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包括重点难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4:35:56
要包括重点难点,
x}[oI_! 5-R{d4m8zeggJ2%Ruu,ɖ%f"u/jVp*R{μ` *VeFfFFDFDFd→o#9o}c5.ퟟG~{k ][ҹ?n:n[*HQ7W.za{9wC<ܘn6/X\4}ԨuGWj]ORn~;ۍl?]E HP~T5רfjFj/5j>~F_u{sѺP'h)Ug2viNSsi'ewl͝PQw׹U)`SxK"׏ǩ^8tha^r"LF4^gS?yiMuG˯dTi['A$1j%_84Yɕ ˤ2mLz`Bf{:Z.qea"6>Lk;2]׈&2 Z;FS |Oܽ3w~_\ε{^TOz2mLiO2?rcr5s]E﨧 3q7܍of_pMNRXѭL;txLpݿ qcW?<־Mf 5L0Q O~K*oKhW(&# )Q%7wse036jb**DmTpxP"ؖbA44ޓIhy=h@~TN@@?tB%sˍ%"ޫƻwoT1ȽbΤ_L&Ou:2ۋ5]i&!FU$L * -AV27L \'/옧Ze0NصKwHFK ik~wĘ-<,@j\Q ]|ehgK/w0>Dv2~Jխ4V6`;,cܙ=fOp5Z3ZvG.{18VkL[N߻73:~x2 MR=ĀeH-2ttLjb3N cQwBMIkdP륈SbĬCT@RrV=3Uq$}韨Xf"B5סV?%u 7*߬su7@^!Z }+J Q_y" M.:_wUiݱ9zТuwhKGkF>I!w_~RU߁뗫0935ec{=#7tͽ z\lђjӬ]V(10h~i񷊵!!:wfVʯNDx$&W zjqՀ.1ww-Ҍ:i Z.@7#.IiT' !D>Px\EZi}1"URRޱ0)=]Ά/PP":!)-{XiA"n*q !2.#&kjY$hgٓ%"#"ؼXW4q j-;0j֓eB+Nnڏ~&Ohm}~za-' z|}I:X@ (;i^ڀFlcV²"ivrT>`>Gd?@OZ,vkNcr&XD-7ҜwO @`koת'@ufwV}G+~*TT- L\Պ;!daR[!P:־wV: AwEҤ4LD8o1!@QXqgoҿ#~Vi iL %$5{R큞j.양 еWS'OOL3F԰v_3b`?8F[sk7‹hߨU@n'*3zm۶4}lEN-H:AT:{:H@ K>GU[*n A6 BR83^ 殲2'0 BIS\'ԩ<R +H$2(򊘇lK 4Dt@k[)&U(FUY* QOehclFHWJ 2#HebXሞQ?$eb$JP3MS2`Â=&HMs4+;jWeGDV"=HG^QT㝐ri-QIxBw,riYqAAenj&KE(^?"F\,U_@@8f.Ff=1*D:[Q5敤'@9R./-1pi ,-}<9AǗ0 c%AGiDڋg+WKӼ|ځ1;j+MJbY7WNӿZeAq^‚r<T48"@GOBqVѦ ~6 -KJl14C]\aU'.a)Xx i坷dݘG 0~bQIt̸s :=C<-Owa[PʹExo6_A{%vx WNjj#,BR/flAo1>+Wѐ{+}+1јD<ʀ%1k;ۉE$Ֆy1/MZ&Τs2b}m0x m R/ (E7l5쮦xwT-zr¥QOiϼ 9H0nwM_*hWy4x{>&HwQC}GaSLZw/͞XUavt{J=“D˪NCÅm]S{q$ R]eC&3L҈$vcdw&Wqq%WJ=q3ݐQFPs=.qcZ0C ) Ouko%ݤu$hYJ+^^ssGQfz/<գձNw:`LƄ̈́I}&eGr k_ZniXY\*ƈ尦et(|d $TK.H'-(X LX2xcz:_3X@s;)ӛ0}X B  p$kg0QEh&U/{kk,q.(ԇ`-yz(|ndW߯8h]ƻzIMMUyFvvl7?zX)7WWN}<rt͍p7t@w~ nxIWSYHYTXЊP;+yg]7$D; I%$D77/ wJ>nRNd/S-6?CC*p&d'DpNp_Q-[xԩ̋X:#=;qqȠdo&Go$`žXy}y{ë;-P;Rb1&IVyfۮu,r ۽"L3buf '֘Tq BHrV[Z,Qc+[*D/P?ׅ͋m7JqBB%lGŲ,B ;MV+-E+#l[KTMQBSA1_8"ꓵ;$ L 506D$T#l I?bdZ8ė`6 j}Yt#N?p`DMf|,#'PoCb\t=n5pVzYO@Gm%GcgoWDxp2O Vam^y#?%WNs$KYD*V +Jr&8b=]zOjR`)v݉moi{9cś%5qZK֗7I]mu˛kO[ެ-X=Zd>x  $ݘfFd,Sk^'k`{@j9XG?HEB,.vmp?|ߦM`1se^$4W'4 wc'28Q"nh?I6ocCZ K(ou=A;tNz锘$x)RwBuu']F_On+\v?oD<3#Ft6J= Sr˱)Vo~#:÷Y:by6_AFŚ{:#pdXG5)T湪1M"~[쒪A/_@u:a/`~RCPH:|@No y9}}׹-@%eBʦmC.@$S?_aMz,=x5v我ńUOU[*{ݱ#q+R8^Pǰnp)0T:ݍϨA1v])VX>o6"_q'<4vL$gAzX<K=WJw|& gk ov ~^WkNB)iN [~_eǡlղś dH~2$u`(5:d0F<=Aȗ60Hp8D*{gV3k,{^q=.0 W?`#*j(VȦ}MKy^.VWl[SmV.4MLR ("Y,4Xц: B~x w_ЕO`_í~z`*CGƭTlnL\vdD7~ d@-0M(d1gDKԑo(dLD$rU7-ꏸ"`t3n[+iz[- cq/T\#!&'2 V?Cc7uiu ޅ.g}j't'YQdح]V`sȁGMPV [Y.nCe{ʝc݅:֕sT*FʑcG۷?8d'I <=z8Di`6/طShqlwW/r$ Oة32 6Qqr,xt־]PI\f,UcÎH88<|'WLq"ȮxIpj< ԢXx}F0-qOz׃׳G_;*6,:e0S_~J[D$]ҞasLh6N3 1Jݓ(å օݾ̛*g*><@vԪXI#<[A&T&/eȦ]Y?CtH $d*svieڸ:rA/0*R`#KTt[Szv=@x2rMP=%o fFzv UF~;3^Zjt\2KvN%e !`!SW1XXem#Rz)<csb sP<38L!ҧr9vռ%l~ހi9*~`ۃ72gmINfә΄Hd(G㋄ۣ۪ cr6`5;-Ё(Çי Cܺ ޽;PO sCeFU ٰ7V Jl=B\cz/CҐ<[\6 UmԳį&- 9q{pxhx/h&!v4_uXG?d֔^Ps~PO=n9nE\~ /KLCMA$$#Z9P$BӬ3jSN3YG۴:R#Z/+M}igTZusy2o@!}johћD/T Al*0ɶ=|lw1;ZCޅpgՇd82B-3bx-Lk=ȇFS/78EGВou us%͌bnDY[s4x$#\zt"8çլH*cՍ#=I~M n zt*4*@9?s})_1.Ą-P0'GlsxD?dV(BL4f>U.0a8PHЎHҊ'1Q)RۏxeY2$բh_$w"XvJpy4d,,{oh_C:( I:R*l,lj3l,eg`gq$G2r!e tWl<_+"'8L: hΦuXIZ$ROCQ^dkTnOqR.+G劻Rq'cTHx MxD1ƔȖ[O& KAQpq77?4#^iI ɣk`[+}@XZOhFUp>[QbH|븝qNIJ4rZfQTvCG@֤R~c`dyu$oV4h Oo2Yz c`e@Oc٘ '?R)^ 9n0hB@DO!ez#lirDMi(&Wmu66XM)!X~=d3?؀y_\W>GI5Dfձgq^xT-=Tmޕ&n䭍Hcv~L/I<=6{?H3̍0V>d(zyc+ВtDov%zf4%xurD8L2r1{ Y? d1cg]̵v:E4<#(@ud u؛9Px9KNv8u/~xP N٤)rCkh I*|ҙU\@:U2՝oj' U 7jZ7Kf[f$,)u]g.:N:(]@[$MReX4UMbH瀸r}Wd~6r\Dyj|{R 'mOwbn.g &q*q;>*ԉDV.yaцs`)n]l/Ι,P#@*NFh3g%DE}ȡ{C._xdpΜa0d|+q})΀;Wn#OIs7_ hpl:{|kY KJKUҤ6$!Ƒ8 UʆI~i*!6)8F[4=ѡ;t'ȎC>U1_'c?<>r8 osxo/xt^iQ6gS'@<#(Tnv=z!~duxΐ`pI, lyFk9=ໂ=S.M*wMu>0aEidܮrF wTwUL1Qt©z2odu{bL܃%&1VKT %{>KФ&Hpwm 4֔D SZgFâ*4 y !xO>%Cݡ]?gW ž2X9JV@llț'Hitnӝ{Mw頉h> {K7"% עn.B"c= 7p\2ylyQgBX9vc-0zxr-'J[uyZDp5bbl'C8\%DpT0RC ,Z}o|T B-Έ֭jJ4pOW9ʌ vDNDԮWai˧4Ϟg1Ժӧ+E/[/=c296Ӫ[#{^ px; aA-{f`}U/fo|5UKQyd7谄'7N}dJafǤ T!P7}tgHdԶĚc i.|}fO0TFL:)r""F[N;Oٗ_BL3C/:wv4<|⑱HXl2!Kͅ)7[ iӴ&u9ٞȑXg"WtqjX2[ȿ4? yҨSw; Wxe^c}NSg*:0O=R}pciC,4th# MhC[Ϸ?#'=|'&oh'pX QJ7m=Dcs:߲y|z tg1˜2dxDӿ߷$Y‰J){AZ<: Zl Ŕ&ދ?  gcԌzi2lEY;Kc,oу㜿A|zUG%}%7^QvNRUgBT-'G]{}wC"&_Jǁsl,=Dc#x3>Wߟ0u_."DF␬r4^az[#/A8\9(랽bg+7#flyoN~brNV4i|qMTQ'qLv|e]W+pK> gcV8Dci SYWܝӞ kr&:(<Izhb vh"{Z+3ʜlP5ҴŰbFq9Š_sduת(\O}Gj5`Zqq Xd;B1Xf^BVΤY̅nVr'}f#!J&`^,_MdX0k3utI.Rz-WgL,7 Cۈ{D(O}&[aQ:`-lxjAP7pB&vczU%̝~Bfzʨ!:2hGȌ}y1}qo̘:H<GAY @7JI4SI(7琷66}*\S *$Ty x(*ݘ/:v7ot_54G Jy̐gϿrt߻޳U]z6X-,| 0'1Eqduesǩ"bm 0 %fᓴ@^d_ ȘI/# $U/ӇdDUA\!.gs)j(0I&Rb4dbJIXQNrƕ"2$#fK< z;P01(B Pcy(k_N+=; \gQjvdJL * c` ۏ/A Hr{bؘ"v;gh*:C6"]S=4x~<_6=Cwg_vQqnEO}8o9ɢnUxAY8RU*s/RBIVPbFڕ N5$"  5إ/(+tCՈV]"5-tƯ|X*tnD1k/oKqɌ)>Q()L4F?貉 "%Đ6@jKZTG@;7,EIAbbЫ&@$BDJ<4c7#8U": luISdQ')1$U&4@Ⱥ+vV"[A" 2CkUܥY?re#TzlM4-@s,}5h%i850S|־9RQmMfbm+€и`O[c:yq-R$N>FQ.\!y9mf,|Z;a'NȻ8#OZ{q[YF#6<3Il{̇ϯ&ct;h GxVXq p+AhP@OI6޼Z}dtMp|QA N ll٧ `ӱzdQcX"<0ħt>cZ UЙz6ԡFgPE3@COEiYR0a0hum*Ϊ̈іض]V▾M-wr\ Q s[y3\BGH\I Iibz>=& 0iT# <ϟO%L8 Rm#TP_Kaw9 SGF%Td3uY3wW|j%!W@[)6Tu P)1[v숌_ :RBF WR <_Ȋ

要包括重点难点,
要包括重点难点,

要包括重点难点,
11、金属的通性:导电、导热性,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一般情况下除Hg外都是固态
12、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①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如Hg、Ag
②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如Fe、Sn、Pb等
③电解法:适用于活泼金属,如K、Na、Al等(K、Ca、Na、Mg都是电解氯化物,Al是电解Al2O3)
13、铝及其化合物
Ⅰ、铝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
②化学性质:Al—3e-==Al3+
a、与非金属:4Al+3O2==2Al2O3,2Al+3S==Al2S3,2Al+3Cl2==2AlCl3
b、与酸: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
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
c、与强碱:2Al+2NaOH+2H2O==2NaAlO2(偏铝酸钠)+3H2↑ (2Al+2OH-+2H2O==2AlO2-+3H2↑)
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
d、铝热反应:2Al+Fe2O3===2Fe+Al2O3,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Ⅱ、铝的化合物
①Al2O3(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a、与酸:Al2O3+6H+==2Al3++3H2O b、与碱:Al2O3+2OH-==2AlO2-+H2O
②Al(OH)3(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
a、实验室制备:AlCl3+3NH3•H2O==Al(OH)3↓+3NH4Cl,Al3++3NH3•H2O==Al(OH)3↓+3NH4+
b、与酸、碱反应:与酸 Al(OH)3+3H+==Al3++3H2O 与碱 Al(OH)3+OH-==AlO2-+2H2O
③KAl(SO4)2(硫酸铝钾)
KAl(SO4)2•12H2O,十二水和硫酸铝钾,俗名:明矾
KAl(SO4)2==K++Al3++2SO42-,Al3+会水Al3++3H2O Al(OH)3+3H+
因为Al(OH)3具有很强的吸附型,所以明矾可以做净水剂
14、铁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
②化学性质:
a、与非金属:Fe+S==FeS,3Fe+2O2===Fe3O4,2Fe+3Cl2===2FeCl3
b、与水:3Fe+4H2O(g)===Fe3O4+4H2
c、与酸(非氧化性酸):Fe+2H+==Fe2++H2 与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会被氧化成三价铁
d、与盐:如CuCl2、CuSO4等,Fe+Cu2+==Fe2++Cu
Fe2+和Fe3+离子的检验:
①溶液是浅绿色的
Fe2+ ②与KSCN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
③加NaOH溶液现象:白色 灰绿色 红褐色
①与无色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
Fe3+ ②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
③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15、硅及其化合物
Ⅰ、硅
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结合,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有晶体和无定型两种.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常温下不活泼.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光电池等能源.
Ⅱ、硅的化合物
①二氧化硅
a、物理性质:二氧化硅具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熔点高,硬度大.
b、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是H2SiO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SiO2+4HF==SiF4↑+2H2O
c、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德主要原料;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等;石英砂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
②硅酸钠:硅酸钠固体俗称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常作粘合剂、防腐剂、耐火材料.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实验室可以用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反应制备硅酸:Na2SiO3+2HCl==2NaCl+H2SiO3↓
③硅酸盐:
a、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种类多,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组成.其表示方式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如:滑石Mg3(Si4O10)(OH)2可表示为3MgO•4SiO2•H2O
b、硅酸盐工业简介:以含硅物质为原料,经加工制得硅酸盐产品的工业成硅酸盐工业,主要包括陶瓷工业、水泥工业和玻璃工业,其反应包含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成份是Na2SiO3•CaSiO3•4SiO2;陶瓷的原料是黏土.注意:三大传统硅酸盐产品的制备原料中,只有陶瓷没有用到石灰石.
16、氯及其化合物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
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变成HCl和O2)的弱酸.
拓展3、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17、溴、碘的性质和用途
溴 碘
物理
性质 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液体,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强腐蚀性 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气态碘在空气中显深紫红色,有刺激性气味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化学
性质 能与氯气反应的金属、非金属一般也能与溴、碘反应,只是反应活性不如
氯气.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Cl2>Br2>I2
18、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中强酸):SO2+H2O H2SO3
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
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具有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18、硫酸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密度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化学性质:酸酐是SO3,其在标准状况下是固态
物质
组成性质 浓硫酸 稀硫酸
电离情况
H2SO4==2H++SO42-
主要微粒 H2SO4 H+、SO42-、(H2O)
颜色、状态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无色液体
性质 四大特性 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a、吸水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子夺去(可用作气体的干燥剂)
b、脱水性:将别的物质中的H、O按原子个数比2:1脱出生成水
c、强氧化性:
ⅰ、冷的浓硫酸使Fe、Al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ⅱ、活泼性在H以后的金属也能与之反应(Pt、Au除外):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ⅲ、与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硫酸)===CO2↑+2SO2↑+2H2O
ⅳ、与较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2
d、不挥发性:浓硫酸不挥发,可制备挥发性酸,如HCl:NaCl+H2SO4(浓)==NaHSO4+HCl
三大强酸中,盐酸和硝酸是挥发性酸,硫酸是不挥发性酸
③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包括雨、雪、雾等降水过程,是由大量硫和氮的氧化物被雨水吸收而
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是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的生产等产
生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SO2 H2SO3 H2SO4.在防治时可以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9、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
b、分子结构:分子式——N2,电子式—— ,结构式——N≡N
c、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H2反应:N2+3H2 2NH3
②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2===2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
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
两条关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
Ⅱ、氨气(NH3)
a、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电子式—— ,结构式——H—N—H
c、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一水合氨) NH4++OH-,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烟
d、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Ⅲ、铵盐
a、定义: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如Cl-、SO42-、CO32-)形成的化合物,如NH4Cl,NH4HCO3等
b、物理性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c、化学性质:
①加热分NH4Cl===NH3↑+HCl↑,NH4HCO3===NH3↑+CO2↑+H2O
②与碱反应:铵盐与碱共热可产生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氨气,故可以用来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如:NH4NO3+NaOH===NH3↑+H2O+NaCl,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是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原理.
d、NH4+的检验:NH4++OH-===NH3↑+H2O.操作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是否变蓝,如若变蓝则说明有铵根离子的存在.
20、硝酸
①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硝酸因为挥发HNO3产生“发烟”现象,故叫做发烟硝酸
②化学性质:a、酸的通性:和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b、不稳定性:4HNO3=== 4NO2↑+2H2O+O2↑,由于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水,所以久置的硝酸会显黄色,只需向其中通入空气即可消除黄色
c、强氧化性:ⅰ、与金属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常温下Al、Fe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以用铝制或铁制的容器储存浓硝酸
ⅱ、与非金属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
d、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照体积比3:1混合而成,可以溶解一些不能溶解在硝酸中的金属如Pt、Au等
21、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①原子组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组成 质子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②原子表示方法:
A:质量数 Z:质子数 N:中子数 A=Z+N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多少,确定了质子数就可以确定它是什么元素
③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6O和18O,12C和14C,35Cl和37Cl
④电子数和质子数关系:不带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
带正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带负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⑤1—18号元素(请按下图表示记忆)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⑥元素周期表结构
短周期(第1、2、3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2、8、8)
元 周期(7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18、18、32)
素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元素种类为26,若排满为32)
周 主族(7个)(ⅠA—ⅦA)
期 族(18个纵行,16个族) 副族(7个)(ⅠB—ⅦB)
表 0族(稀有气体族:He、Ne、Ar、Kr、Xe、Rn)
Ⅷ族(3列)
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
⑧元素周期律:
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所以在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金属性最强的是Fr (自然界中是Cs,因为Fr是放射性元素)
判断金属性强弱的四条依据:
a、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释放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越剧烈则越容易释放出H2,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c、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Fe+CuSO4==FeSO4+Cu)
d、原电池的正负极(负极活泼性>正极)
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三条依据:
a、与H2结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结合则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c、非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Cl2+H2S==2HCl+S↓)
注意:“相互证明”——由依据可以证明强弱,由强弱可以推出依据
⑨化学键: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 极性键
化学键 非极性键
离子键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形成.
非极性键: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A—A型,如:H2,Cl2,O2,N2中存在非极性键
极性键:不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A—B型,如:NH3,HCl,H2O,CO2中存在极性键
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活泼的金属(ⅠA、Ⅱ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形成,如:NaCl,MgO,KOH,Na2O2,NaNO3中存在离子键
注:有NH4+离子的一定是形成了离子键;AlCl3中没有离子键,是典型的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仅仅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如:HCl,H2SO4,CO2,H2O等
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Mg(NO3)2,KBr,NaOH,NH4Cl
22、化学反应速率
①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v==△C/△t
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浓度增大,速率增大 温度:温度升高,速率增大
压强:压强增大,速率增大(仅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有影响)
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其他: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的性质
23、原电池
负极(Zn):Zn—2e-==Zn2+
正极(Cu):2H++2e-==H2↑
①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a、有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者其中一个为碳棒)做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
做负极,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
b、有电解质溶液
c、形成闭合回路
24、烃
①有机物
a、概念: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盐等无机物外
b、结构特点:ⅰ、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一定形成四根共价键
ⅱ、碳原子可以和碳原子结合形成碳链,还可以和其他原子结合
ⅲ、碳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还可以形成双键、三键
ⅳ、碳碳可以形成链状,也可以形成环状
c、一般性质:ⅰ、绝大部分有机物都可以燃烧(除了CCl4不仅布燃烧,还可以用来灭火)
ⅱ、绝大部分有机物都不溶于水(乙醇、乙酸、葡萄糖等可以)
②烃: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甲烷、乙烯、苯的性质见表)
③烷烃:
a、定义:碳碳之间以单键结合,其余的价键全部与氢结合所形成的链状烃称之为烷烃.因为碳的所有价键都已经充分利用,所以又称之为饱和烃
b、通式:CnH2n+2,如甲烷(CH4),乙烷(C2H6),丁烷(H10)
c、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状态由气态(1—4)变为液态(5—16)再变为固态(17及以上)
d、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能够燃烧,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同甲烷
CnH2n+2+(3n+1)/2O2 nCO2+(n+1)H2O
e、命名(习惯命名法):碳原子在10个以内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
④同分异构现象: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现象,称之为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物质之间称为同分异构体
如C4H10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3(正丁烷),CH3CHCH3(异丁烷)
甲烷 乙烯 苯
分子式 CH4 C2H4 C6H6
结构式
不作要求
结构
简式 CH4
CH2=CH2 或
电子式
不作要求
空间
结构 正四面体结构 平面型 平面型(无单键,无双键,介于单、双键间特殊的键,大∏键)
物理
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煤道坑气的主要成分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毒
化学
性质 ①氧化反应:
CH4+2O2 CO2+2H2O
②取代反应:
CH4+Cl2 CH3Cl+HCl
①氧化反应: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C2H4+3O2 2CO2+2H2O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
③加聚反应:
nCH2=CH2 —CH2—CH2—
产物为聚乙烯,塑料的主要成份,是高分子化合物 ①氧化反应:
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2C6H6+15O2 12CO2+6H2O
②取代反应:
a.与液溴反应:
+Br2 +HBr
b.与硝酸反应:
+HO-NO2 +H2O
③加成反应:
+3H2 (环己烷)
用途 可以作燃料,也可以作为原料制备氯仿(CH3Cl,麻醉剂)、四氯化碳、炭黑等 石化工业的重要原料和标志,水果催熟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制造塑料,合成纤维等 有机溶剂,化工原料
注: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有上有下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直接相连的反应:只上不下
芳香烃——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称为芳香烃.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易取代,难加成).
25、烃的衍生物
①乙醇:
a、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易挥发的液体,可和水以任意比互溶,良好的溶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C2H6O,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官能团——羟基,—OH
c、化学性质:ⅰ、与活泼金属(Na)反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ⅱ、氧化反应: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催化氧化:2CH3CH2OH+O2 2CH3CHO+2H2O
ⅲ、酯化反应: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d、乙醇的用途:燃料,医用消毒(体积分数75%),有机溶剂,造酒
②乙酸:
a、物理性质: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纯净的乙酸称为冰醋酸.
b、分子结构:分子式——C2H4O2,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
c、化学性质:ⅰ、酸性(具备酸的通性):比碳酸酸性强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CH3COOH+NaOH=CH3COONa+H2O
ⅱ、酯化反应(用饱和Na2CO3溶液来吸收,3个作用)
d、乙酸的用途:食醋的成分(3%—5%)
③酯:
a、物理性质: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低级酯具有特殊的香味.
b、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ⅰ、酸性条件下水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
ⅱ、碱性条件下水CH3COOCH2CH3+NaOH CH3COONa+CH3CH2OH
26、煤、石油、天然气
①煤: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可通过干馏、气化和液化进行综合利用
蒸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20℃以上)的差异将物质进行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纯净物
分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5℃以内)的差异将物质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混合物
干馏:隔绝空气条件下对物质进行强热使其发生分解,化学变化
②天然气:主要成份是CH4,重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加热分解制炭黑和H2)
③石油:多种碳氢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可通过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进行综合利用
分馏的目的:得到碳原子数目不同的各种油,如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裂化的目的:对重油进行裂化得到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等),产物一定是一个烷烃分子加一个烯烃分子
裂解的目的: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三烯”(乙烯、丙烯、1,3—丁二烯)
催化重整的目的:得到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27、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
物质(离子) 方法及现象
Cl- 先用硝酸酸化,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 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CO32- 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溶于硝酸(或盐酸),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Al3+ 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淀消失
Fe3+(★) 加入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
NH4+(★) 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
Na+ 焰色反应呈黄色
K+ 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I2 遇淀粉溶液可使淀粉溶液变蓝
蛋白质 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

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熟记)
性 质 同周期(从左→右) 同主族(从上→下)
电子层结构
原子半径
失电子的能力
得电子的能力
金属性
非金属性
主要化合价
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碱性
酸性
气态
氢化物
形成难易程度 ...

全部展开

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熟记)
性 质 同周期(从左→右) 同主族(从上→下)
电子层结构
原子半径
失电子的能力
得电子的能力
金属性
非金属性
主要化合价
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碱性
酸性
气态
氢化物
形成难易程度
稳定性
阴离子的还原性
2、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依据
金属性强弱 非金属性强弱
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 的易难 与H2化合的易难及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 强弱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 强弱
活泼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 活泼非金属单质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非金属单质
阳离子氧化性强的为不活泼金属,氧化性弱的为活泼金属 阴离子还原性强的其元素非金属性弱,
阴离子还原性弱的其元素非金属性强
原电池中 为活泼金属,正极较不活泼金属
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 ;非金属性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 ;非金属性
3.认真观察下表,填空并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线,标出其附近的元素符号。
金属性逐渐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1 非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2
3
4
5
6
7 金属性逐渐


1.预测未知物的位置与性质
2.寻找所需物质
在 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 ;
在 能找到制造农药的材料,如
在 能找到作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同周期:
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剧烈程度降低,非金属单质越来越易与氢气化合
金属单质还原性减弱,非金属单质氧化性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元素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
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增强,r变小,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递增
同主族:
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剧烈程度增强,非金属单质越来越难与氢气化合
金属单质还原性增强,非金属单质氧化性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元素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
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减弱
电子层数递增, r变大
X、Y、Z为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Z位于同主族,X、Y位于同周期,由它们构成的物质可以发生以下转化:

(1)Z的元素符号是 ; 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Y2的化学式是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3)XY2的电子式 ,
(4) ZY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单质和它的一种氧化物是工业生产上常用的还原剂。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0.1molC的单质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2.24L标准状况下的氢气;又知B、C、D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B和E是同主族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依次写出A、C、E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
(2)E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所生成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
(3)请写出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4)请写出D的最高价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化学键
1、离子键:
A.相关概念
B.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NaCl,Na2O,MgCl2,CaO,NaOH,Na2O2,NH4Cl)
2、共价键:
A.相关概念
B.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NH3,CH4,CO2,H2O2)
D.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4、化学键
(1)化学键是指: 。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指: 。
(3)离子键与共价键比较
项目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成键微粒
成键元素 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得失电子能力差别较大(特例铵盐) 同种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间原子未达到饱和状态,不易得失电子
存在范围 离子化合物(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碱、含氧酸盐、铵盐等)
与性质的关系 一般离子键越强,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越高,溶解度越小。 共价键越强,分子越稳定。
(4)非极性共价键与极性共价键比较
项目 非极性键 极性键
成键微粒 种原子 种原子
存在范围 非金属单质,如H2
共价化合物,如H2O2(特例)
离子化合物,如Na2O2(特例) 共价化合物,如CO2
离子化合物,如NaOH、K2SO4、NH4Cl
• 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想到10、18电子微粒)
• 原电池(想到氧化还原)
• 物质推断(特征的物质如----1:1;1:2;1:3的组成情况、特征的反应如双重的氧化产物氮的、硫的、钠的、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等)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常见的放热反应:
A.所有燃烧反应; B.中和反应;
C.大多数化合反应; D.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 E.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的吸热反应:
A.大多数分解反应;
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原电池:
(1)概念
(2)工作原理:
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
19.如右图,在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 )
A、 Zn-2e-=Zn2+
B.Cu-2e-=Cu2+
C.2H++2e-=H2↑
D.Cu2++2e-=Cu
一、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内因)
(2)外因控制变量)
a. 浓度
b. 温度
c. 催化剂
d. 固体表面积
f. 其他 光、反应物的状态、溶剂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等
三、化学反应的限度
1、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相同的化学反应,不同的条件下其限度也可能不同
3、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消耗A的速率=生成A的速率
例.下面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限度都相同
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
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D.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反应即停止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g) + 3B(g) ==== 2C(g) ,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生成C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A、B、C的浓度相等
C.单位时间生成 n mol A,
同时生成 3n mol B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 1 ∶3 ∶ 2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个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
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
D.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
某反应是吸热反应,且所吸收的热能由外部热源(如酒精灯)提供,提供的热能主要起到_____的作用。
可逆反应H2(g)+I2(g)=== 2HI(g)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标志是 ( )
A. 混合气体的体积恒定不变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H2、I2、HI的浓度相等
D. I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与H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相等
5、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化学性质
有机物 官能团 化 学 性 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甲烷
乙烯

乙醇
乙酸
甲烷
一、甲烷的元素组成与分子结构:CH4 正四面体
二、甲烷的物理性质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燃烧)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甲烷的取代反应
一、乙烯的组成和分子结构
1、组成: 分子式:
2、分子结构:官能团碳碳双键。
二、乙烯的氧化反应
1、燃烧反应(请书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三、乙烯的加成反应
1、与溴的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CH2=CH2 + Br-Br→ CH2Br-CH2Br 1,2-二溴乙烷
2、与水的加成反应
CH2=CH2 + H-OH→ CH3—CH2OH 乙醇(酒精)
书写乙烯与氢气、氯气、溴化氢的加成反应。
乙烯的加聚反应: nCH2=CH2 →
一、苯的组成与结构
• 1、分子式 C6H6
• 2、结构特点
• 二、苯的物理性质:
• 三、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 1、苯的氧化反应点燃
注意: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 2、苯的取代反应
书写苯与液溴、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特殊条件下,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结构式 官能团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 1、乙醇能与金属钠(活泼的金属)反应:
• 2、乙醇的氧化反应
• (1)乙醇燃烧化学反应方程式:
• (2)乙醇的催化氧化化学反应方程式:
• (3)乙醇还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 3、酯化反应---与乙酸反应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二、乙酸的结构简式 官能团

反应现象: 反应化学方程式:
1、酯化反应的实验时加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物的试管里要装饱和碳酸钠溶液? 作用?
3、为什么出气导管口不能插入碳酸钠液面下?
基本营养物质
• 1、糖类、油脂、蛋白质主要含有 元素,分子的组成比较复杂。
• 2、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别互称为 ,由于结构决定性质,因此它们具有 性质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特点
常见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应用
• 实验(学生实验)
• 证明金属活泼性的实验(递变)P6
• 证明非金属活泼性的实验(递变)
• 第三周期性质的递变
•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P34
• 原电池实验(工作原理)P41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P48
• 金属冶炼P89
• 海带中的碘提取
• 有机物甲烷P61石蜡油分解P67
• 乙醇P73乙酸P75 营养P79

收起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A 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

全部展开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A X ) 原子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