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概括记叙文的大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20:04:28
如何概括记叙文的大意
x|rItK%UOY[Lσ>Z $I$ SIIS @RLWX Th2df~G3W˓~tm&)Wx4_5?izzO:%z؏ͦ~_å(܎ο.4x% O+'m,ߢ7o #9qa'5L.[LzjɬMךߙǵh[qZtÞ54Gy>Iø/DGQ`ngGXe?Y_w%v{Jޔ98 IZHOAk1 MB𛛏-d4JےIg5Niߜ 54;z'qgb,%7`&.bhz,L^Y7@+[Q3&|]2QHb2'/v6'r&afF~e2'a<*ց(?^vt`'2lP1+'?o9ƍw֒It@54g,,U!BhS.ǵ F/?)0דj7ad뾡'/ KBBΕʛ/>A,-iT-㷋!Mz Ll+~dehi똉 "2~Cⴺj6{iM- anO)L82;姤xo0eW|GٺW>ƭHet$t\9pܠ r'v2:={K*LG yH7l]Z-U^}>VڄH" MS`a ~S&2;SLv]r%#2'_߳3`~ 4)y)> 6#t]w":]dSiNwEꛗ{eVeG{O+ %F&,&w$V䶀Th_AET$ÍД]—29"k2-?ycrwaFK[6:|Lt¥'JrXwQ1d}NBRFebu4CX>)\ZbN.*RSBi2:I]!HUlu/8ʝiE464ʋx(o^H: j]V?22Ps3m&5)/3q}w-ظTcR=6q\5UmT<Y Ɔd#&ؐ]t|fcSQj:e?$FMM6'Ny B$ro%qz7}Z/ʻs$ 8n>ug{@/㐟8J(J*MmE';Odlp )*x.d4pro|RY}_qX0=V堹[n/2,eQ}~ +'|2,;@iQA(l,Y}mTӭVzt$_M|=f_i}o-q1rrgWs}΄C_Ud]|c^ ԾJp}"?i}sƊ(lC}̾ULIghԻ&n?yO;}T&(꣩EZE7ޑnE(^nb66#/+^`}Lvvcn!6K5.˳)ܜg}?f(91]QUĉE]_A9QNW}"J|Iؗ=e`tB {>}1x_ ~UrfpOx؈.]=,[Dxvo imgtK1M [|%[!9vzaaFus` 5f{d2P~zX~*l[ӭUdCQqKx"?ickȮbo9LjGW]mvH" ##ñ4jƑ|Fϯ[IBZƸO\TʼnI,"qqxGUj* I7eR {Z)Ac6/ςޙ3wxp2G3!).- rGqsj(Z5㧬t}ˌ/'s8qgeN3S422"R 5-ݲJgc6oN:5޼C _b,klXs8 '_@T/M]<%ǘq$p}yR|n hc[ l܈28d̔E "e㏽>$^~hpty%B.;b3\VnFJa3;mZ9wQU|t>#`&&\_sT5GpdEm\8D iȞ`qYD}첱=0`PR/G6vP@˴vGHz 86 Lj6f 4M}P\0;ikL翟ђ͌K@$&~FF:gJ916Nt%/l5l`SAoѥq+Tz1m'։Zq砵T;'?12gk;85.}e!=DC}^8Ś[Ӱ"Jy5xO+m6?!Ds)[m\҅b!̒O[)|VzHg ފ Itor23Y/&IuAKybvtxL/=E9hm ~d^6yVG. !< ]^aA sYR:jU r_8΋{Հ5F Lf uL T\m)?(U;s=:{T'׉2$GUKY]}N=aաQ?jM~d*% 1^O+|BMp`J0ȖMF=GAn&id׭Yܨsٲ^4H?fޑ_"ǯ%A4q/xWr|n9ǮPSk'/WeG+W Dz j.v\m@ Sce~gl  l;MEBj>##I됥1w opbt*5\oi6EqsWpO94#테?/_Z($IAPwRc: %ɿ9K7bCebm@>[8i DD GֺP0 '/uT=o~ٽ8|WD԰鍰z +0R`T"+E" AaX%܇_v?&V $(TjPҾʚtM9+m\2A/[K!>ŵQcv'[`pР_b%Y u8[KÊ;xa LEHҗVIS}xΘp{* 3O/ ڢ@VX̎bBKwTTy#ˋ. fSDj|5!X[^eifCTM2Ph6jƜ4h 'bĵ6Ã.[rmU{QMcxzaoeƔ9?9+QtnQ "K F/ Gq{ؽ1Udn eIUm֎XsV"x@Jxoc؉JPn<ECN^2SֆD ROK]s0yԱk%y숵ͼebnRYEq %İt%@7Wa oܮDB5l;D7Dןr,W%90lXgm/ /bL?SW{oʫ-@C4HT(D܍D6i}Ƭo-o"D"%1th$J2J4tpWrӽ:E.q٦ 5¡ɋBϡƴSJ7&!zbJNGŰ <:\2ֲy`1,[j.d2zZF7Ȏ;i6.\2ڹH${VDy1SX%F\?K'M(;=_e[֪heP; "̰U.и_w{.Eh >@H9qp^g85rf @P [F{,fy{!fҾG פ_lgjP&~i8HFȤ.Qq 4{mRٓLXl(ʎ@ISz`U7Q! kV|ֹtRޒ)$ᖀjWq ׫ eSYDbo`j&NzfNk/qR1g j#JZ`#ܬ1r!Xp e][ s֏mHl6dD ly1;a1}ᜢC&&%S@Z;d*GWa[K6YjtaŁ|kLGj= Dd,kاk/"D\P1VmO7zq2] mVƐJ91D">~'ipk`p =aǀU^@QCafk!#[8RpO*hE}cJ2윒x)lASNY2da rd(1DՌ`1gCM_|D*e gk{Qwb쏸)OeM2UiL8XkQlގ}'g2i}^iZI w`ы9;UZ@_iKP\d ~f~\čLiMIiv9CC:AeMVqm b8[wz[Ad U+Ɨۧj伳*q@eG9Ǵr=>uYԴ4_/TRfPj^sYѷsV;nرY7 \nPa9:BiM"/֗3TCp)SALJ^'L`/mbT93MBuzVD>_K ӜiH!NS7 %Tj l}|O6-V12ΨW-zEÕL +0䬙tNq3xX)ySB@uE}Ca|Զ_;m,]F-a /j{t~2j2S-r<= E;c 0' z,hSEEW55^V΢)'k0 xJgzt~r8PIs`vؓ&|FLd2qlu[PS k 񮢓 4\%t$.j_Miׁ3Ӡ *ΖMT-)?@n0]*& Xa-P=]ۋk❡y Db"6/7< .FFJٮΟ 0M |N'8*ڐ8+xY^ mY)}8]/Pr5 O ?cd6ytc?v)¨ڞ.4c^SX˙=N*X$[Iĥ%hsJ̠UDIbǢ~q8e#;UaB= sg m}b%hăڞBZ(A.+Po3>xZ+ *ƔMQOs=Ϊ_M׈N:ob`Z#ZCMf#_\rK1:vq%?MCnC "9ixMwFs(4= {42CdDg=g7;ٻɐfl+v"6H1e쬉Ļ`{̧4/Ҿ?0ETK|7h*mKF;JaKd$ƹb-My~xY-;lt,Le.HSZRvºG'"#YxU>Z_S$"~~My$0II~V;I +\xu]8zD|ynEHNuRZ~63mkGvZٌK+Y>0+l=ȒQ˘#붳G]=ANΕ8Sw.{ k^J6L(.8H,X]VKqz&X8XL_ 0ezvޮM+QkWD- xj˴YH yOV+yt2WG8/\1.aa=?=Xz _0,WC3Ĵ[Ŗ iKzӰ]Nagsp%2q|gP`2B2^+OLbѧp|"==47\ &d.HcWQI- 14xT£H5 x-4W2\Qq ݰX;)@`= ̫|jK \Fs9Px`x~2]/(U^jv qd9[U}d;:{O&0 Eò $Ⱥ8pj⋨N?Zw.1cc fZ8)3dGdZfokwLJތk/~)C0zִ7hE1rO)).`Y[es7}C֜xܾrG$DVwHeN딱V1!ehv7H [  u~ljRvk}Ot $8Wy^υ*gn1U:ANSO |]-~Ew96/+Ig?]A-̱.\/㤓c t?V?5p=&{5}i+~yU-T1.q9jƅذ6?*6׹h^-`|r^~ (Ġ(R%w'S6'vRoiKc>}_lvԷ<2Fsu=ˁZW h_#ƁLYs!Z( _ӪԌp,县4y:tIžȩ[cukI@MomWl5+g\Ƚ-zV\6lφ!] N 7ɇw"SC meIA!3C/@{^ hٓvbzǽ +56nRzD= EMc>*ht7p4 ?qsa뮛˖O0sXc/d1] <3/ZT>^ 9uH5 .k]տ~?YA1"{fkxU$Mtk%]O in܍u|vGe$b S!T!&p^Gt324gS(> ސEqx>=9KJ>凨Hy4_*ag)꽙-eq[?K׈yOsj NBc"d(>(LS *f*ZoȄ"93u)t^Q}'/WVʯX-/)ӏ?!KnX+3o6ua_M M|h1 Xv*]`G'J;!o{0\M׷f\{ DM.6$~2m%D9+Vf2S- !5UlMG -4NH}TU"si/MxϿ-ׁqX:w.ߔEe^i.j;;B&&JWktQk Y%)z>YkBE$*&[4g%.lVwl5TL^D2AIޏYU"H>Ar0m ы% J}ĴMcH "4[p,0XMm(L @8wρQ817{ߟ4:RWݻ\s腣Ŗ1^bT?{ ]"H\7/?ÝG_

如何概括记叙文的大意
如何概括记叙文的大意

如何概括记叙文的大意
记叙文阅读方法教程
一、怎样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1、从文中标题入手:
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中心,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了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明或揭示了中心;
有的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章议论、抒情句入手:
记叙文中的段落议论句点明段意,结尾处的议论句通常点明中心.议论抒情句通常表达观点和抒发感情.
4、从概括段意或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段意后把意思相关的综合到一起:写人的记叙文中比较多的是人物的性格品质即中心.叙事的记叙文通常事件的社会意义即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根据文中事件、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活动的,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紧密结合事件的时代背和环境情况.
二、怎样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1、联系上下文揣摩指代内容:
从被指代事物和距指代词的距离看,有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之分.首先看前后句是否包含指代内容,然后看本段中是否有指代内容最后看临段或其它段中是否能概括指代内容.
2、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附加义:联系一定的语言环境,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语体特点、风格特点等方面来理解,重视词语的活用、感情色彩的反用、修辞手法的使用.
三、怎样理解难句.
1、结合语境理解句意.
A、抓关键词语:从理解关键词的深刻含义入手就可以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
B、结合前后句分析和结合整个段落来分析句子的含义,有时能有突破,易于理解.
2、分清句子的结构.
若是单句就分析出句子的主干;若是复句则理清复句关系,看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3、理解含蓄句子的含义
A、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注意特定语言环境中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比喻义、引伸义、附加义、象征义等.
B、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
不同时代背景中句子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同时要联系文章所反映的内容的民族特点、种族特点、宗教特点等.
C、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
一般情况下文章中的难句都和中心有关,这是一种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关键是要学会具体分析.
D、联系写作方法:
有些作品用到象征、抑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对比、衬托等写作方法,只要有机的结合都能分析出来句子的含义,要注意每种写作方法的特点.
四、怎样理解文章结构.
1、纵向结构:按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的过程
2、横向结构:按事物的空间关系或事物的不同方面安排材
3、纵横结构:总体上采用横向或纵向,局部采用纵向或横向
五、怎样划分段落层次.
1、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抓住关键词
2、按故事的情节发展划分——抓住转换处
3、按地点的变换转移划分——抓住转地处
4、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抓角度变化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抓住变化点
6、按总分总结构特点划分——抓结构特点
7、按段落内在联系来划分——抓段落中心
8、按事件详略安排来划分——抓过渡句段
六、怎样理解过渡的作用.
1、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
运用过渡词、句、段把不同的事件或场景连接起来,分析时注意过渡词句段前后的事件或场景之间多数是并列的,比较明显.
2、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这种过渡在段落中不明显,一般情况下只要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就可突破,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就比较明显,通常有一个纪叙基础上的总结词语.
3、转换不同的记叙方式.
文中通常是在插叙的前后运用,分析时注意看插叙事件前后的内容是否是一件事的发展经过.
4、交待说明有关的记叙要素.
交待记叙要素有时是按简历的方式写出来的,通常是段与段之间.
过渡分“承”“转”两种,指的是时间、地点、人物景物、表达方式等的转变.作用是使文章曲折多变、跌荡起伏、上下文衔接自然.
七、怎样把握记叙文的线索.
1、以时间、空间顺序为线索.
时间:具体时间:如中午、2008年、15分钟等.
笼统时间:如古时候、从前、很久以前.
空间:地点的变换、经常出现的地点、同一地点观察角度的变化.
2、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全文看人物思想感情、看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看人物的心理历程、看人物的认识过程
3、以象征性的事物和具体事物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发展历程为线索.
5、以作者的认识发展为线索.
八、怎样分析照应.
1、看段与题目的照应.
2、看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3、看前段有伏笔,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
4、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的重叠或照应.
5、前面提到,后面有发展.
6、前面设悬念,后面有提示.
九、怎样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
1、从描写入手:
A、从直接描写入手,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
人物语言包括对话、独白、从性格化和个性化两方面分析.
人物外貌包括容貌、服饰、神情、姿态等.
人物动作分析时注意特殊动作、习惯动作和动词.
人物心理包括:
感受式:直接写出人物的心里想什么.
剖析式:人物为什么会这么想.
梦境式:种种睡梦中的形象.
B、从侧面描写入手:人物烘托和景物烘托
C、从细节描写入手:具体细微的人物外貌、动作等
D、从语态描写入手:
动态:人物说话时的伴随动作.
声态:声音的大小、高低、粗细等.
神态:说话时的表情、体态
心态:说话时的心理特征.
2、从事件入手:
A、从事件的社会意义角度分析,
B、从事件的发展过程看
C、从事件的性质分析
3、从变化入手:
A、从人物的性格变化看,对比中分析人物.
B、从人物正反两方面对比和正反人物的对比中看人物相对变化分析.
C、从人物在事件中感情、心理、角色、地位等变化或对事件的认识变化看
D、从人物描写前后变化看人物特征,由表及里.
十、怎样分析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及作用
1、虚写与实写
景物的虚写与实写相互呼映,虚写通常是想象的景象,用来突出实景.
2、静态和动态.
景物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式从多角度写景.
3、固定观察和移动观察.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移步不换景换角度观察.
4、作用:
交待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十一、怎样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
1、分析人物:
A、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
B、人物间的关系
C、人与环境的关系
D、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情感
2、分析事件
A、分析事件的六要素
B、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
C、分析场面和细节
D、分析作者对事件的态度和感情
3、分析景物
A、分析景物特征
B、分析景物包含的思想感情
C、景与人的关系
D、作者对景物的感情和态度
十二、怎样理解文中的写作特点
1、从选材看
A、有的围绕中心选择点型材料
B、有的十分注意选材的详略
C、有的选材别具一格,与众不同
2、从结构布局看
A、有的结构严谨.注重内在联系和过度是否自然.
B、有的既严谨又灵活
C、有的结构精巧、独具匠心
D、有的采用双线结构,包括明线和暗线.
E、有的开头、结尾遥相呼应
3、从表达方式看
A、有的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记叙:顺叙、倒叙、插叙、分叙、补叙
描写: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场景描写:自然景物、人文景观、场面
描写方法:虚写与实写、白描与细描、人物速写、静态与动态
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
B、有的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性格
C、有的通过景物表达情感
4、从语言运用看
A、有的遣词造句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B、有的句式多变、修辞丰富.从用途看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常用修辞格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对比等.
C、有的风格朴实清新、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洒脱自然、有的深沉含蓄、有的细腻温馨、有的------
D、有的文章中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多运用口语、有的书面语较浓;有的词语含有深刻含义、有的感情发生变化,词义反用,词义多重.
5、从写作方法看
A、有的文章运用象征,理解象征义是关键,找出象征体.
B、有的文章中运用抑扬结合的方法.
欲扬先抑(赞扬、歌颂)、欲抑先扬(批评、讽刺)
C、有的运用对比、衬托等方法.
衬托包括正衬、反衬和烘托(人物烘托、景物烘托)
D、有的文中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等方法.
E、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写法.
语文阅读常见开放题解题指导
1.评价类
①紧扣话题 ②选一角度 ③申明观点 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态度一定要明朗.④谈点理由 围绕自己的观点,用三两句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理由就可以了.
2.辨析类
①先作结论 要么矛盾,要么不矛盾,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答复.②分说含义或作用 ③最后点明二者合用有什么意义或是有什么表达效果.
3.想象类
①围绕中心 首先必须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叙写 ②联系语境 答案若脱离合要求了.③鼓励创新 要力求写出个性,写出特点,力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4.仿写类
①析原型 即分析例句的基本格式,尤其要关注其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②定格式 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确定所写的句子应有的格式.③关注句式和修辞 根据格式创写句子时,应特别注意所采用的句式是否和例句相同、修辞运用的是否恰当.
5.补充类
①内容要上下贯通 补写的句子,在内容上一定要与提供的语境相吻合,力求做到上下贯通.②格式要前后相合 尤其要注意补写句子的句式、修辞,一定要和其前后的句式、修辞相一致.
6.指代类
①答案多在 “代词”前的句子中,要么是某个词语,要么是整个句子,有的和“代词”紧紧相连,有的还需往前找几个句子.②答案需用原词句.一定要用原文中的词句,或者是根据具体情况借用原词句来概括.③小心错失某一头.针对一个代词指代多项内容的情况,一定要看仔细,列全面.
7.品词类
解题时,紧紧围绕该“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结合原文中的相关词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只要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就一定能够准确地找出来.
8.追因类
①带着问题,慢读细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②巧借词句.这一类问题,大多可以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作答.③联系中心.在挖掘问题的原因时,一定要善于和文章的中心联系.
9.定序类
确定词语、句子、甚至段落在文中的次序,一般来讲,这些词语、句子或段落与上下文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主次、顺承、照应、对比等,在解题时,我们只要理清了这些关系,然后根据关系来确定词语、句子及段落的顺序,一切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另外需要一提的是,涉及到词语类题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词语的搭配问题.
10.删除类
首先要说清楚这个“词”或“句”、“段”在文中的含义或作用,然后角度一转,点明如果去掉后会有什么影响.需要指出的是,“删词类”题的答案,一般要落脚到“语言特点”上,“删句、段类”题的答案一般要落脚到 “表达效果”中.另外,做这一类题时,究竟答案的落点该定在哪一种“语言特点”或“表达效果”上,要能够区别对待, 如“删词类”题,一般来讲,在说明文中,要落脚到“语言的准确性”上,在记叙文中,则变为“语言的真实性、生动形象性”,在议论文中,就又变成“语言的严密性、逻辑性”了.
11.换词类
换词类题,最关键的是要搞清楚相关的两个词语在含义、作用上的不同.在解题时,可按以下两步组织答案:①分说含义(或作用),找出异同.②指明换用,有何不足.
12.赏析类
一是具体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在组织答案时,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并且了解常用的描写方法、修辞方法的作用,记住表达其作用时的常用语,如生动、形象、严密、真实等.
13.启示类
首先应认真琢磨命题中所涉及语句或物象的相关含义,即把握材料的主旨;第二,我们要“选准一点,联系实际”,来确定具体的答案,选准一个角度,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具体感受,才能言有中心,叙之有物.
14.献策类
包括提建议、谈看法、说方法、找措施等,解这一类题时:①扣紧问题.即紧紧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想办法,拟措施、②切合实际.我们在设计答案时所提的建议、措施等,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力求能够切切实实地解决问题.③鼓励创新.解题时就应该追求想出新点子,找到新方法,提出新建议,拟定新思路.
15.迁移类
这类题意在考查学生平时知识积累的功底,主要涉及到名言警句、名著知识、补充论据、名诗佳句、学科正整合等.只有平时广泛涉猎,博闻强记,在解题时才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过,此类题相关的知识浩如烟海,任谁也不可能尽数记会.怎么办?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知识来个分门别类,然后每一类有针对性地准备上几条,解题时再适当地灵活变通,对号入座,自然就可收到不错的效果了.
16.创意类:
解题时要做到:语言简明醒目,内容关注主题,形式力求新颖,风格讲究创新.要注意根据主题要求,或者是事物、产品等特点,认真组织、锤炼语言,力求简明醒目,并恰当选择语言形式,尽量新颖别致.
记叙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
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所以对记叙文的阅读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考点主要包括:
(一)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2.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3.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文章的中心内容;
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部分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表述、判断、选择等.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
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沦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人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常见的考查方式有对比阅读、文章阅读,题型有表述、判断、选择等.
(三)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
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亟需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3.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4.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5.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阅读时要细加体会.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既要求宏观上整体把握文章,又要有具体而微的细致分析,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表述、填空、判断、选择等.
(四)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与作用这部分内容包括文章中近义词、关联词的选用;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意思和深层含义;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各种修辞在文中的运用与作用等.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常见的考查有:辨析词语、选词填空;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和作用.题型一'般有选择、填空、简答等.
(五)此外记叙文中,记叙的线索、要素,记叙的详略,过渡、照应等也是考题中常常涉及到的.这部分内容是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常见的考查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简答.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近几年来考试改革的深入,今后语文考试会出现主观性试题、开放型试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答题中有所创建.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解题思路和技巧:
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二、具体步骤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