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是谁发现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4:25:14
金文是谁发现的
xXNY?$)Qk}T|7w_hp |S:92YNX[3#YQq}_ ' [MT:ʼnl}7?.>~5M|gL%n4KrXy*pS5j&TM'##kNn H0.9|V&8WkBm\rKP;.)W㛨2^lWH'_SE3qQC'I5S28\ "gʗ_u4ˢ669Ę ßwi22II)u4!tՑ8Y^^ҹ ]PTVPBΌSb5o8EbYP9e&#c$U<.4f6ūo2Mhoi^4iQ=" aWV[A9?3nze} /+z_u[juH;U2Ez͐_J א95UsMe*6<|#WAHET943:Yʴ0abZ)[@c9V]rɻ|m2@\t8.X9_s_vE La =NIz p0Csí>xհ=s`3Ϩ3VxăñrzIWB>h=HEwC3}lF?v46@%d*!25>aF\qͣZ$չ(X  Ac7e=cAcjH-4 Iæ)ǍBgھ~N_[ʺnl&Hwo|\qmAmm{OFDT߀:\ʞEVK}a?TYw?_q&ϡX0A(Ǹt%4KB;hYԟb#!/>SDH> ?2aTla۷\dGdVԠ|躢s/zofP -MCÎ\Ӥ?zW秚zY(,}$o<>޵@XWñ^cBxͧpp`gs9ENwjI%3a򁱾/=x&!aNi5$hdH0V!ۣh׎xMG^v@d&j@N5Op h)yý1ĕvm3g#Ĵ0h]MN^x@K HcbslmhP PxLj 琦&3턇7`ZgƦ:K_.c\#}綨^ 0RyӚ?oXvZϠyM`Ǧve'![z % S4fn/C^UijS\p3U։"̣/jrY7zo?{,mk|K7V]QIDiF&A↣wF*؛`܌=Qk} agQ?+Vm:QfU8;Ծh)n9LWPyp~R tEwj^ʄ_r/`  Y(vwp/9gv3l1k .{~Ü999;Lxù iߴmɉg33EVqGW*SO xՉv} M!]l}VÍ)}o[M-/Ph h ` \7*j`d[JLG] (IE`*R W?EF H&k<>t%+A5-m3H%$vR s_V\M rmu\YyZSwij;XO*hb2)Q5 7>d5RvBԖq@˧y]Yq:ѵƾSڨl..]uĦ*t ?_8z|[ܴn(?~~

金文是谁发现的
金文是谁发现的

金文是谁发现的
金文
  中国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清代吴式芬把商周铜器铭文编成《捃古录金文》一书,收集的资料多,考释严谨,影响颇大 , 金文一词遂有了界说 . 这时所谓金文皆指整篇的铭文,不称单字.1925年容庚编《金文编》把商周铜器铭文中的字按照《说文解字》的顺序编为字典,从此金文成为一种书体名称.金文出现在商代中期,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金文下限断在秦灭六国,也就是秦用小篆统一中国文字时.宋代人收藏铜器极重视铭文,如吕大临《考古图》等;也有专门摹刻铭文的,如王俅《啸堂集古录》等;把铭文中的字编为字典则有王楚和薛尚功《钟鼎篆韵》.清代由于《说文》之学兴盛、声韵训诂研讨日深,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铭文研究进步较快 , 不断出现专家 ,如吴大《 字说》、《说文古籀补》,孙诒让《 古籀拾遗 》、《 古籀馀论》、《名原》等,皆有创见, 突过前人 .金文的年代长,使用区域广,材料如果不整理清理,则研究工作会收效不大.过去学者已理解这一点.王国维《两周金石文韵读·序》对时间地点观念很清楚.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序文》说:“当以年代与国别为之条贯,……余于西周文字得其年代可征或近是者凡一百六十又二器.……其依据国别者,于国别之中亦贯以年代,得列国之文凡一百六十又一器.”这在金文研究中是划时代的创举.1985年容庚《金文编》修订第四版采用铭文3902件,收正文(可识的字)2420字,附录( 还不能确定的字 )1352字,共计3772字.这是今日可见金文的总数.先秦文字资料不限于金文,而金文终究是主要的,它反映秦用小篆统一文字前1000多年间中国文字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 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2、
  金文,女,1935年生,浙江省温州市人.1953年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1959年毕业留校,1965年调入成都中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任教.1971~1972年脱产在成都中医学院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一年.1993年晋升教授.1984—1993年先后任生物化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6年开始协助指导中西医结合内科硕士生的工作,1991年任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硕土生导师.1989年起,兼任成都市生物化学学会理事.
  他一直站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中医、针灸、骨伤、五官、中药、中药药理等专业主讲《生物化学》课程,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发表或会议交流的教学法方面的论文4篇,如“如何上好一堂课”(《成都中医学院教学资料选编》,1981).参加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如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生物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杜,1995).1992年为研究生编写了《临床生物化学》教材,并首次为研究生开设该课程.
  1975~1980年,主要从事针麻原理的研究,主要论文有:“经结感传与气血关系的探讨”(《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电针与留针对家兔镇痛作用的观察”(《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8)等8篇.科研项目有:“脑力苏片研制”并发表相关论文4篇,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分子物质的与中医辨证施治”.结合中医和临床撰写了多篇论文,译文“疫苗基因”等4篇,还有医疗管理方面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