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巴赫猜想是什么数学结论,一加一怎么不等于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9 17:01:09
歌德巴赫猜想是什么数学结论,一加一怎么不等于二?
xVR"G}kRuPQRJ.r"[M^`EVQTtA8 ylwOs+4;as[50?s׳>vȂ, ]t",פk{J Jgz cHڵ(1SL|dz/l̉T-\#Y}G?4lSgdeӻU}#lyqY]yggH[\õiUV65 8$p PEF,b>}E7H+mPPMR_VI ebڭż앤'x><t = ȏ#+/~7U|+#Kxic;b 1aq-_[4DWo&gELb lUB!-K4^=S/?@.^(OGs`N5I:Cԏ5RK DmZ KI'N_'FVa/0*Y  i\2*GE@f*Y]X]i2뀔փ4ٲtq|vH JBlgi& GDh'Ƒmު7R ƁS3]"ʐ`.1_?l"0oU~3f/vE#MDg$&#}K-_^Ax<n7LVWʧ,,<0a` z9Nڷ}V* C#^B" o^ ;̝ vI/J-t:yECa=qt2pp? cM~d%&5 CVti$iT˅ovD|\b@N|ܼ6EEߑ>29k™u#x&\φoS]uvOu >E)٧T̳ U*}&_m2]~8l=M sY*

歌德巴赫猜想是什么数学结论,一加一怎么不等于二?
歌德巴赫猜想是什么数学结论,一加一怎么不等于二?

歌德巴赫猜想是什么数学结论,一加一怎么不等于二?
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容易得出:
4=2+2,6=3+3,8=5+3,
10=7+3,12=7+5,14=11+3,……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呢?
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C.Goldbach,1690-1764)于1742年6月7日在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的,所以被称作哥德巴赫猜想.同年6月30日,欧拉在回信中认为这个猜想可能是真的,但他无法证明.现在,哥德巴赫猜想的一般提法是:每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可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可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其实,后一个命题就是前一个命题的推论.
哥德巴赫猜想貌似简单,要证明它却着实不易,成为数学中一个著名的难题.18、19世纪,所有的数论专家对这个猜想的证明都没有作出实质性的推进,直到20世纪才有所突破.1937年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и.M.Bиногралов,1891-1983),用他创造的"三角和"方法,证明了"任何大奇数都可表示为三个素数之和".不过,维诺格拉多夫的所谓大奇数要求大得出奇,与哥德巴赫猜想的要求仍相距甚远.
直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不行,人们采取了迂回战术,就是先考虑把偶数表为两数之和,而每一个数又是若干素数之积.如果把命题"每一个大偶数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那么哥氏猜想就是要证明"1+1"成立.从20世纪20年代起,外国和中国的一些数学家先后证明了"9+9""2十3""1+5""l+4"等命题.
1966年,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之后,成功地证明了"1+2",也就是"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2个的数之和".这是迄今为止,这一研究领域最佳的成果,距摘取这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仅一步之遥,在世界数学界引起了轰动."1+2"也被誉为陈氏定理.
摘自《趣味数学辞典》

歌德巴赫猜想是
:任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
:任意一个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质数的和
这个问题很难,数学家常常采用逼近法进行证明
1+n :n=p+q (n是足够大的偶数,p是质数,q是最多有n个质因数的整数数)
1+2 表示为任意一个足够大的偶数可表示为一个质数和一个有不超过两个质因数的数的和
因而也就常用1+1来表示歌德...

全部展开

歌德巴赫猜想是
:任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
:任意一个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质数的和
这个问题很难,数学家常常采用逼近法进行证明
1+n :n=p+q (n是足够大的偶数,p是质数,q是最多有n个质因数的整数数)
1+2 表示为任意一个足够大的偶数可表示为一个质数和一个有不超过两个质因数的数的和
因而也就常用1+1来表示歌德巴赫猜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