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同源词的含义是什么?请详细一些,我很想弄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1:51:35
古代汉语中同源词的含义是什么?请详细一些,我很想弄懂.
x\n#u~A#Nم,k8?"M%J"))RDJ"weU7įԩF6g]s/߈bk3;m=QIe\7<l,[wyr3n%Gbc~W?<) n#wŬ !n\@Xpq',O,Qv)7n_e .rceg<Ht:WAr#z48$Elhq#,.T٬+2]´D7 ( muW+:h]:\lnp;)Zmȓ@Ơ_UT+}l5tiޟwQLp%ZAnl@x3c{<؃ hXV*@"e8~YtQM\ ض3;H-N zm$rg֮ԌRVPϠC1E 0А Ӿ ibQO(φ4Ty0 6wbhYHz , S<V'QB:p5PZ ~,:r|y7sCfj3x̾`@d"5'joEhZ|P @ӮgS,$_meb8L["h=:Ш'xZ ZblyNxGcև^\ET,NATcw@.}kobzmh6;!nt/= Cwulm{;&2ɋ ޤ53+A0l鞿^kW, pQ#o^`۰IgȄ*bo7KQm?[P57DN jW$T:mαh҇s3 _Z~g]ED_#-9LO =<y; +o$jf^ b9!)|ln6 N&b⁔xۃfZqqyPU9WV-b!\Kv"'g'>boּk4}5j78@ 7ZOrq_9q!=H'E*IG;s$@j-\JޝF~ůA )u܊^?~cXSͥ'0O!?{+8-`0>F#ǿwWݿz3Wclg5_p4u8tg~cI )uOlȨ+IIb9[i)S&w %6ӂ d`՞*SҳGE|G=c.p&ɒβn$ 3x>2+H=Q|t"/u0 D,j}E鳍ݒ5F :iqNN+pFt(ʧlFڏr!w"Y/1hwNFusy~%-Y}:<hqon6RS29o[,2rC,dd p[LW"7DtR^?=aZGs?omr@ZdǽLyvPj,,ಖ~ru}΋mKX҃nmrŴsB I\â\AV0,o J 6W(c=, &:> gÍ]́ѳg2y }5?ā?SL1oGd{08C)?gH*S8n!ӿrmjİ- 7#H$L*"s*w]B{oV\QT ~Ϭ>|铷ÎAkIB-li?O[ ,)ƒʹQ8Zë#:*qC?iZ[z[nsk-@ܰN3)2ɍ8#軛N xZč쭹DĬIDx}E`ǖUFx;4Y e؝0QZׂTipDQǎ%Kap2mW(]P!{sχW* # !r'Ύj޴: 'd !s1cQ eO~z--:DmQgf @LoEKJo/e}6DtI}RIafT)Y=J9j!̖t6PXD2H(pdڧ@Yec:cYR18˂4=Ծ@^y} 2IdZTV94KE@}*ut?@ϩNd{ ]'x9wKwϳjE$T,Tm5Y3\ڎv&7H29iqW$:SȽkQd"̺%fH6n_xdͰk,k*fR']1x1gHkb:Q)%6@YwN87Er,k Js ) KUn֯`7u@6ڰ4035;da 6w2cUfcNBjHP)HUo99,JƸe)=R289Rc%bY6d*#jK !S0-&N"=6[j{kL_im$vjC¥^dy,ܻ#R gZF] |2Dz&~ 9C`3xsjzNģ7*-R=c{Yȗj>i*~!㒘*>L3=Ws:I+ PŦ6 l9(`Yz฀<ɌN=Pu#i%_!0ZfcSO eA8',v_@1wSAN^J|m*[0oJ#lAB$_6Sb]Js7VfPehe@T'"@4dzpm/R%0p%= 1{LY5䌩 nO.ٹ2^_Y@1|9{}5-@]kbk6%ON%! -g0`92j ºiADV< GāΡqxs^h!q@[D3*w\ _`gMʫ%VQG`z{|յ% pylP(zQq(5gwItrvH9#c׫[RdP i:Z|<&#uhwbj)-zFfC׼T3"9'RH>;RXۦ DpQ(9"Ж[IƢ8\DDT,:"BՉ3?%p'f;M>bW?>IdURJ1usԵTǫTW̼8Ct/]ш14@C)Gꊃx-"yV{ZqeC\U~PM,k WPH]K:s?#Z)VX]A ݋Ӕ,6x7[K^[Q.$+s*Q&XDEf:V_w8/HЌQq{qÏ>ox(䋚tfј,d(TY,gT Xդy-d-ҡ;`&=%OHW^)P)<Dȏ4Ek-3*~kn x*8GCIpH-Ҍ.s57;ެ^*HĒg}- m7,a-9>$-Py'Db"(w蜃)omP!W~+HZM*K\]\_jI$WT)hIWt%:q'bΟP@AC#$doWzxrsN_jQ+K%,㱝;$)QEw$QV} @Qb^WE+;%tҏTJׯ8QZ|'|W)Pw[=u2!}Ѩ?GXTD,2oi/aWY2NY뙒p˿%\,}[,k?mƝOdPKPro3jx U qμ沙{$'mzJ*:WtĜY8BP-b)<zY"{Mf&餶zSKuߤD`/+R>2<@wט/oTgN"j)5 'sn&T <?–|ѻYA:S͵jSyTW8(YUy}$f:ӛM ܍}ֵe_OL^eϨܽ" :aG)/2| ~A@WqPR7U! *Β>5EL G8n3հO3?E7;>qUI֛d^ ,: (kA·<f[UQN7=D6ڗOMs;~V)MS&ߒ fk1[`a#=XH;1fNr *2|[o ;qf)̘; *

古代汉语中同源词的含义是什么?请详细一些,我很想弄懂.
古代汉语中同源词的含义是什么?
请详细一些,我很想弄懂.

古代汉语中同源词的含义是什么?请详细一些,我很想弄懂.
一、同源词的性质及确定
语言中的词是音和义的结合体,在语言产生的初始阶段,音和义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
用什么样的语音来记录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所以,同一个语音可以表达 多种无关的意义,语言中因此产生了大量意义无关的同音词;同样,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也可 以用不同的语音来记录,语言中因此又产生了大量的同义词,语言中的同音词和同义词都反 映了词的音义联系的偶然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语言中的词汇不 断丰富.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产生新词时,有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原词的意义引申到距本义 较远以后,远引申义脱离原词而独立成为新词,这就是词的派生.由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新词
,音和义都来源于它的根词,所以彼此之间产生了音近义通的关系,这种由同一语源派生出
来、具有历史渊源关系因而音近义通的一组词叫同源词.例如:
“缺”指器皿有缺口;“决”指水有了缺口;“ ”是有缺口的圆形佩玉;“阙”是宫
殿,祠庙等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这四个词都指“有缺口”.
“崖”指山边;“涯”是水边.
“枯”是草木缺水;“涸”是江河缺水;“渴”是人缺水.
“张”是张开弓;“涨”是水涨;“胀”是腹胀.
“浓”是水厚;“ ”是酒厚;“脓”是汁厚;“ ”是衣厚;“ ”是花木厚.
“耳”是听觉器官;“ ”是一种耳饰;“ ”是割耳的一种刑罚.
“颈”是脖子:“刭”是割脖子.
“舞”是舞蹈、跳舞;“巫”是以舞降神的人.
以上各组词,都具有一个相同的意义中心,声音也相近(或相同),它们之间具有音近义通的
同源关系,是同源词.
确定同源词,必须具备以下二个条件:
1一组词必须语音相同或相近.判定语音相同或相近的传统方法是利用古音学的研究
成果,从上古音表中确定一组词声母相同或相类.声母相类指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稍有 不同,例如d和l,发音部位都是舌尖前,而发音方法稍异,d是塞音,l是边音,d和l 可以称作声母相类.由于上古韵还不能十分准确地归纳出韵母,只能划分出韵部,一般认为 同韵部就算同音,韵部相近就算音近.所谓韵部,是指在韵文中可以押韵的韵母合在一起, 就算一个韵部,例如ai和uai 是两个不同的韵母,但在韵文中可以押韵,可以视为同一个韵部.某个词属于哪个声母,哪个韵部,哪些韵部算相近的韵部,音韵学家已经作出了可靠的结论,我们一般只需按他们所作出的韵表来查寻就可以了.
2一组词必须意义相通.所谓意义相通是一组词具有共同的内部特点.例如:
半:《说文解字•半部》:“物中分也”.
班:《说文解字• 部》:“分瑞玉也”.
判:《说文解字•刀部》:“分也”.
别:《说文解字• 部》:“分解也”.
辨:《说文解字•刀部》:“判也”.
片:《说文解字•片部》:“判木也”.
以上“半”、“班”、“判”、“别”、“辨”、“片”六个词,都具有“分开”这个意义
特点,读音相近,意义相通,因此是同源词.这里一定要注意,同源词的意义相通与同义词
的意义相同本质是不一样的.同源词的意义相通是一组词的内部特点相同,在使用时不可置
换,而同义词是使用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畏”和“惧”是同义词,都指畏惧或害怕,
在使用时可以连用或交替使用.《史记•苏秦列传》:“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
贫贱则轻易之.”《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根据以上所讲的确定同源词的二个条件,下面举几组同源词加以分析:
空 孔 口
空 空穴.《说文解字》:“空, 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俗语所谓孔
也.”《汉书•鲍宣传》:“今贫民菜食不厌,衣又穿空.”
孔 小洞、窟窿.《尔雅•释诂》:“孔,间也.”郭璞《尔雅注》:“孔,穴也.”《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元膺)能射钱中孔.”
口 人嘴.《说文解字》:“口,人所以言食也.”王充《论衡•实知》:“不目见口
问,不能尽知也.”“嘴”的特点是有孔,能自由进出.
中空、空处.《广雅•释诂》:“ ,空也.”《淮南子•说山训》:“见 木浮 而知为舟”.
从语音看,四个词声母相同,同为溪母〔k〕,韵部相近,“孔”、“空”为东部〔o
〕,“口”为侯部〔o〕,“ ”为元部〔an〕,韵部相近.
生 性 姓
生 出生,生长.《广雅•释诂》:“生,出也.”《广韵》:“生,生长也.”《
广雅•释亲》:“(人)十月而生.”《左传•隐公元年》:“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 公及共叔段.”
性 天性,本性,是天生就有的素质.《庄子•庚桑楚》:“性者,生之质也.”《孟
子•告子上》:“生之谓性.”《论衡•本性》:“性,生而然者也.”
姓 姓氏,上古凭出生的由来赐姓.《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春秋传》曰:‘
天子因生赐姓.’”《白虎通》:“姓者,生也.”
“生”、“性”、“姓”三个词同为心母〔s〕耕韵〔e 〕,古音相同.
包 胞 保 抱 褓
包 包裹,裹束.《说文解字》:“包,象人怀妊,巳(子)在中,象子未成形也.”《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胞 胎衣,即包裹胎儿的膜囊.《说文解字》:“胞,儿生裹也”.何坦《西畴老人
常言》:“儿脱胞而乳已生.”《汉书•外戚传》:“善臧我儿胞.”
保 以手抱持.《说文解字》:“保,养也.”《尚书•召诰》:“保抱携持厥妇子.”
抱 怀抱.《说文解字》:“ ,怀也.”“ ”即今天的“抱”.《诗•大雅》: “亦既抱子.”
褓 襁褓,用来裹覆婴儿的被.《说文解字》:“ ,小儿衣也.”“ ”也写作“褓”.嵇康《幽愤诗》:“哀茕靡识,越在襁褓.”
以上五个词,韵部同在幽部〔 u〕,声母相类,“包”、“胞”、“保”,“褓”为
“帮”母〔p〕,“抱”为“ ”母〔b〕.
二、推源和系源
同源词是由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包括根词和同源派生词.最早开始派生出它词的原生
词叫根词,在同源词中,直接派生它词的词叫源词,如“立”是“位”的源词.脱离开词的 书写形式的局囿而以声音为线索,寻找同源派生词的音义来源,分析同源派生词的词义特点,
这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推源和系源.
推源是指在同源词中确定根词和源词.作为一系列派生词最早源头的根词在理论上肯定
是存在的,但是由于语言产生的时期距离我们现在已经非常久远,我们已无法考查文字产生之
前的语言是什么状态,无从了解最早的根词有哪些,我们所能知道的,是在文字产生以后新
派生出来的词,它的源词是哪一个.这种找不出最早的根词,而只是把直接派生某词的源词
找出来,推源没有推到底,实际上是一种不完全推源.例如:
古人席地而坐,放置器皿的家具是很矮的“几”,后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人
们的坐席升高,放置器皿的供人伏凭的家具也随之升高,于是语言中产生了“凳”和“桌”这
两个词,“凳”来源于“登”,特点是登高;“桌”来源于“卓”,特点是比“几”高.后
来又出现了一种有靠背的凳子,叫“椅”,“椅”来源于“倚”,特点是有依靠.至此我们
可以进行不完全推源:
登(源词)派生→凳(派生词)
卓(源词)派生→桌(派生词)
倚(源词)派生→椅(派生词)
系源是在根词不确定的情况下把同源派生词归纳、系联出来.在可能的范围内,将可以
确定的同源词全部归纳到一起,并且把它们的词义发展脉络整理出来,叫做全面系源.实际上,
找到根词是不可能的,把全部同源词聚合起来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一般所作的只是局部
系源,即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两个或几个词同源并把它的系联起来.例如上面所提的“凳”
、“桌”、“椅”三词,经过探寻,我们还会发现,和“凳”有音近义通关系的还有“升”
、“蒸”、“腾”、“乘”,它们的特点都是“升高”;与“桌”有音近义通关系的还有“
越”、“超”,它们的特点都是“超出一般”;与“椅”有音近义通关系的有“衣”、“依
”、“ ”、“披”,它们的特点都是“附着某物”,我们可以把这三组同源词系联起来:
登、凳、升、蒸、腾、乘
卓、桌、越、超
倚、椅、衣、依、 、披
又如“元”是指人的脑袋,人头是人体的最高处;“原”指高而上平之地,如高原;“源”
指水源,水的发源地常常在高原;“泉”是水源涌出,“泉”即水源.经过考查,我们发现
以上这几个词音近义通,都具有“高、始”的意义特点,是一组同源词,可以把它们系联起
来:
元、原、源、泉
字是词的书写形式,传统语言学研究同源词时,往往用同源字来顶替,固然同源词是靠它的书写形式而存在于书面语之中,字和字的关系也有一部分反映了词和词的关系,但是, 字和词毕竟不是同一概念,同源词的研究,立足于寻求词和词之间的关系,所以在作推源和 系源工作时,一定要冲破文字形体的局囿,顺着声音的线索去进行.例如,“洲”指水中小 岛,其特点是四周被水围绕,如《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周”是一圈的 意思,《小尔雅•广言》:“周, 也.”《国语•晋语》:“三周华不注之山.”意思是 把华不注山包围了三圈.今有“圆周”、“周围”等;“舟”指船,古代“舟”的形制如同 圆盘,特点是在水中绕圈.“州”、“周”、“舟”三个词,书写形式不同,但音近义通, 三词同源.又如在汉语的双音词中,常常有同字异词的情况,如“零落”、“流落”、“冷 落”、“村落”、“院落”的“落”,都是“离”的同源词,都有“掉下来”、“离开”、 “隔开”的意义,而“落难”的“落”不是“离”的同源词,它是“罹”的同音词,是“遭 遇”的意思.以上例子足以说明,确定、分析同源词,一定不要受词的书写形式的干扰,而 要透过汉字去观察词.
三、学习同源词的意义
1学习同源词,可以帮助我们探讨词语命名的由来,了解词义的民族特点.例如: 《诗•周南• 》:“采采 ,薄言采之.”这里的“ ”是指一种“宜怀妊”
的草药,为什么这种草药命名为“ ”? 这可以从它的同源词得到解释.“ ”与“不”、
“丕”、“胚”同源,“ ”与“胎”同源,“ ”的命名与胚胎有关.诗人写妇女“采
”,正是与《诗序》所归纳的“和平则妇人乐有子”这一主题相应.
“梳”和“篦”是两种梳头工具.“梳”和“疏”同源,梳的名称来源于“疏”,其特
点是梳齿较稀;“篦”和“密”同源,“篦”的命名来源于“密”,其特点是篦齿较密.
“ ”、“霞”、“瑕”、“ ”同源.这几个词共同的特点是“略有红色”.《说文 解字》:“ 霞 ,赤云气也.”又“瑕、玉小赤也”.又“ ,马白杂毛.色似 鱼(即现在 的“ ”).这一组同源词的命名都是来源于“赤”.
“门”和“闻”同源,“窗”与“聪”同源,“灵”与“棂”(窗户格儿)同源.“门”、 “窗”、“棂”是建筑物通道通气之处,它们与表示智慧的“闻”、“聪”、“灵”同出一源, 说明汉族人对智慧的看法是头脑通达.
2学习同源词,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词义特点.例如:
“缺”、“ ”、“决”是一组同源词.“缺”指瓦器损坏,“ ”是有缺口的环形玉璧
,“决”指堤坝有了决口,这三个词都有“有缺口”的意义,这一共同的意义因素来源于“
”,《说文解字》:“ ,分决也.”是分开的意思,“分开”自然就有了缺口,“ ”
把这个含义带进了以它作声符的词义之中.通过同源词的系联、类比,我们既了解了它们相
通的因素,也掌握了各自的意义特点.
“村”与“屯”同源.“屯”有聚集的意义,如屯兵、屯粮,“村”是人聚居的地方
,“村”的异体字“ ”写作“ ”,“ ”就是“屯”,“村落”这一意义正来源于人们
集聚这一特点.
“布”、“ ”、“铺”同源,三个词都有“铺陈”的意义,“店铺”的“铺”正是取
的“铺陈”这个含义,意思是集市上的货摊铺陈罗列繁密.
“丽”与“联”、“络”同源,“萋”与“ ”同源.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原上草”中的“离”,是“丽”的同音借用字,“丽”与“联”、“络”等词同源,
有“连接”、“附着”的意义特点.“离离”即“丽丽”,是说草一稞连着一稞,一直蔓延
到远方.“萋”与“ ”同源,“萋萋”草木茂盛绵延的样子,“ ”是悲愁绵延的样子.
“离离”与“萋萋”相互呼应,既是描绘草的绵延不绝,同时也指缠绵不绝的离别之情.
3学习同源词,有助于把握词族和词义系统.
词义系统是指一个词经过引申之后,具有了众多义位,把这些义位按照一定的引申轨迹 归纳、系联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词自身的词义系统.词族系统是由源词不断分化出派生词, 源词和派生词之间虽然存在着意义上的联系,但已不再是同一个词,把这些词归纳起来,就 形成了词族系统.
学习研究同源词有助于掌握词义系统和词族系统,加深对词义的理解.例如:
“轮”本指车轮, 其特点是旋转,以这个特点为引申起点,它引申指一切能旋转的东西, 如“飞轮”、“车轮”、“齿轮”、“滑轮”等; 又“车轮”的外部形状是圆形的,从这个
特点出发,引申指树干的“年轮”、事物外部的“轮廓”等;又依据车轮总要转动这一特点
,引申出“轮流”、“轮换”、“轮班”、“轮回”、“轮休”等,这众多的义位就构成了
“轮”自身的词义系统.归纳“轮”的词族系统,就要系联它的同源词,经过探寻,我们归
纳出“轮”、“沦”、“论”、“伦”等是一组同源词.“轮”的辐条的排列,车轮的转动,
都非常有条理;“沦”是有条理的水的波纹;“论”是有条理有层次的语言;“伦”是人的
不可混淆的辈份、长幼次序.“轮”、“沦”、“论”、“伦”这一词族系统,其意义特点
来源于“仑”( ),“仑”是把某物按一定规则和次序排列在一起.掌握了“轮”自身的词 义系统与词族系统,对它的意义理解得就深刻了.
4学习同源词,有助于从不同的特点来辨析同义词.例如:
“货”和“资”在“财物”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二者并不同源,意义特点也不相同
.它们各自的特点,可以从它们的同源词中看出来.“货”和“化”同源,“化”有“变化” 的意思,“货”也有“变化”这个特点,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用来消费而用于交换;“资”
与“次”同源,“次”本指古代行军供停歇用的帐蓬,故可作驻扎讲,“资”和“次”的特 点相同,是指供自己使用的聚积备用的财物.
“言”和“语”是同义词,但两个词并不同源,特点不同.“言”和“谚”、“唁”同
源,“谚”是传说,是主动说话,“唁”是慰问,也是主动说话.“语”的同源词有“御”
“ ”、“圄”、“ ”,“御”、“ ”、“圄”、都有“抵抗”义,“抵抗”是与对方相 反的动作; “ ”是一种乐器上的装置,可以有开合的相关动作.这几个词都具有“相对” 这一特点.由“言”和“语”各自的同源词可以清楚地看出,“言”是主动说话,“语”是 与人对答,互相交谈,这一差异正是由于它们不同源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