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家的故事至少说7位数学家的故事,结构完整,不要太多废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22:17:25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至少说7位数学家的故事,结构完整,不要太多废话.
x[n#Irm.s[=3n`/60FJM~(R)QxӅ7Ho0O >'X,izl-hȈ'"?P'}2Pݖ:_Iteؓjc˙˯'jq[ոSseE?z??oN^Y5ɦn=vjMy5ͪd);'gqJ_4OHWU6jJl M [5nu)2sUtnyA-;T.^;jl3&!]~]-o4[#'^FM̍?`s?QW/j`Dj>Y:XvptjRâNdqJ]]:3 C!..T$&O:Eb{|) KuPy&zz5N]ě;|.+n=-&DUÌ1̒V+mrSWD2qWUHyx˷+&tZJ T >6m09XNv$n;B)aLg9S9,`iVW/<'V.<3[K}*j!:ԠrLjd:(2 ޯ)gQ0 a:Cb׳,O1`*]YxA{f7,XW: ]p-,={: I/N&9QPn"\-XXN!1}` D!aa\+j&+q^Z s.'gj1NF;OS eZv5;uak܆7~3ЍS/#>ͧ1)Tf'gpj̉gE7 S u7 ĸkwZ@,dgٹ4aδ V7 r9 sT6s܇ 5azz$nPEŻlI"骇$Ge;]n310=dzW8qfTT ~IqEЬkd!h%xۏgNV,8Q1T'yhѨ{ 0p<>Ĺ3ǩsoey!s2*$~BTa0ո:ܓgǬ@̽Ȇ :1mw9R{P;J-vIF,5s՟e$RQlE[뺭qt5t_x CUG:_ХR=s#<4A3tAO 7tu7І xR U&H04>Nhuƍݹ=P%9Tt_RjW{*6ևGj8@.c*>uSyZytmыG5jg#_ԃc]@$؆XergV2IB<|Gno<:./AF,fkY]>K1HU7]_Fgy`$/) E>N`>Y+|Hg=s-x ; yǟϱ9Ue2n!X- ',~#-* oryꐂ9NR98b`;H C@]aea+qOX3vjv0rF|՝skCe&>е j Vx/˃3aآyUD?9tF>~ y m0rN5>ОUA:sn".WvsG.K3!~=<s{<@H=p. | [S#t'>_U|`! dA[2h!_K3#"vhzNǿjj3um/BwB zF(Uc2Ŭ*wġo),Ó4Dޠ` 2`wN=Ih)egE (% '2 D ǪS?S(n Ym N7@83#zi }OF5B<b*7 Od 羆G͂/V8`4dճ K}e=K [ÃgSV%S.7-Ω֐Qx'US K!ӒYPc8[&RƩXe<{G 㐊sX /.n"c$b[7',>щ,Covai]YMu0嶏 ߀T<,u>"QP*{n.7,{vYW0`m8<~nmlTElE2K`4P}zh]VYM,eTB-O75KMh3E&l7"Vʆ`pMgl[:hȶ$7s[\4F&k'f#B_ gl^< khd0.@&( 5)%F=-A 9yrZS3ӥ)7`Ύ/^KMTtz!FP$xQ'F]金(Rr]CV.1&#D>ђ` mS1GAXǛ r,EiW4]®׷}~MUYEֱ[Ns}!APg^"wڌ~H$1>ci Ր(z$yhV!Q%%*$$3Bd]c EZOഐ> /91lL/:W,.DJ@ {ح_}pY>vE0˫L{#&~d/2OFDܔbT`XW"qvJ&OHZ7hjY^Nڥ=ń]ܸg;zd8:ds;}c!P3S0/ `ض[q[Wy7ZjMjR{DKj9QHaDغ[=sy #-8KʹzFba xջ;LW`~bAUtqtq?ާ/> uR&fz0!3&Kr­JFi8G2+DSZ*v*Ɋ~˺SڱFȥs2_)&yAn>O,bbsbODrжBh+Ĉq`3qF;N%ćQ‚6VMjI-*@z"'%rmgգ:|2‚{PBDnW3+٢fbx/% ~ 1MO`![l-3H?.lJT]n0!@(6Šuu ~38K£~Ů$rSaw6׳cPVw}R >tԹ3<\AiM&/|BmPM%tc-aV3d!1aJgM8d0 @Fydr"Z=Q]y# 03dcT|c*FBx:y_IN AGi1| X٪~*3]U,Ey"3e]*T3QE@cs< H]CoXt"h⧈`E$ U*B3T#^mvsUf/9X g^Op DBĸ1@F6"C,tf:K`}fM\,ٕ޸ #Hgg'nsɍ67KdJHH C,0 +ڶXŠlb};G/G޶jY7d*fzZw_2@+΂~N+`_^īk oat×4Lu5j @aX<־ZLnQ*(CMd^;J`#!OJD%rꠉWogqu&妀IYHs6DoZe.zoS O z,%vc|ݲQl^QhB:V˧ydFS]8%ayBdϺqȓL9Iի+<zʌ@أ^5ᤳ'oJӁ=gC?L'+&Chz{ŐS}bl6ؖ& oot7EhEqUZ$l 7 F 6g xqriư6Y ^RI@VsCklĂ$~+ͶWʒ°E0qL4h]14p9+C=`:N m<`LP V@ȫ T#O?~@K__]|TUrI\Nj=j{Ͳi[S͈.#.RMs'">WF2.%*R2 /պYZU{ۦƆ%&gn!6%&ȶu#bxe sd%MMu3].\ 6m:v/olzl˓"/)L0j^!f Cqa+Etth _Jf1pF^ "" U=x-ܛɀwӗeȥ aP[M2dj1A,J;Oy erj58yeeP4t2l$dXγjZN6JM~Iq>JXml :/Wݗs&'//|R8G}`ۿ 8ȾyMpwϤϞ2b8Fg'"u,I'=ΛW=#;Ug+`LIF<sO! ${b` ٌɫjmӣ@IE¦wME+$U5Դ*GI7N臇LfZ!-qMN֏V)7z̾A|3noMM o>#,x>T{5(RisSae6|-'/WJ!̶yKAkLՁlƛ;<7۾sI`O Y5)9,8oHrpgLלQƎA9>^pó T}ڃA18KI"d.^(^Ⱦ_EW*LϰHF2+-caLYF(oD-"QKk] EY[gXEMU;zqhޗ|˷pLG_4VS nrN6~fsg^v[϶a#RN 52 WCv{c^v5Hk%al ?wnʝ'\y*Ќ?>ǝNbKu #䙲_S j._no$̉ODI1U̕C%ߤ 6 @oԁ_HץkK g{4~3<7<172$Uwcv`YN nQ~lUpV,L_%‰Ϛ/:lWfjvB St{iW+}PNvA6[jz:S}o0LO|#e&_O:-uӒ}": ;!46OϼfK 2 ݱzV`7c\O*0+ݙ._yĻn;U\Gx*CełQOeM?ߔ}*ȯrCKFiSMp@T0}DQ3'aE&&^YBae%ӂ%\ml) O1 Ռ^MN{9JJKZB) Bgv(QHgV s`lD~:kQڰ@B4l~ 7kϐ~bQIs  s}r߅MBځ|t'f&^|OF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至少说7位数学家的故事,结构完整,不要太多废话.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
至少说7位数学家的故事,结构完整,不要太多废话.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至少说7位数学家的故事,结构完整,不要太多废话.
筹算女杰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会女前辈高扬芝
高扬芝(1906-1978 ),江西南昌人,从小学习勤奋,特别喜欢数学.
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930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员,后成为教授、数学系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她遵循《学记》中所说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所以,高扬芝的数学教学一贯是兢兢业业、讲求实效,深受学生欢迎.
高扬芝长期从事数学分析(旧时叫高等微积分)、高等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她深知,高等数学比初等数学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的定义、定理、法则统治着的王国.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诉学生,数学结构严谨,证明简洁,蕴含着数学的美.它像一座迷宫,只要你潜心学习、研究,就能寻求到走出迷宫的正确道路.一旦顺利走出迷宫,成功的愉悦会使你兴奋不已,你会向新的、更复杂的迷宫挑战,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学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自身潜在的科研天赋很快被唤醒催发.经过刻苦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她撰写出论文《Clebsch氏级数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学主编的《科学通讯》上连载,得到同行好评.解放后,她又著有《极限浅说》《行列式》等科普读物多部.
高扬芝是中国数学会创始时的少数女性前辈之一.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成立大会,共有33人出席,高扬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这次年会上,她被推选为中国数学会评议会评议,后连任第二、三届评议会评议.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高扬芝出席了大会.她是这次到会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纪60年代,她被选为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
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徐瑞云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徐瑞云有幸被德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卡拉凯屋独利接受,由他担任她的数学博士指导老师.当时有不少学生想请他作导师,他都没有同意.而徐瑞云这位东方女士因学习勤奋,数学功底扎实,成了卡拉凯屋独利的关门弟子.徐瑞云主要研究三角级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物理学的热传导问题的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当时国际上研究的热门之一,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
徐瑞云为将来能在分析、函数论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废寝忘食,广撷博采,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1940年底,徐瑞云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勒贝格分解中奇异函数的傅里叶展开”,1941年发表在德国《数学时报》上.
完成学业的徐瑞云夫妇,随即离德回国,于1941年4月回到母校,双双被聘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战火硝烟的大后方培养人才的讲台.在艰苦的条件下,陈建功和苏步青没有中断在杭州时共创的函数论和微分几何两个数学讨论班,这是一种教学相长、遴选英彦的科研形式,徐瑞云也参与其间.1944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李约瑟参观了浙大数学系和理学院,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这更加激励了徐瑞云的勤奋工作.她这时教的学生曹锡华、叶彦谦、金福临、赵民义、孙以丰、杨宗道等,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1946年,31岁的徐瑞云提升为正教授.
1952年,徐瑞云调入浙江师院,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从此全身投入了艰苦的创建数学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领导下,没有几年功夫,数学系已初具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们系也成为全国同行的楷模,进入全国同行前列.徐瑞云在建设数学系的同时,没有忘记科学研究.她翻译了苏联那汤松的名著《实变函数论》.译本于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位女数学院士胡和生
胡和生于1928年出生在南京市一个艺术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画家.她从小耳濡目染,聪明好学,画感、乐感很强,祖父和父亲特别喜欢她.读小学和中学时,她不偏科,文理兼优,这些对她后来从事数学事业帮助很大.
胡和生虽然爱好广泛,但她的理想不是成为一位画家,而是考上大学继续深造.抗战胜利以后,胡和生考进大学数学系,1950年毕业,又报考了浙江大学著名数学家、中国微分几何创始人苏步青教授的硕士研究生.1952年院系调整,苏教授与她转入了上海复旦大学.复旦是以苏步青为首的我国微分几何学派的策源地,人才济济,加之老一辈数学家的鼓励指导,同行的互勉竞争,托着这颗新星冉冉升起.
胡和生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在微分几何领域里取得了系统、深入、富有创造性的成就.例如,对超曲面的变形理论,常曲率空间的特征问题,她发展和改进了法国微分几何大师嘉当等人的工作.19 60-1965年,她研究有关齐次黎曼空间运动群方面的问题,给出了确定黎曼空间运动空隙性的一般有效方法,解决了六十年前意大利数学家福比尼所提出的问题.她把这个结果,整理在与自己的丈夫谷超豪合著的《齐性空间微分几何》一书中,受到同行称赞.她早期在我国最高学术刊物之一《数学学报》上发表了《共轭的仿射联络的扩充》(1953年)、《论射影平坦空间的一个特征》(1958年)、《关于黎曼空间的运动群与迷向群》(1964年)等重要论文.至今,她发表了七十多篇(部)论文、论著.她在射影微分几何、黎曼空间完全运动群、规范场等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建树,成为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和知名度的女数学家.她的一些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在调和映照的研究中,她撰写的专著《孤立子理论与应用》,发展了“孤立子理论与几何理论”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82年,胡和生与合作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4年起担任《数学学报》副主编,并担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89年被聘为我国数学界的“陈省身数学奖”的评委;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至今选出来的数学家院士,只有胡和生一人是女性.
华裔算杰张圣蓉
张圣蓉1948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随父母到台湾居住.她从小聪慧,喜爱读书,对数学情有独钟.张圣蓉中学毕业后考入著名的台湾大学数学系,1970年获学士学位.她不满足于此,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函数”是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一位著名数学家说过“函数概念是近现代数学思想之花”.它的产生、发展实质上反映了近现代数学迅速发展的历程,同时也与函数论、解析数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张圣蓉选择了现代数学的重要前沿分支之一“函数论”作为攻读对象.她的导师是一位著名的函数论世界大师,她要同函数论专家一道去摘取函数论皇冠上的明珠.
1974年,张圣蓉获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从此在美国从事函数论的研究工作.她对函数论中复平面上的解析函数、多复变函数以及有界函数的解析函数的逼近等高深领域都有涉猎,1976年,28岁的张圣蓉通过对道格拉斯函数的研究撰写了世人没有发现的这类函数特征的论文,这为第二年著名数学家马歇尔解决著名的道格拉斯猜测铺平了道路.张圣蓉一鸣惊人,1977年又撰写出另一篇令函数论专家惊叹的论文,证明了马歇尔攻克道格拉斯猜测中的一个未发现的难题.在清一色的男数学家主导的函数论领域,她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摘自《女数学家传奇》 徐品方编著 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39.50元

法国数学家、力学家及天文学家拉格朗日于1736年1月25日在意大利西北部的都灵出生。少年时读了哈雷介绍牛顿有关微积分之短文,因而对分析学产生兴趣。他亦常与欧拉有书信往来,于探讨数学难题「等周问题」的过程中,当时只有18岁的他就以纯分析的方法发展了欧拉所开创的变分法, 奠定变分法之理论基础。后入都灵大学。 1755年,19岁的他就已当上都灵皇家炮兵学校的数学教授。不久便成为柏林科学院通讯院院士。两年...

全部展开

法国数学家、力学家及天文学家拉格朗日于1736年1月25日在意大利西北部的都灵出生。少年时读了哈雷介绍牛顿有关微积分之短文,因而对分析学产生兴趣。他亦常与欧拉有书信往来,于探讨数学难题「等周问题」的过程中,当时只有18岁的他就以纯分析的方法发展了欧拉所开创的变分法, 奠定变分法之理论基础。后入都灵大学。 1755年,19岁的他就已当上都灵皇家炮兵学校的数学教授。不久便成为柏林科学院通讯院院士。两年后,他参与创立都灵科学协会的工作,并于协会出版的科技会刊上发表大量有关变分法、概率论 、微分方程、弦振动及最小作用原理等论文。这些着作使他成为当时欧洲公认的第一流数学家。
到了1764年,他凭万有引力解释月球天平动问题获得法国巴黎科学院奖金。1766年,又因成功地以微分方程理论和近似解法研究科学院所提出的一个复杂的六体问题〔木星的四个卫星的运动问题〕而再度获奖。 同年,德国普鲁士王腓特烈邀请他到柏林科学院工作时说:「欧洲最大的王」的宫廷内应有「欧洲最大的数学家」,于是他应邀到柏林科学院工作,并在那里居住达20年。其间他写了继牛顿后又一重要经典力学着作《分析力学》〔1788〕。书内以变分原理及分析的方法,把完整和谐的力学体系建立起来,使力学分析化。他于序言中更宣称:力学已成分析的一个分支。
1786年普鲁士王腓特烈逝世后,他应法王路易十六之邀,于1787年定居巴黎。其间出任法国米制委员会主任,并先后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及巴黎综合工科学校任数学教授。最后于1813年4月10日在当地逝世。
拉格朗日不但于方程论方面贡献重大,而且还推动了代数学的发展。他在生前提交给柏林科学院的两篇着名论文:《关于解数值方程》〔1767〕及《关于方程的代数解法的研究》〔1771〕中,考察了 二、三及四次方程的一种普遍性解法,即把方程化作低一次的方程〔辅助方程或预解式〕以求解。 但这并不适用于五次方程。在他有关方程求解条件的研究中早已蕴含了群论思想的萌芽,这使他成为伽罗瓦建立群论之先导。
另外,他在数论方面亦是表现超卓。费马所提出的许多问题都被他一一解答,如:一正整数是不多于四个平方数之和的问题;求方程x2 - A y 2 = 1〔A为一非平方数〕的全部整数解的问题等。他还证明了π的无理性。这些研究成果都丰富了数论之内容。
此外,他还写了两部分析巨着《解析函数论》〔1797〕及《函数计算讲义》〔1801〕,总结了那一时期自己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于《解析函数论》及他收入此书的一篇论文〔1772〕中企图把微分运算归结为代数运算,从而拼弃自牛顿以来一直令人困惑的无穷小量,为微积分奠定理论基础方面作出独特之尝试。他又把函数f(x) 的导数定义成f(x + h)的泰勒展开式中的h项的系数,并由此为出发点建立全部分析学。可是他并未考虑到无穷级数的收敛性问题,他自以为摆脱了极限概念,实只回避了极限概念,因此并未达到使微积分代数化、严密化的想法。不过,他采用新的微分符号,以幂级数表示函数的处理手法对分析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成为实变函数论的起点。 而且,他还在微分方程理论中作出奇解为积分曲线族的包络的几何解释,提出线性变换的特征值概念等。
数学界近百多年来的许多成就都可直接或简接地追溯于拉格朗日的工作。为此他于数学史上被认为是对分析数学的发展产生全面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