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古诗词平仄人士请帮我分析一下姜夔所作《霓裳中序第一》的赏析中的一段关于“平仄”的文字.原词:霓裳中序第一 姜夔亭皋正望极,乱落红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20:22:33
懂古诗词平仄人士请帮我分析一下姜夔所作《霓裳中序第一》的赏析中的一段关于“平仄”的文字.原词:霓裳中序第一 姜夔亭皋正望极,乱落红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
懂古诗词平仄人士请帮我分析一下姜夔所作《霓裳中序第一》的赏析中的一段关于“平仄”的文字.
原词:
霓裳中序第一 姜夔
亭皋正望极,乱落红莲归未得.
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
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
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
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
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
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艺概》)声情韵律高度配合情感高潮,是此词又一特色.两处高潮,声情亦最吃紧.“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九字连下七仄(除帘、颜二字).“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九字连下五仄(除前三字及垆字).尤其两结下句皆五字四仄声间一平声,声情极其拗峭.
总览全幅词体,则词韵用激越凄楚之入声字,乐调属“凄怆怨慕”之商调(《中原音韵》),对于词情亦无不高度配合.姜白石词多兼具情感、文采、声情、音乐全幅之美,此词是一典范.]
对于赏析中所提到的“平仄,入”声调麻烦加以分析.
我只是想问赏析中为何说“‘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九字连下七仄(除帘、颜二字).”——可是“佛”字不是仄声啊.此处是“轻声”,轻声可作仄声么?还是说古音里不是轻声?
懂古诗词平仄人士请帮我分析一下姜夔所作《霓裳中序第一》的赏析中的一段关于“平仄”的文字.原词:霓裳中序第一 姜夔亭皋正望极,乱落红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
楼上没有分析格律,就直接出现论述,似乎不妥.
霓裳中序第一 姜夔
平平仄仄仄(韵).
亭皋正望极,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乱落江莲归未得.
平仄仄平仄仄(韵).
多病却无气力,
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
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韵).
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平仄(韵),仄平平仄(韵).
幽寂,乱蛩吟壁,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动庾信清愁似织.
平平平仄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仄(韵).
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
仄平平仄仄(韵),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韵).
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以上内容每一行上为平仄,下为词内容.不清楚楼主是否通晓一些格律基本知识,如果通晓则没什么解释的意义了,不通晓我就略说几句.简言之,平声约等于现代汉语的一声和二声,而仄声约等于现代汉语的三声和四声,但又不绝对如此,比如入声字,在古代属于仄声,今天已经消失,派入到了现代汉语四类声调之中,难以辨识.《霓裳中序第一》是一首入声韵词,一般而言,押入声韵的词多用于表达沉郁顿挫或壮怀激烈之情(如《念奴娇》《雨霖铃》《满江红》《贺新郎》《兰陵王》等词牌),在本词中,拗句的使用是一大特点,正如《艺概》所言那两处高潮,尤其这两句的后半部分,声律上采用的是典型的拗句写法“仄仄仄平仄”(律句应为“仄仄平平仄”),一般认为这样的声律安排,最能体现出作者激荡的感情.不知道我这几句略说能否让你找到些感觉.
补充:“佛”字虽在今天读第二声,但是在古代为入声字,所以当然属于仄声.请仔细看我前面的平仄分析.另外,古音中只有平上去入四声,没有轻声这种说法,真的不要再用现代汉语普通话硬套古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