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八下物理的知识归纳与实验总结?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急!最好是自己打的!苏科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8:10:36
谁有八下物理的知识归纳与实验总结?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急!最好是自己打的!苏科班
x}o[ɕIۢdVzXdd8Nܓ~"%Q$%>~z?mY$eEROΩ[dUN:u^u~גn9뤎)/ʛVǽ=:\zvT;sn5?O}⟛wn9]U?ڹ8qsC+Ox0*Go8vMc]?cT]Ots3Yl/bNf @6= K'iݓZYyA<4!3ܷ ?$fB'5ULͭ9[@ c;@9+)|-9D-ԝcTpVŚ_v7̛G$Wet>1OXw "m׳@<wB]tRSrZ g6_9+hl8ݵQwm]ôs.O; ?]`/f/樓p2{ӝ-Dm ⤓:'6wy50@Uā)JT}hÏj@NqL_MQO X'Q,17h+ Rsuf0\OoG! gЙ i:_8'>8x'</YuOڍ [$q73*tqO{|`^;ӻ}Gyg34Dw"2>ӱ@sq&߂3YGy`f8SNA];WMwZۜq&hȈzBs< -38SB>s?"{'ht/__>xw࣡?͋㗿~?>x~>~w_  =~~Iw7_pRPd$'um~he݅̕3a b*``H lh @ Hr\XqR*/($V!iɄ?v%?=|W {WvQ2'k2,6 c8ݾ.Nʻ!1H]j_ #zdڭUf-  eiޘZȿI{S̝0NQԊ$!߿kHag9Y C߆!7Jȱ^…s$"u]l7[njDR[}zh7/D #!88K l.n.-~5)O,~]./sy=vg` .0/h诳S0h#4Iz!6" 0ǮeLKaSiO]`6A:z3M n&ڗ' 5Ymb}Y 4;Le%0U,H{@#馰PՔNؔ3"I"3pLfBj r/6@hF)wyh~U11=lk^k9R(* 6F xhnM|$УɎӍ|YztN&t7cwX|a 㶝J 䙞P<=OXES.)&O:qb_PajRA湸\O &suU fRp+ D.o љȃ>I$IQyY!=4,Bpi%fu򺴧E˾@6  M{ִ}@/F31 aNUOi"E ^y %KdJz1LqY[N+kƟu&RN2* .&d]ʳihQ9w'Ryuj_7Ow/#WM|?7R&A8%\*&9h&%Yg:9&7݋{88WOZL>Mx$ƯE`ޖJc;]"mVmIRk%\CS])V%ӫ,ui}#I!FeDނAVyENbJs5 O|}V+^ (GMմJSzB$'9)唌uT3{׻5݅<;z: OuL㔗 *)L0*H"~ bnf1y{{a⮑ܴn3>S:c/I.EuB'Oscȿ.x (i`֎'O$ɹEevaӼ3vb duC E1 ?l6oXٸtIswWڌBφ'xM၁~POy(^-FJ⩙p?;"*NZ5R_$h$ĊގH$PAHf xIHh>P0ݲ?%,֝[/A^*E^:Z,XqPJb( %pƯVJhGjS"LY%Sr\IG7?ҋC\T$k-9G?RNiac2UW  d2ya7Ct4 ɔ 7hq*X@ł6lqyh^OlX.UϒJvyy(Ab8'wR+ƶVg^H՝ʩ=LLJE3:9C"\ۍXlG!Η ( 7;3uY /)ymta{1z'<5PR,u7T3*Tf+ KeZJ3(Z73nrx!kqg^s uߘij!8_{ $mHljT3ݘJu0.ht,Xd,wZo֝iM-41wg궾77ن ƭՊ }叝C#EVk6?:ۈyģE<]枝!v#iLK˙ טk7gX+,R\<˜+8}\%j$$ܰ؝fW#1=0 eNrUL KxO@NokIΐA%6TPrmL"P sqc渽!_#slb)jWh]HgvWtG >+I HHOd0㜬{czSwZVNWY̓݇yP❵Mfk?)(s.ޒئ2`M_5 ==FnAc> ,`L!#lUAr(停;r&޹ɚwIPa@$FzM`!?}a#^~f (3,RD01GFB~8;PU^*AI'ܑ"g7^T;:`7MH)YS4,0 Sտz4ZslN-,YDljw}""ܵv}9g( ~"' MPXep.WHr'"}f}гhg U^PMgTMAІe`B"RfՐg]'Dɟ>+Z' YS^X\"SȦN`OA5A)M*MDeΔ|PB-L 8F}{X*itz#7pRtޥ)?W:C%MRF@COŸIf T  6y]S Xk8x$[]eQNxj8!-箱P< m@fHܓ3"ғ ʒWI,LA +'L# |n0mHbҤf0q*WȲnj $Puf]LGJ+PSŔ HDPC1Јp?b.˹UfKI]I7ixIj3<9EȽVBd@mȚq|/ˆ}{lK{fKBߋjepiLԠϥxxjvٳp\bDX+$YY0sqZ*{yGHo.D.B.Y7>i =vA$bq׵nJQ3U!ȶ j傦cc`_ v쨬 0bV]~CfZ> OFz A8GT cR΄;;zAvbޓj MLxkJ Ϟ&W|D@9 S*"'k4:#+79̧Խļhf^9L㈥;Lug@=3}=8W^Yw Pp&7)}KA`/m[dZ|}F9٫ܓ:dywgJI[v}V,3~ )*)6,E diyK49cc/O4 j3M\EqW_4eVOB^,7(i0 'Pى[8 WNcџK#2$0A,H' 2>36OĆ9p Iz%X-k*JdpJ8/fPw9E}bZѧ$ι=bȒ'faM>zĵpb$j>AӁa7앏󌊮`Jj/ߟ4:Trǐ,Kd4 %,Dd8<b"1lfc%f݅Z :bc\ 7,v3[3O1OaFt{@50#0/״:dq^'7ķQe$":.w8EvDj. >K!qz;7/e.DPAcWirKcmO*,k4y(Y:[RvR!Ufi"1Ƥar8F~{S=Ur4+JCNaIb)ƹͲ<{ Nv79ǃY Qm&C7)8s_#mK1XYvo}ds{XЫ\lM(`cSC[ry^ -A~|mx-"ƣu`8O"B3NԐk 0$ru#33#z(ULV95X VB0C1 Ndnn9"/E[1 6rzM526 SKVLД<8kp/5tWê"}qIBl6pԛzR eݑڷi5T;IMZ9}*p%G>",G`6x8*{qdC|.GtSQ!(A hyZrL#]rԤҾSI*{Z1K6f~s."1M@T/Dr=T0O=9 uk{Dc:%Rao1Sڵ=V߄zT+ܬPm 'hC*tZY'f. 'є\h+4eXؼ4 ̓G :szXIF r[.dfhdv̑$' ·>m^{A&b\qD@8)1ݑ aG N朻e$Z1$o^e P$4&h_BKugpOzF2Ax37i h jwY,kS5 4xwk9O:42:T& v.ւjǥde,p|RcAr$id;E#~lRK; kM{%.>dW!%'u&d\+XA`˒w ݰ gEdЎ~s+)-:J(9eL7dyWvB̉dNWQNI]75N & <}1Tؤ8M f>nftz&R`w w_SpYx"1%i9::uBnfKgF%1f F :'oCstr,eͮӏؼ2(|jC^GR5fNa;Ʃ^6ĹKΚzwUs3nE/јhpy>؋W ‚ztF9FDЅMK/]Y]'nfQMur/ r`&]NS'l%œKx~c/ ?%} /o<|Ooo#; ?eCn&,[H.,Mɇ!V--=D! )w*JXFa4֊Y3ndSKk̹~6!&0˄ٷ &Cd-MΏ kfIMfAvi{epIH\DmLۆXcނ?Ď 7naIu 8POt1ĺ+B͝#Vrxf0egkL`|5 c?X#C8Wȇmp!*ҭxږW^Ad qoHUC/E*BSr!Y/$1?74wViӡ;Ou*Or YȻ0'٩:[*Bsz [5iRYs 6_F,!GF7^ K,sĶ{@9Uˊ\QdRRY,O2"doF il% anLПӪ e}/{-yKܕCLEw_wOUu~F ˧Qm_qYz%[Ұ's51ZU>ջ6)p̧b4 cñAn?.woB Ѥ {ht[;!3!.XOs1`yy@IpW8?nwAP* ȌEK{`>¯są¿j\Tٺk7.AP0Mh|*۟& z#gB%C YK2 1(Lg((=u`~)K8EO`9 oakpj* uqXhH(!t7#̼ԞQ>]H$tt]O*c'H?ld>0l.;N4\zS9p LPL]_~oz­"'K8Š mvVl9^4=XR6P/*㲮X,eͨ!:Y-`x.c~E"%BΕ09Q ZPD$, G+NhJJbU)Lp@NlnUg̟kd' PRY<3QP|14 b⢒aQR|O{䝮*!uLJ)Q!v;w-NgI 'ILdENʚtSn WPlJ(TNb6IVjFXj"CԿYY(>.vl/, i*b*yjH4 +JNwP9LWۊ Ujn((;>V0MLC^qg`eQ0"kIC L>)"3S9퍟#?S,&2Kg,F0V M9'QziWrI"byh%p@brr^[Q,lN~ ԬVFב]yv<"Z)hHF}s8ˠQ0=[J!UJN2 V j-qXXATpϽ%rr eRbfE92,W=0ВҨΒU`X6>YMyDRWZB% an_d\lh zF-D[T`j-Dd!VlVPrܬVj{~B0znu5=S]@3aAOrJ8CyTJt.odNCo],? L= I" *r17=.h.8\E5p)dN\xcǸZb.̸[+js_Xp_2͙YwRuR훊X3ŜFI'l΋ T6j3 6Ni'=󲁟v.$Th-e.NrLc9L| #O?|`(ֺ /=x%@wwRO%}׫b8;|gkNx|Df4y& TZSWci58R!kJSq׭0[ D*De{8(ZtdA=sy& ĸ!)u|s 5㛤s'~IoTj9?s? .bn}?Kb⇈m{yj\+^羚RS]irꌺ:T $Y噼)2B%8HwbCXVߏhVBlSNxȀ'ݥMd c LE<Mb$萈{!CD&3ԛǥݥלRèf8yT遗ytSWG] HZ 2צ#AFD$S\',̴3w'm#%$@0ֲ1'tw&H` ֪݈ɦR<ddb`(CJ7`Rk""ֈɌT}qн̢paK3\{4JS^%=nCdtOxn*dV'\%UAb;g|ٜmʝTawЁ6u=OKJ}U S$F@mAՋ4M1%wK$eUlCda%הEʛ#7O+@EI2){JT~/wI!Xn+;ORg*R8SZxcV4> Fݝ?c-셑|:]\.RnPW:* m.B|iB3zW3d9|卿˷g;rB@Qr=_)l;bDN $#15.lƔe~H7gMKu(XV|N2{јژTىY'4>'Uo,FE%0&ˁtC_ޣ>=F%W/bIjk:k=dݾ Xml_`ѡ\c:9zk^~םriu:$<.&~;x (sw}ns""(9k%u}=P0!gv%SuPN؈S9]7 AI=Ѐ:!nEINNh)7:sxO?F}jK g71zEm[Ǯ[rl g 7b]ބچɄs3Ual|5tZJJ _KHz/!l1ÛU"MKdUԓ{ǮJ8a^1񻤾Ghq)Kɲqz o0~w%in4o_>\V5@y(jFV K텧):'ʲ'bHKT49n7HW7Fw# v ayz]3;X#׷\>< fxu; ;l1˰ xu2rΥgHvnS˩tauā<ߤsxBFgg=1j D2q.Tݑ`|j'6NpQO?־y2 Pr}{*7C+89r*K3NE*Y"ޔTAi8â{̘ ";R݅5)c#ɒgB3RC+),g|(]Ŏ邓ʴ[5"bw;0t'B5Lg:QL \Q Z?)ԑҝٌug& I%&JYɐR:O I=kVCe_}KuMӃʹa8 Y~ 0 > 3eOݢ:sJ!ȏiLf:X[ ɫ#&6!$"LjzXԼSn=QI~uόԊjK΅ u6!KE5d樮OrDɡqo@ˎjէ rI.ǐ~R1R=ϺA.4W$; >$@a 9182_._?/EbCE1Ay,Lϵ3AbʍnCu]LnkЀX꺘NrUHtALr:E[ v*:&nW$s'Vle&Nxwi}e0`gδ##iDVdLpcT_S͜ lxڜn홛Hܷq rb6ɈFS3YFNzBR׻Q'vH /YN̠} |s, &׬1B[7und˦qY\ELCǾS}^sB2 P"@y y>X93X`$8.(l9R+-c)&6qZD>?"zgNFw2Cknx"#$F:DHXB9tJQ=}i%"VڷPv}bq獔u|\ۏ7OwGͱ Yn52?Հ٘}2[(kv|avcWu9YV.ZwL#G.7_e%(EW Gؿ

谁有八下物理的知识归纳与实验总结?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急!最好是自己打的!苏科班
谁有八下物理的知识归纳与实验总结?
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急!
最好是自己打的!苏科班

谁有八下物理的知识归纳与实验总结?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急!最好是自己打的!苏科班
北京07年中考的一道浮力题 初二物理 2007-7-20 75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初二物理 2007-5-30 547
【北师/沪科】从酒杯到水库 初二物理 2007-5-21 162
【北师/沪科】妙测木块密度 初二物理 2007-5-15 172
【人教新课标】电与磁作图——逃不出一二三 初二物理 2007-5-11 285
【北师/沪科】一类经典“压强和压力”题的讨论 初二物理 2007-4-28 257
【北师/沪科】正确理解“排开水的体积” 初二物理 2007-4-28 208
【北师/沪科】创新思路,解压强和浮力题 初二物理 2007-4-24 250
【人教新课标】活用安培定则 初二物理 2007-4-20 193
【沪科版】复杂杠杆的平衡 初二物理 2007-4-20 207
【沪科版/北师版】用密度快速判断液面升降 初二物理 2007-4-18 141
【沪科版】密度及其测量 初二物理 2007-4-18 146
【北师版/沪科版】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二物理 2007-4-18 144
【北师版/沪科版】物体受力分析秘诀 初二物理 2007-4-18 166
【北师版】透镜与生活 初二物理 2007-4-18 100
【北师版】速记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二物理 2007-4-18 124
【人教新课标】用电器功率比较 初二物理 2007-4-17 133
【人教新课标】判断灯泡亮度变化有秘诀 初二物理 2007-4-17 130
【人教新课标】伏安法测电阻 初二物理 2007-4-16 132
【人教新课标】突破电功率难关 初二物理 2007-4-16 199
【北师版/沪科版】解析二力合成问题 初二物理 2007-4-13 156
【沪科版/北师版】重力法巧解液体压强 初二物理 2007-4-13 142
【人教新课标】破解所有电路只需两种方法 初二物理 2007-4-13 179
【人教新课标】轻松解决滑动变阻器 初二物理 2007-3-9 205
【人教新课标】欧姆定律问题(二) 初二物理 2007-3-9 240
【人教新课标】欧姆定律问题(一) 初二物理 2007-3-9 285
http://www.qiaoxue365.com/zhongxue/html/tutorship/kemu_list.asp?cat1_id=53&cat2_id=5

网上搜

第一单元不是第六章(电压 电阻)吗????
第七章不是第二单元(欧姆定律)的吗???
一、电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 通过观察小灯...

全部展开

第一单元不是第六章(电压 电阻)吗????
第七章不是第二单元(欧姆定律)的吗???
一、电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难点:
1、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2、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
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 有电源
电路必须闭合
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
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
(2)、单位:伏特,符号V,
还有千伏(kV)、毫伏(mV)
1kV=1000V 1V=1000mV
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V
(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压表的使用:
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3)、读数: 确定量程……选择示数
确定分度值……读数,写上单位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重、难点:
3、 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4、 能用电压表测出各导体两端的电压,找出规律。
进行新课:
1、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1)、学生猜想: Ua=Ub=U总
Ua+Ub=U总
…………
(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
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两端的电压Ua b两端的电压Ub 电源两端的电压U总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
的电压之和。
即U总=U1+U2+……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
2、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1)、学生猜想: U=U1+U2
U>U1>U2
…………
(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
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两端的电压Ua b两端的电压Ub 电源两端的电压U总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U1=U2=U3 =……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使用滑动变阻器。
2、过程和方法
 通过观察试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电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重、难点:
5、 电阻的大小因素。
6、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阻丝
教学课时: 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导体……
绝缘体……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试验:课本13页图6.3-1示
结果:不同的电阻丝,灯泡的亮度不同。
进行新课:
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符号:R
单位:欧姆(欧)(Ω)
其他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kΩ=1000Ω 1MΩ=106Ω
例:
(2)、一种元件:电阻器,符号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a、材料
b、长度: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c、横截面积:
3、变阻器: 电位器、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符号
(1)、结构:实物观察
(2)、原理: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
(3)、作用:
(4)、使用:
学生试验: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注意问题: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电阻的大小如何判断?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教学后记:1、如何连接电路,从课后操作看来似乎还有较大问题, 必要进行示范。
2、电阻的变化因素学生容易忘记,应想办法加深
学生的印象。
3、滑动变阻器的大小判断应画示意图进行分析。
四、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重、难点:
7、利用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
8、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
实验步骤:需要多组数据,如何改变电压?
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
换一个电阻,再进行实验
结果分析和论证:I、U、R的关系
结论:→
2、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 I=U/R
单位:U-电压-伏特(V)
I- 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公式变换:U=IR 或 R=U/I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短路:R=0,I很大
断路:R很大,I=0
3、例题 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
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
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R=880kΩ=8.8×105Ω U=220V
I=U/R=220V/8.8×105Ω=2.5×104A
答:流过人体的电流2.5×104A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了解钨的特性。
重、难点:
9、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10、掌握电阻的特性。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
电压――用电压表测量
电阻――?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阻?
进行新课:
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学生分析 I=U/R 可得 R=U/I
测出U、I,就可以求的电阻
这种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注意电阻的特性)
(2)、设计实验: 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
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电压U 电流I 电阻R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第四次测量
平均值
(5)、实验结果:
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重、难点:
11、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
12、能用欧姆定律分析怎样安全用电。
1、 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人体是导体,阻值一般不变化,由I=U/R
可知,电压越高,产生的电流越大,所以越危险。
参考资料电流: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大小 人体反应
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经验表明)
2、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3、 注意防雷:
(1) 雷电的特性、数据
(2) 避雷针
1. 物体带电:物体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 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 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5.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 玻正橡负 )
6. 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7. 1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6×10 -19库仑。
8. 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互相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中和后物体不带电)。
9.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10.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法一、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法二、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
11. 判断物体带电性质(带什么电)的方法:把物体靠近(不要接触)已知带正电的轻质小球或验电器金属球,如果排斥(张开)则带正电,如果吸引(张角减小)则带负电。(如果靠近带负电物体时,情况恰好相反)
12. 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质子和电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则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中性)。
13. 摩擦起电的原因: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14.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15. 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和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即与电流方向相反)。
16.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17.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8.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19.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0.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21. 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区别是: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但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2. 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它移动的方向与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相反。
23.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24.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25.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26.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27.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第五章 电流强度
1.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虺频缌?表示。电流强度等于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2. 定义式: ,( ),式中I是电流、单位是:安;Q是电量、单位:库仑;t是通电时间、单位是:秒。
3. 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4.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5.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第六章 电压
1.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 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 熟记的电压值:
① 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第七章 电阻
1.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 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3.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 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第八章 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公式: ( )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 公式的理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④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⑤ 分压作用: = ;计算U1、U2,可用:

⑥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Q是热量)
6.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④分流作用: ;计算I1、I2可用: ;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Q是热量)
第九章 电功和电功率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
9. 利用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
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
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
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
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
(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第十章 生活用电
1.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 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7.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已足够);控制开关也要装在火线上,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火线上。
第十一章 电和磁(一)
1.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5.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
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
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
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
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
(注意:入的电流方向应由下至上放置)如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第十二章 电和磁(二)
1.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 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 感生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右手定则)
4.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6. 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7.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8.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左手定则)
9. 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10.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11.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实 验
一.伏安法测电阻
1. 实验原理:
2. 实验器材:如图
3. 电路图:(如右图)
4.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
作用一是用来保护电路,二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误差)
实验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处。
二.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原理:P=UI
2.实验器材:
(图中所画元件)
3.电路图:(如右图)
4.实验中滑动变阻器
的作用一是用来保护电路,二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误差)。
实验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处
——分子特征:很小,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 ——分子运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作用力:引力、斥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原子 ——模型:原子核在中央,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组成——原子核——质子(3个夸克)和中子
——电子
宇宙——认识:由远及近
——学说:“地心说”(托勒密)“日心说”(哥白尼)
由来:一次大爆炸膨胀而来
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谱线“红移”现象

收起

人教版8年级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

全部展开

人教版8年级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四章 物态变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记忆法】
蒸 发 沸 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 同 点
升华
┌—————————┐
│ 熔化 汽化
固体——→液体——→气体 (吸热)
-- -- -- -- -- -- -- -- -- -- --
气体——→液体——→固体 (吸热)
│ 液化 凝固 │
└—————————┘
凝华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简单电现象 电路
1、电荷 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 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十五、电流 电压 电阻 欧姆定律
1、电流的产生: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理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带电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而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的电流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此导电溶液中的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②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用电器、开关、导线等流回电源的负极的。
电流的三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其中热效应和磁效应必然发生。
2、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大小的物理量,简称电流。
①定义: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I=Q/t
②单位:安(A)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它们之间的换算:1A=103 mA=106μA
③测量:电流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必须把安培表串联在这部分电路里。在把安培表串联到电路里的时候,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安培表,并且从“-”接线柱流出来。
在测量前后先估算一下电流强度的大小,然后再将量程合适的安培表接入电路。在闭合电键时,先必须试着触接电键,若安培表的指针急骤摆动并超过满刻度,则必须换用更大量程的安培表。
使用安培表时,绝对不允许经过用电器而将安培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以防过大电流通过安培表将表烧坏。因为安培表的电阻很小,所以千万不能把安培表并联在用电器两端或电源两极上,否则将造成短路烧毁安培表。
读数时,一定要先看清相应的量程及该量程的最小刻度值,再读出指针所示数值。
3、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I1=I2
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I1+I2
4、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5、①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兆伏(M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1MV=103KV 1KV=103V 1V=103 mV 1mV=103μV
②一些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 1.5伏 一节铅蓄电池 2伏 人体的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照明电路的电压 220伏 动力电路的电压 380伏
③测量:电压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或用电器两端电压时,必须把伏特表跟这部分电路或用电器并联,并且必须把伏特表的“+”接线柱接在电路流入电流的那端。
每个伏特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电压不得超出伏特表的量程。如若被测的那部分电路或用电器的电压数值估计的不够准,可在闭合电键时采取试触的方法,如果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很快地摆动并超出最大量程范围,则必须选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才能进行测量。在用伏特表测量电压之前,先要仔细观察所用的伏特表,看看它有几个量程,各是多少,并弄清刻度盘上每一个格的数值。
6、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U=U1+U2
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
7、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代表符号Ω。
常用单位有:兆欧(MΩ) 千欧(KΩ) 它们的换算:1MΩ=106Ω 1KΩ=103Ω
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跟横截面积有关,跟组成导体的材料有关,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
9、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