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匆匆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03:11:31
作者在匆匆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x[n+uBݝk~  F hN AHQA"%R"%j EM$Jqz_Z{KnH`ɪSa,^4aw&wfj3;тg6Msx_ͯO /{bWG8zn/wGxy:|.>g~:Iޭ 7f6A4gサYWq)~7GM1ۻ o7}s6KYG{ EsrlYVf2L/N_SV ftx=rl)o=(߻)zכ9Oq7L蹃ݬx]Q9nj7\pFڦf2mWH;W? fn޺d2w^ii4&"kӟn-ɴQ ӻp:ceoo^m}4Y*?l<] XWS%6adcIt3yp^_m}e3~{wuRu?,m؋x}(̎M'2k⽝g ln7\ şv0o.V:>dɋ K7kS}7,QҀޅwU&5n6fl8߇:n֧n'o%같^)NaMnѧ^gmaǰ$c#ɺsxT_73eK$Gnlo KϿl?ƺGp8׹ LX6vfad7-^pןD 5߿-^}rSӻrWq;kzq[vY:B'6'İ(G/ b| b7{VS[Bn Oaݛs/@""ĿpG3A"iLg[O#$>^KoO=-y "tǦ[zhޞ拽~ثzk7 ŭ́#vo@F>*)b[FvleǞULc3#=7ǀmpmģM BE񡨝`)VI89lC 8ri޽ȾU˃]NR8{:W#ͲL5zTbjÃ4vhx1RM3e,ƽ b܋'ڑؖCvϿǒ{뤪Sf}7SlO"M~fC.u^wpɾ__-<1Xߢ5tL0;o קm8'4j/U\1ܳOW1֠P>-fw&'~m;T/ݓCbT2847=aqVæH@]$5cRLGwyL랮6S%2"oN*!,8Cڬ{J2c:[eGF0̀@ 5ulNmDfIvI9y#]&p&]B$M*~v RC=탔fH>ȿ1޼1`Q#`3n}byuhZ~Uh]zWO.VV=BT ݛ 6D{9b_a-pa`p>&X[/`@VS-ԥ*!j T(@B:Iޫ:F9-3S5Dd> PwSNB8Be_4̉p/ePWUHER{7ԢfS\++oA!9OӜ4#j Zām&HM <^Y*! xWkBG)~h18S=Ym94qA)G(^(A88H1)xho %;)<_9̢5F% 6! vzvwNh^8M5UA#H/& Mh㹇 8 k6 7x9@mZFhb<>9"Rg<6(6y5s0Z0jFO&OљFz2%mmIs{o/J$LGDz$?LG}~M@4SY3-U莦 B;v`0pbf C\1׌/b_! $ȏǐ= :#ɚPy3M/2^_K6S6D. tF\j\=}H#GK|S|œ$uyfk$FYV2ϹgEXrY\mfS9G``o<[B!UbT6uƫf Ӂ <$=I\G/;zi$}MA9NF-G' .`S\4U;oȖe48I,L+`XwYIaV^fϴUh+& ;رd7K k 6;P(~NI\"3[p4+WKY$ *H(&FQRMj%~`M(_R({b fUMkDb̐޳'kxdJײ9X*Բjlg%&ۂn|{!)֐A/s;åYE ?0dRbi,B dWaAX&lP%<2`N^)`N|4xBvÔcfr˄l{Z(p&# +*eݡc#w.r>Lr ݩ$.qxU"OaUTfQROd *ZxC!7H Mt5}s~3$}dm\L 70YVUH&SA`ZBIR̙RdM$ aMb^K?}%Un >R?c jջ?![^~ݯ#@~>cƂ|%9?FI^t>ZgA &0R4o~vSZyr}ԇI-׮yc{Qڽ/UcDJ-w>c:I}ݐH6u$Iՙ&AF8%bIn4r҄/WD,PX k嘮k2`K͔"mȺn| pSXɧGm Qt7|&np3;cM8BXQP",^siӻR"x5$+PF(з_t`Xh⃴b)@Bн Ibv>0KV֏V`䧊ɏغ!)\2I߫hxw\ԇTjMq.~[ۢ:KT`5ul8i@s❶Z.05Pspp2 $f#v0"8 }7T4EwXm!v@FXdwgv[=CilBmI{^5'cxwyKjd<H ܫ[W6?6"'6&'H͠XПX4# ndqs;V&B.'N~[Z̷Z2bFv,m֋wz}qMꑈd«}nP<՚\N1Hce1x8`uOJf@x)S%#X݂|EM޶UINAXMLzN=}|b!0!jecEaW o\e:rғoȈsȅMK\~# ltZd/rۿ2-"gн *vV<?JIP^#u֙'s߰s6fyN~%0@8ܭX<PfZ7p0#> Jv(~QS_u{Gw^ei- 4 S6:1;AIA|4M국~lHp[tsx>l%YzC  jin %.ۯeD,k@Ӭy{ X&k^KUiuC"ۀ9ͥ7S6_s׏[vI;5#dt$Y;}y\?Vig;KowIs#'9 a+xY] d-YrlZMFɎ8Vho&`CH"m>\P*pk9<Vz6<Ƥot yC$&C@>CʰYٳv(;^+.^FnaNRJ;&\F"N<܋'н`*=ud>P0./+(N30m\0eVVLY~ R('t-hLŹC=~L8D_wcStF^:ш> IɨGaa-#Dj1Gݵʡ67Fxل~[㵣UzOz)2u2)?t]MA>* ﺦل{ry63\[\E\B\eFWǡd|Ev)GNr!xT[4FԻi"[)ǔ#ao A:@iA&0ieo Ȥ&uem UZM ܵ"_>ծ@AiSDW$#{>}c~NMgȉ7inx[Â_kAص>fVobw>ll\dݏ`tvzڊ(.-VBVG5Ca`ɡ/dpDLHpKM2L^9CtVr}lp-`L[ftikgضVdC+D 3c f `<I.<Ϣ@̎%+{+'hä;T_戝l|~ ,_BAXwv ~~P>b-BKDrȬߞDXY3IJ ["5KX9lTK dX瓘qen2?5YeܥT#ZVl1'؟ꟶ[{;_$dBvq*acFʴmy_ ݇*.Zڠb|WY9CS{ rpS`j/|.zb H*b1~D`%ĂN7D&^DJ̲vmxpոXU3#X_ n&xqL& XdaЗ^15n%řXX9VV}` K8:կ*2ݸ~w̟`34h\Lwn!XG֡~f c^PF<[uD@Jrx6g2ýZ͝g{t!lYzMaN˽F6(Y&2Tk#RIe#_c% <`CNF5O?툄i2>%YZ0}km͞7Zy 2""cfOe;bMftnCM\LYU3 m]1 VS}*denOmh p6QrB^82.r p*GU BR yqdvNM+Ҫf(U8{=u6g,XsZSty9H]Y搱fki/oYA}L 0Lo EA7EyLk?!b%"T'9Xhe+-9 ~σΤ?#58ASlN0#1&M2aÀ6K !rOK@|?laO"GboO+LvK{,{|IRXYVi#\/b&5~e4".x.x$mIck3;S|l ccW9f$r z4Sa`O7OL&

作者在匆匆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作者在匆匆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作者在匆匆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表达了作者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谈起朱自清的《匆匆》,不由使人想起高尔基咏物言志的名篇《时钟》.尽管格调各异,但两位作家不谋而合,抓住人们日常习见而又易于忽略的物象,或寄情述怀,或生发议论,感叹韶华易逝,人生短促,亟需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有所作为.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时当五四运动落潮之际.朱自清面对令人失望的现实,心情苦闷,念旧、低徊、惋惜和惆怅之情不能自己.但朱自清毕竟是一个狷介自守、认真处世、勤奋踏实的人,虽感伤而并不颓唐,虽彷徨而并不消沉.他在1922年11月7日致俞平伯的信中曾披露了自己矛盾的思绪:“极感到诱惑底力量,颓废底滋味,与现代的懊恼”,“深感时日匆匆到底可惜”,决心“丢去玄言,专崇实际”,实行“刹那主义”.俞平伯曾评论朱自清的“这种意想,是把颓废主义与实际主义合拢来,形成一种有积极意味的刹那主义”,这种刹那观“在行为上却始终是积极的,肯定的,呐喊着的,挣扎着的”(《读〈毁灭〉》).了解朱自清写作《匆匆》时的心态,有助于把握作者对光明流驶而触发的独特审美感受.
  时间,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却又实实在在地在人们身边无情而匆匆地流逝.朱自清以他丰富的想象力,形象地捕捉住时光逝去的踪迹.文章起首,作者描绘了燕子去了来,杨柳枯了青,桃花谢了开的画面,以自然物的荣枯现象、时序的变迁作渲染,暗示时光流逝的痕迹.作者由此想起自己二十四年共八千多个日子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无影无踪,“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作者再进一步,具体而微地刻绘了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洗手,上床乃至叹息的瞬间,时间就此“逃去如飞”,自己过去的日子犹如“被微风吹散了”的“轻烟”,“被初阳蒸融了”的“薄雾”那样消逝.作者深感既然“来到这世界”,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层次井然地揭示了题旨.朱自清珍惜寸阴的思想无疑与古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箴言的精义暗合,但因朱自清“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山野掇拾”》),这一写法就使空灵而抽象的时间概念化为具体的物象,给人以真切的质感和强烈的流动感,仿佛成为人们朝夕与共的伴侣,鲜活灵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引人注意的是,在时间的悄然流动中,在仅只六百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朱自清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委曲尽致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清晰地把握住他的意念流动的脉络.文章开头,作者以三个排比句来描写春景,把燕子再来,杨柳再青,桃花再开,跟与之相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相映衬,使人想起时光的流逝,引动思绪,点出题眼,以抒情性的设问句式,提出时间是被人“偷了”,还是“自己逃走了”的问题,深感时不我待.然后,在第二、三段,紧接着前面的设问,引出另外的问题,作者把自己过去生命时间的流喻作一滴水,把大自然“时间的流”比作大海,以渺小和浩瀚两相对比,抒发了伤时而又惜时的感喟.在时光来去匆匆中间,以拟人化手法,赋予时光的象征太阳以生命,说太阳在自己身旁悄声地挪移,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作用为此而感到茫然和惶恐.他借饶有情味的太阳之匆匆出没,寄托奔涌的情思,深化题旨.最后在第四段内,作者全用设问句来追寻自己过去生命”游丝样的痕迹”,显示了对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和对生活执著的追求,并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结,与开头反复和呼应,表现了难以平静的心情.作者一方面发挥奇妙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用贯穿全篇的十一个设问或反问句,作为情绪发展的线索,借有限的物象,展示无限的思绪,并借助于精巧的构思,把“磅礴郁积,在心里盘旋回荡”已久的感情加以极尽“层层叠叠、曲折顿挫之致”(《短诗与长诗》)的表达,叩人心扉,耐人吟味.
  朱自清凭籍对客观事物的精微观察和体验,以流动的传神的笔触,通过融情入景的写法,显示了绘画的美和诗意的美.譬如,他笔下的太阳,已非通常的自然景物,而是作者创造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作者将主观感情和客观外物融合而成的主客观统一体,形神兼备,情韵独特.语言具有节奏感和旋律感,在朴素平淡中散发出浓郁的抒情气息,达到富于诗情画意的美学境界.全文以格调、词藻、情意和风神的美,深深吸引着不同时代的读者.
  朱自清以“匆匆”为题来抒写时间是难得而易失的感受,这题目本身既蕴含有浓冽的情味,又潜隐着生活的理趣.他是大学哲学系毕业生,往往情不自禁地以哲人的眼光观察和思索社会人生问题,在不少散文中以诗人一般的抒情笔调描写日常生活,蕴理于情,使作品带有哲理意味,意蕴趋于深厚.在本篇中,作者对时间问题的思考,围绕着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进行探索,在其间流露的寂寥惆怅而又激情难抑、苦恼彷徨而又切实追求的矛盾心情,固然代表了“五四”时期追求进步,一时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知识分子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反映了时代情绪,但他那种珍惜寸阴、热爱生活、励志向上的人生态度,更给广大读者以启迪,由此引发联想,在生活和工作中只有捕捉住现在,才能把握住未来.由于朱自清努力追求生活的真趣,萌生了新异的感受,作品就会富于理趣,警世醒人.
  《匆匆》的格调委婉、流畅、轻灵、悠远.全文篇幅短小,结构较为单纯,句式大多简短,燕子、杨柳、轻烟、微风、薄雾、初阳、蒸融、游丝等词语飘忽灵动,意境清隽淡远,通篇显得和谐匀称,融洽得体,而这一切又是与作者为寻觅时光流逝的踪迹,以表现思想情绪的微妙流动相一致. 回答者: 冷大虫 | 四级 | 2007-4-13 20:39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章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个旧时代文人处于一个动乱的年代里,面对“逃走如飞”的匆匆时光而产生的那种无奈与怅惘.
  文章用语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视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口语叠词的运用,读来很有音乐的节奏美,典雅至致. 回答者: dingwenting8 | 六级 | 2007-4-13 20:40
  对父亲的爱 回答者: UnderHell | 二级 | 2007-4-13 20:41
  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回答者: zhzhyuan96 | 一级 | 2007-4-13 20:44
  表达了作者恨时光太短,不能重新来过,表达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回答者: 634489363 | 一级 | 2007-4-13 20:44
  吾辈更应惜秒阴——《匆匆》试析
  刘心爽
  鲁迅先生在评价“五四”以来文学创作的成绩时,曾有过这样独到而精辟的见(“五四”以来)“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朱自清先生就是“五四”以来灿若群星的散文作家中成就杰出的一位.他的别开生面、诚挚感人的散文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具有历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匆匆》就是其中之一.《匆匆》所借以抒情的具体物象是极难把握,极难表现的虚无缥渺的时光.然而作者的生花妙笔却能赋予这一“无形物”以具体可感、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且藉此淋漓酣畅地抒发了作者满腔情怀.
  文章运用了诗的托物起兴的开头方法.“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一气呵成的三个排比句,诗意浓郁.以有规律可把握,有踪迹可寻觅,去而复返,失而复得的燕子、杨柳、桃花来借物起兴,反衬匆匆飘逝,无迹无痕的“时光”.紧接着是一连串四个设问,问而不答,但读者稍假思索,却自可得出答案.这种表现方法新颖别致,同时也耐人寻味.从语言风格上看也是飘忽即过,如白马过隙,如匆匆一瞥.这一段说得明白晓畅,去又略带几分朦胧含蓄,开始表现出一种统摄全文的轻灵的意境来.
  第二段,紧扣“匆匆”落笔,“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是扪心自问,也自然地开始将“我”融入文中,以“我”的生活为叙写内容了.“八千多日子”是转了半个圈子的记实.作者生于一八九八年,至写作该文的一九二二年,共度过了二十四个春秋,每年365天,共8760天,也正是作者概说的“八千多日子”.“象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是生动的比喻,是为了进一步烘托、渲染“匆匆”的气氛.而结尾的“头涔涔而泪潸潸”作者因岁月流逝,壮志未酬而空虚惆怅的内心世界的敞露.这是感情的表白,却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化意于事,写自己念及光阴虚度时诚惶诚恐的表现.“头涔涔”是极言作者因猛省自己蹉跎岁月,深感愧赧,而额头上汗流如注:“泪潸潸”却是表现作者因光阴虚度,无所成就而泪水纵横.言为心声,形为意表.外貌若此,心情如何自然不言而喻了.这一段言约而事丰,可谓着墨不多儿尽得风流.
  时光的流逝是每一个人都亲身经历的,但可以说大都司空见惯,熟视无睹.怎样才能使人们对此有具体形象的感受呢?于是第三段作者围绕“我”的一天日常生活,从人们都必须亲身经历的琐事入手,浓墨重彩地描绘时光的匆匆流逝.朱自清曾这样说过:(写文章应)“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这一段描写就是他这种创作理论的实践,堪称为精雕细琢,针脚绵密的“加倍”描写.请看“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些具体且略带夸张的描写已够新颖,“加倍”了,但接下去的描写则更为别致,夸张的意味也更浓了.“伸手遮挽时,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这样的描写的确让人从熟悉的生活中“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而最末的“我的掩着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更是出神入化之笔了.叹息不过在短暂的几秒钟内,而此间内,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时光却连照面也不打,就仅以轻盈的身影一晃而过.这里夸张的描写加倍用力.而时间转瞬即逝的特点也藉此而神韵全出.朱自清笔下的“时光”正如置放在显微镜下的观察物,经过几百倍乃至上千倍的扩大,至细至微处也清晰可辨,历历在目,这一段是全文最着力的部分,作者为了更加显豁地表现时光的迅忽,描写是步步紧逼,越来越匆匆.一开始,借以表现时光流逝的事物所绵延的时间还比较长,如“早上起来”、“洗手”、“吃饭”、“默默时”,与此相对应的时间的流逝也还不是十分迅疾,而只是“挪移”,“过去”.接下去用以比喻的现象经历的时间更短促,时光的飞逝也更迅捷,由“挪移”、“过去”进为“跨过”、“飞去”、“溜走”,直至最后的“带着影子闪过”.这种步步逼紧,越发匆匆的描写,不仅形象地表明了时光须臾即逝的特点,而且使读者的感受由浅入深,体验由淡渐浓,不由自主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去,强烈的“惊异之感”油然而生.
  散文是一种需要浓郁感情的文体.散文中叙事写景的目的全在于抒情.以上几段,作者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细致刻划了时间逝去的踪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微妙的情绪.此即是“五四”时期一部分带有进步倾向的知识青年不满现状有所觉醒却尚未找到正确出路,既显得苦闷彷徨,又不甘沉沦寂寞,希翼有所作为的一种典型的思想感情.但这种感情的显现是蕴含在事实的叙写中的,即所谓“即事以明理,写实以寓意”.因此,从行文看,写实,写时光“匆匆”还是主要内容.
  但随着文章的进一步展开,作者浓郁的感情逐渐由在山间林中缓缓流淌的涓涓细流而汇聚成不可遏制的洪涛,喷涌而出了.引文也一变由写实为主,在字里行间让感情缓缓显露而为直抒胸臆——让感情的洪涛飞瀑流泉般直泻而下.请看,第四自然段一连串六个设问句如江河奔涌,一泻千里,淋漓酣畅地表达了作者爆发出的感情的巨澜.这六个设问句密密相联,环环紧扣.第一句首先问道:“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些什么呢?”马上答曰:“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紧接着扣紧“徘徊”又设疑问:“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这实际上是“除徘徊外,什么也不剩”的反诘句式,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惆怅、伤感的心境.第三句扪心自问:“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第四句又进一步强调:“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游丝样细微的痕迹都未留,可见生活平庸之至了.毫无“痕迹”正是作者苦闷所在.第五句设问连用两个“赤裸裸”把作者的苦闷、彷徨表露得更加显豁.而最后的“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却又表现了苦闷彷徨中的不甘沉沦.因为既“不能平”当然是不能这样的生活了,那么当然是有所希翼了.
  这一段抒发了作者叹岁月空掷,恨碌碌无为的苦闷与惆怅;盼有所作为,想生活增辉的热望与渴求.感到真挚而强烈.但从字面上看,一串设问轻轻巧巧,无只言片字的慷慨激昂语,感人的力量成功地表现在不显力量上,然而却感人至深,魅力无穷.这一段以抒发情怀为主,却决不空泛,而是紧扣触发感情波澜的具体物象,实实在在无半点漂浮.六个设问句都是同时光的匆匆流逝而发的喟叹.而且在设问以抒情的同时,还随手点染,对飘忽而过的时光以形象化的描写.“逃去如飞”是生动的形容,“如轻烟,被微风吹散;如薄雾,被初阳蒸融.”更是随物赋形的传神描绘.
  全文最后的收束,重复第一段中的关键句,点明题旨,突出“匆匆”, 而且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缜密.
  纵观全文,篇幅极短,总共不过五百字左右,却形象地刻划了时光转瞬即逝,飘忽而去的特点.在这样的描写中巧妙而自然地裸露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传神地写实和感情的抒发二者通过精巧的结构,朴素清新的语言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统摄全文的“轻灵”美的意境.全篇轻轻悄悄,自然天成,却能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的确是不可多得的散文杰作.在艺术上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思想上也不无可取之处.虽然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是高亢的,比较低落,抑郁,但却绝不颓废、消沉.它在对旧时代青年的孤寂、凄凉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中包含了对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的揶揄和批判,显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通过作家的“加倍”描写,使我们从“平常身历之境”中万分地惊异时光的流逝,也可大受启迪的.董老说:“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我们读过此文,所受到的教益不也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