而且经验主义一直否认它有这种能力也是一个必须被考虑到的方面.和它似乎有关的两大领域是逻辑学和数学.所以经验主义者一般都在尝试证明,它们要么不是真实的有实质性的知识领域,要么就是除去表面现象我们对这两个领域的知识其实还是依赖于经验的.前一条线索尝试证明一切先天命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么是微不足道的,要么是分析的,要么就只是符号问题或者语言惯例.而后一种方式与奎因有很大关系,他否认任何在被传统认为是先天的命题和其他那些我们的整体世界观中的牢固确立的信念之间的有意义的区别.(即“被传统认为是先天的命题”就是“那些我们的整体世界观中的牢固确立的信念”.逻辑命题构成了我们世界观的一个基点.) 另外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范畴是先天概念,它是不能“来源于”经验的概念,但是却在任何有关于世界的思想中被预设:时间、实体、因果关系、数和自我都是这一类概念中的一部分.对这种概念的需求,和由它们所生发的客观先天知识的性质,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中心议题. ----------------------- 异化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哲学著作中一个关键的概念,在其后受唯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的著作中也是如此.异化(德语Entfremdung)意为某事物从另一事物上分离开来或变得陌生:当我无法理解或接受我自己时,我即是自我异化了的;当思想不能充分的反映实在时,它便与实在发生了异化;当我的欲望不真正是我自己的,而是从外而来并攻击我时,我便与欲望发生了异化;我的劳动产品成为商品时,我便与它们发生了异化;如果我感到被社会所控,而不是作为社会单元的一分子参与创造它,我便与社会异化了.在黑格尔那里,趋向绝对的过程是自我意识的成长,其本身即是一个“去异化”的过程,在那里被分离的和被错误的对象化的通过自我创造和自我意识而重获统一(虽然有限思维作为这种成长的手段在活动和在它们的物质和社会产品的对象化中自我异化).在费尔巴哈那里,正相反,绝对唯心主义者加在黑格尔主义的“异化”概念上的装饰品被抛弃了.这个概念被自我异化所代替,即一个即将被我们自己的活动和产品和自我意识的恰当关系所克服的状态.马克思对这个词的使用,被认为是前后期不甚一致的,他在早期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但是无疑,他一直将这个概念与以下观点相联系:即只要社会的共产主义转型尚未发生,人性就必然自我异化.见anomie(社会道德沦丧)、authenticity(真实性)、Dasein(定在)、false consciousness(虚假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