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民风民俗不要过年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02:18:37
全国各地民风民俗不要过年的,
x|r2KT׌YUz+yb $&]3"3}9'>yҭN@8`W[jߩ[XE ˧QW>sK;X+uQ!906zd&~1nJTk:*$3]2CeWabjz/@k],R%3{W.}(nPػsӠB1ՇE4o &'9anxK]/3}zE{QsqDrIM0CJP Fa_*_pwj\G9b(?1!ABJF 6pfcn9d~0*{7?:f_ gHw5Yǝ,q}3˩6W Z]X4;%-t|L7ƪƮeEڀ &Xhޱ-aClT:O=6=Ё|Bn+j>˷g.09be?ۻC 9'KgtqNs =" ok|HjMCBcTYJ#wz6>!lwM .fE [;Vͤ({В:bZpdNwpx؇{9}an|/(xߋq’+@lHUuQ. {~!@G'ζMU|-3*-Cg11|Şvv1(S¯r8ohNkXhfO8ᓽJS=sٴ6I^_RI/#\`,)cVU斚WK%gh\e:=7r+u0_W'>NVA%ͽjfYY0Jѵ_)1q7,TC4a^D. ud?elB~ݐ-r ,aG 3P0A#si鑷XhύT( UbrS xa&5z@]`Ȉ.wGqG81S4.|\Ǝ& 5$8sǐ1 (9CgJ&֖ZEk,+ܶ8>ۇz2D͎{Rw޾D(i `D&g:]fe:v C$6s˨ʭz٧۽]!&gxNtdoD!cv6 U,Hb9$ t;z 4fxıA@~m]R0o(].0'v/eC*c:~G؅QMP,De<9/5i_=D8)aA>@p zoA_11 + hz=7î;$^aڞ1P,킂7kհ?i61aڋ=WpǏ 7c~kmQ&v{(lf@O*\ $N{g:;gNbEW[&e otf5̈́N-W-J`IA  ,[xVg{7yQnqP֐CXE`\ , Apl^ lKςaTql;~w y/N;BR]հ.A>0p$✤&rJ"pi85t,3|k4? =HSq|/W5!=:h%Н)>SW_tN9 )3V9gdW1F_,y7UyKD|u{MLv= e[ U'o2=`u|2w>N -6 RWo+;h  }Zf|Bey-fw' lhpCBN?-kssM*z(f -`+[;PDONb .u"~T%ψbl F-?n.Ir* C七[v/Z6 8{0H;h| Az5 <9YuN-?⪛U/Gכn-Uޛ?bbwHA%2A]9uK#hI'`{.TVnS'lm4y~ѸbJrh! 8̎q1̜A?73HNU e1j *Nj:Oc:Tb%*. &Lw- *ivZ i@w[y41ETPOp DdY8ۺ ["Vn'9LJ m$d v*_>\Mn@NѤL5{7DugR ȑlψSԨn얆4t-ɻ hKJwqbrhq6E;eˋ>ILOV^ 3.wDlF9޻߭>狧qE%43 &"̏I-&v M\we7@7n8~gjqGB  T+{tn~vc& NBX]b^HaK:;?G4<*z+=ϗ~ھґ!-p4<s1c.[ч&'8P&Os\Z`<qK6T޷{!ml .vX ] $ۙ8 $pұ{)/0y=\` )$/D0ڇ9M%>jDZǃ;S&+S*J&[^ x Y 2L_Gq]eܖٽ4a^]0kiB*+h}~vDܕ/':504řt:Wn J$8n@/`ٸ8pfxL{ӷ٦-F^}. $*>$#0QՅzρbm峴! ʚ;5͉dLt4SXS{W _U 2%q/˖\ xyvunG'M;}̦ [NuqdI{.NW[{* bUMefސr YnRz5wfzycG> Qz%XN?3coP mAVN h-a2'V*WW ⓛq%4Ȳia n[-J1l0Hߋ$f_na3&xZhȻ-:/e5|v{8aM#s Uۧ-N;pGuGzj`O-O,͗J|Ý7dȺ`@;gֻ$_7όDn]ݫ~N2&'|_W>yC' 3/BWp3w58YStk_Xc23,$s,uR#`FP4;;bdW.hYQjO2OioC!%R`:Y1#m뎯&86ٌn5agyU۽ZGg*-9g/n럼 #M1"Y O^kb|bÇfOU=^U[:aTэZ@q7ʲDхj%ɣU)In%]|%$eWL6aIb|baII}z5/KD{A~F(@OG\!4gNVk'‡HZ@[( ~egnko zChbJ2n[kow;2=$GwMТ@9t_AGN +ˁKIMɔZ+\92=I-8 POʈ$5ih+i-G,6inU_–'ā<\el<ӬI5YDeV4.a*Iɸ̈́'gS2[Td^΃Lt 4^W; C2u>s`iؐa'mQ:;;3lOq |,QszmPTIՒ(C $fd <<NZyxA>k7z$u.fs[ga{Հyx+7jcM۲(?qaqn^uc ,x#'nS |dy)ߝ=Tz_*Ŋ8bF%TU,#*vq1) S,T.D X@>qcpW:bt_. [H[m[w*=p@n/aTwt%iZ z-,!6P.<~-zw\JξzH84>\MҸ\ G1! c .wFǒIDh8ϮM8 /RFt .y=?xY4n`Ja*rSWĞoYj?{a+0R?” UcrtX#j# LM%7EAOX3tc]˪ݕڙoߐ}wDq 5E4 h82욀>~]gul:sq3{1R5nA·jI1;;JLhfiٷSk|Sͻp% LUDfndP%68ć|N_{cءuVr'I]ܧJuUR[mAXa(`HgxVř.'u9:6\BgB\f<ni'}~ώd`U fi౐4g@*JBZ:wXsʝ,8 ?=M8sj͠F]c[1%2Bp <[=ݢe5SΦ(#RuiI(o87u>3I~z[yDrQX!0N+;0~z(PLJL>]_3,A#@ sb"==nOX(+LF \aaiP4i%S kd MP.(L.}(EM}e?ϡ2rSE,kPo5/dnxN03LzS =F&s^yd8 `or"x,^XeuN]MK< cO䱈R&St ɆocOg~!2S'~Gߦv.r?E}DQw(EW~?dWZY RS/jYUF`fL&K„aI]ҨceKH`Ki:GTԻi$:-U<}Lg,6wBg~ !HdU}uyύi .o%z`т'EsbbFt| t_֏KY4vȚMDfJ)KrfNL;6REHJ$^[KA_ @,dsR@D*VOAU1Z`ү0i`Prn/Ɔ1 /E3 1 t؝\/\?}JmBJy&sߣȏ-9Zߪ4%t/7sVGTޜH,)J{f1o#1HF}ꄉ楙ҧkzr"y/(ϡ$* •K/ jhd`;Pxg(^Yc i5LM(,8]kV}Sl:< =b .?=u I(̒rH 2 P%⾠低qinJ~ ɓ%^"ƃWռs(g,fs[5YLCVʂ_wXL8˖#aF8Tx]@%Nr46,7Oڍ+}Q g*%xOzҒfx;G(mN^MLsM:KCј3`$gQ2te}׶_?^ͧrw<=}F =ŴD_$͝q_Ly''$$w6XG4Ax`RXȬ_ȊigfǨWyfdIRUjdz&&2sC|(xA}֟~׼5nt WɓN˼Vg'zE\5UsuPi=:º=`gv3j@Xw,Cbj?tHCpɉ Aw~ʻN¼!t3rdSl0_ln\=H>VN1nr<'~.uU錵W97w%qq6OjAV@y/Z 5[3S/옿$@"? ax}*!ç

全国各地民风民俗不要过年的,
全国各地民风民俗
不要过年的,

全国各地民风民俗不要过年的,
德昂族
  德昂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
  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
  藏 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彝 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三.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年俗.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三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
  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纯脆是以示吉利. 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 "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
  部分台湾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也就是祝人们步步高升了.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
  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