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出版社 物理八年级上复习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3:31:51
上海教育出版社 物理八年级上复习提纲
x[Yo#Ir+|B5mL3} c`އ}0(Q񒚒Hu/ "#E=4bedDdYOaھHTi#N)lx[q @F'vo_m_ۿs}m N$뻃SK4~nDxS[)^~=9 ~mYg?%25ڋ븗Qִ ~Îح^UcqӚyN/Ex YW~@;Lʒ@-5iT.r`L$sʋtxMkV5ťsFpGnyh) [N+ [6>3=ȧEAN.aGTf 1 ȋ.X$TRMZ>(c'(}"и dIϕcDo@?0E®YTְd^l"߰&K+0\&Y'%(6bd&0HӨ3Uqd wYdKwV1|KbU$8* Bl, fzbu"NyͫX21$pWS!Epu,Xì(=-.6*d,ͥ-.4_9=XTi24os *2F?M+䁔^F!~|dWr kP8q,5 ?~ ;_+uc!^"b3^®DVZ {\98c}9N¬e-#{A'@hp.w\+$:dټ O(֛no޸O$b&oOS鲁WR5[4_93C Zjm+I˙(OD:m#:fة%i/)Rd7b uaYN'E)4̡NGeS;{' .,n I:˓wPd${qZuE{ֵSQ@zK2LJ ?L. (bF d%AVsvtOu ۂw`"ߦpaM'.9#]#wc,'jR$nL&C(IQFvcfݏm;~@@2D7&QKk{yD3wqB?.D,a6I+1xCbR0L"dP2x_pxuԯ~܊9aXo^şu7T !kTaOQ~0Š~Yq6IK-nF4g:eFN7^lPZ9'-éEDk0n7{wJ0;$0d9U V3c,BU$b^ o]rY@_f+^y ]GӏfVo 9qeAsMi*I'~';=h:T-{JFcT\mǙԶzX1RU$YԙOD|N^ ^drBpPEbc hD"yjiDlߊJ;qN(t Ίt^#{:YvߚeqTCJD__Kۿ܇8G 9DID\@Iݕqܾ> ͗qP29ʟ5`y=Kʂb[&ei sL$)q2RI {siĺZmɬw ,)+ PF5P#F>9hkwD9 9vJ穽+ۥg&QtO-Wl2@AmA7Fl@dpVg΃g&=$!1x"m*SE"E&فޒ;R1M^ $|G#k$(WdQkK$z48Hf6ҁK= LJDng)A|K)w5@aVrP_[b6p'5;P-]Wғs-hMr<=f+0˖rM @.)a.N! N3s%pWDA`bL#^dn0 Qdu9):W&QgDE. $:."LHc: .[ʟ*roXTwN+~|" ƴ&6p(*_JƩ7R#dhdǿ:z_$~-GZ:]aW/e-!=SQ͘풄&VեL[gb5&Ih'oL>п҆LH(9ӰLn`ÚhygWq'/wz^tgP<6^]j_>QLOVY,l^ t(1]PQq'$ߑеF n"oٵu@O uU9+֩/tH`ǹɉ$"N[E Yƽ&CDb$CB<}ZXқEa۱/zJHkG){cQGϷ ]<yng4kS8`eONs` $G3]$LCK.eKOyS( DYOc珪RH)H(KԚL>^еhR6PQ"d!]`m:08V8_Hոh> F9X#YYVs=H˽ -}>QpT09 PX|"5hHbD#H%!z|ݠRٺp6G+!1oc*LW@r\T#΃rJ9~f'EnRlFhJ@ir]} qזxJF3e4Z *QiWjI\q/WkVD83Vy Z:Ku4:f Wfu2P-w5QM*j80dcAhĂ žs93Q-yĘVrٲ ;i]"\j NJ#x Ŧvh٣̝]Ɲ4.™U?BX@<9P̓?J*9ۢ*KD3O MkT gAygKAJcwVuS7r\;MdSESEl"Mz(ؘ^u>|[P [|9;i6-iʕTrJǥ sG)͒ JK[ZcAiӥ`O^Gt:T+w򂄢'LˈJErv:ٷ4e}w.YIGU R@<)FƵ+0e`SKj]kӫ t\pڗ}Ƀ@6X@pa6`t ڥ q-Tm28u%IӤn%BΠ{NYX>Yuˋlg<#\,oȷ6$}_75 ]-]. f^dGÍf`:}YHr } :6U͇#]6I3xb|`޵b \$W#8{}MT3w7 8 Ѱ]E0|:=͒YVnPj|P)hHCZi#YlJL3 hTB5uq:E|`gp^#gU?]<8s1G'E M)>8ge`(DsKeJzuG4iFU#I'NkBɝFB%s+^rPc/ NC\.~jṢˆ2˹P ̓H?$jU܍?qK YPv}XV!ppp*p5H_[>"

上海教育出版社 物理八年级上复习提纲
上海教育出版社 物理八年级上复习提纲

上海教育出版社 物理八年级上复习提纲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课时
  一、 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 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1、 声音的产生:
  A、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 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 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
  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程
  声音的三个特性:
  A、 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 (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
  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
  ④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
  B、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第三课时
  一、复习过程
  学习本章要求能常识性地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1.噪声:
  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等知识.
  ④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
  声的利用:
  ①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②回声:回声定位
  ③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
  第二章 光现象
  第一课时
  一、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 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第二课时
  二、基础练习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 、 .
  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60°.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
  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三、复习过程
  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第三课时
  二、基础练习
  1.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镜能使光线发散.
  三、复习过程
  (1)平面镜:
  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
  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4、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5、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
  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第四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也是光现象,讲述的是折射现象和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4、光源发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其中 NN’是界面,
  右侧是玻璃,BO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OA
  是折射光线.
  四、复习过程
  (1)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2)从实验知道,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关于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
  关于颜料的混合,要知道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来.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