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15:47:54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x[r#IvP*=cB;",mH?PޑA8 a`e2i~AdVф&Lk=ٳEomP:~Y0} Xvo[(&pO=X"dr%2+hX<.͈ԁsD72!KQ.rL&ӔȶOx)w1VMbe!jn4q86 G>Pҵ '>qH,. o{X17ũ{ u-zt^7Zl>Q#Jդ]&V&K|uЖUD^ul.rLl]a`T;񰿂y\٣;*Psؿ*_T 5-֠P٪Ƚ6a Ȋb8N샂<VžFa| Ǣ(eu%uh8K0 7n,O1w@DoӐJ66^7&d]Kbѱ6s5$7UK1h>NS;56 2̵2T-.@1!0!ޡ&v@p%[ o`Iox%]u>~hAd3Cf'Had59=.Z+7MD6㻕3?%$«H/EodϪY%UD,Œ[\ݕfg+ì @AV5.DRTK~X9( 4"*V9} I=% TyB\>lD'/+g@i#&Ⱦ`HO 91Xpř8=pgǻb[xLkC)W C i!/vf!c`xLS9Ln01C!^v9/3,⓶\"_rHE)u=T@haBVؑ&824N4?g\ =G%vk1m ʒkUJg/JXqCZeH8<@Yc+m5Z\e?]Q{Y#B%ieA\ÇKCP;0j`v8`Ev. c8Gh=CdUeA=CÀgch*C c:E8I aAgkJ^U4GGBߝ}` ջW%Iu`S%aB<4HnZl-Áa^m(e{j F6:`eQ &W/z 8ai}G,(c)h˭t!ewDfaK?19㙜M`=@vQFX~ =ua2(u:a &52Ung+/Po8jDyz 7B#k/{ D֌U{"^^oE )xcOX~|@x\ds`- ӗY! 0wv,5W!ͫ+!$ HgP9Iu˄=f}e ?N{&yuqXZ!RX&`δaQ,i6U8=gڷ{Su]m5]VB*va`׌dSqK@L#'WԒl9w)z.o+npQXa{18= 3|k1C۴l8B#l:'sKS8Bv>A~5fdWZD֪A ^`8CRRX\؅_01G']"pv T n;?N16-{]K-q&28'OF7^ -3kyqT|DY=C2)^I:E[ړ\b=$ܟfQ".7ܲaOĘمM-O@ El?1[8 Դ ybʴ߲Hh=e&ܦI2X\3DRU#Μ%guo? ʤ/nKL(gsyoQkbA!OqB0FX&֔ѫ5dNYi;e%jx$Rԍ4gT1$d ojp`tab aHԶf]rOGӸyݽ g/H 8򲿰̾t>f3F8,\2%9nȗ']Q%sMS7hdfٜѫ@[UV+g*9p} v^ 05D0[MyY&X.f|T|7'u^}M@BeJnDAǘyxZ["SɝnŁu^t.hUc&~' ѷ/rH, f'Vo2%y)gW'f%7qSN7yd# \km`PzGןl`=+$\44S>ABHu!c&:E 1S @kQ2 l|sna2+X!Jr C=Lr5Ն+ٍλwY" HRX4|W*36jL?H*ifr%6<4ėNn ҅#Oy9$$+6<^c:EL  m g T 8cIhyM4}eGYOJDÓ*>tT׃%`Twyn^ b@#@G⽮(0/eEf3ߙ)7nCm6Vĸu7Jr֨432xk7X幁%|!.ނrU'E(=l{oƍA@x+b#(wXYx"7DDg׫%]U۲ JIKY04-H%'="y~!m9wBaOm:Hb3QwEE]!RÏ1̧߀VY}@@9(Y aӝd4Zkd8QJ:p &IBtuߴCDJ-2iyww2Bu~ M. Iwk5l5 5CuM %^ ؞4a.Vc9BwG,:)̊jh-*;QəNl[|ܱzCuQtFU A {GE5QC,$Yl5WM fSDЕ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梁 衡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给他的处罚.功与罪在瞬间便交织在一个人身上,将其扭曲再造,像原子裂变一样,产生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作为最大的私有者,总是以天上为私.道光在禁烟问题上本来就犹豫,大臣中也分两派.我推想,是林则徐那篇著名的奏折,指出若再任鸦片泛滥,几十年后中原将“几无可以御敌之兵”,“无可以充饷之银”,狠狠地击中了他的私心.他感到家天下难保,所以就鞭打快牛,顺手给了林一个禁烟钦差.林眼见国危民弱,就赴重任,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他太天真,不知道自己“回不回”,鸦片“绝不绝”,不是他说了算,还得听皇上的.果然他上任只有一年半,1940年9月,就被革职贬到镇海.第二年7月又被再“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就在林赴疆就罪的途中,黄河泛滥,在军机大臣王鼎的保荐下,林则徐被派赴黄河戴罪治水.半年后治水完毕,所有的人都论功行赏,惟独他得到的却是“仍往伊犁”的谕旨.林则徐就是在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下西出玉门关的.
但是,自从林则徐开始西行就罪,随着离朝廷渐行渐远,朝中那股阴冷之气也就渐趋淡弱,而民间和中下层官吏对他的热情却渐渐高涨.这种强烈的反差不仅是当年林则徐没有想到,就是一百多年后的我们也为之惊喜.
林则徐在广东和镇海被革职时,当地群众就表达出了强烈的愤懑.他们不管皇帝老子怎样说,怎样做,纷纷到林则徐的住处慰问,人数之众,阻塞了街巷.他们为林则徐送靴、送伞,送香炉、明镜,还送来了52面颂牌,痛痛快地表达着自己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朝廷的抗议.林则徐治河之后又一次遭贬,中原立即发起援救高潮,开封知府邹鸣鹤公开宣示:“有人能救林则徐者酬万金.”林则徐自中原出发后,一路西行,接受着为英雄壮行的洗礼.不论是各级官吏还是普通百姓都争着迎送,都想尽力为他做一点事,以减轻他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山高皇帝远,民心任表达.1842年8月21日,林离开西安,“自将军、院、司、道、府以及州、县、营员送于郊外者三十余人”.抵兰州时,督抚亲率文职官员出城相迎,武官更是迎出十里之外.过甘肃古浪县时,县知事到离县31里外的驿站恭迎.林则徐西行的沿途茶食住行都被安排得无微不至.进入新疆哈密,办事大臣率文武官员到行馆拜见林,又送坐骑一匹.到乌鲁木齐,地方官员不但热情接待,还专门为他雇了大车5辆、太平车一辆、轿车两辆.1842年12月11日,经过4个月零3天的长途跋涉,林则徐终于到达新疆伊犁.伊犁将军布彦立即亲到寓所拜访送菜、送茶,并委派他掌管粮饷.这哪里是监管朝延流放的罪臣啊,简直是欢迎凯旋的英雄.林则徐是被皇帝远远甩出去的一块破砖头,但这块破砖头还未落地就被中下层官吏和民众轻轻接住,并以身相护,安放在他们中间.
现在等待林则徐的是两个考验:
一是恶劣环境的折磨.从现存的资料看,我们知道林则徐虽有民众呵护,还是吃了不少苦头.由于年老体弱,路途颠簸,林一过西安就脾痛,鼻流血不止.当他从乌鲁木齐出发取道果子沟进伊犁时,大雪漫天而落,脚下是厚厚的坚冰,无法骑马坐车,只好徒步,趟南而行.陪他进疆的两个儿子,于两旁搀扶老爹,心痛得泪流满面,遂跪于地上对天祷告;若父能早日得赦召还,孩儿愿赤脚趟过此沟.林则徐到伊犁后,“体气衰颓,常患感冒”,“作字不能过二百,看书不能及三十行”.历史上许多朝臣就是这样死在被发配之地,这本来也是皇帝的目的之一.林则徐感到一个无形的黑影向他压来,他在日记中写道:“深觉时光可惜,暮景可伤!”“频搔白发渐衰病,犹剩丹心耐折磨”,他是以心力来抵抗身病啊.
二是脱离战场的寂寞.林是一步一回头离开中原的.当他走到酒泉时,听到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消息,痛心疾首,深感国事艰难.他在致友人书中说:“自念一身休咎死生,皆可置之度外,惟中原顿遭蹂躏,如火燎原……侧身回望,寝馈皆不能安.”他赋诗感叹:“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本来封建社会一切有为的知识分子,都希望能被朝廷重用,能为国家民族做一点事这是有为臣子的最大愿望,是人们人生价值观的核心.现在剥夺了这个愿望就是剥夺了他们的生命,虎落平川,马放南山,让他在痛苦和寂寞中毁灭.
玉门关外风物凄凉,人情不再,实在是天设地造的折磨罪臣身心的好场所.你走一天是黄沙,再走一天还是黄沙;你走一天是冰雪,再走一天还是冰雪.不见人,不见村,不见市.这种空虚与寂寞,与把你关在牢中目徒四壁,没有根本区别.马克思说,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把你推到大漠戈壁里,一下子割断你的所有关系,你还是人吗?呜呼,人将不人!特别是对一个博学而有思想的人、一个曾经有作为的人、一个有大志于未来的人.
“腊雪频添鬓影播,春暂借病颜酡.三年飘泊居无定,百岁光阴去已多.”
“新韶明日逐人来,迁客何时结伴回?空有灯光照虚耗,竟无神诀卖疾呆.”(《除夕书怀》)
他一个人这样过除夕.
“雪月天山皎夜光,边声惯听唱伊凉.孤村白酒愁无奈,隔院红裙乐未央.”(《中秋感怀》)
他一个人这样过中秋.
“嫡居权作探花使.忍轻抛、韶光九十,番风甘四.寒玉未消冰岭雪,毳幕偏闻花气.算修了边城春禊,怨绿愁红成底事,任花开花谢皆天意.休问讯,春归未.”(《金缕曲•春暮看花》)
他在季节变换中咀嚼着春的寂寞.
当权者实在聪明,他就是要让你在这个环境里无事可做,消磨掉理想意志.不管你怎样地怒吼、狂笑、悲歌,那空旷的戈壁瞬间就将这一切吸收得干干净净,这比有回音的囚室还可怕.任你是怎样的人杰,在这里也要成为常人,庸人,失魂落魄.林则徐是一个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良臣,是可以作为历史标点的人物.禁烟的烈火仍在胸中燃烧,南海的涛声还在耳边回响,万里之外朝野上下还在与英国人做无奈的抗争,而他只能面对这大漠的寂寞.兔未死而狗先烹,鸟未尽而弓先藏.“何日穹庐能解脱,宝刀盼上短辕车.”他是一个被捆绑悬于壁上的壮士,心急如焚,而无可用力.
怎么摆脱这种状况?最常规的办法是处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朝延早点召回.特别不能再惹是非,自加其罪.一般还要想设法讨好皇帝,贿赂官员.这时内地林的家人和朋友正在筹措银两,准备按清朝法律为他赎罪.林则徐却断然拒绝,他写信说,“获咎之由,实与寻常迥异”,“此事定须终止,不可渎呈”.他明确表示,我没有任何错,这样假罪真赎,是自认其咎,何以面对历史?他没有一点私欲,不必向任何人低头,为了自己抱定的主义,他能容得下一切不公平.他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为国尽力.
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先协助将军开垦城边的20万亩荒地.垦荒必先兴水利,但这里向无治水习惯与经验,林带头规范,捐出自己的私银,承修了一段河渠.这被后人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值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他还发现并研究了当地人创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坎儿井”,并大力推广.皇帝本是要用边地的恶劣环境折磨他,他却用自己的意志和才能改造了环境;皇帝要用寂寞和孤闷郁杀他,他却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
林则徐在伊犁修渠垦荒卓有成效,但就像当年治好黄河一样,皇帝仍不饶他,又捎他到南疆去勘察荒地.北疆虽僻远,但雨量较多,农业尚可.南疆沙海无垠,天气燥热,人烟稀少,语言不通.这无疑又是对林则徐的一场更大更苦的折磨.对皇帝而言,这是对他的进一步惩罚,而在他,则是在暮年为国为民再尽一点力气.1845年1月17日,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在以后一年内,他南到喀什,东到哈密,勘遍东、南疆域.他经历了踏冰而行的寒冬和烈日如火的酷暑,走过“车箱颠簸箕中粟”的戈壁,住过茅屋、毡房、地穴,风起时“彻夕怒号”、“毡庐欲拨”、“殊难成眠”,甚至可以吹走人马车辆.林则徐每到一地,三儿与随从搭棚造饭,他则立刻伏案办公,“理公牍至四鼓”,只能靠第二天在车上假寐一会儿,其工作紧张、艰辛如同行军作战.对垦荒修渠工程他必得亲验土方,察看质量,要求属下必须“上可对朝延,下可对百姓,中可对僚友”.别人十分不理解,他是一戍边的罪臣啊,何必这样认真,又哪来的这种精神?说来可怜,这次受旨勘地,也算是“钦差”吧,但这与当年南下禁烟也完全不同.这是皇帝给的苦役,活得干,名分全无.他的一切功劳只能记在当地官员的名下,甚至连向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反映问题的权利也没有,只能拟好文稿,以别人的名义上奏.这是何等的难堪,又是何等的心灵折磨啊.但是他忍了,他不计较,只要能工作,能为国出力就行.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69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林则徐真是干了一场“非份”之事,他以罪臣之名,而行忠臣之事.
林则徐还有一件更加“份外”的事,就是大胆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当勘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路遇百余官绅商民跪地不起,拦轿告状.原来这里山高皇帝远,哈密王将辖区所有土地及煤矿、山林、瓜园、菜辅等皆霸为已有.当地汉、维群众无寸土可耕,就是驻军修营房拉一车土也要交几十文钱,百姓埋一个死人也要交银数两.土王大肆截留国家税收,数十年间如此横行竟无人敢管.林则徐接状后勃然大怒:“此咽喉要地,实边防最重之区,无田无粮,几成化外”,立判将土王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耕种,并张出布告:“新疆与内地均在皇舆一统之内,无寸土可以自私.民人与维吾尔人均在对恩并育之中,无一处可以异视.必须互相和睦,轸域无分.”为防有变,他还将此布告刻成碑,“立于城关大道之旁,俾众目共瞻,永昭遵守.”布告一出,各族人民奔走相告,不但有了生计,且民族和睦,边防巩固.要知道他这是以罪臣之身又多管了一件“闲事”啊!恰这时清延赦令亦下,林则徐在万众感激和依依不舍的祝愿声中向关内走去.
一百多年后,我又来细细寻觅林公的踪迹.当年的惠远城早已毁于沙俄的入侵,在惠远城里我提出一定要谒拜一下当年先生住的城南东二巷故居.陪同说,原城已无存,现在这个城是清1882年,比原城后撤了7公里重建的.这没有关系,我追寻的是那颗闪耀在中国近代史上空的民族魂,至于其载体为何无关本质.我小心地迈进那条小巷,小院短墙,瓜棚豆蔓.旧时林公堂前燕,依然展翅迎远客.我不甘心,又驱车南行去寻找那个旧城.穿过一个村镇,沿着参天的白杨,再过一条河渠,一片茂密的玉米地旁留有一堵土墙,这就是古惠远城.夕阳下沉重的黄土划开浩浩绿海,如一条大堤直伸到天际.我感到林公的魂灵充盈天地,贯穿古今.
林则徐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
引自360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