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求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0:19:19
求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求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x}n$י 4 aRXU*Im@݆13 wόxJݪr?XÕ:I[Ѫ?I`kn̫q2'W{ ;aA~5$U&rW^@ˇ ~%6S|)4^an{3w6ez6CƓ1µom{㤗LI:ez6T/ي l;]L'XyiO yj Ǫ=/ ^z%N:/WyP t nC4}üq2stjx hĤs"{>핶_z{4ոP$jW^īiVԚϽHe 95yYp?gDx$`5'Io]5փWh[G៩~C*!j0xO&MXǬV'> m+ .$f+R!?f˿qA2CFO3Mu, Ey9&dA9@e ԏwmo4v' Pk=Pj;Y?uiAPP4^W~=it\nѾ˰^ i5+^)}'5&KSJ ܹh|io!6- jO/%/er7Aɬ4Y iHG~ _0 .VאFmvmF>m B"zcnB ӳexK1P厅WU>.PG!]蹬T{k#@ӾL:=  {FnĴhh~S6^ѫᙗ\2]r jJ5@yJQMk:s6^>Ɔvkx0DhtJe4vAZj8uը7LՒypoӯvKZ KP  !OA(wx;?}@L;`^s^t,c]*G2keDk&GD>F|G?ޗ ^qhG ji0/aY4Nzwtl0,|}`?Q.&0M#LSME۫ } -U2VdȢhM9 n\8K2"N.h^DY'1WͻxOqrwrMqȹ*K-T&),˓t@S+rMx.׈d!SXo#;ZP0Y킷t"_NkIQBF|?odItGFw٤*]^r14csUM;H*9Mc >r~ ],Rv*)4@JNh Andh؝h1>\qh!&'k)-6 $H<ՂI̘Vn"V2Iwa0|'`*áԅG 2W/] zV){,fDP%)=p"t~0/fP5pD.#;ïW}PKC_ҪZgpH& K4+(A\21 Т;MEK J̭j 5z?+f?>L)@| iBۮMT Q`"u! !``ҽB],k冴1ûNw#TOH&H^@:pzypv#SfCJ<4J ȯ|b2$S ƙA.Y2]W,ԶKDbֿy-bb.:[!漓W@ XAR]VeuQf -I\p߁x db/PI3jN .dv*`FZ 9q=w4 ff}~Y~.G5Gx,obu'f~,"%=]{8{RQYeD 4t,)-AnYϙy Q0H5Ri1RSIL tӣ=oZld^ԠUܦbY%'K 1$CѢ;+XY{#aKV?M FtkۖlnS$ai&H`TnEH|ܗ h>WXdA;&Dâ|:C4.ۀOͼdsȕsW.ƌzMi5[Utr0`E=zw`jT!I (07SG˰ vڻKY@5[h(>G|ЮmlD&0:m%IvLEwGSqCD#Ib vjBtf@ke/'SoLc;D7:HIkxbtv@L[LoN$'uDz}8.i>8yu!d2_Z2 qWᘎF,N-8=MVvqڥ^shf:L4 L 9MH4 [>0fmfH9I6jbdʝ"g,>> {cȧ Ybx ~ !01":I#5hO\{-}zK`4Չu؋j'K HD<|^i+wT׏ZזyMɊnܷ(~ QP_0=޼fzd̓ݣ"Zތ8S5g:LBt ]0.,4lV1x 3s G54֝6҂,8U0B1_;bN4;5$AkClc雯߲{P8ϵMODoX]YoANQ׎یd]ԩr֊;s;᭤{rmkأﲒ G.hv` eAvcU.#XIL'a7^JKdƇ}ۅ[%=W,)vk3Is ?:wIeod\szaZݚEALᄸOK.CeBdhQ?dONX,xPHQen{iG3BJd셨XE2 H7nNka UUr? 4(b}b"-zjdW"pA>Pĸ4:en6B0ހc/]YV[0ғTecwU*3]~;MB^z1!ehR2kƇcbiΕ4sބr:;RCܙZq fp@AGN̊rc]XC*,(1r|tsGH{Yf4}{L뼄VPMHevҀ=U G +4I /C6O@Y; I4/X>W/L_ZB !zNmTGX julC?^]/%$ìqwA¯> Nt2Ê d]oL_ߞ P8ţ}-D_rP9*sį 0jF Y,F9Xwt v"Gc4-X=H% b!̔u_WůWWv]6[\zG\z 0f/H&i͐H33+cS^9;B 1QzcÞw~O܉$ t/ 7+7e&=3ԓ~";d7DQS/@1| cyeow;gd~Gu!pcxP& 9_vZh&~ti+f{lz7v#y ~ue&bII!e'@:d`h}NbE5Dͪ0 "J ^ >$ÜnrԺ`W9 gıcR2=P7\1ՊM5qA'H`?jeLwNn|;|uetV`&j qQZ:} |QӣU5HiH&2`FaIXd]u <:yp=?RW3x30t{dt!q*:~<'/#;)4}gť[Ώ޿өN$b9ؓmbe8Y]%,s{1vDzЅ§ &=L8ΐUMFWکKha#b8QQM˶ ;m/Um rjwHg;FJl7$`i25Nzԕ/˦%8-ڤs &yWjPf+ V3kKR#?S=3E['m3;^/3*14V]x:J 2}pz u~T^?@rLp h=.G?uu$q#P9щ ^bY1E{0㫖;W;S}$rWtYG|CBŭ=8R!x ђuQEfTe6kgFd; y\.cbHipbҪ>!vz._R ¼?ſ?}~_n&WÝyX;pʗN.ˎhn/Qh2/Ak qI-81G&JviY^~$kj@2`` )0Ёf{'nbƿ9J҈<NGP"z(16X91k2|q*681u^"!9FF@y%8[G4ޝyٶ<ްwY=™8zb6~x/g6O@=o±E ~녅3鄆<Бy3 qIr@H=X4<7QxLٵJ3QeJ?"EcӅ< Wa8<(jhAi Yo&'M ԹmSBjmpl'/?4bݹZO~Q2 M'a|+Y0:H%ƅQM "H&:xȈ5lU[$J`ş#:EpR^<Ckq^/ׅ %=׿*yGY_}DHU="Cݳ/g[V",Oh %ICC7a#py.F>emsLIeAXsvٳ`\ M*":TFl`/ȶ, ㇄Sjh% ZW}8jYG fc4d8ĠV5-Z?K7':cU0EanL@ҵ-!h#=-1V!zCC&4Ȍbv2%QsgA]EaPLAd=psj쉡Wm_Fuכ)Sx )FWT_Z1vmjx%9%:?:v&+v|Zv,3BW]w(~ s wq*nYN.g\e(Vu)\48fM(eڱ+LYbx ViNop#\D3WAnj:axW0lpKT!uî?3 M܉JsJmͩ!h_ HeS4?,TR=WcΉQdD 6O]OʤQOfq^ Z:N%w*춟ʔw7x̜YJX3'(K5vzLJ3y;º?gpnGg-N=?hn9/"!QXUёg· 8]w 0Bp,}n@ xK1*YxT]&.Ȟk$P:rw12Oc?օhc_ 98."B_ZӿOf ^`5/DOK _bÒ?m W*XUN.o҃l%(KL~W25~70%71¢kOԕ@w?Ee[/10ij1ڨ.~T P[L1߷!m*BDy<1jI ~+eZ]`yw ψrڢGKm[~7؞tM34" ֎;K;DXӜ* b >͂7+c[t_<ZύI84NWRZ@L^]jZ(a "AS&/O^DgQGt3Ӄm+y^wUo6H?$r;5`T\ikdAŹQ{c'|oΞ)dxcoc \i-==M;y8w+A]Y;I~~m7Oz08%<;8%:-$ CU+iw!nj |DO=1Le{_&0Ai}\<(zD! l{p>LuH~''23dփY5Zk3O-VFz`32}3D[y(vI-)= wzB}Iٱszxl@&ʁM0(.~;X1hDHUwlL3JEbÛefd w1O`d9W ̆2E1":M'nd!szI6e}tBۍN8@UɸgdgL2E6H+ X"t ӍZaV+(AYpT5iь8[G&VJn/{ ?}Cz,Oꏨa4e BG*ǖ,5I(hzCo=rXS5jD*5Gq'~pZDz"N9LBf6o`Jp‰Xo.~((6b=Mwӭloc|7`/ {XC_1п.H}H̾?S\pVMP=G#q6 x,=k#UfV_/dQ7|KƴU%r2>w剻YGe<2KH}(9aH6s"Mt7S's|DP\9>ѕuZ5#e^e\N#IG;ua'h%GzR5tTb0h5c[’kȫIYIņjI0 6އEILWS$*ٞA!EaӽX$iEp۹)\">oS_`"k[)aDZBÔU'^Xg 4/rM@݇sT啸E[z#!ӂf4 \BJL䩶Qt|w],1hGsmȕO߂U8/nSޫb.Šo-Otx?SÊ@q'ҭψ#KROl^kK.sT2Q'/'OT6._Y7 kw-%dGGWĩq6HN[4[FUNw/6z6]ڻT;#H>~͚b1pb ou:IY o> /-|e',#|KFf#Vu?q=!LY9ؚB49#𣽉y+dkKn1|lco3D,Vç^y{pi}U@ITb, sEZ$7< [zl1iwڿ|D//zcs+ X!ɩ f߂GKhY;4'!LC $ɂ]е+45Ɖi w/R%gJ߃J}Y!RUC2ڶ&瘀erh4D{ۖ|7a['^SHܕZ .GIħn{NZ~점!. mv50^IZTjRO`J[lن-4)LV؊ nUzmY1ǻvu*V;rT#0Bܴq+ (s;FPv%ׇк&Ł.A[,PtYB+FZJRU6̊dYds2mp7Tjm rT .:@Sa&C8Z-.eU8oJ^tTv\6K,$J8_,+BJ`O`QDD:Usr<囈ş†)KuCEETTa.չ.l $hob 9D6t\`ؔt]鳊nk֏Fa@nw.M#";;:DM.[7i\ xcv;1%p>\ ͱOmBT"]ł&꫼ƻ c H?8nT9U ~-{}\ASQoL@I'1U$x;5ڎ7_8X(;#G5@:$d5[Aɖchq=E Kr?ZF5[zZK=&B\'IuAڕK8T5G\u &H}s}쥦ed29]K$V K\%r_V7SǺy$exOh /ѿFr|$G:ݤla5)WnBWP T9smQuXh֌&&tйb 0ni3%V(:>LbxwvW\8ݢgN1'(|D=rF2LEkѽuNp֐v9GK\rZЩeĴ$C1aT!PZۼzHd V]|V"rpW(h7jNw֙h4r]čR2ʬkdvϣQhdx[΁ D/C'GQc2XXJ]_zb9B\}hMSR!҃"Bl2@p2}Q~Ti2JXAV+sM V}BRmOۣGH\ ^3p Sd"!(L-k)ul7"Vk/kxբ#7)#,:q</9_=^|} [+aS BfkH^Q0&+A,pWNh?M5U{WxC3S  $n]΋@%ۂ";ِ'=ۻNs _nձx?QZ"j9M7u嵥p+ G#$t`B]3f\˾\ xNUPӪ$bsR={POVtVlyH?W燢-Iݝ& 1 EءRe֨FtFXao e`ľb͈,evbhIe?iѓqյXVr$;መ-`Wm%c{up(bF](F[*H1v~F'>ML&F$qEɇC9tkDRF$q=p/Q (;iJ(o&܍039iɪvߴ7:mn"K v]&O&I隦ZFz33vfs|f\:r\F[r2a"\p*;4oA핵x a>qqXꃪ&k-i> Ro$QQ02(` *z0C9.C^:ICH ݾ_uM"xW4'aE&@ د>Ȉh`gr;f|z]ݠؖv'ypZ#ƥT_bV+muWi^i~v?Zߗ.LUWZIxȖ2D-:'(D7J6bPl2Qݺ5%io. ";.es.sx{[^4b20$%(o<T{S QfϊR^1*nf\M8~Bt1Rs tA6,Zݶ: rˡm*|(y>T2 c m;(2egH?wZFxP{Pk\=e'ZmF|. &qEgX3ȉI,J4&)8Èͣ A뤣|K B3jLG/^5@BKymm#XõPfpn@Z2e,1 8dXs0Pt.|33 %mCV^h]F71²Gr"â X>f]v"]QTjqW?fY[|U.ޥLpg.TMpF8Ջ +gQ\0{u2DAz?y<cW

求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求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求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
求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求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求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生物概要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 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二章 新陈代谢
2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27.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28.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9.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2.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4. 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3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36.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38.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9.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40.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41.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42.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44.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5.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4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7.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48.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49.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2.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53.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第五章 遗传和变异
54.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5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5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7.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8.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9.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60.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1.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6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63. 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4. 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5.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66.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7.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69.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70.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71.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2.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73.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74.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75.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76.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0.49%.
77.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78.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79.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80.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81.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82. 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83.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84.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化学进化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85.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86.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87.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88.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9.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0.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9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2.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93.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9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9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9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9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0.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10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10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10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0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107.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08.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9.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10.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111.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基本上高中的都有了

到学科网先登录,后下载吧。

找课件什么都OK了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

全部展开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3)减数分裂: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
(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其母、女至少为携带者
(3)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如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现象。
③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4)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
(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记忆点: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四、基因的本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 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DNA的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
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①DNA分子的结构
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
b.脱氧核苷酸长链:由脱氧核苷酸按一定的顺序聚合而成
c.平面结构:
d.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e.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②DNA的复制
a.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b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c.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能量(ATP)
d.结果:通过复制产生了与模板DNA一样的DNA分子。
e.意义: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3)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①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信使RNA的过程。
翻译: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分子
记忆点: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RNA上A对应的是U。
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五、生物的变异
(1 )基因突变
①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的特点: 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d.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e.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③基因突变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⑤人工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物的性状。
(2) 染色体变异
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添、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
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减少。
③染色体组特点: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⑤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⑥多倍体植株特征: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⑦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植株获得方法:花药离休培养。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二年)。
记忆点:
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者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
2.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最大的特点是产生新的基因。它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的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既普遍存在,又是随机发生的,且突变率低,大多对生物体有害,突变不定向。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并没产生新基因,只是通过杂交等使本不在同一个体中的基因重组合进入一个个体。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二种变异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就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显微镜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与前二者的最重要差别。其变化涉及到染色体的改变。如结构改变,个别数目及整倍改变,其中整倍改变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伸出一系列概念和类型,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多倍体育种等。

六、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1)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记忆点:
1.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属于对基因遗传病;另外染色体遗传病中常染色体病有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等;性染色体病有性腺发育不良等。
七、细胞质遗传
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细胞);后代没有一定的分离比(原因: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②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在细胞质内存在着DNA分子,这些DNA分子主要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可以控制一些性状。
记忆点:
1.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这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2.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细胞质遗传特点形成的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和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但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又相互影响,很多情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
八、基因工程简介
(1)基因工程的概念
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通俗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操作的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 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A.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提取途径: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D.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 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B.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C.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记忆点:
1. 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①提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4.区别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5.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九 、生物的进化
(1)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自然选择学说。
记忆点:
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3. 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中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
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
5.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6.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