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课《生命 生命》读后感差不多三百字左右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3 19:16:43
19课《生命 生命》读后感差不多三百字左右的.
x|n+ٕv7ڀЯ($$%I$SqNzu tΰǵs׿p) צS<\GO sOޔނˣ؟ Oa~׿?c)?˦wOAo]ϋbPNw&4?u³;[y pau3h{wMfgSV;~`,T9osӿ\$p lG[,p ^Waux)~&"ړldЏ\^ٳS.̹j{GM\f?6wE,O$mfK3,A͟\z?>'9 Fshk| sa#gZݠ=0gI>g}ĴҦk*LwjօA,e S8.38OpHi<ARpŌFv86ࡀgJ 0*%A ̪n2F\Rxri[d4)q?߃fygL`[C9 acih/ o.}d (t_\z'hJC;]AH$fޔY0 S mK-hc& `E \c$/vC,G* mvyt냩ǫkeMğtA*/y~^,lN@.t۟zy mal`ofqd{p b"bAA\\LFdu d0T؟9F'sť"\"as1LsHpUAlBE Nu /!lţZRcL`4Q`#QWtr 37Eq$P..FDA%qŁM8NВ®\gƟxcYhy$}57`V>sM3>&Ǧuܼr3sB>'fb*6;D@oqYkD-zCv 8yiͺmZj3w*T vCu#Gfꆇ ;g"MDSlC5pJ :Ӣju8\AԪAܐ,rJdL9#6o{|(gˣdj{oZS#e1CyJo}!Lvq:) /o/pRG  !%Rni?2H5|8\Fsptͱ?-{zr՛̅UH0qP`?YP ;”2A0:Mn}c<Ll-m1ּE.0fx{;"w ey=L:5|[(M[ \mn⬡wm3aiG'n.W[={דâU8/u#h< < z5 4XbZiuarEaxmڴ; /^C&f_M1HF'm>[zHپ?  0F9FO1剭~xӦӳ2|Ec;b20<0vGФgpb1̓6g\]*؇:^wA5Wf/Y:E^+o %@ؤKƇY~wz!(ƫPQX~Ub([!#ބoEܴ' J&~e #j/ -(&|o L_Lt|S1ӏ X8Tޔ7j-A e01ӻ_?#lL26>`6UXXhI9SeùPO$HیrqS!I,miܝCdU *%Dy2X@q=q.sBKoZIͮqnE>Eu3FLƬ~}׭uʇ_^@2˒o()| &LkAvj yws=. 2~[Y++Xp `j%@ka-U0$R/ *{fDpWI:eVqĥaesMOf%tl Eê=xkc| sГ9e7??QS&|zrox!0$*gA#D^Xќ]uEX6DΑDQt.;]c|%3Y/d fT #iZ1Z j߭>9*ߛ"|2|rs :׻f2qgL4ǎ[TIw 1m]q,̙p 'Ż`b2f5KnfئݝK0H+0 Pd#ypI}>ƄQ`:Msu:xX{$_ՙ2-qoͯ*s)'S2cȡ,7@sLd;jJ,gY}I?NkOͨ_PoiF,<%}5.DF;@m6\O0V֦6 v"a蚸<ٵ^XF$a'=uA H({(M+\vV1Tz|Lc[L9H]ә^4{a8 M~fMۿaPߴٍIИpdf Qu8u#\A *aK00|{L{ֲ^ЙE~pjML܀jhy`B_ˣ.?)6Xr.2œѪd+k %{ db|7Pxcr_jQ HHC*hF3:iީ7.`Є";ԥQ`PdSĘI]KM1lwiLdU~d@UV4(V$UciboE5yrYIafŽ ]Z[hn 9o$6/A N/>@i.*>Lm8{.)i35VDQg9@Fxަf\ 1%dBcQæB|B˕Vak#sZ ?A5lq5*(aR] e>L7D)wZP![ximKRFӫg}\P)H@F ަJ"(@솤cTdA>ږ#RR= tz%Dd7^I1EnDO_mfQrI8li`c')6iX3J, gǵr_eVyD[eS=*C~铘lˢ=@V[OfzTٖǫ=F#Ӻ{ 2/Lȱ]a>@TYL2DL0~0go6m? \ /Z$Wc(d1ISO@<.Ɠo泘a#aY7i;b\b67+ݔ2J ~p؅*k"xPF``Ż)@J͏JrGm \&~ &%<(.`^j˶i pt- 2-8`p4r #ԓ./g:lt.B6oIĵ=(4bp a};Hh.ňi@ 8@OM4T^KZ 6wM74غXd PdD#~Xlf 3UU&7iVI?g PEFmۊ ATKcT]gKK#(I՛+=r3#^?xjHGc%/]:`7Z LPUc"EL6dC, %'Re, 2賛s܇I&GC4S(sοʞ"z=[ʰ!-w +DChjzs۶ xџ ]bpsiZN aCAStx(h䁘VITaZ6,{Dq^yEZSLik` k=Er iyOBex ^AFaܴSf9:-EЬ5R9<)ԎxD793;J.5s o^l|l>Ǽ87 -jG6'qY"mTuO箛yfl̶$40"$5GglOW߃zHACjB^nS]BW6&-Zxns!ÛOqq041]y|P 9jÁ^I[o{k y>tL23yNjsrަzQҒ Oc'*ВCƋ)&uSPdW2b|ffULS0k[ce{/m[F1׃:SPhi =uC4&|UMNjvxC2 YHN`|$?WMg_|uaF"@gFN%lZ s"` PH55A1"-]BO?IU^e?[Bf˩/pMC-`26"NꀾIkbKYKl{O;n|xF \ /\VEkyOC qqM{uOVD`nZ7F]gĮ1  5ҦZ.klK,† $fhPhńy*LI`%TV[͔ gybW}.l $JL4E=G5^:FN57X/(",smI߰xi-%˅֕L"*RA GDu;y0?҉&ho{> _B䷩LϤt.J)%"N*0f:2[6c6=(YPzzMn|e rSgxbOtf0 WS[16l!Uto3ݝ}҅T&bȶE)"ռh۪s%iw]t/]V+9U $5{(4Ē"Oc;}4#LasSRSɈ".>w:RO*\7K?+ nVղp(߄GiȺf[(uOle!,kVm1"$'J݁%5 umjKu" /_.nFgئ/L kUkI^o;D?L1i-g8h/§y00!Y`47⻝IBXc:CsW`?~82D.yqUBVprTa'˲񐅐-gds0dث>p];ш'f *?/2yqkPحؚ]:\tXc*2Q;o;398W6OIgil7t~*!+%15Q%lO\hz!m*1vZݕ<]0yV o5>ԏ)3ʾ=r]یTٵJN|h FߦL$.uH(u \[0b]6{A GHuyqTxzxwGr) bEJ'͕mgzgsW\a#rnNF\OMr}MT\óC9& WdiqvF8/UhlU=h䈯]|b1 +%h'E0C 9XpYF` +eף"`:2e })ʹY4o-@|a!ROLOvuʉpPꁇHa{X!6yb>Z3,g?Ko`J1_ z JZOf41CrGtȅnhI3gSsvvя&Ka~[(JVD/{,9-z>sb Ȱ?IS1-44Te΅>dmd&puMdu{ &_~_z!lǃǵKԳřVu[0]hp^g=rD,Q [_k53m6Ƒa$.No0ΛLi_e~[Dr], vxZÕ&K Tj|=4΃RJ%]Ϙ?y6l˚Eۜ3C/7ǚ=MMðFJeM`eRIM*zRKtpڵ˃^yzj{ΨxoA j%* 5]uG-˸HNRQmCos/ZcG$RH3Vm?.{};ޑ}u[#Lp t~tlw5`VLnS,/w tϸuYt kt?# {+vR;*)zg8n|{͵X$ig5XMcSfyq>k36dcм)Hn% Kry37ӿ4:SN@(ԏ0 ֛f{γjiՅE {a~o$U\0 Oz i&cb4a@8&]$Ax3;Ƕ^ \Nr+Εo fؔºxW{frgI3cb_*EM yOg+ttjňA>*$IG2s }5bt1X(TJN_pR滝s̜^ 8Ȫige f8-i^c( 0$6=]'^/9szliuv=8,,&s`YmLtiMe$SA//T;c]^*6s`;xعi8zf,Pt1f`bO%8dRk9Qu*U[QVS)E&ȏ۸R]w`Rk3Ao~ҭY6Ӫ΋7'˟ #DHPђ_pv)0=c23frR[pɊu eI7 Sa";jKz <Ň;@T6f;ZK^ Mxwax}(pbI<0%M-D?i=C|P_LarMɁva ]!>f%VYMVI׸=.{Ĵ1fjpżΉ7%^*3wp}ǹU]%귑^RkKuTg܇VkNj!aiκ %KY[JAxy`΂a'N%4cS9RP|<Ϊ8Ne)_MlJ46g~/\og WI% C5424oɎ_Qvϟ3):bAN BRbΰ ˦ZD& -RXȽk em867wbVOOF˿Y+&:e>(mKƘzꇽO)v_]Ѷ4IT=;*oɯx

19课《生命 生命》读后感差不多三百字左右的.
19课《生命 生命》读后感
差不多三百字左右的.

19课《生命 生命》读后感差不多三百字左右的.
【学习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1.作者简介
杏林子,本名刘侠,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全身关节均告损坏.她忍着病痛,写作不辍,共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其中,《杏林小语》《山水大地》《种种情怀》《寻找生命的坐标》等作品让灰心的人得到鼓励,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路上.刘侠在1980年当选为十大杰出女青年.1982年更创办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台湾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将她的爱心奉献给社会.
2.作品简介
《生命 生命》选自《杏林子作品精选》(香港宣道出版社1986年版).略有改动.作者就一般人看来的寻常小事,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并且联系自己的身世,强烈地呼喊“生命 生命”.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全文只有短短的五个自然段,篇幅不长,作者以生动平实的语言描述寻常小事,由此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本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分别描述了三个寻常小事,分别是飞蛾求生、瓜子抗争、倾听心跳.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联系自己的身世所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本文在写作上层层深入、由物及人,所引发的思考也是逐步深入的.
下面是对课文中事例与思考的简单图
事例: 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 生命的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生命 珍视、奋斗
2.重点精讲
开头写小飞蛾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不要伤害生命,一是一切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从全文看,写的不是怎样对待小动物,而是生命本身,所以第一种理解不对,第二种理解才是对的.小飞蛾的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它极力挣扎.其实这种挣扎几乎是无用的,假如“我”想弄死它,它是逃不了的.虽是无用的挣扎,也要挣扎,可见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生的欲望,无论怎样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也就是说,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小小的昆虫都是如此,人当然更不用说了.
瓜苗一例,从生命的诞生这个角度去说生命力之强大.这粒香瓜子所处的环境几乎没有生长的条件,墙角的砖缝,没有阳光,没有泥土,而 它的萌芽需要“冲破坚硬的外壳”,但它还是萌芽长成了一截小瓜苗.作者不禁为它高唱一曲生命的颂歌.
心脏的跳动是生命活动的标志,静听自己心脏的律动,最容易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作者的思考有三点,是逐步深入的.
第一点思考的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两个“可以……也可以”,说的是两种人生态度,两种人生价值,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态度.
第二点思考回答的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有的人为人生如梦而消极悲观,有的人为生命短暂而及时行乐,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则应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第三点思考又进一层,是将目标、信念付诸行动了.“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就是说,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就是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作者从小病魔缠身,所谓“勇敢地活下去”,具体地说,就是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
课文中说小瓜苗“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观察过墙角砖缝的小瓜苗,就知道这并不矛盾,小瓜苗的生长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茁壮生长,昂然挺立,但是,它生长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一旦香瓜子本身的养分消耗尽了,就没有新的养分可以吸收,活了几天就夭折了.
3.难点精讲
赏析语段中的好词语运用,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如“瓜子抗争”一例中的“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以此来品味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肃然起敬”是从心底里产生的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
关于生命,著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锋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对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本篇课文,应首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中心.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扫清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研读赏析精彩句段,揣摩词语.继而在体验反思环节中,联系所学以及生活实际,畅谈对人生的感悟.
【知识拓展】
1.关于人生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2.杏林子与你谈写作
笔锋和剑锋一样,都是愈磨愈利.所以,若真的想成为一位作家,最先要做到的是多写,不是灵感来了才写,而是养成写作的习惯,最好每天都有一段写作的时间.但写甚么才好呢?又怎样去表达?这牵涉到作品的主题、写作的技巧和文章的结构.现试从这三方面,与大家分享一点经验:
1.作品的主题
不同类型的作品,不管是小说、散文、戏剧,甚至是一首诗,都有它的中心思想,亦即是主题.这主题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换句话说,作者对人对事的看法,直接影响他要表现在文章里的主题.
比方说,一个乐观的人所写的文章,一定是活泼的、光明的、奋发的;但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会看到落花而流泪,看到月亮而伤感,他的情绪和心境都流露在他的作品中.因此,作者有健康及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写出积极而有意义的文章来.
另一方面,主题要隐藏在文章的技巧里,而不是用说教的形式表现出来.作者可借着人物的遭遇,或是事情的发展而把信息传达出来.例如,我们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有一次带了很多残障的孩子到台湾中部旅行,到了一个很斜的山坡,孩子必须爬上去.我们四周的辅导员和老师都很紧张,害怕他们会摔下来;后来真的有一个孩子摔下来了,吓得大家都蜂拥上去,有些拉他,有些扶他,有些安慰他;然而那孩子爬起来后,环顾四周,说“幸好我的表没有摔坏.”这件事情不是表现了那孩子的勇敢和乐观吗?我们无须正面形容他,通过这一情节,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初学写作的人,最容易犯上的毛病,就是太急于把自己心里的话倾吐出来,惟恐读者看不明白,这反而减弱了文章的吸引力.
也有很多人认为,小说或者故事需要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才可吸引读者.但一个真正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必须超越这个程序.而作为文艺工作者,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是反映社会,表现人性.从古至今,所有的文章都逃不过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爱、恨、恶、怨.试看我们中国的古典小说和戏剧,都有一个模式,就是才子佳人的邂逅和相会,跟着鸳鸯分散,男的赴京考试,女的苦苦等候,直至男的高中状元,才有团圆的结局.这主题正反映了中国是一个苦难的民族,各朝各代的人民都尝过颠沛流离之苦,没有长久的安定,所以中国人最渴望的,莫过于团圆——爱人、家人的大团圆.到了“五四”时代,中国文学借用了西洋小说的理论和技巧,题材扩阔了不少.
最后要留意的,就是文章的内容必须合情合理,不能凭空猜测或杜撰,以致与生活脱节,让读者读得啼笑皆非.
2.人物的描写
对人物的描写,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
①对照法
比方说,我们要写的故事里有两个人物,一个处事井井有条,另一个则乱七八糟.那么,我们描写他们的居室时,可以把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互相对比,如一间是书本排列整齐、被子叠着盖好,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另一间却衣服、袜子堆在床上,书本、杂志撒得满屋都是.从这些对照的描写里,便刻画出两个不同的性格.
②衬托法
我们形容一个女孩子长得很美时,无须说她的眉毛像柳月、眼睛像杏子、嘴巴像樱桃……这种写法已落俗套了.我们可以描写一个男孩子看见这女孩子后,呆了一刻,后来一头撞在电灯柱上;这岂不更能衬托那女孩子是如何的美丽么?汉代乐府民歌《陌上桑》中这样描写罗敷的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当中没有一个字是直接形容罗敷的美丽和娇娜,而是以旁人的反应来衬托她的姿容.
③语言风格
我们写一个老学究时,可以在他的说话里,夹着“子曰,子曰”,或是援引孔孟之说,或是爱用成语典故等.但如果写的是一个低下阶层的贩夫走卒,他的说话就毋须那么咬文嚼字了,而是直率的、通俗的.一个急性子的人,说话也连珠爆发;但一个慢条斯理的人,说话的节奏舒缓得多.这些特征和性格,都可通过人物的对话表现出来.
对于人物的描写,当然还有很多方法,例如从环境的描绘,或从人物的独特嗜好入手,真的不胜枚举,这里只是略窥一二而已.然而对于作者来说,敏锐的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他必须看到人家所看不到的,才能描绘得深入而细腻.这当然少不了长时间的训练.
3.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就好像人身上的一件衣服,把人的身体衬托出来.但如果这件衣服过宽,就给人累赘的感觉;如果过窄,根本就穿不上.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是由各个段落组成,而每一个段落则由无数字句连成的,字与字、句与句、段与段之间,都有紧密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结构了.要写一篇完整的文章,犹如建造一座房子,先打好地基,四边搭起架子,才筑墙铺瓦.
台湾有一位作家,很喜欢在他的文章里表现自己的学问.例如他写到园子里的一棵树时,他清楚描述那是一棵落叶的树,是乔木,在甚么时候开花,开的花是怎样,需要甚么土质等,俨如一位植物专家,把许多不必要的东西塞进文章里,使文章变得松散杂乱.
很多时,我们满脑子有许多想要写的东西,但不知从何写起.那么,就要像裁缝一样,把我们最熟悉的、最受感动的东西剪裁出来,然后适当地将它们拼凑起来.这也好像写生,我们总不能将眼底里的景物全搬在画纸上,必须作出选择:我要画山还是画湖呢?哪些景物是主景,哪些是陪衬?同样,我们写作时,可以把同一题材里不同的两件事情放在一起,使文章更深刻;而那些不必要的枝枝节节,必须割舍.
(4)结语
要写得一篇好文章,除了留意文章的主题、技巧和结构外,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丰富的感情.如果作者不关心社会,不关心周围的人,对于别人的遭遇无动于衷,试问怎能把感情倾注其作品中呢?所以,作品要有感情,作者必须先受感动.
此外,作者还必须是一个读者,藉此吸收别人的长处.但我们不要只读某一位作家的作品,因为即使我们全学上了他的技巧、语言和风格,也只是别人的影子;相反地,我们应多读各个作家的文章,并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懂得分辨哪些是文章的优点,哪些是败笔,才能从中得益.当我们细心读完作品后,最好写一篇读后感,记下自己的心得和感想,试着分析好坏,这也是一种写作训练.同时,我们可把一些佳句摘录下来,甚至把它们记在心里,下笔时自然词汇丰富,行文流畅.
文章写好后,不要马上急于发表,待文章冷却后,应客观地分析自己实在写得怎样,是否合情合理?用字恰当吗?结构紧密吗?有没有需要或可以改善之处?在我们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是满腔热血,思潮起伏,好像有千言万语要涌流出来;这时候所写下来的东西,可能犯了组织上或修辞上的问题也不自知呢!
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要成为一位作家,必须有不怕退稿的勇气;编者有退稿的权利,我们也有投稿的权利.只要不断地写,不断地改进,文笔是愈磨愈利的.
而身为文字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哗众取宠,不迎合潮流,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打击.能有这份勇敢和耐力,已具备了成为文字工作者的基本条件.
(节录自《阅读伴我行——读书人精选文集》)
【课内问题指导】
一、朗读全文,着重朗读最后三段,看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本题要求练习朗读,把握课文主要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理解.举例要切合课文内容,例如雷锋的例子就切合第二点思考,雷锋只活了22岁,他短暂的生命确实发挥出了无限的价值,他确实活得光彩有力.
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三点思考.一是必须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二是生命短暂,生老病死无法捉摸,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三是要珍惜生命,珍惜时光,不论命运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二、将这篇课文跟下面的同题文章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生命 生命
〔美国〕克伦·沃森
有一年夏天的下午,我在山上一连割了几小时柴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吃点东西.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三明治,英语sandwich的译音),夹馅面包片,一边吃一边眺望那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我嗡嗡转的蜜蜂,我的闲暇心情不会被打扰的.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将它赶走了.
蜜蜂一点儿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哟,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入沙土里.
没过多久,那一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受到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站立起来,又一次把它踩入沙土中.
我再一次坐下来吃晚餐.几分钟以后,我发现脚边的那堆沙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去的蜜蜂艰难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
重新出现了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我弯下身去察看它的伤势.它右翅还比较完整,但左翅却皱折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然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计自己的伤势.它也开始梳理那沾满沙土的胸部和腹部.
这只蜜蜂很快把挣扎的力量集中在皱折的左翅上.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捋一次,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翔能力.哦,这可怜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得起来!
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清晰地观察它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这蜜蜂完了.作为一个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的判断.它继续整理着翅膀,似乎慢慢恢复了力量.它捋翅的速度加快了,那因皱折而不灵活的薄纱似的翅膀现在几乎已被抚平.
蜜蜂终于感到自己已恢复了力量,可以试着飞一飞了.随着一声嗡嗡的声响,它从沙地上飞了起来,但没能飞三英寸(英寸:英美制长度单位,1英寸是1英尺的1/12,等于2.5400厘米)远.这小生灵摔得那么可怜,它在地上挣扎着.然而,接下来的是更有力地捋翅和扑翅.
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飞出了六英寸远,最后撞在一个小土堆上.很显然,这只蜜蜂已经能够起飞,但还没有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正如一个飞行员在摸索一架陌生飞机的特性,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去纠正新的失误.
蜜蜂又飞起来了.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它仔细地避开树身,控制着飞行,然后慢慢飞向那明镜似的湖面,仿佛去欣赏自己的英姿.当这只蜜蜂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还跪在地上,已跪了好久好久.
本题进行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能力.沃森的文章与课文所举的第一例,主旨完全相同,课文从三个事例中引发三点思考,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有的同学喜欢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结合的文章,有的同学喜欢文学色彩比较强的文章,完全可以尊重各人不同的爱好.要求回答“什么”,要求讲出点理由,可以培养赏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