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赏析《过零丁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1:57:25
作文 赏析《过零丁洋》
x|n#ID3BfDշ̼ 0)`^}Uh$R;D;%4s9^%1"#2e P${y1dO?F̵?.Sj{I"=uej;an;&_]`7tݲ'`dSaL+os[2/vS*.~L*6 2pSwTv]dMi*nfҷŸQ2Mw6L9o+/ҕAfݹʙ-)h&Tf߰fKfxe~mpxQlzWLaz5c3Tĩ։)q%^-&G/|)jDU5XjCR ;tHEsqr?l(:r@Oh4BH@ىʼnImbkMZ>,|'U£4t&[7ʉ~dRP9pvNIx6\wQgT6%@yh,B2{rgNؽI jC9˖O#zBZkԈx:q#}=5;w/n_Lν:{t'ZgdڍFvK&tWqĶ3̱lt$Mǚ{qJPNKSfN9ȡ>f~{}6q;q[g6/cna1}'EXOÄu1/:vGdB؝Qxԋ Nt\4-m"RvZ z4$|gc&IC,%D '/ ª R( ȖhN[0iD6f;+5Z! uy{\D1'[❢ 7Ľa - 2a<`1qӈq̞! (Dd y9Jo;j Alن*4J۔a 9]ca.lv;,ތJ!dJ\mړblWv茞%(C'`p"O'17ڛF;x;.|s!ynE4zc3;n1 KQn^:"Dp;f֢d )wkN +:f`0M`ԷM]yps1uN6S}F4-fV0jkCԝ{(ƦpLk7z nW>v|$UD%nZ=ܦ[Euu!:;cU.[rqoX9ESrWbK6M޴Xc"m?}TpÍ">7hXrA 8:TĔ Uwoea7B/ۜkڏyJm\3^ X96ݥ &N`:SLTk xи7 M#+|d՚Wr94*@p;1Zls"ӡF}ۭxǟQ.a6g=PpŘ r|# kP/9I.0 s'c:]|. 1H@b@wjSEF0pAw%On|঒aI !ښD})f e_A+4*]?Mk!ŏM! *A?X0e@걵 t1LdߝmӍw$KesW'vGrz?]?~o ?vpUlr+I䀧HvZzK?ToI| 8Gםnia\oѸcuV% d_#G* pXW@P.Ra,]ް! BAvnu`»fOĽJoYș#c6ܷ~yar]07= %Jo P)"@"} SݜpMiABZ"_Yi 2!4l#jy:{d=A #ϼNl&gh@!JvN|,*S`ZUqiʰ? bn^`bqYy?z-k PvOƜf+>_O>l?ObD6""靦3{LAVn@+׃Xa}s;NE,gI:*l]-"p<\DE p` X˪9ˌ.tƉ.um g{0Jz[>NV(S3pC}8KMS2Həy1oz(]kt\9>2C,KVC~LK4گvedxEdi\Y4Mk5sݍ'2$3pPqiwg&@Ϗ.gDu.#5K V9y,Pv3M(w6x7dRTq;xtݪ(%<|6i%LA^¹,W2hbxjbG8I u_b,C&h}\ĹcljrsHm :\&~ȹoBaYj6K5X"{>[۪VtI!\x=3rv;UW'Qs Vd!'*ָӤʪh1]$364ZRn]-Z{i\FƾvMc gd.,frm;WcjpZۄšqTA  1T| ~?{uqQO1Vw5O 4"N7NP (^ gVS!㷷yၟ\AIz5饞ۺ&h$ 4@ j 1 𖿍[*06H9.`]iF>9Ma.unWS3QLT eup &|/p^"^ ]2= Lh0{N^5d騁Uʹ@5uU=^-V`tX26m?jd]Æz{s<-{AFҴ' eBB{pAR {>q/~Y7h_!gm F e&Wr(ga^V$a RqL,D|28ͅ5铞JZ#c5rҫM`|&dY?zU ;ֹ^S8]ޡI# b߻3pfIUR]F5 oȢ]^\l;CR4Ws0 ]6ʖVr2̆spBmќF4dLIVb}H3(bPh`N6-Kr5a*p̟䯣1c#DΗ~:F#'[s~id?BݏO i7QL'~zwt(9_@ފHP\W9گE↾ ()7}u|G ~ʩి(5#{M ?O (%5@ u7b_OQPrʷ-YCA g ߲7H7@WC^uw)T ` Y(f[(](j0 1kjXt{x|P/ ې !q*S|%PD5爇B(mC nD o;ȈDD- ^_AG>|I/iW({lk EEw,EIW,Fۦ`HY7흛{ . TCI4C>:1AanƱ }[ ?&R@Up t5?a ]ZLྐྵəԯ )HS".u:0# Yw>ۖ950X5{6J|I`ʕPhrq]k2vN!5 XiS>\ڃ!,pkϳLX/= DS6_x}"'+Oj,Z0M\~|t06\T3Lŀ:0_fNHe;_@&y^a~#d] RmJieUh3@'9pg{1JI#CJ얽"yւKjjxک_@-T ) o aA/6L*rtdd6#i]k2E k9LV9͌nk]!l -㘖 e4敆A@,R)x }%C.Ys5irZ,T"mZg|ME28XFaT9q߯%ܖ8W9sLLD?Sn3D@K,c{raI Y,9tVtnS3ۘqu8|"nfT|S@ִ~a $ou԰p)HP *^C{@~eү| no\LtNs5`f~o"Ɠ[/Ps6̃)#4C:Ҳ˫X1(B?gQj1?-Hd)3U*b2"HO!{=|.]ȟ'y,BK|EfGci|B`}w(.=Qin~X-\m:{&ҦaBB^i֦Ll-&G O^ =VLbÕ,on:i}RlyEL!/E= JG΍H?vwJr܇| ҆d ~dRRFTў6*?#$Z(Đp"⏤QQԖϱ$./3 33!Zw*usajgmzɌlGz9ra/t^>Jw&œ iX 2 )+L+]a9-o-_iI6$Љ0Ƨ I*!k4yX%#T%3z-)M,|NVLI,t|nIbb}Bb4X$r-FJ9f]t m{Ԡ'S _V(S;g;Erz ,YJ?CG~31{/i6141{_HUXҤNK~|vcYRJ)ֺ'_ڊ;/&}2>9>9vN8,|e?N,DB{P\.qK(>}TEZPт_Il9 xs8cbtP7}.Ǒc&)!γU8-[/讣Ԯ~{X**{rEwMC ܛ@eg{7lXf 6I$<-CGbAjC^೟mgAPswcA0AdHg ߷ZuR1p_g"TNIxī$REՓ ,_kn |kcy\ 8,|py;6qR<2LsV;PjiXHV + =ʏ b ^p3yqA7Jm43CSZ"~vil[]ϻHrbёH5)@i f (<Iڗ1m܋.B=Qv/ՁB^Cm"P,j:e9IDyG3p$h}^$Yh!70dQBtMwpȾ#Qھ7…M(fUN/ li XA|zBYC8ML8^{Iߺ.}džnc܄S)9)+VV#|{G̪U(*3"OS|2fP8 XJڳ]{)!vf9PwoGϱmZ*S"8X8Zɩs+_D?q|Ua$/Hluy%އDWL?]zY}5wCST ) AJ:\O=Lf.)`LSTDQr^P[;]>Eu˙/ӅK;}R% wd"j|R̷#VhidTp^Cen 0oJ+}1.椞Ij_2eR0RH]-+鮮P ʢ:\!}<*5Qy|;P u7MKEm=v]G$X,tc$ @$}fFI4i- 0Sj|pN福|fF\AІQ9[$OԶp?k}t-meL~?Uၛ /'I N%\ٽaz[fIqbQY{yT|?9b[̪B >crpKc%FЧ A wyZ̙حk.CXGӼZ taPv/Pퟭ\3N=CsA ,0h9b|#xSm1) !\|05ayrLi9rHp!p5q#6]Z-pJ=QDxiyؖ:[<ԫrNVv2W'=f]'j!9@x,]~,|"̄kvv&v=.:|G?YKwu*]vGˈ _ZejF.Z3$bC4+Уnͩ!fNhفbXTB|s~դdg !%9$MGZQN5%z8..%oVn9qCp<5T_#5IdD9QHv /=q+1ͯMI,;

作文 赏析《过零丁洋》
作文 赏析《过零丁洋》

作文 赏析《过零丁洋》
鉴赏一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文天祥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鉴赏二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鉴赏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编辑本段注音、注释
注音
  遭:(zāo)   寥:(liáo)   惶:(huáng)   戈:(gē)
词语解释
文天祥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

全部展开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编辑本段注音、注释
注音
  遭:(zāo)   寥:(liáo)   惶:(huáng)   戈:(gē)
词语解释
文天祥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   四周星: 四年。从德祐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这里特指史册。
编辑本段写作特点
  1.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合叙事与言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2.诗歌前面六句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结尾两句转而谱写出激情慷慨的绝唱,这样的情调转换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
语句分析及译文
语句分析
  首联:本诗前两句应连起来理解,叙述的是诗人的生平经历。   首联中“辛苦”、“寥落”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山河”句: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身世”就是说人生经历 。   “零丁”句:孤苦无依的样子,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惶恐和零丁两个词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抒发了诗人的惶恐不安和孤苦伶仃。
译文
  译文一    《过零丁洋》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译文二 《过零丁洋》插画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火消协已熬过了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风中纷飞的柳絮,   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忠心映照史册。   译文三 《过零丁洋》
  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始的,   以薄弱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   大宋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   自己一生时起时落,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   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   而今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   留下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译文四(人教版语文八下第25课翻译)   我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我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编辑本段诗作鉴赏
鉴赏一
文天祥纪念馆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文天祥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鉴赏二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鉴赏三
文天祥雕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端宗继位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赵昰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广王晋封为卫王。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筹饷,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都比去年的江西勤王军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成为抗元军事行动的一大隐患。
流亡政府
  德祐二年十月,朝廷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今福建长汀),不幸战斗失利。在元军的攻击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即福州)失去屏障。丞相陈宜中、枢密副使张世杰惊惶失措,急忙护送端宗和卫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锋。福安府随即陷落,南宋小朝廷从此成为海上的流亡政府。
赣南奏捷
  景炎二年(1277年)初,元军进逼汀州,文天祥退却到广东梅州(今广东梅州)。经过整顿,五月间又从梅州出发,打响了收复江西的战役。在文天祥的领导下,江西的抗元军事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各方义军配合督府军作战,分别夺回会昌、雩都、兴国,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以及临川、洪州、袁州、瑞州的义兵都来请求督府节制。文天祥统一部署,挥师席卷赣南,收复了大片土地。
兵败被俘
  景炎二年八月,元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督府军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强,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岭被一支偷袭的元军俘获。他吞下二两脑子(即冰片)自杀,但药力失效,未能殉国。
过零丁洋
  元朝的元帅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丁洋(今属广东省)。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   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楷模。
崖山决战
  在元军的猛烈攻势下,南宋流亡政府逃到秀山(今广东东莞虎门的虎头山)。11岁的端宗惊悸成疾,在州(今广东湛江市)病逝。张世杰、陆秀夫立8岁的卫王继位,又把行朝迁到新会县南面大海中的山(广东省地图)。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日,宋、元双方在海面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海战,最后张世杰统领的宋军战败,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蹈海殉难。
押送大都
  崖山战役后,文天祥被押到广州。张弘范对他说:「宋朝灭亡,忠孝之事已尽,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这事写在国史?文丞相如愿转而效力大元,一定会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元朝政府为了使他投降,决定把他押送大都。
编辑本段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同均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人手笔呢?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方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此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精神。   其后,文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慷慨赴义!
编辑本段主旨
  本诗作者通过回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使人荡气回肠,让人心怡神往。既表达了自己誓死不屈元朝的想法,又表明了要忠心耿耿、要时刻想着自己的国家与人民们的意愿。

收起

赏析1
当年撤离时,惶恐滩头说惶恐,如今被俘,零丁洋里叹零丁。后来元军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招降海上坚持抵抗南宋的张世杰,文天祥便将此诗出示给张弘范看,张自知无望,作罢。后文天祥被押解大都,于元世十九年英勇就义。   古往今来,人生在世谁能躲过一死?为国捐躯,留下赤诚忠心,永垂史册。   古往今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读来,依然那么的震撼我心。这首诗把全篇诗的爱国主义思想旗帜...

全部展开

赏析1
当年撤离时,惶恐滩头说惶恐,如今被俘,零丁洋里叹零丁。后来元军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招降海上坚持抵抗南宋的张世杰,文天祥便将此诗出示给张弘范看,张自知无望,作罢。后文天祥被押解大都,于元世十九年英勇就义。   古往今来,人生在世谁能躲过一死?为国捐躯,留下赤诚忠心,永垂史册。   古往今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读来,依然那么的震撼我心。这首诗把全篇诗的爱国主义思想旗帜高高扬起,使全诗从悲痛的气氛中显示出鼓舞人心的力量。它所透射出的清明性,忠贞热情,照亮了历史前进的道路,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坚诚地,无私无憾的去身就千古。   人总是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已成为中华诗史上千古不朽的名句。它一直在感召着古代的仁人志士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死了,他的死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的确,一个人活着不应该无意义,在人生中必定要有辉煌,有精彩;若平平淡淡过一生,倒不如一死,像文天祥一样舍生取义,精忠报国,这是重于泰山的死。

赏析2
“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是出自《过零丁洋》这首诗的。今天我阅读了《过零丁洋》一幅动人的画面出现在眼前:从小文天祥就立志报国从考中进士开始就为祖国操劳自己又与元军孤军奋战了四年。亡国了自己也没法救国倍感伤心如今九死一生国破家亡自己被元军囚禁更是孤苦伶仃。可他仍不投降与敌人视死如归。
文天祥是多么的热爱祖国再面临死亡他仍面不改色不屈服于敌人仍与敌人视死如归。从古至今跟文天祥一样的人也有许多不计其数。鲁迅18岁见外国海军侵略中国就考入南京水师;后来感到发展矿工业祖国才能富强又去考了矿物学。毕业后他又转而投医最后认为人们是心理不好就决心用笔唤醒民众。刘胡兰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人抓住面对着死亡为了祖国也不把同伴供出。他们都深深的爱着祖国。
与文天祥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现在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报效祖国可如今有良好学习环境我都不好好学习。上课时老师在上面大讲我在下面小讲脑子里想的是周杰伦、阿杜的歌声心中存在的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电脑游戏自己不时还在暗暗发笑。弄得同学们目瞪口呆。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我站起来牛头不对马嘴地乱说一气搞得大家哄堂大笑。到了考试自己一窍不通只能乱写一气成绩出来后总对自己说下次一定要努力可是不到两三个小时自己立下的志愿就已经忘了更不用说去努力了。
可是读了《过零丁洋》这首诗后我知道了一定要热爱祖国我们青少年热爱祖国最重要的表现是好好学习练就一身硬本领将来出社会后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让祖国耸立在世界强国中。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