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几个初二文言文虚词,“以”“为”“而”“乃”“可”,要有解释和例句,例句是初二下学期课文中的.尽量是初二下学期的有关内容,还要与《小石潭记》关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08:42:25
请教几个初二文言文虚词,“以”“为”“而”“乃”“可”,要有解释和例句,例句是初二下学期课文中的.尽量是初二下学期的有关内容,还要与《小石潭记》关联.
x\r"I~Z~횥m,;ֶBܗ@ $ArͣteDFW#RI& ;ck6df~Y^EEnV =qD// }'_&!ezVc}kE4i,,?0 irUw̫#֟[M%YxN¬;3fu'poI3)wT_~?I~:cY̘&_giQ3:{mO,5NcY%Vejwyf>3Y8Ҙ,Z0f7 -QcfGs R"أF洂I&ׅi JOg?tR5r6IDx*L EI"i"4JehUbqg躽U㸘߳ehݼ:a͹X\mhvmA(c~86]MĠ:xubD'lßp)]XXY&ǏXE_Y#p7>zn~?ēj-oD)x(PNk!8 1TWɘn#uU~3k~H/ryQD'tO5c9ҎgDo/IS .DC&, BCsdEt3!,[61m^hnnȶག9rSՓ*HGvcѼ?b+˻ Drc'/ىiXFЖ+m[Y㕢cXce {ljK17yuI]aMKR}u7&1\N2E P %(f7wv_&">͞FZle{:d rfVodYg-A/r˻f ,7 LTk*8h F) \!~l穙=!JTfLc1 { sԕs:Bu(q4E]~iz ysԤsn)ɎS˘nVuGl^aK)K}XO.:Ҵ1I|ݶbqX/,M VҬDX&Lcri*U\4d"{ιU8azk^SқD)Nv3ĠƯ>2~D4mꏰK 2DX㣱AR3&# Hwn|Vl!Xa-;S8Ȱo|xD I󐙕cIbFuDLӬ+{;*sW,åS fDS4KPNes &Fb41 )C!@)k-(4QNļ5&(x9԰֏ u@kNܽr蘁X&洨҅/{*0/R3g/Dz ꟝>"tYՔ&zAA1CX 3TK޼ZM tG‡sʧJB3 ]ˤDdYbbq*$j,̻WJVѫGx*ь[ѹjK"Xw8܂gjfuL\/\kMB8-=Ίz[i,Ei~CabcLQdՐԖ:Z9jtSsCWKوuYt>@UES2}դBhh჆ <;rUE*jDށNLoEdNJȼOtQfxW"4?|"BI6Ö+"R#D# `V,s_g%Tp\Bp=rq^X5xC׳#:8XQ'2)X9r㛑QtZȟ Z|Bnwpߛnrf= kg+|L7, ,0d2N,_(*) u~ǎʼKkvhEJO,3`:n_us&~ߊ 9Z"Tgnm!1=1–!K# c:eݘ1 C ơ\/lx/5b2^%%:nM-e>&hhy|8'RTТO%j模fSpAOdY)xbf+'bO=Qp߄ua@XdsK>\7I]ejcK aO0B-⿭vCcv]Sݹ57Z~9`Os'F͓7r w3T_?Y.(ImcgIީcAY^;Z yʡiZ0Ҁ n(GjklfEilEu01 k>̮~~_$d;;1;1drdne ԰*7n2e)2ɖ9|_a'cvtY ݱslҩ3=w0 &$W){ӫd]k+-du\Y=#2jukl:~ A:͔+$]No\'^=(WR@_!`wzV vS$ %"֑b%]t[k7!Kd#VR֣oe)h7YO>tQ]!,EZC "iI7V<]-CD_keA:w)[:PiKvѶe? n$$u W?,p0t6zAp|Z#r)^Tjܨ\'{ ]cJNKz,]!ÉUQE}]RgKw)^BHޝ]O*bO/Ox^7ӽ%(ߕ/KaZ$JK٠~_8A1{R[})`:lΣvP_v#u*xM^ =̻t 4HӲ(a1W?4o|+5L"W]Wxb&\7#4AaQLEGt%`moK*|WFVxLj+ulcs/yMk@!{E"{4jHVF%GbɴNF({4^JL"3G+pIJnjt~'md6@w(fuemD3jV;l@qn^M g&+YMѾLyvّl٭60|6j~& 1;/ M奡%]wGsDMFgt'U',iI6Z"ְB],cc7멱Xκ a=_R'~ •~d3%~+p|B$ *vk.Q1ةV?cJ÷3cn߽{v% i&22|>\55'{ЃU0>ƣdҵh`_&n2쫙*23,ɜ̫u? 7آ8Vl!Ǐ/r'/ cyV&iʂخy=mEXD*ru[UΑϗS[vn{}::=8S"̛qӞi>Q6ϫ j:}/؆ro`x~*eI:K}+Ǩj4IR=:oY{NuVo UP K%xHot+p$ڭ'Cx_)$GNvLy=5udTG]؉}L3rD+O ͎P$P5.b }E)d~E%9DZtF+`5'#5;qHECTU 9 yi3TW.D3h2|‚|ݺltUg޻5PVc^4a~*#O:@Hk,3$OR^hn=R[PsB2R2c./YmXb= R /~p~fg0P&҄n^263>N9Z33ݑUl>J O>~sHjR+֜PFNS,IdJGS,Ы3q9/r)SR6x3jK2/ӊv6ƗlCD%C>w|ϧ]m4ga'CT/n%)['bJ Y|naj}E)+ДՆI^dl׊Z7u?7/MS,\jcUx4\8~uZ5o$)C8gu7EcW!-Ўl狢rHWUDFϪY˶?v+NI Cԛ<UDd7itf-8ObX'#bAԣQ/\}RFuґJo|5y XC

请教几个初二文言文虚词,“以”“为”“而”“乃”“可”,要有解释和例句,例句是初二下学期课文中的.尽量是初二下学期的有关内容,还要与《小石潭记》关联.
请教几个初二文言文虚词,“以”“为”“而”“乃”“可”,要有解释和例句,例句是初二下学期课文中的.
尽量是初二下学期的有关内容,还要与《小石潭记》关联.

请教几个初二文言文虚词,“以”“为”“而”“乃”“可”,要有解释和例句,例句是初二下学期课文中的.尽量是初二下学期的有关内容,还要与《小石潭记》关联.
【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
8.表示目的关系,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不久,一会儿.

【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3.表示...

全部展开

【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收起

以 (1)因为。以其境过清;
为(2)作为。全石以为底;
而。(3)卷石底以出;
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乃:是能多举出一些“以”“为”“而”“乃”的其他意思和例句吗?不光是这课的,也可以有其他的,只要是初二下学期的就行以;用,拿,把,将。 依然,顺,按照。 因为。 在,于(指时日。目的在于。 文言连词,与“而...

全部展开

以 (1)因为。以其境过清;
为(2)作为。全石以为底;
而。(3)卷石底以出;
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乃:是

收起

请教几个初二文言文虚词,“以”“为”“而”“乃”“可”,要有解释和例句,例句是初二下学期课文中的.尽量是初二下学期的有关内容,还要与《小石潭记》关联. 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比如说“以”“之”“而”“为”“当” 人教版必修二文言文单元虚词归纳虚词:以 其 知 盖 焉 为 而 因急用啊..尽量全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虚词归纳.看清楚,鄂教版.之,以,为,其,与,而.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及例子于 而 之 其 以这几个的用法和例子. 文言文虚词分类之,以,而之类的 文言文实虚词详细翻译实词:次 当 举 虚词: 之 以 而 文言文虚词问题请给出下列文言虚词的用法而 夫 盖 乎 其 是 所 为 焉 耶 也 以 矣 与 哉 则 者 之 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 语文虚词整理之 其 而 以 为 所 乎 于 乃 则 因 者 焉 这几个虚词的用法 词性意思和例句. 语文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虚词-----以的意思救救急!求求你们了!最晚星期四晚上! 关于几个文言虚词请分别列出“所,而,为,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并举例,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动词,副词等 核舟记虚词解释而 以 为 三个虚词的解释,每个句子中的都要 请教几个高考文言文实虚词的词义及用法(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隙也 (其)日与其徒上高山 (其)醉则更相枕以卧 (更) 文言文中的虚词 “之 ,而,其,奚,以,然‘’的用法及种类? 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而、以、之等等一切)谢啦! 文言文《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里的虚词(之、其、以、于、为、而)分别在哪些句子里,意思分别是什么? 文言文虚词(而,夫,盖.乎.其.是.所.为.焉.耶.也.以.矣.与.哉.则.者.之)的含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