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名称问题?看电视上的一些古装剧,常听到什么“知州”“知府”“总兵”“千总”“道台”之类的官名,有哪位达人能给详细列一下古代官员的名称,如:知县——七品——县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0:21:21
古代官员名称问题?看电视上的一些古装剧,常听到什么“知州”“知府”“总兵”“千总”“道台”之类的官名,有哪位达人能给详细列一下古代官员的名称,如:知县——七品——县长;……
xZnr~Ϳ@,ɏY8X$/ Y}FuE.%K٢ۻ̰y|_IњMd 9c@6U_}U_QUӖjTgԿi+gouyXIm6 ㄲ,UPN:dϽEpmZ'*,תƭ\6õ*5֠JB 'g[v;Ƕ]ǑΪ9Jq9hPo$sk oo_oܮ^n=O jٿ{㯿8ow[կɔ2Eiٱn/A osS1k\~Y7gw yBP:mQ?~/ a!|\±zr ?jv:_w,!DB/nUU{C}J8֚Wi}my3Uyki }\H V=nT>]x'i"vcu-nG}K!G)!mQ]ה<:SքdrtAnY6=!Zߒ!clG(y84)0E87R D)w92zMFx EA$$kUr~µ/SzWRn9-`sx?c}POFsxx6`ҟO1|-] O^SmΐT#qZXUx4l;=5\(zf%>R揶9\e"̈IA 3wN̡W:ˋ2K2w6"0q<}ZxZլCzZRk:%{Qm!@]~Y?MxDOty~y)f{Q4!|?o8b)ĝ,23b?)+"Gvuɟ#ě)8X"_SNu(Hښ+rr83v ˎ df AJϙKQ[TՀ;MJb󋸒&TCuQ'MRl\/x erІpIf/ GR.;u꣚^P^rV_+rӡʋ&A2o1bXl8k.`# h%QId9aͽ ݘ% #?eqaMTcLCmo{h$5RR0J^)үOj]b|3~=ZDY|pFsH˔s~/E]Gf4t\ϧXVmozlFcqB5D4e16'*ڵ~loلdJt4 t!-d3j7 xT6xXzGK1 ۙuk&0s] =K> T?6&0R5tD3d]PL^t*Ozwnn8Swy^hJI#O$y#P']kōP}=𳕡jG4w@u=zxXxRG[lajsDt0_Jep "?x ٙ@aW畷3XP~,|-/t? 'ΑQn*C#,fUFR$(6 $tZA;CʾL6+cm{tj/. >*Nj`, ul#ֵ;;hzͲtiⷮ+/nu{d#(hK#s9; 6>d|_A=%9C΍~{')ʥWw8qʦC{V``b3d2I߰kLk!&rWdoKw5 'fuK0=Z@]ѷHj$觮IX2bS&B>JHU{DN6n1,q6Iv$J'Bc7AqAD>Q?\Nܠi}Ife/LnԼ#Y]wWUf%] % / ?D-Zǭ?sj~jXۧՅ_QdXYjѭgF^6 UKȲUajYVopoJӽ {/@N~ *FP&VŎ,f\Շ(h(~ċFᬟr;>E$ߘŻM+$Eta.'b;R# a6:V_=Ek]4uDT(/&*Tjg5=G46|ץ_ȤIg \ÞWs}R9I=(UUesٙw>Zo;=,Nj/Cw[mήW,&1T9v ?ʘ,Pd=/cO

古代官员名称问题?看电视上的一些古装剧,常听到什么“知州”“知府”“总兵”“千总”“道台”之类的官名,有哪位达人能给详细列一下古代官员的名称,如:知县——七品——县长;……
古代官员名称问题?
看电视上的一些古装剧,常听到什么“知州”“知府”“总兵”“千总”“道台”之类的官名,有哪位达人能给详细列一下古代官员的名称,如:知县——七品——县长;……宰相——一品——总理.
谢谢大家了!

古代官员名称问题?看电视上的一些古装剧,常听到什么“知州”“知府”“总兵”“千总”“道台”之类的官名,有哪位达人能给详细列一下古代官员的名称,如:知县——七品——县长;……
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界于省、府之间设置的一级重要行政机构,其长官称“道员”或“道台”.当时,四川全省共设置了川北、川南、川东、川西4处道台衙门,它们成为链接省政府与各州、县的桥梁,主要职责是负责考核辖区的吏治,审理大案,督导农桑,整肃税源.相当于农业局局长
知州官名.三品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相当于现在省级公安局长
知府二品相当于省长
总兵 二品 14世纪-17世纪初之明朝时期,总兵为无品级之武官官名,其统辖兵士、编制定员、位阶皆无一定,通常为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清朝之后,军权归为各省巡抚提督之文官,而听从巡抚提督之总兵武官则改为正二品,视驻地,统辖兵员多寡相差甚多,大约于一万五千名至数百名之谱.一般来说,清朝于全中国设有总兵定员83名,其中,陆路总兵约占70名,水路则为13名,统辖中国十八省614防营约63万兵力.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

全部展开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一些具体的解释: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使】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几品....呃,就不知道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