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地理必修1大气部分的详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22:30:32
求地理必修1大气部分的详解
x\nIw~^&@C#{ r^!yG($.6E-qQ<_!9IٞAY]u[Uͽ[QWZSdZRKSTvͫ _~r/oR"x WlImoKI/groηQǖ0HL ;2Io_,{;faPop(uDw=D֩wXwWշQN ]O#]fn-]A M~'䤟N+]Ć&]ݝm&0U 8v.C`uUZ.6vԳ[ɪs+_ ON$k'w7,0We3^]{î g;TWn. INkIP1ZŝQYUY &B[mzY ~mLsq5U=6vLD]L 4 ]~$)R-?z[cǯ7Io5YNF !~>a/nCo/--voE/5Adg*#>NO'ǘHHv-{'jr[@\jL_D?/~oIs}>UmV~Y<v_-BC[kz`0R$ȃ bGHir[e Ĉ/OFmU>yK݃#KA jjW@֢o} C7]p6!kP2;s&u<ړC*{=`m8oWWk³NU#ѫFE#;IFK{=oyGbϜL",ȭA@Ci<]2仕/|1y1f+R1XkL_2 ;a!|U$ E A*λs| %dcLg٠ ^be{{ɪNvfq(vqqQSPSDǨ̟ wӽ[ BH${'W7݇4Y[mv/҄1l~;m蚛ݝ 6r`5k"hOD5jI)ftH?xC wHgwF`:@V?K 7^3g[K *E0ӳ#t3A"LYo3nCLwp5wi窕Qok5L&6ܒ0Ά.".d-u@cofͷ)"o!S1B2dêfQN U$p,Y)Gj3%lR: Abi )¦[<%/)z7 8g $n ;S@Q;ǟR4W)]vTR LjWGt80=dϩZJnj,csרʹyk}D[3Sܐ+Je[bܥP': &QIT9d!G:\rjt'Pvj;Y5(k*sC=xaI]S?іHy&}9Ã$^Ńd]$,ɺ4s7$K!V1;6Fq]DI9`Ȓ|Kuœ  s醭#M ŶE|U1=4=DR8u82!<4*h_0n-uh󠞑MZ)}4-'O.Op:ǦƈDI)LE U6 $dg4,v$w(a'IxԆ廴WLnqev/?  2n90iqR) p&&5Y dGdTa8TTwY'Â*چXǦ}G̶m9t%V~.{\GY8(w:x~b%ndbY|X^c~ Pٚ ֤qNF?[,\R&)5ۤ2ȳِP;֎< PTO WiҏvjSxg/Oj/!u5aK=B?8-#Quaro^x{AEraFx1rkKK!vl*E@%K. W*MIu~%;2an M 8Py+ҁq BB[o&ܿK| ;q?>DBs YQ0ZE;4bvӻ`SꞙR(r kt^Z;k2AlW8=9҅0XןZ^úcT-I9,*68J^úMl@=Z.ٰL b]|ĄݽM2Cב>xW {kaQfeikZ4lEbZGAj OC6LGN#q3bܘ5Zn1NҶ7['8KcsȂu%J@R.R. D$2 +?74`EVݛ"N ڻ"y뺸d;:#ݸ+jP"ah{eh^- f dи)+uiJY;0zc99?zCI*ڋlOK<'8A2 40#e/pLMq4EAgs@bir`^u}CO8A(N1][X@˝ A!{cdUɎxKaEv]!N6ֵIc0/ ^2*ҸDHPن˝kIL>fWr[r~/|7 cA YVm!>Vp$SU]цa@N[I 43ӣu“}vwȲpMacNAp'M\i]u1a4ak{bGeL Gt&ۨjg6(s@iF٠0 "T,%ٓۯV!lmP>.$b~̣~ph 롤D:ob` E|wwqAVh}$T߈r$pM[4vfϺ$XDš2M!5 i# PШ[蟭%Nf)Y2v;TuJ.\-Z/P#80n-;>;*Ǚx"5{DJl#+K=NYq*f4i=H=19G8 ikR;o0=J;ZHC\UBR輹 dTA|Oy+6ɨ͇`wF(;[TG98BM,v?K뇀E"Ȍc 23 {p]:M#gG'(B)tYP1B4뗡%LX>%lP)եBO_c(%0`Hu*jX2I$| 9reL E\o憒O P|ha^*!sH jF[|&[%ϩMrugn@>:2*i,R2=i#ЁWe ^lܤ~R{/s.9ɜ%Cw'pmRZ VGT3ӝ1@e<"rgJoINEM06Nre h*YyxY] * j/{#:1xfQ\^B'sQ >t5f&)Po$Z$9ֵL8):xIRUbDfRA7ԉ>jImlvAXHF\so,`'E% xBVսVS5'P;rVUK!/l YI1~6ۦy.m1N6G7le~ \]F1PJ8;2/y/TɀJ|Ok׍˥ai_̉ź|GI *8pb4$Hk鹼;sH=BFzJy7䢧ʶA];rLw<44%3c xoQc!#u-`(ʅYt~3Nw(foY_bw`fwfogoaf:܁+)1(F8xsTgYdL 9H? XR_⸫()rwddE Uli&]\ۧn`+,䕲šq:A'Hь<}Wƹz%,AG2˒s6O^D͌ɋM^@j?޽>7at.a%92:TRڌ'}B*MN!Q8R̈́!u|Q܈)@BvMm4U C c:K]9a=wmDnY?'ߖGľvG%#`p*@osTUJMHw6\zrTgS9cwI]1d޳dw,Ll`L|pC(2sCtq>Wy$kHbwg_9!Qųhrީ%&AyA 1IZM9Pe=.Q-&b&=R0%vwoe5)d{~{h%{t?oks/ƛ涎1/_AK/, :Pl&o"_@l xO_E:loZQK@[帆Ƅ{ .Jgrf_H$jC_4tm>ۃ{ ?SgHֵ#?M\⑛Grw>bXro6ѭ|b}BOl@u}:=s=crY&e)I Hm-:zE*:'/zY[m3d( ,oS$l}7TGTqENxQ75i'ʡ 4t#ÅޫfaךuC):Tv §taQZEj=džm}J^T|\Oa/.6/.E˼716eePc-/'"eR^K7?}/dRY`ҏ[Èm/ mksg,ߒ+Q -VC|ml_pRWR?}+kxr njQۘ4/t}=%2 ݐf24ۑ'tk<=HmR3eLyu׷e7~"㇏"E'Q;H%nzvOgi9)H`M='9˯ 'j_INzwRtu211'&74.PMKl+m#]?Wh?;ҷ]-Wm)4\%LZ_ 2H_.'լxLO-{'e f*^#57lN(1^'RǿHuX{e}}wG#k/ĕ uұef\fs.gv5FHZcu֐{0nOJR ^s 8ewbt޽ՋJɛF8%7ӔEiIWcoIOo/ f8{DG~a "QcH k9S6m$E:=`NR _ёiR.UŚWݥoW\ #ɨ@*ċ2IpMb{X_e/Br

求地理必修1大气部分的详解
求地理必修1大气部分的详解

求地理必修1大气部分的详解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一、识记:
1、 低层大气主要由哪三大部分组成?(①干洁空气 ②水汽 ③杂质)
2、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中,
①占比重最大的气体是什么?(氮)
②占干洁空气总体积数的99%的成分是什么?(氮和氧)
③各种主要成分都有什么作用?
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具有杀菌治病作用.
3、 大气中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水汽和杂质)
4、 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地球上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层.
5、 大气垂直分层中,
⑴对流层特点有: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②对流运动显著.(原因:该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原因: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
⑵平流层特点有: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该层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原因:该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⑶高层大气层特点有:①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在200-3000千米高空,大气的密度与星际空间密度很接近.
②该层有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主要作用的电离层.
6、 明确以下现象或事物主要出现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哪一层:
①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的大气层指的是——对流层
②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对流层
③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平流层
④臭氧主要存在于——平流层
⑤出现流星、极光的大气层是——高层大气层
⑥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行在——高层大气层
⑦电离层主要存在于——高层大气层
7、 关于对流层的厚度,还要明确:
① 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而异(平均厚度为12千米).
知道:低纬地区厚度(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8-9千米)
② 同一地点,夏季对流层厚度>冬季
二、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图表:
P29图2.1《大气垂直分层》考点:①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 ②各大气层的名称及大致高度范围 ③各大气层的特点
2.2 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识记:
一、大气的热力状况包括两方面:①大气的热力作用 ②全球的热量平衡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两个主要表现是什么?——①大气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大气的温室效应
三、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削弱太阳辐射的三大途径是什么?——吸收、反射和散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有什么特点?
——具有选择性.①臭氧选择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吸收(主要发生在平流层)②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选择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吸收.(主要发生在对流层)③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较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有什么特点?
——没有选择性.①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越厚、越多,反射越强.)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有什么特点?
——具有选择性.太阳辐射可见光中,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四、关于大气的温室效应:
1、理解什么是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2、明确:从波长上看,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为长波辐射.
五、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
地球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既降低的白天的最高温度,又提高夜间的最低温度,从而减少了气温日较差,使地球表面温度提高到15℃,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
六、关于全球热量平衡.知道: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和指出的热量是相等的,即:热量收支平衡.
二、应用:
一、解释:
1、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的原因.(答: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延伸】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有关的现象还有:举例:①、朝霞、晚霞多呈红、黄、橙色.②、每天,太阳准备升起或更落下,天空仍有一段时间蒙蒙亮 ③、生活中,用红色的物体做警示标识.(“红灯行,绿灯停”的运用)
2、白天,多云时候地面温度比晴朗时低,为什么?(答: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减少了到达的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温度比晴朗时低)
3、晚上,多云的时候的地面温度比晴朗的时候高,为什么?(答: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4、在晚秋或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答: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5、为什么人造烟雾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答:人造烟雾能起到增强大气逆辐射的作用)
6、一天中,多云的天气比晴朗天气温差小,为什么?(因为: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地面温度偏低,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温度偏高,故温差小)
三、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图表:
P32 图2.7(有大气的地球)理解太阳、地面和大气间各种辐射能的转换过程
2.3 大气的运动
一、识记:
一、关于大气运动的基本情况:
1、大气运动的意义:实现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的变化
2、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3、造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4、大气运动的形式:①垂直运动 (表现为气流上升和气流下沉)②水平运动(即风)
5、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二、几个概念:
1、 什么是热力环流?(答: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2、 什么是气压梯度?(答: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气压梯度)
3、 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答:由于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就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①垂直等压线 ②由高压指向低压
四、关于风:
1、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3、高空中风向的特点:与等压线平行.(受二力影响: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4、近地面风向的特点:与等压线斜交.(受三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二、应用:
1、关于气压大小判断的几个关键:
⑴ 同一水平高度:
①空气密度越大,气压越高,密度越小,气压越低.(即:空气密度与气压呈正相关)
②等压线上凸处,形成高压,下凹处,形成低压.(简记:高凸低凹)
⑵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海拔高处气压低于海拔低处).
⑶ 近地面,温度偏高处,气流上升,则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偏低处,气流下沉,则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简记:①高温低压,低温高压;②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状况和高空相反.)
2、要求理解并会画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
三、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图表:
图2.8(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图2.11(知道并能画出高空风的受力情况) 图2.12(理解并能画出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识记:
一、关于大气环流:
1、 什么是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大气环流)
2、 大气环流的意义: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调整全球水热分布
二、关于气压带和风带:
1、全球共分为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记住具体名称和位置.详见P38图2.14)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中出现季节移动,影响因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太阳直射点北移,则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北移;直射点南移,则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南移
4、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特点(详见P39图2.15):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三、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影响原因:海陆间存在热力差异
2、北半球气压带多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而南纬30°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3、北半球:
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热低压(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突出)所切断, 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详见P39图2.16)
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强烈,控制范围最广)所切断,从而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详见P39图2.17)
四、关于季风环流:
1、什么是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显著变化的现象)
2、季风环流、大气环流和热力环流的区别:
(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3、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东亚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的成因(有两个):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5、世界上季风环流最显著的地区:东亚(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
原 因: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间,两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二、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图表:
1、图2.14 考点:①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分布的纬度范围 ②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及名称 ③南北半球风带的分布及名称
2、图2.40 考点: 1月份(或7月份),①此时亚欧大陆所形成的气压中心名称.
②东亚和南亚地区各自所受季风的风向、风的主要来源及风的性质(偏南风:温暖湿润,偏北风:寒冷干燥)
2.5 常见天气系统
一、识记:
一、关于天气系统: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过程,而且与大气运动有密切关系
二、关于锋面:
1、 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和暖锋(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2、 冷锋与暖锋的异同点(详见P42图2.19 2.20):
相同点:①都是冷而重的冷气团在锋面之下,暖而轻的暖气团在锋面之上
②过境时往往形成阴雨天气 ③过境后往往天气转晴
不同点:①冷锋是冷气团主动推暖气团前进的的锋面(示意图中冷气团运动箭头一直朝前);暖锋是暖气团主动推冷气团前进的锋面(示意图中冷气团运动箭头出现返回)
②过境时降水情况不同:暖锋往往形成连续性降水
③降水位置不同: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
④符号不同: (详见P42图2.19 2.20)
3、 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区别
4、 锋面过境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暖晴; 过境时——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
过境后——气温和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前——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三、关于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
低压(气旋)或高压(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天气系统不同的描述(低压和高压是针对该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针对该系统气流水平运动状况的描述)


天气系统示意图

情况分析

低压(气旋)系统

北半球示意图:

南半球示意图:

1、该系统,从气压状况看,属于低压系统,从气流状况看,属于气旋系统
2、该系统,气流运动状况分析:①在水平方向上:北半球做逆时针辐合运动,南半球做顺时针辐合运动.②在垂直方向上,做上升运动
3、该系统控制下,往往形成阴雨天气

高压(反气旋)系统

北半球示意图:

南半球示意图:

1、该系统,从气压状况看,属于高压系统,从气流状况看,属于反气旋系统
2、该系统,气流运动状况分析:①在水平方向上:北半球做顺时针辐散运动,南半球做逆时针辐散运动.②在垂直方向上,做下沉运动
3、该系统控制下,往往形成晴朗天气

四、关于锋面气旋(P44 图2.22)
1、什么是锋面气旋?(地面气旋系统和锋面系统往往结合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
2、北半球,气旋前方,往往形成暖锋云系及相伴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后方,往往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下的云雨天气.
二、常见天气与天气系统的关系:
1、与冷锋有关的天气:①北方夏季的暴雨 ②冬季爆发的寒潮 ③沙尘暴 ④一场秋雨一场寒
2、与暖锋有关的天气:一场春雨一场暖
3、与低压(气旋)有关的天气:台风、龙卷风、南方夏季的暴雨
4、与高压(反气旋)有关的天气:①秋高气爽的天气 ②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
三、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图表:
1、P42图2.19 2.20 考点:①看图判断冷锋或暖锋、冷气团或暖气团 ②判断锋面前进风向 ③说出降水位置 ④说出某地在锋面过境前、中、后的天气变化
2、P43图2.21 关于低压(气旋)或高压(反气旋)的考点:①读图判断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②判断气压状况 ③判断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特点 ④判断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特点 ⑤分析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气压中心天气、气压中心附近某位置的风向等)

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一、识记:
一、关于气候
1、 气候特点往往通过天气和降水状况描述
2、 不同地区,气候特点不同,对此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
①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② 地面状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③ 大气环流(促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
④ 人类活动(改变大气的成分和水汽含量,改变地面状况等)
——气候的基本特征就是上述气候因子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二、关于气候类型:(理解并记住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气候特点和各气候类型的成因)
2.7 大气环境保护
一、识 记:
一、目前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①全球变暖 ②臭氧层破坏 ③酸雨危害
二、关于全球变暖:
1、 现状: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0.4-0.8℃.全球呈变暖趋势
2、 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①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②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3、 全球变暖的危害:①引起海平面上升 ②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4、 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目的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②采用新能源 ③加强国际间合作
三、关于臭氧层破坏;
1、 现状:全球臭氧含量明显减少(1979年-1990年,下降3%),南极附近出现臭氧层空洞(在南极地区的春季(9-11月份)出现)
2、 臭氧层被破坏的人为原因:人类使用空调、冰箱等释放出能消耗臭氧的氟氯烃化合物
3、 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4、 对臭氧层保护的措施: (目的在于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等破坏臭氧的气体排放)
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排放 ②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四、关于酸雨:
1、 什么样的雨称为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水)
2、 酸雨的成因: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所致
3、 酸雨的危害:酸化土壤、水源,腐蚀建筑物,危害人体健康
4、 酸雨防治(目的在于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有效措施: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5、 关于我国的酸雨:
① 我国的酸雨主要类型:硫酸型酸雨
② 我国酸雨区的分布:我国东南大部和东北部(酸雨区覆盖了国土面积的30%)
③ 我国控制酸雨采取的措施: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