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是不挥发还是难挥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0:02:14
浓硫酸是不挥发还是难挥发?
xW[OG+~ ƩIES.R""U%U*KF@ll1`;!13_wfLJvg;9gx;Ŀd}/bB6|;4NSnEjWN5Y|x-g*9uxV.408 `Y{XS z&/ƕL}*s`oLg ?;+&K%5eENaM^;{mgsu,ڝPNKǜGy4|CXTc-K;cvL2ڶZt?ZiP"G՜}1v,ʳD c)dO[  MC嫛vnN)7?:sf~d7A*  5۴~#Y5,APrM$H??뎪S69 AF,5xvcn4k)?=KV]Pu`)!*TEc+ DsWFQpiKTfl5TӑP5g(< ])2#VRz'؅5FNSe Zm MBNt$Rni(STjupWd=")t9AsJ)[64%;@A/C nܵM~Isvi<1M> uuxFMhBBbUj쬫В˂́7Jx7/D:ANyDVD^ yH}j`1LܘapMޘW<)zڶVԒXH1jLR ~+)2JdU,p+ĝVnSBcqei?ݢs+3 ¼$w1D;Col WiubʙXƻT‚PX3fd:a+)2d@7IXf<8rwgv+R_~NH#*tkl hs vH>cЕS?C!}= Q 0sI,C{v&>f&Ԉ@N O/ܤ7 m71-]:9oi:B>v&V`QV8-5^ZPe4 !,7I`@&!|͈Bm5+xC+¸ Ke) 3eM&@Kfٙa8"DBX]] @Bms~oR-nr/R8b‰s% M9 ',]^Eh+$oab ?_z?sF"$ՏO\_}J`;1~(OY 4gın`AHc*U={Mxۗoߜ

浓硫酸是不挥发还是难挥发?
浓硫酸是不挥发还是难挥发?

浓硫酸是不挥发还是难挥发?
1.稀H2SO4挥发性很弱,而浓H2SO4挥发性很强,能在空气中产生酸雾,H2SO4=H2O+SO3 浓度达到就能发生
2.浓硫酸没有挥发性,它和磷酸是常用的高沸点酸;相反,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水合物中的结晶水等水分,形成稳定的硫酸水合物)和脱水性(按氢:氧=2:1的比例夺取化合物中的氢氧元素)
[ SO3=SO2+O2] 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一)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g?cm-3,其物
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
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浓硫酸稀释时应该“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二)特性
1.吸水性
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将增加,密度将减小,浓度降低,体积变大,这是因为浓硫酸
具有吸水性.
⑴就硫酸而言,吸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不是稀硫酸的性质.
⑵浓硫酸的吸水作用,指的是浓硫酸分子跟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
的热:H2SO4 + nH2O == H2SO4?nH2O,故浓硫酸吸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吸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性
质.
⑶浓硫酸不仅能吸收一般的游离态水(如空气中的水),而且还能吸收某些结晶水合物(如CuSO4?
5H2O、Na2CO3?10H2O)中的水.
2.脱水性
⑴就硫酸而言,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且脱水性很强.
⑵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
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⑶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中的有
机物,被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碳化).
浓硫酸
如C12H22O11————>12C + 11H2O
3.强氧化性
⑴跟金属反应
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②加热时,浓硫酸可以与除金、铂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SO2

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

2Fe + 6H2SO4(浓) === Fe2(SO4)3 + 3SO2↑ + 6H2O
在上述反应中,硫酸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⑵跟非金属反应
热的浓硫酸可将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其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SO2.在这
类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S + 2H2SO4(浓) === 3SO2↑ + 2H2O

2P + 5H2SO4(浓) === 2H3PO4 + 5SO2↑ + 2H2O
⑶跟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实验室制取H2S、HBr、HI等还原性气体不能选用浓硫酸.

H2S + H2SO4(浓) === S↓ + SO2↑ + 2H2O

2HBr + H2SO4(浓) === Br2↑ + SO2↑ + 2H2O

2HI + H2SO4(浓) === I2↑ + SO2↑ + 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