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高一数学复习提纲(必修1、必修2),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1 14:23:57
急需高一数学复习提纲(必修1、必修2),
x[KsG+}fڰ)i<3'{TR\0HPK(D$d8/엕UՍIZޱ–UYY·~7ztog[O{boST ƊW,߶"ӽ {o9ᓿ}K?ˇ߽_.{";8N<&JY93=ƂuDf?^yϊF[Ǭ;b|Y9޶`bC\f#P ߈BoH9n!X JWo^tGLo:oe(6E;k~`<̶7f-x8~0^-Cv~8z.J8XsMo({9q!2g8&:*t[XT19RBg ,ҔȾ&֬KBvlju;;^ n84~e!RRT!x!3s q> xMpQk0nJ|7Nw!*9(Koy>i`PPNvvo t޼5|ꑷ֗y;fXP)navPkH Psox^\,tcMf؉>aHhKV3`b viD} RArzb].1d)X^&>G`AxJ0^D*;]4ClZ ga68\NW85 6ԂqpMbJ_qD ?5NFso[K%eAy<V-m&Yc{`e&hA"C\`rwqab?gO~HϺ"FolpHeJ yx4ׁ ~8_΋ns٬=_j(lmΉLQKL-3F,7.R(nS?OHBCʶ(=07bC4B2]%:y+#xap VY =s:5Ăk[kbEV; ɺ+i A\b*1N7)P]Nf#OzF&Aoi: Rp*gOgBx$O$[l]$ΦQ7{ǐ8Rc%o\Ê.iIwN^.^iAЈ| ZF\d%zPY n*=N>h%BTc{##' alHyw['890v;qVø\dwe2"+:($hȳE[ʹn&qۢOJw7EL98$`ki"k0u1J9Mo{efevdZ+9RA&HzSpL\j2 ʁ(9'S0 70'P \R~&иLU2FJٝ`[r{"7v`sTIF,aQUYU\dYSVkqH]H28@Y BXI\ DfNl1 VhLE  .F94+-(Qx,y_G;`{%FIRna US:tT%V6k1戸@]eL 0@&mD2 BK)ްvߚER"#am.)j yHr~N* mGrnj޷# #!B9b6 ' o"8PhWA{Xv+nF8 owdߜzs!FֻLpֆnsi\vBBMp#l8 } Z!ϛ Z'VZͯXt=j':n 9Xm90"Ɉ ikSd5W?H ?碖V!lpQeTǥGsa_/Y3vXservR3)kA"^JM#IQY{ƑTLVͥ sH5~\#aߟ`L#)_lӳ\,^ ..)50ۮ iq *ojP*ŁbUVn0`3Gcy9.Ȳ V-@/cN\n9+nh=6wQ.[Cqa&~oÑUTg_p eW:J=Ӊ*e"Y=s2G S]VAz4x9-y[WTN7׀U/egPH([yInV5;UsķFz%'R(Re_}d> oĤIEɐ/$beuŪmRHNCsd*!,$\-&"GVˌ]f y20O\i]fep [m(LӠ'n`~~ S9HL6b•)|%&6` ֡7̑5_n6CmO83:=R jyS9+he@?&֨H,4CC8g f)#<+ }jV$!t?Ѫ-WB(P,a_U+88N6x[g`~0ʔMEj@C9&EgnkWNCYo ҋ6LVJ"Sl0)I{17F00zSEp8٘P۲9%EJ$u 0܏aH]yDŖʭrVHPSp-m_ q^7 'QL׾Q4pB|)9>6ZY&nv ߩA5C3Z]j@\4^^S&lňÖ9xwH^i6`Dbi6d*M2RqK+X2N[ϕU5a T',D"C81|N|Z%BuKV}"R$ǔpzjuI,r?1 e!L/Pm?W<C7Se q˝w\=6dHb_;¾%FtxP9|>&^^?kcߨ"Mha &>г0Zv217^Eq9D]bј֍vYVAaq2 ai=8tTD_vv6 T̫F%$ZұLV/R&(g(φ@گb).0/*ykRwq\| Fʊ.kSV) ++ "&Z}l@Dd J;t3IU61& 8!\&sKS}JIȧv~Aּ)CoBنabПZ:GI0}cV\ lCؓ2I &Aϐ@!Ky+}ldH'$xh+~G&):}śs_v/䨊@*b(7Eq0QW8oogIT)4D]X#/E![( OD,UZD1F^yi+Ar2J~:`p(-(d¿kWĻjՀP^?*C텅c]j-؛bUM5)!rIBa7_N8.U$ r]G}da!90k@*lZuN!.ĵ_=hfIs~oh,lc\ 6& V7tʩ" B'C6>pvaRLF_QȔV?镒lY&Ait'-c$Ϸ0Mo䅔` MRro>e=!B7 KfXb \HD"f`g (J>Fٰ4fMfbt~׬&|ͻ[b07j4i9iC(W۶St9e_g#3%̪l#I!ߛS}KaTL<,@Q[R&OcvF>#KQC7`UHKBL)#Ozam%$Yr-M7#I:~w klB4ɹ$^:\LV.U^ɾXvɜ礔~xP3oQvr$ٓ/ϼP[KJ @уd/U_CC^7fz8vTvqbCEIߝ :,^z]d4 L{Aa2˼ QSzuT(a!w* ڻ=K=i%-iv.Hg(*+o33fԼZσM4 3 j5Ɲ _$}$-eo˃T Qci][˰5-]^5RDlΊv:oz9˘.FM>Ə);)X$2ĺ g({FSKO^i'ѾF:5yo#t7H:Y)?G.GZ^UNG:ޠב-q`#XHGt=/}?MߣL?G2zi>f`: 5ꁴq.H }';!ɣ녤@uU7$~H "Id{ ݑQܪ?2DsIA{$!cCtIQꐳV19uK6 w=7?h䵖qɫ,]{'o`Q7ꞼޢnAiʕ=QE~-#T%^p[c7%{/&3 :*Ie?EO%*}}bTd{鮔#Lx͜'g1:

急需高一数学复习提纲(必修1、必修2),
急需高一数学复习提纲(必修1、必修2),

急需高一数学复习提纲(必修1、必修2),
必须一
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重视元素的特征、集合运算(交、并、补)的有关性质和韦恩图的应用
4.(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2;
(2)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 的情况;
(3) .
第二部分 函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 、 、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b〕,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①首先将原函数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 与外函数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注意:外函数 的定义域是内函数 的值域.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先决条件;
⑵ 是奇函数 ;
⑶ 是偶函数 ;
⑷奇函数 在原点有定义,则 ;
⑸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6)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6.函数的单调性
⑴单调性的定义: 在区间 上是增(减)函数 当 时 ;
⑵单调性的判定定义法:注意:①作差法,一般要将式子 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断符号;②复合函数法(见二3 (2));③图像法.
7.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性的定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 ,若有 (其中 为非零常数),则称函数 为周期函数, 为它的一个周期.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如没有特别说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
(2)三角函数的周期
① ;② ;③ ;④ ;⑤ ;
⑶函数周期的判定:①定义法(试值) ②图像法 ③公式法(利用(2)中结论)
⑷与周期有关的结论:① 或 的周期为 ;② 的图象关于点 中心对称 周期2 ;③ 的图象关于直线 轴对称 周期为2 ;
④ 的图象关于点 中心对称,直线 轴对称 周期4 ;
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指数与对数运算
(1)根式的概念:
②性质:1) ;2)当 为奇数时, ;
3)当 为偶数时, .
(2).幂的有关概念
①规定:1) N*;2) ;
n个
3) Q,4) 、 N* 且 .
②性质:1) 、 Q); 2) 、 Q);
3) Q).
(注)上述性质对r、 R均适用.
(3).对数的概念
①定义:如果 的b次幂等于N,就是 ,那么数 称以 为底N的对数,记作 其中 称对数的底,N称真数1)以10为底的对数称常用对数, 记作 ;
2)以无理数 为底的对数称自然对数, ,记作 ;
②基本性质:
1)真数N为正数(负数和零无对数);2) ;
3) ;4)对数恒等式: .
③运算性质:如果 则
1) ;2) ;
3) R).
④换底公式:
1) ;2) .
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指数函数:
①定义:函数 称指数函数,
1)函数的定义域为R;2)函数的值域为 ;
3)当 时函数为减函数,当 时函数为增函数.
②函数图像:
1)指数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1),且图象都在第一、二象限;
2)指数函数都以 轴为渐近线(当 时,图象向左无限接近 轴,当 时,图象向右无限接近 轴);
3)对于相同的 ,函数 的图象关于 轴对称.
③函数值的变化特征:
(2)对数函数:
①定义:函数 称对数函数,
1)函数的定义域为 ;2)函数的值域为R;
3)当 时函数为减函数,当 时函数为增函数;
4)对数函数 与指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
②函数图像:
1)对数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1),且图象都在第一、四象限;
2)对数函数都以 轴为渐近线(当 时,图象向上无限接近 轴;当 时,图象向下无限接近 轴);
4)对于相同的 ,函数 的图象关于 轴对称.
③函数值的变化特征:
⑴幂函数: ( 注意 五种情况在第一象限的图象
9.二次函数:⑴解析式:①一般式: ;②顶点式: , 为顶点;③零点式: .
⑵二次函数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素: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③端点值;④与坐标轴交点;⑤判别式;⑥两根符号.⑶二次函数问题解决方法:①数形结合;②分类讨论.
10.函数图象⑴图象作法 :①描点法(注意三角函数的五点作图)②图象变换法③导数法
⑵图象变换:
平移变换:ⅰ , ———左“+”右“-”;
ⅱ ———上“+”下“-”;
伸缩变换:
ⅰ , (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倍;
ⅱ , (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倍;
对称变换:ⅰ ;ⅱ ;
ⅲ ; ⅳ ;
翻转变换:
ⅰ ———右不动,右向左翻( 在 左侧图象去掉);
ⅱ ———上不动,下向上翻(| |在 下面无图象);
11.函数零点的求法:⑴直接法(求 的根);⑵图象法;⑶二分法.
基本概念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 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 平行、 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 ( 0°,90° ) 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 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 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 平行或异面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esp.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规定: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 [0°,90°]
最小角定理: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esp.直线和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 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 的垂线,平面 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a、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b、相交
二面角
(1) 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2) 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 [0°,180°]
(3) 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 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 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 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esp. 两平面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为 ⊥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Attention:
二面角求法:直接法(作出平面角)、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面积射影定理、空间向量之法向量法(注意求出的角与所需要求的角之间的等补关系)
多面体
棱柱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 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 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esp: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Attention:
1、 注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 空间向量也可在无坐标系的情况下应用
多面体欧拉公式:V(角)+F(面)-E(棱)=2
正多面体只有五种:正四、六、八、十二、二十面体.

球的表面积及体积公式

在迅雷里面搜索啦,比这里要快的多。
迅雷里面的下载资源非常充分,而且打多能够快速下载。比这里大家推荐,可能还需要你到某个网站注册,或者是我们上传,都非常麻烦。
所以强烈建议你到迅雷里面搜索并下载。

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重视元素的特征、集合运算(交...

全部展开

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重视元素的特征、集合运算(交、并、补)的有关性质和韦恩图的应用
4.(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2;
(2)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 的情况;
(3) 。
第二部分 函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 、 、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b〕,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①首先将原函数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 与外函数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注意:外函数 的定义域是内函数 的值域。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先决条件;
⑵ 是奇函数 ;
⑶ 是偶函数 ;
⑷奇函数 在原点有定义,则 ;
⑸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6)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6.函数的单调性
⑴单调性的定义: 在区间 上是增(减)函数 当 时 ;
⑵单调性的判定定义法:注意:①作差法,一般要将式子 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断符号;②复合函数法(见二3 (2));③图像法。
7.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性的定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 ,若有 (其中 为非零常数),则称函数 为周期函数, 为它的一个周期。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如没有特别说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
(2)三角函数的周期
① ;② ;③ ;④ ;⑤ ;
⑶函数周期的判定:①定义法(试值) ②图像法 ③公式法(利用(2)中结论)
⑷与周期有关的结论:① 或 的周期为 ;② 的图象关于点 中心对称 周期2 ;③ 的图象关于直线 轴对称 周期为2 ;
④ 的图象关于点 中心对称,直线 轴对称 周期4 ;
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指数与对数运算
(1)根式的概念:
②性质:1) ;2)当 为奇数时, ;
3)当 为偶数时, 。
(2).幂的有关概念
①规定:1) N*;2) ;
n个
3) Q,4) 、 N* 且 。
②性质:1) 、 Q); 2) 、 Q);
3) Q)。
(注)上述性质对r、 R均适用。
(3).对数的概念
①定义:如果 的b次幂等于N,就是 ,那么数 称以 为底N的对数,记作 其中 称对数的底,N称真数。
1)以10为底的对数称常用对数, 记作 ;
2)以无理数 为底的对数称自然对数, ,记作 ;
②基本性质:
1)真数N为正数(负数和零无对数);2) ;
3) ;4)对数恒等式: 。
③运算性质:如果 则
1) ;2) ;
3) R)。
④换底公式:
1) ;2) 。
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指数函数:
①定义:函数 称指数函数,
1)函数的定义域为R;2)函数的值域为 ;
3)当 时函数为减函数,当 时函数为增函数。
②函数图像:
1)指数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1),且图象都在第一、二象限;
2)指数函数都以 轴为渐近线(当 时,图象向左无限接近 轴,当 时,图象向右无限接近 轴);
3)对于相同的 ,函数 的图象关于 轴对称。
③函数值的变化特征:
(2)对数函数:
①定义:函数 称对数函数,
1)函数的定义域为 ;2)函数的值域为R;
3)当 时函数为减函数,当 时函数为增函数;
4)对数函数 与指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
②函数图像:
1)对数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1),且图象都在第一、四象限;
2)对数函数都以 轴为渐近线(当 时,图象向上无限接近 轴;当 时,图象向下无限接近 轴);
4)对于相同的 ,函数 的图象关于 轴对称。
③函数值的变化特征:
⑴幂函数: ( 注意 五种情况在第一象限的图象
9.二次函数:⑴解析式:①一般式: ;②顶点式: , 为顶点;③零点式: 。
⑵二次函数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素: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③端点值;④与坐标轴交点;⑤判别式;⑥两根符号。⑶二次函数问题解决方法:①数形结合;②分类讨论。
10.函数图象⑴图象作法 :①描点法(注意三角函数的五点作图)②图象变换法③导数法
⑵图象变换:
平移变换:ⅰ , ———左“+”右“-”;
ⅱ ———上“+”下“-”;
伸缩变换:
ⅰ , (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倍;
ⅱ , (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倍;
对称变换:ⅰ ;ⅱ ;
ⅲ ; ⅳ ;
翻转变换:
ⅰ ———右不动,右向左翻( 在 左侧图象去掉);
ⅱ ———上不动,下向上翻(| |在 下面无图象);
11.函数零点的求法:⑴直接法(求 的根);⑵图象法;⑶二分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