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初二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3 21:24:41
求初二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
x}[ocɑ_ᣍ%uxy00O;AӶuDRI;ҥtRJ*]_f<<؇]` ʓyx1rT|R0_YvL7/}b?sӠ{Y}ՏN.:v+xӎŞ~y]n?g)hkn;Vvv7\>J[P$8V.ݫ|NXAjN) ?(,goIP[[s?B?t3<ϲ⠻ÿ )/EǕAlJpX ׯ 4m p+^[)Z#j`>aU'JT)KcU;nGӃDʳAk6@{E:蜱v߂FO_i] :NDܑ!Ɵ-/=sK iQ_kWgJ8aXxbցqxZǃ^]B6hXcA8ՆAu1P@Y ,t:p _~Ͼ!v5^ % *@dQM/hWd OZ%hIpJwP; ͌h&|d@za܅E~5 ;53s茶VM=F8JL K#|J+$4 onzAy/7xc)z݃nnb {[VDu!ЗY X ?.oFkkpWah&E>k? : ylyd u*Rt3W&[Do)褊  ~/:[cD [V+hBo̴wIQn7,ԃDo_p ŦmG^n]rנ>hR783GdCt>ҚQS=Vpt"AANgpNC\twEC nC,ZI7(xT)6P/^C"i4rPn)ثtusl~@jLQI|m@"d^ow]VN.WN}^u<:OMA$Nc]&Q3H aB/_SSSIE!aqp~;, TaFQ{S wshaIf$ne&'JfT} K٠ \A e@TDB@U|0ՠp;7)/m5ݫhmn; ; [ne@1jP »h:Z-Cy> ..(vK[QsM5ܺΊЂvw;$mpۅiI}9$꛹\K>{ \2|= _{lׄ)>0ʱpU3{H̎Fsau`v rQdOrG^E|OSR(*&dz܅jSE4!ߍ6.yn+Zʢha6ͽhS`0d@~7Oe#Rt!b[X.77l(]'z d.6D%Ʒ\WյD8BӺ_ƽFn+jwQ隨E3]v9ܽ ՜^s5 P;9UTuC16r6\3=>ԏMc'IjS7@{q,6z_1wѫ렻)\X 7v8p9A 2;seEZ*1@a1n^H FӨv{G 6ރgwz>zB|{!(JbFDz(A=)]yx~nT9s=ھ⏨ڏg, H$j"ghz ych]+ؓ9O#5cs^pZg#$u@7l֗2h9JtA~ޠ@*yvWipL/ԇwj\q lˌVu})QAVd]g<@j 9_ᠣUs6PG^fc95 O@R)Z\d)qAn9:$LIOe.7W[%l[@u@(XF9n}7;f%8dq Wފi՜`zxnpԽd%9Q;#A/V[ԈG񛲈Ncaq"|Aq;k@|u3)Ø֟?ן}c~j ^~mg _|r+%ݫ`>h[,X9Mކk CMŔrNZ#r㞓GO$"D$[~MO5,r(Ti빇$ Kv5~^ɇw657 ڏaIi;|hC˄h1=Nv=N"{o'ձXo9&7!xY*C?LDJ;dHZ[Sm/{xRy@1J(_yr  ´ cP{6&1:yW#/-!M F=@EMY׳_!Bp_q![rSQn>@jEA)bi4-Tz!p,agW|.K{zjӭ Hezq_r 6R4s=dD#MR5S_=g i^nNzt;luV `iЕ3=Lb5yM,?T=Q?A9sz| D1&,pxP,lx^g_hc*/)'*-df&`U! -bhyO2\2&+_yG} 2U`tE 9tcV0Ko-ļ+rʼnv_~=GZe^wT1!;`ٿH s6` %~;lb&G*|1>7D9lnɏUsTQ2rZJ\{Wi,<DX ;Fm]{Zrd1ȉi? S|ᚣ̄wͰِ"h=]ɪ`,vՇz{譜H%"V3rbXrT6 OJ#̹#JZg<2mU䊭zތ͸l׸c_<rvl[$sY4K[1# SYd:+'1mҴh;XR oqw$i1( P,NFmA']S f鄻HmF퐋 6ٔa5F1";=ڡ4i XG '<{# >U N`ߧ'^M}uqxF'6GYN/7a/) 9QdJt4od/Ҷ4>Q4~'!8`vAs8`vJ+>TD'p3 ԮuN r} _N䖐CWyKs;1=/% dL\5+Sᒤpe۠^fh 0O];B)G$F9S](.2zLg0 Sk-Al6p^#+\pHtq kY,?{a'd;tZE`T8P?pPsF\|"L *4 a;l0<*fD*`Rp UJiE M5=PtE\MQq!-9&=? +\y.C::ziԍOagnI 7[尴 ߅;? =TM9yRCB'>CǹS*坎,-sRs縉͚ ʠ+h\ û`xurVoK8' zPy5Opqe)ם)l۾/TlQ16R=xc"a`Z-&e@q$.օ2vbtZD&)8k7T;DOQ,jv́vzz6^1Rh).)\=u+ơM%'rD0l_R{G' QC4Q:PCn07w'CgXsc~SJcu L<&.L:5:Ksq5AoMMЙ6g[p߇ BzYe0Ï]x^^sy6 p, O9X+&}w6ϩC86JtЙToJciqCM"p!0ߕU8;98k"KOpzkLkM<:ɫ_hH?bkx^;R?RwMeTZh'|P?N -&9] vzRmntyvs;C NdbW0G]CKqү-_ s b|=[fr ~78 HH`,_!ϐ'֘ 6ᣌ ġ8qL$mB$mI+`Զ\-inoQY H nH՛XUؚhCK&AXN/e}7mA]xsg)] dž'#Nk1Iz}݂c0ӦNyY圑P̝:]v_?;8IF VEz(Zkl&PBMzk 0Cy`oc|ޠKZ Fg[?dy\MN?S8"5ռsBPe~D[ؖQ8mq1bOcSg 1MZCFބX|}\/dy;Q* KkfRj, ]-_Aoߏ6 fhoæ#L4| Ďȝ_i{*/]y|+Ĺ6sY8b;i)A"m] @~1{vL`C-d1@4B*߉p8WXʔ+8 ʂEH2,(Ңng2l`-7 ~GybyB,BjɂzΙqжտ!OW.=D֟MEweJrSיNgdԯG^ݵ1ۜ&5ZT6+ͫQE7e H3si"Tx Z9*gMAV-* r٠+uEtQ.Zm9=LŬuwБk&늵{iNޣtcų$|J'Sn-$QzȜ)u5Q8XphAs1kb ע1]3cgp#g֑-ϏfOd: rBv3BEmʲ@{%!E9֦kG0.Gm߿b+M$R4G+\3ɪ/>fH;4q5Z2LZBDHA|܂Y^ZmkrHv82ߪw|>ŏuZ6R9zUjܿJ1QVNgxlJf."~?j~˹y'C(!uUm92X9/R?:3yBP=Re?%v$BQ*G鯊fIX"XFt?Gx3ChH gAT>t! }pV }&ofE`;cS#2{#2ct#0Y>ZfvM`.BF:RЂᘷh gP=u[xی cچWAqOಶkd|Й}p1.f'XA~6G/Q-1֎ tpR9\}.Y+dGC-4.sg_dmdy;V ;p.e!{ّ|t M\_c]Y(Zg,?7^V^|OK~b^ކoZ؜LWbזvuxǕ=[3O]Hb,,6\~x~ *7Ʉ#)5䤊=Gdqo&ĕgp]a]ݣW>2 Pz3F8 ^ոI` qGV یO~5w>6:mh&[{Crx#(cqm1eV|fVR;N14aN`u ͌cV\#D k g odIKkloiMGΝ^i Q`9J}N ٭WCI-%NsXXJCV0T]L>iy:+n faItڂ[ []4R͝m'a*կ),ipF n heK~Qȓu;Qi*"<+8S),^楆On3\1^dZ͟I^Ɛr=Z0M%(Bܢ7bpaA-xĎ2V2&#B ¤nLLrlc>Db]hc2e&hפeoY*:p5jQ΄.ّ֖_$:Ef(K~IC"iZ̶߫u4 KݾL'aZMK:@smX`Ϻ dFhs] 0eAxyGǯ-^s$(w5jh(7XBk;ȶDj\A mNYLv)T:,b>6WlP~ZO'|4mZ?nIʬ|B`T ~|OY~o?⯨wɿ י^f/,ЏdZLMM;Y j/V<5FPG@]@7_jK ;A3^3 IoŊ=ULp3j\}a9Ly@&EvP_nFz|mE'Wu=$;(gZƛ a&pNJ38Nh;rnռ`je V:dUr<&+{}ԕ=$Q>ܶHnJ@:<c-U#jJVp;cb4+X}&d)5՘vx~Ol4!-Hl܅(*aԎ5+ ?4)Ct Pg߬KZ_G`}4#nϹ d i{ӗd|WqJ&«ϾɘBAy_f^N$;qLI sRې#va#0a!߶0W8ێ2~}h B.Ԙ rUYq5G䉠Âb|OBo2YcѫMQ9Ɗt0%,*নWPv=o&S,7u콵A5֯G"^P|Qbi15܎x >ݲ~ {; .WߙPg,'!JA[qwݲ55#7A!_5o~juw3)!SW;@!k°.X*Cmϻ; \߅(Vy4K̍\} 7 ~O |}n<\OE|!4[]͏Ḣ6M=y0&jca3B/ĕv۞Bj粲bss~v@dZ=lWb 2߀Hĕt0L`/Q:ffD̏yloN _ҥ|v/1; L5ecB X=___u QpEn X{\Il|i𰝀o})Ƣ4Da.栁>_քfl%|_~[\9g᪪2"!*u^RϾ_xh{/j翐\fH0ocZ# W \y"LҵG|o`dqBvO>Ւ[Cd} Wy*hYzg5UMnPU Q祹PW /65NLclKsc! r?tj6xpƳbFk/%aJ"&dr/][4!=BjU rZ{٧P=zZ#KQJM4A`[L]BSH´4dN>eQK)G_ {L7=r*F1cx+堇A'-^,5ntjA`#9t! VRXDWy 6@L@1p9ZCP6ۨsfHLL8!X&R2nduMڛ/ 3^|;79o6 $]2Zw H֌@}LPl6P-E_K|zn:?>3ff(F cB03Wy ȪNvEa 3|R0HSr } 8 ޥ { Nrү涍zUOIQd7JzÎZE@\oaK&q;.s! Dõ ;1)㑥hgcp:Mfͬ̕OӄF`ZzOa. .ZE'u1 9޽E"ur*dCژ:p\f+ozOu^I('{(t'ԤF.0r8von=4z4뢻fkêbĭޗkJ!C8: \nO|ԅ/?LݮhUsUvR&N8U#<&R̪'T0 Zv7^kzcLd&1FVNbӑm<~kn5O4sQqO"\8"bbRYfXcWsMyw/lt֎u.ͮ}T$Yݣco])lԦ& |6ygk_v'U05yv ]Kx OLGbgOf?϶f{lQ3ǧۥ}<5*8',;Z6Ol<ǯwg(1?#4kn AO}.\%D]1 uH)CWӆM܃Y9[M?SRrj Lk즪'WMćB#yo/'4߯%A𼑺l= Lx*/bbRWg>}QR]'rJ{P7`@^\x)F:/SoըrBǘﳻgEuI>$r8bɼ`ʱ'hܓ!!L IN,=W0<8N}󤇦,~_^nh qMƛ}#:6! TDZ֠oSu"sEp~Sx.3/~a 8YwI}B6R<56Qgu&7PlܳqGÕqhL| ?fi~]̝,9a1ܰ+!{eX#{ 99aױ3R"58\}VCiSraex-bTO͂TAhķQMӯK%S& ^'{Nqœmח}ATJCFTx;#{#\LdzWn#5p],V)Z ?N":Na/ ('DcCP&̀]<>aw8J 49%&6UmT\Vn#/StkY 'R~ U4⎶_r\)ap"L $%! j5!VFۻB3Vpti)5> |\Yl*L[é{Eth} },x .^six7ͬs1%r]pT'~TVO+d@rIh,z!*@UcAe6/1Z?~^ul4rCèP1[?h׿?#a;nCr񁹡a:!9JS@^k5߇ō:ƪ7xO>2!APJ6OA{>N 9bj!%2v0/ %v7|nCX^-<J'!A)I=ᘓJƆ#hx=\2K2V$"tnFsVMpD.^z<;` z? cê~W3ni{˲ԠqhTO* P2=pxp,lXLZ]?\|LzaqQh\4Іp+Gȶ7vX6j9Z8T|x5 "yˍ8»V}|H"ƜwEq(l9-^_o&pV!^;gАMncV#R/>hr뫘iq|"婺X账7trMuߔ4f_Bp%+}X %݁X@Z{"]Gb\G*//7KžOAR3Q?K[~e 4Iؚ 4s+$V-\T5ƮouǕ )6,!ɮ=b-"wM }6w{!HSE-07eW0nӾ`&l$zh8.!٦_=]*Hlv':!xtZ"P?QX@KGB C9]KɘXzFo 4Պqj&) CJ Z𓉜.q "MCQx|h j&)4ؙf0B\_S8+|x].a;#0[2z1>k,| N9o~[#@s*0YИsBH/sVKFu{up'SLr9GmbBT3&|"CaH]PE_M%cc˟TYoKcT7/`6 \l8ʺ` QCx[{ 0t&ޤHf#R\ )fBWupAbXV<!9:u3@I~LS-٩sxb̾z|cQX6^ǵwOTq:E([W8:L}TCؽpp ƽpIwK.r{dd!l}9%ٍQzo/?E'ӇGFb#W7Y`pA[CȈ>k9|,h+ε.2mdϯze&pQl#;[^Cjފ@zT-^+)J+%gu_9 o 5}'tS>dS}J+|fw=ƒg"iо} =x˓`ؔڋOj[ u0ڔmߛPE.~ Cs -T|19t9: # &v3)aZ}^4W_D8VJH`wmR *,@h`˜/| kl!MSKg_rgSEk=*ys[^L.A_8!l.'Y/\݌r8Dk骍"K"1^^BLm5B#ԡywo^VCyp{6F['R|^_\ĩ.=?!^i7_P  ,!~n ]xp/Lk1t֒3Y5qHM)Δ H@O%*3,YOjmmi"jCaPc?4Ɋ{xVkڊˠe`}{I|OTK߮X+ 7Mx ٱkV{mc#(#o#q^ʐ m 5^Xy:'8+偠"S3uRߝg51mK1

求初二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
求初二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

求初二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
1、\x09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x09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振动而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管乐器是靠管内空气振动发声的;打击乐器是靠打击乐器本身振动发声的.
(2)\x09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x09声速: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2、\x09回声
(1)\x09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跟原声 到达人耳的时间相隔0.1s以上,人耳可以听到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跟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0.1s以下,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人耳分辨不出回声,但可以使原声增强.
(2) 回声的应用与防治:
应用:测距与定位:测量原理s=vt ,其中v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S为声音来回缩通过的距离.
防治:大型建筑(音乐厅、会议室)为了防治回声对原声造成干扰,其内壁往往用吸音材料装饰.
3、乐音
(1)人们将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2)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A 音调:
(1)音调: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3)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单位:赫兹(Hz)
B 响度:
(1)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2)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
(4)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来表示.
C 音色:
(1)音色: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叫做音色.
(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所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
4、\x09噪声
(1)\x09噪声:人们把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做噪声.(物理角度)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x09 噪声的防治: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能结合具体措施,知道是通过哪一种方式来减弱噪声的.)
5、\x09超声与次声(人耳听不到的两种声音)
(1)\x09超声: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
应用: 超声导航、定位.如超声雷达(声纳)
金属探伤、检测人体疾病.如超声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利用超声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杀菌消毒.(利用超声有很强的“破碎”能力)
(2)\x09次声:人们通常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来源: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危害: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应用:可以利用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产生的次声预报灾害,减小对人、物的危害.
第二章:光的反射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通电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火把、萤火虫等
2、分类:(1)按光源产生的原因分为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如 通电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等)
(2)按发出光束的形状分为点光源和平行光源.
3、注意点: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关键是看它是否能发光.有的物体看上去虽然很亮,(如月亮、放电影事的银幕、金星等)但不是他们自身发光,而是其他光源发出的光照到这些物体上面被反射回来的,因而他们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量事实现象及实验说明光不仅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其他均匀介质中也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光线: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待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带箭头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线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一种物理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
3、 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1、影子的形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形成影子.(如手影,皮影等)

2、日食、月食: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太阳、地球、月亮运转到同一条直线上时,中见的星体挡住了太阳射向另一个星体的光,于是边发生日食和月食.当月亮在中间时发生的是日食,当地球在中间时发生的是月食.

3、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形成的,小孔成像手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


小孔成像的特点:
(1)\x09小孔成像中缩成的像是由时机光线会聚形成的,是实像.
(2)\x09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一定的倒立的.
(3)\x09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的形状跟物体的形状一 样,与小孔的形状五无关.
(4)\x09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有缩小的、放大的和等大的.
4. 光速:光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传播速度很大,其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的速度小.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光年是天文长度单位.
5.\x09光的反射:
(1)\x09定义:光在传播过程中,当射到物体的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所有物体的表面都可以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x09光的反射光路图:
入社光线:AO
反射光线:OB
法线:NO
入射角:i i
反射角:r
(3)\x09光的反射定律:
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统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明:A 一条反射光线对应一条入射光线
B 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的位置,入射角决定反射角.
C 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 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度.
(4)反射现象分类:
镜面反射:平整光滑的物体表面能把平行的光线 也沿平行的方向反射出去,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漫反射:一般物体的表面都很粗糙,存在许多微笑的凹凸不平,平行光线经反射后, 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说明: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6.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如下图所示:物体上的一点S射向平面镜的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是发散的,发散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觉光好像时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S’射过来的,就在
S’处看到点S的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对称.
(3)平面镜的作用:一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利用平面镜制成的 潜望镜;二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如生活中使用的穿衣镜.
7. 球面镜:
(1)凹面镜:凹面镜能时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也能使焦点处发出的光平行射出.
应用:太阳灶利用凹面镜来会聚太阳光
手电筒、汽车头灯利用凹面镜作反射面,使光线近似平行射出
凹面镜 凸面镜
(2)凸面镜:凸面镜能使光线向外发散,可以扩大视野.
应用:汽车上的后视镜常用凸面镜,是为了扩大视野.
第三章:光的折射
1、\x09透镜: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
(1)\x09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x09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主光轴:透过透镜两侧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为主轴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透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用字母“O”表示.对于透镜而言,黄新就是透镜的中心.
(3)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因而人们又把凸透镜称为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而人们又把凹透镜称为发散透镜.
2、\x09通过凸透 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经过凸透镜的焦点.

(2)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跟主光轴平行.
(3)射向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3、 通过凹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向外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的焦点.
(2) 射向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跟主光轴平行.
(3)射向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4、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 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5、眼睛与视力校正
(1)眼睛结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眼睛成像原理:
正常人的眼睛:正常人的眼睛既能看清楚进出的物体,也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正常人的眼睛可以根据物体的远近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它的焦距,使物体的像总成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近视眼只能将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应当戴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远视眼只能将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应当戴一个焦距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
成像原理图:

(3)眼镜的度数: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焦距以米做单位)的倒数的100倍.
6、常用的光学仪器及成像原理:
(1)放大镜: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2)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成像原理是:当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幻灯机和投影仪:当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在大于镜头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光学显 微镜: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011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多彩的光(中)》
一:知识点梳理
1、\x09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如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在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光的反射.
2、\x09光的折射规律: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 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x09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便弯折了.

海市蜃楼.
在岸上看水中的鱼在水中的位置变浅了.

游泳者从水中看岸上的树变高了.
4、\x09光的色散: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5、\x09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分类:
A 单色光:如果一束光只有一种颜色的光,这种光就称作单色光.
B 复色光:如果一束光包含多种颜色的光,这种光就叫做复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研究表明,自然界中各种颜色的光都可以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得到,而中三种光不能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得到,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6、\x09颜料的混合: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暖色调的颜料:黄、橙、红.
冷色调的颜料:绿、蓝、紫.
7、\x09物体的颜色:
(1)\x09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跟它透过的色光颜色相同.
无色的通明体能透过所有色光.
(2)\x09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反色什么颜色的色光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感觉到物体是什么颜色的.
白色物体反色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第四章:
一、物态变化
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把物质状态的转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示意图: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1)物质分类: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 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 玻璃、沥青、蜂蜡
(2)晶体熔化:
A、熔化图象:
B、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C、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D、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3)非晶体的熔化:
A、熔化图像:
B、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 不断上升.
2、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1)晶体的凝固:
A、凝固图象:
B、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C、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D、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2)非晶体的凝固:
A、凝固图像
B、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A、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⑴液体的温度;
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B、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A、图象:
B、特点:液气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C、沸点 :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D、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E、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1)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2)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3)作用:液化 放 热
(4)常见液化现象有:雾、露、“白气”、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等.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常见现象:用久了的灯丝变细、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
2、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常见现象有:霜、雾凇、北方冬天温暖室内的下玻璃窗结冰花、用久了的灯泡变黑.
五、水资源危机:
1、水资源: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是生命之源.
2、水资源的利用:地球是一个水球,但水的直接利用率很低,水资源十分珍贵.
3、水污染:一是自然污染;二是人类污染.
根据污染性质不同,可分 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的基本知识:
1、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被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3)摩擦起电的原因: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上的电子就会转移到束缚能力强的物体上,这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4)摩擦起电的本质:电子的得失转移.注意:不论物体因为什么原因带电,或者带何种电荷,其根本原因只能是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正电荷存在于原子核内部,不可能发生转移.
2、两种电荷:
(1)\x09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x09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叫做电荷的中和.
3、判断物体是否带点的方法:
(1)\x09用验电器来判断.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的性质来判断的)
(2) 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检验.
(3)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判断. (相互排斥的两个物体一端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4、使物体带电的几种方式:摩擦起电、静电感应 、接触带电.
5、验电器:
(1)验电器是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2)工作原理: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二:电路:
1、\x09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2、\x09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
(1)\x09从能量的角度来讲: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在电路中提供电能;
(2)\x09用电器在电路中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3)\x09开关在电路中控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一般情况下,开关跟用电器串联,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不工作.如果开关更用电器并联,则开关闭合时用电器不工作(此时用电器被短接,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
3、\x09电路的三种状态:
(1)\x09通路,处处联通的电路叫做通路.(用电器工作)
(2)\x09开路,在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也叫断路).(用电器停止工作)
(3)\x09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短路,(短路时电流很大,会烧毁电源和导线,是绝对不允许的)
说明:短路和短接的区分:
短路是指电源的两极被导线直接连接在一起,这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通过,电源和导线将被烧毁.
短接是指用电器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在一起,这时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会工作,当然也不会被烧毁.有的资料上也把短接叫“用电器短路”,或者叫“部分电路短路”.
4、\x09电路的两种连接形式:
(1)\x09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的特点:
A、串联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的工作状态完全相同;
B、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C、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电源电压).
(2)\x09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的特点:
A、并联电路中,有两条以上的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的工作状态不完全相同,可以独立控制;
B、\x09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之和等于干路中的电流;
C、\x09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等于电源电压.
【注意】: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工作状态完全相同,但是工作状态完全相同的不一定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工作状态也可以完全相同.
5、电路图:用规定的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
三:电流:
1、\x09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x09电流方向:
(1)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2)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3)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是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在金属导线组成的电路中,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是自由电子,自由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3、电压|: 电源的内部,由于某些原因,在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两极之间就产生的电压.电压促使电路中的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x09电源是为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
(2)\x09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大于36V”的电压,
我国的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
3、\x09电流的形成条件:
(1)一是有电源提供电压,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在电源提供的电压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二是电路是通路,提供电流的路径.

网上有

初二物理 复习纲要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全部展开

初二物理 复习纲要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测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七、质量和密度
1、质量
(1) 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和毫克(mg)
1t 103 kg 103 g 103 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 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 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 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 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义
(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 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2)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②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 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和运动的方向改变。
(2) 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1) 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2)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1) 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2) 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9、力的图示的做图方法
(1) 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 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 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 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5) 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6) 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图
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则可以画力的示意图。
11、重力的概念
(1) 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理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2、重力的三要素
(1) 大小:G = mg
(2)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3) 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3、合力的概念
(1)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 理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14、力的合成
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述:F合 =F1 + F2
(2)当两下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
数学表述:F合 = F1 — F2 (其中:F1 > F2

收起

在文库上找

新初二的课本【人教版】改编了,你们不知道吗,2011刚升入初一的学生课本不一样了唉,貌似更难了些呢

第一章 声现象 基础知识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

全部展开

第一章 声现象 基础知识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
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
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