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5:15:49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作文)
x\Yo+Ǖ+2e"L !b''c`HQUJBj&QNqWu :&%RkL5N:;K}ן|9 ʍ9;cXq@Sߊ;FRzn>՟^t諯>/ջQBTV~CE5ef<gD&؀ߘ1si7oCZ"rb6Ov]%fGɬ;hc#;Ѳ~Yr;oԾM5gƜbX%Qq̛grs l;xN*UlڥfSwHMmydxK^]ݬsm"JDD-d8YQt(m`Cvb409tٚ=Ŧ᫄կp۰2s`H.KCb;Sc{QR}jK/Q ~kyudE*l`xd[2+֠gjcEG"py`nshh$E/i[oyؚ٣٩ZQ:=̉!ʧN0bmVV=d@z0B+:yXFԢVe_2V0'j>54^Gdb[3D=(4;E^(_Z`nTfxQ̣oX7{5%H"_YNvMl|j.;\݊M3" 9#bx Q rT]$w<#8KK Nlf2Aޮé/I.ѠT*wbmlX#]8%%|DH#{^277/ۓ%|)zv۵(ݕTڎ ^y5/>:^s!X׼w^lX)!KaSF8u֏ETlt  #7J6d;%U `t`[4d\f:ن[#N~:^4m{E(S61lEBxO 4JPLPUBu# :29ļ?)[j 3`cT ܀q:F COvP<xۖYk-$j9 Ίdjod@ySq(\t" #ef`ޝYi_WLTN·:Ix2XR&.^g'd.s溇LD zl:YA(ܾI*0  0B|ē+ 2yXУ<> 髤b>|)Gɕ <\tUq ߗ%d],6S[6iw`㞝3rD2apcLvR6,d́:pQeZ^{9q$;V✐r8;x׺ڒ):$`}C?q,znJdrIlS3VQ*'0"pILS8Q ;g/GWtX-H^Rh8j&8"dHu%D0ǯ֡G F5Nf"/ϐs1oO$|wh^ p,b6LvF4ś8\g<.@Z\wGO{'2bH)k b]; kf#Խp@.H-c}d`K0>\*Βy}9~ny\^q$¡F#D߆o+2jX!PXFJHd*H^9;To9Eş#T&03uYr[nN SiF({>P19p|e< 6K9:,dp6zHkj 1]s/ք7d1C!wW=j/-2?5UD(~{8 R'Cp1*KgѾ#FY14ns͋6ڥ7?^!ۧ!b.gFυ8>@!TyV*n7HI4gF969#ڴ9HR]̣B6={SӣaswET/SrHoBk*iz ,*']*$&%O"|giۂ=J`pC-uyg: "6v5[uPŽ̙uZ%#/7!.TCRGE))V"ʔ C-jܡDVu1HGMG4+vt^J$u,O6}^T~&}Z^0ϙ-LFfHi1+Eo-XHspGH}C?rgxe؇g\Ў6 -,8>C'㛛UIGUk O[ \=\PTiӎ>E&2hpgJK #r|5$خj :^RK/0gce&dvK@hB6zS QE9y+R zm ʯq4_2>0g}ҜRu,7Spܔ\7HiPpH%D3w_$I݈'n9)UAs"E3g7DoC#*mIO[j\UzXPi AO| , uOy0{ bNS7MHFHɯ~y]!Figt uТUmE4N g5##o0ud؆bT9n"">8TP2}T_V^*2nv ,MC(I>ݮ;"8دX#C]+o޳pKdNJ\p<浩%i%" m jrԎъ2mPaT`jPk`<[uYDB̓s \sd^z0{ '&dȂeϨnx}ӈtHiPSt4 ;kO ul#-p3U{4!%P23ʽHU7oyE@Rz%C=sNn waTAavD_qE&0T1'eݏ]DӝęhD9dn]i\نlQ 6uKF6{a2dkmS{H[xns>C^A@>ULr yzbLf<ϯ~f(֮hYkk SC~k ӷ_oKz }oIk#V0NZ}.\P#uWrl%;l<|p,>?d߱"vCZԢn?F`x`<% =_`OZAPX]{[&IhKJ. iR6P&8%>ۇlʛP_>M-,s4>p\}⊊AK K>;T?8Ð+p$m9x=^Ÿ >ŠP=P/eQ,:-}E&;p)aS^Ƨ`gTоf8Ԟ`U(lXW_ƬP[AbbLpZ,ƅBgp.F߁uA˭̻m.b^fW^Pް}A"=ſP+.8'9 `~(×00v y5H.T w c<:j P2 HӱO2VZ3$O3k l(2/%ihD % sd R†ϣ =mP7HG KZ9,pfC4塋LF`HYHd1Bv%:46rP;;4,w(,#xpY߁I 4r}emBi#c}̦/}h|xALWQ/f3]`0@Z%S,6%r<AmE!ΐAXQ V'z(!!)i-G~Bfvg"\>FPFX]G3mDb~:†y0,Ȓ׊{j$L ?G$4_B%qk%ʍpIMzp DX%Ky%jbf w%KDg%2Ä`cb2Q&gB1MW!<_N6aԗJ~qӪԣ:(07]Mh0f0dSaa<a,"pFC =NEFנހU7hmavnVFr7q_mOkg'̀8w/N ޛ<諰_ӏ VԢf'Pe#S#8hxV"&IRfc"16;}1)G3-U*[u$C"\.dIpF2]1sB]lQ]ѨBva7btDaEU_C֕(e9e-'7I!r">Jzsn7 ژ{T];iqCg(zcfD﵏2؝OYJҮUnE¼%|#>L&}Zހߺ:1;@&Lᶫ%߆6D@uG'tidADK\:u7昮Ȁ|OVW ; G(suGH`Ԩy"I/DM;NG O)@Aargq 42 =!}*.J%Q!syVr@:8D&Ja5J;BuX_ǎʽjBUzALڸȓ;1$"Et,_<''AЊaQW5ڌgN!ȡD7pNiU 0IYT~vCBZslJ_ϯ^_7__W?~ǞϿ?xfgM_^NI %*7*K6#xgyM/nJ5!/ޗgg/V7FG<߬]7ޫC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作文)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作文)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作文)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句意;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解析;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袁行霈
原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圆、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脱化而来的,李白的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我们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找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况,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我看,“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基本信息
词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读音
dàn yuàn rén cháng jiǔ ,qiān lǐ gòng chán juān
释义
但愿:希望。婵娟:明月、嫦娥。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远隔千里,却可以共赏同一轮皎洁的明月。用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

全部展开

基本信息
词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读音
dàn yuàn rén cháng jiǔ ,qiān lǐ gòng chán juān
释义
但愿:希望。婵娟:明月、嫦娥。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远隔千里,却可以共赏同一轮皎洁的明月。用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编辑本段原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编辑本段赏析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圆、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
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脱化而来的,李白的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我们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下片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况,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我看,“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千古的离人之愿。
编辑本段后人评价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苏东坡
苏轼(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佑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 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品今存《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词有《东坡乐府》等。[1]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http://baike.baidu.com/view/538467.htm#10
开放分类:
成语,文学,诗词,词汇,汉语

收起

谈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

全部展开

谈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