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二体育课选哪个得分高?还有马基期末怎么复习啊?体育舞蹈和国际象棋期末如何考和给分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02:04:17
南开大二体育课选哪个得分高?还有马基期末怎么复习啊?体育舞蹈和国际象棋期末如何考和给分呢?
x]Yo#9+@B3U}M?/3lú\[Y-K>aYGd/l|$kfwm4 'UQYu֙*ɇh.̳%r6T/;6s4խӵ:֑n]lm6,lx6_#z^>=u:lEhbq??~Oς_P&:{0gRPs>  GA?x K uOU] ׭kxOjLx /jTh:٨$D/ފ߇gWd|f~ ^W+?d3Y[|nNف6{^>1{)a͞zO`DX0?իz~*#UʄHDU#}-{߁$?ܴͥŅgurHNS_MrEhjy$4ob$D@Ot!By~_xZ} Zc7x&I[^D.D+sEb8"$/ׂ< $P1 Mpep+_uͶd!roA А$S= ij>y+k{}&k'}'o zu__Gajӳ>yhHsQի>ݒ7ָ0srJF1((o7j.\ T qDRa~p*alx{DEwWi˨Ǩ=\nhQypo1';g0 h'$ %$aJ@@S<@#[Au>F=r GUp"8N*fd}w~ c$gÂ@fAiˎً;f<{MUVQ ^v\C$.=)=gUp U[([ŦSRs pˁ&&+T|/O&)5Zj "kl9I]2ҷ fAjx!0ב# 3Ɛ-5A M!p-#md[# aѶI+"WU 'E6hd!d&ߙtxg{/Z2%`CnUaBJ \̸ ӡR@6F`ˡg G(Zz ?$E~Tx@(!!nP%R(۔l? t5^Yr0u|=X5Xᔦԇ+AF,siT &D׫âF͂3C.)̯X\}J ^$E<<7Ec,K^2)-sEud@ Q뜌hS)߈E;FOgo6؏%$jrB^Ò̉:e5ސnhyF_-@\*E[qK/c^=D6˗Ltx]U&"hEr9|owx[rH' Y 15,KK׋EmQ *#+\p*Ac|u@8:G%4k-ir9ଈ0U)K82VYl F H'7%mlz}!9y`abi .êVbyk;avr07Gw٦\+p~3"1i֌J=Kڛ62U^A!UUcɣ,[5ivIkᕑ*2ăT_?E[)؃.hT9.̋sLbt$0[(_0JUt)]#;Kt<7-ٗ.` P7$4?Irg;~k]{i8:XpdSdW"dF|eg=MIc 4 "ehdNfտ7n .sH֦-ONs=⻥R!x'qqJKrN!9(d@2`ٓk7q/~ $hxdfJ͚cZC؀uaS(dܯw(yȉ!v?u?.u> f-dt9[SJV3H3 JWn(G'':+BTL;u$.N W-Y",M3'$Ӌ?DGܸ*e$MA&jdM?D%/*KI%y)4g떓3 @cM(T_9wqgU2b$dT?TIBxhƙb[HƒW]U?Wg˧X/~e&07R_47bA0%"-ZgaWWn:gtd0ki|C2"VXZ9f"6LSjPХ*A[,dHqQUPgf>ߚ4/+FqE;eieO@Bl,KK[ؼ4~ b|tL{Bd3♻"10$6_3$K``եZIy$ئFM3J#!͉eՏ&k?LZNrڄ>+&wqxKd7  # I*EŘt&6[ X.$䠞RWӍ}b`i78[B?ᬑwMw{EÉu^I"]XV~^ S;h ̀%K$Svp8EW`ڊ{aH{ݚ@#߂68MzΊjNIH%)2r耀ZAd , 3tR:ylQlTx`3K}?n.*̾ raIӣ)@eN% T>dQVDR| ]vB*&~sbp:Nȳ&%Cq[}"[k$l` p2mA8@\M79DZjq M U6eέDI\R힡HSm0}:ͽ - Om'XRI5F"3 @V,_ɩ)3~:M ,)j!Q1}7?*ǀԥ =F|jXHpaD:t|aVOmސUքBMi3(K^𣰵'm8=b0Rļƙ?nR`,j+W-OFy9lJa{] ;l]SVɫe5\\86atMwW<7Ds>AµpTv=འ2YW586 Τ:e6 bb-^dB\!\8*?;x⛷|`\  nW`,1F5MW 3n<:6Epy5qQrFUϴBōOͶȫ&As{9u# NpcCۙcDVt%u`BsVđSʔ}Io;$pDk q1H] Y>~gW9pT2oeMW&0:zꐎe);xA mW{QpIy[vjLN\lra R%8bU\?flfoc8:w'`~- .I,HMН9m &0: .#Rm6\@+Q/+4#)e&ALl1 'u,a-[rJ˞-n O7&UCoIRꥈmsNGnnpanӬ"Pv7|u;/I'Z\AI4%[Q3q![_ :qU9F}D3yw -m f \6C(eͭ~ Tջ5)dG>KX$"Jwz7q EaIzh*i{4ӯa޺U,6J28w.]bLi\ZThP`22RHJYW` G >H~HGC8/7/r:hvܶb=#nIꏶ/ 8FS,h&[q BtZ{ 3 tInaWsTE}qxuz7 VښA$hZ#(T؁C jo.*徒C>9.wR9ުlHr\ɞWIGWIN@\h< s% Xj-[0AKREƮHzh7䔗1$wӀB[)L{jb|ݖ}6=+= H ĥ'p4WU/.b$bojN;xcL͛PBO0| 5Sc2?Qg`/pW?J14 |Y8WVCÏTI,x5.؉6E,i]kK8T ktf "lVh@ySrZ֔yמ?̕&;~`PWN")[ӛcIt`Ÿd0mݚ|n9"nr.+"]EIGuIbIÉ(QkC[(Y/{n6p+{&w7RS v q#1dLds_~"`1a ~3XkMMݺmWk׵,XJL5fi_7f_P) ,u5{jӊwy&,) ť7ǛG:cWp|vbY>5 ŅRZc,m]h [n7"$XddҶ>l,.*>X @I 1QYe-ŗ1\d83rjn2F0rܭ, i,Q(zęN`PRcJoҊz%YQEU]]{2ȖHMSbuKF>].˩b&\y֨a.۠jc< m8EG 3#ÕltOҷ{uk@LJf$D6]o>t}c^(+m 蠍T;@(']@+`:xN\v\- ׎,H/YD&al)>|~%g ٲtV(,9>D2w+mh3(<%OW]eI 9 UC]e(G+]ܘE 62sJBizi+:+[@;wXGDOL;`a g٭~ܼ]jN@zw|>}93:aIԺb[ѷHhetsJ}Îo@+j!o:$ْQ+FG'mwYr\J/hGV)]9ay#WK;3en+u໗}aɵq7;=qsOٯ.'YSHG:N-EoEߜp";BN/UH$5$pՉpzdo-L^jM~n.@rA%?ʈ3um|?w|4R_ܝ <:tE e'!mq OüM;eݴ &>?GU*Fq6w8pWllyvQ݊SR\ :6o;vrO>q]V=s`J`c8)%z<@Z$m+Nm P$]-k׵$ZDq~c rn 4 /}$b2Rʴ`!t(M+sf\_OGƷ2pߪVzgoKk}!S⤎ݹɥ.6hl} jBdr.zQ8 x,eF̦a{5+VppwBϷT%vb?פ$~KM9gdMԉ >x}!e:fk@:iY"VuOy`߻[mžiom7sc 'Ŷ,F8{ʟ$,օ{Wz;됈Z\Gڐ_pzP"] qUgEc"JvN%xxmQ< I7J72.{^o҇12W`Z!܈5̒a&6j!9mYU 7.!lROz|BQQ{86 56'l?Uzw zkͷ~N䫮p9L_F٦x2dpbv߼M8u*!*ݣlγ}P U+bkn@^8Ϟ/I#>3ɳ

南开大二体育课选哪个得分高?还有马基期末怎么复习啊?体育舞蹈和国际象棋期末如何考和给分呢?
南开大二体育课选哪个得分高?还有马基期末怎么复习啊?
体育舞蹈和国际象棋期末如何考和给分呢?

南开大二体育课选哪个得分高?还有马基期末怎么复习啊?体育舞蹈和国际象棋期末如何考和给分呢?
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及其意义.
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
6.真理(客观性、辩证性)以及检验真理的标准.
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8.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和矛盾运动的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矛盾运动的原理).
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能力与作用.
10.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及作用、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作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1.劳动力成为商品和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工资的现象与本质.
12.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两种基本方法(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13.资本的本质以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14.资本积累及其发展趋势.
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16.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原因以及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17.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的关系.
18.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如何控制社会经济与政治生活.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及其实质.
20.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2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及时代局限性. 马基重点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选择题形式)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 概念: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最后,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 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结果:引发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
3.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
a. 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客观唯心主义者);费尔巴哈(自然领域是唯物主义者,但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价值由劳动创造,但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具有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
c.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罗伯特.欧文(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却未能理解这一历史过度的现实基础和实行这一变革的物质力量).
4.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a. 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5.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6.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列宁称其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7.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题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b.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解放全人类)
c.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8.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a.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自觉的实践性)
b.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c. 最后,这种理论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9.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并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
11. 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要求:
a. 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极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b.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12.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a. 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b. 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c. 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章理论提要(非选择题形式)
1、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a.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
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两者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连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的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4、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中的发展.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5、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6、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7、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社会结果.
第二章理论提要(非选择题形式)
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具有客观性: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4、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虽然由于主体认识角度和立场、观点、方法等发面的差异,人们关于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往往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但是,这并不表明观点不同的每个人都拥有真理.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特定时间活动中的特定的认识对象来说,只能有一种认识是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5、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括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可知论.
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6、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使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
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使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
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7、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就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对有限事物的认识来说,它是相对的;就真理在这种条件下,反映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真实情况来说,是绝对的.(两重性)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8、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9、反对绝对主义(教条主义、思想僵化)和相对主义(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10、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第三章理论提要(非选择题形式)
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人与自然的关系)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其他社会关系受其支配和制约.(人与人的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依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性质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占有,劳动者占有很少或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人与人的关系包含剥削关系.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起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与生产力.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7、经济基础: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8、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第四章理论提要(非选择题形式)
1、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3、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应当在理论上充分肯定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以有利于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4、剩余价值的含义: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5、剩余价值的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6、剩余价值论的意义: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五章(选择题形式)
第六章(了解社会主义发展进程)
第七章(非选择题形式)
1、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观点.
对现实的苦难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现象上,而要揭示其实质和根源.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x09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2、“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3、“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4、“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联系:“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的实践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中年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5、意义: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既有利于人们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在当前艰苦的实践中坚定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第二部分(可能出现的选择题补充):
1、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物质的唯一特性使客观实在性.
3、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时间概念的合理因素,正确地阐述了时间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5、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6、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7、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8、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9、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0、在认识的本质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11、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食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辨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
13、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正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14、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15、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16、群众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
17、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9、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实践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20、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比例.
2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22、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3、垄断资本具有历史局限性.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净胜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