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3 16:52:14
语文课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x[Yn*[˿L)DN)j$U(&Ƙk`po ئ1 P2DPk}8{ofJȢ8v_h\ohي+2y8,ϟk׿CSk/8jΘq!k=]2~xp).{QG"pe38{ӇG)ә\481! sݰٮ>v^{-|5۵ oEL FjPGˡ;1:ofi3n+K2N'S/Gt>HOv, (VyOhyYڟxo 5#  n.;yoA:37Q\'(B,7psgݯpaAaoCP7eRߘXH i)!5iƔzMwL^?y;J ,NS4nt>2R_4Cr5"} f,"K*{ jQgurPA 5~Ƅ".Van]댊REjph6>v1 %!:ϷǴ Ģi4̺<3'=Da\=>$)1YS 'z) hR4 CÂ_%M~ ert74#{J8GZkJ"!=1t 80SU<M&bE~J(n&p0JW'9:À@cJζ&0JUXy3peēX 1l)F#HK,L&6vݐ+ X  sA ޡQ5$ABU)zvjZg. ľlx'*ȗ΢.@-YoQ>$Y0$5l1$lIl3!{Aiןד']sYAؘE|6^ivP.FePxpP]ڊFO*3WѨ]³9,hp4}I.ڠ}pcޞ4jLe܈O@264TD'zc45xj|#FXEI&A(8ի1<}~>- 0IErx.9PL1?]_-nܟj65͡܋Ub$3#j@0 fmfv9 nf鮇e%J#0޹yMl>#((IHZgo63K8y8wێ}1;fD= tf<38gHcA JL}i7`୿Fw 4.Ezs@`& 3ajqes5r kOQ<փq$,fmS$žV_@'f٤h D~ϰ49C. Jid{/hy^9gE!_y3qLipI@mvV@D]"K`)N"KiZeZmz)4ᬩ4̂JCMi1t/XE V `D_Z#ә~?>$Uvg3S:Y~p,n9_#VGg 3qk7 yJ5W^~ֈk)q:lB-Ff^ g# Z}`OC a!#UBFfE(# @S3γDv V.ȳj0h`;ROkyuH(lj /D{f Vvtϝ"vٮ^Q1t֏8AAI) ]}IzYkPfUPRWӵb kFS)_-C&e|}Sh#G@Y,<>>J4 :}PLuoRu5IJOβP>;gwS8:~%9گ4Q6QB**)i.Ad#‡5 `Mk>cf \ be8Ki&1b,AV9ekJ3^bB%g#i j}shPWrp(pD \I3)J[m\lK0,f1E+t; p}R%"ARŖm5a-RI 7m=>Ex$L0 N$JI lDn`J,TV^ru 7A0ɅfEW?4,:NCV'lAN'8qnvp} o}>WRNRj<44Uwj)[ xft8Eufșc󏕻NW;ziڐ+%Cq D@ӂ+A=.@W"^{ĵ庋;~# {*Ni}Á;̑8:ا'"-ytQوI~ƹs%q.i6S -NgmeE\zN*IC*{xHgDDީ͂ZW9_\_!pP {=ޚE5W&\iX|RgiG4 ~6ˬK }HAkk;eb:h *k,CoZs)I6Ma2kN='Hfڈힷ!xia -n.szvmS'3;qfHdv08Xu -JxS9vlr8$:Z| .T1.a2 g %3K\-+fuك3Q8[;znV ?.VnrVf[ 얄x` ݀W,2W +Ar^P>+_LawXo'4";=G)RPbW;j|9 d;Kwj O›h{M{bn›)wj4hS Q ω'%ݣSV4lVWK1 cjy'iF%ɊdZP" ^ t 2åրw\q?O2GF6o3X3ý7« HH75`{ȕN2 B!;n9h; м# PHߨPHxF>(@\ %:s2A+T\S9GZ.ih7zAQ0{lkIQ% zN|y*3U+oPeu"_a >khdp_Ig ai{'\Ԃ +txAbrk wA&(|j4.Aef~i~',bƳM,6f'sfp*Qe]PTWP?)Uۛ6I8]zm!GE?׾.O D ިGEK 8KΔ,,;1IC9 w^xU-#q^F) "M$ 6,i*%tƚc7t h/,rRg)P?-{%dp3i-hHQV԰£H7>>ZaJ;g>$ͻ#ͤwpQǴF%`CW$ qکjqR?k G.k4,꨾"іB_sL"d;/n)Q0Ѹ&B8|,چ,*q$ 7 . XRtrz_J8,;q.1e eK.!F4X-]^'@u~A@zVa0a3W7"?.t-3h[ fA,jT`͙f!zr@[[l~{f}EniXA6^6IcwM {iOsXGY$Rʎw̸'{\E 2M uȜs'V~!$@l,KUt#j7z) i,8t̫)]\IF&;5 ˠ2R}7ZC,8fZߦQnN*lts#n~V{zXz0$,M[pyT%Wķl~U"^"yjVKBּNbvKj?z#pÖ8U묎Ot[C4D6*!m;7O[ tQȼ5TWVP;u!qR]z^*[pXj$i RѢ5hSu-*ŢPY;139D*^ W78}#Эxen*O[ vň-\tjGS=6(IU73nBjU~Tev Rd{Mhf`@5ǧ(FQ eߓ>;n!H7YWS|Dۮ:;P[cLT歳< 2ݦ~mJnM9)IۉF]lOaYϭ,]Fq' |FiJˎHG`/}'>xRI3hАdxTU'i׫W>-F<뵢ZóAigQ? (uǽ?-5ndA*Qdd9|y({VM<at[%U9:^ԯ߿~

语文课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课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课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问题呈现案例一:一位老师教《微笑着承受一切》,解题教学是这样进行的.她先出示桑兰的照片,让同学们认识桑兰.然后提问;谁能用一个词描述桑兰的表情?当学生答出“微笑”之后,老师又问:人类的笑容有很多种,除了微笑还有什么笑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哈哈大笑、偷笑、开怀大笑、奸笑、皮笑肉不笑……接着又问:“承受”是什么意思,你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词语的含义的:当学生说是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知道后,老师又介绍了联系上下文,字义相加和近反义词来理解词语的方法.紧接着老师又问“一切”是指什么?最后问:“微笑着承受一切”是什么意思?案例二:一位教师教学《槐乡五月》第三自然段,他先让学生分辨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几句写小姑娘,哪几句写小小子,接着让学生在文中分别找两个词来概括小姑娘和小小子的特点.学生找到“俊俏”和“大大咧咧”之后,教师又从如何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入手组织教学,并且从这两个词引出“别着、戴着、飘到、装的、拿的、塞上”等一系列描写人物动作的词浯,让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最后让学生就这段话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诊断·探讨像这样的教学片段我们在新课改之前是经常看到的.“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它突出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地位.但过分地强调工具性,对语文课程丢魂失魄、人文缺失境况的形成,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入新课改以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上述的场景仍然时有所见.就案例一而言,《微笑着承受一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文章以细腻的笔法描述了桑兰遭遇不幸,战胜不幸的事迹,说明了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要开朗乐观,要微笑着面对一切.此片段是一个课堂的导入片段.案例一的不成功,原因在于教者对词语的解释是无谓的,有的甚至是多余的.对“微笑”、“承受”、“一切”的分析有点远离课文内容,抓住“微笑”拓展,显得画蛇添足、东拉西扯,看似进行了词语的训练,实际上是一处败笔.破坏了学生对“微笑”的理解.至于解词的方法学生早已知道,并不是非得在这节课上讲述,解词方法的指导也颇为耗时,没有必要.词语教学应当紧紧扣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在语言情境中体悟、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解题,可以从认识人物形象人手,联系全文,感悟人物遭遇,理解人物精神,而不是仅仅进行词语解释.在案例二中,教者的教学层次十分清晰,特别注重字词句的训练:画句子、圈动词、品析词句的功能.俨然考试中阅读题的训练模式.学生多么想和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快乐、去奔跑、去品味啊!但是课堂中根本就没有他们抒发情感的空间.他们被老师一个个的追问搞得精神紧张,不得不埋头画句子,圈词语,无暇屏息凝神地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最后,教者又告诉学生一连串生硬的习作技巧,更让学生反感.虽然学生都能背诵这一段,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地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感情.因为老师把大多数的时间用来分析课文,根本就没有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如果教者不是过多地讲解,让学生读一谈、演一演、说一说,可能效果会更好.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无需思考要不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是要集中关注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怎样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有教.一、着眼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效整合三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具有“实用”、“中介”的含义.语文,归根结底是一种工具,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要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非得让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不可.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主要就是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手段”,学会“手段”恰恰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同时,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主要蕴含于汉语言文字之中.语文课程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陶冶的文化功能和课程的人文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学习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因此,只有着眼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文字训练才能真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体表现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字、词、句、篇的知识,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内在地包含着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一定的方法对语言文字进行感悟,理解与表达.在此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同时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学习能力也获得提高.可见,就语文教学本身来说,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教师而言,需要强化这种整体意识,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适当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增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他是这样来整合三维目标的.师: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作者为什么把他比作“石头”呢?烈火中的邱少云与石头有哪些相似之处呢?生(思索后回答):石头在烈火中是不会动的,邱少云在烈火中也一动不动,所以作者把邱少云比作“石头”师:这是他们的—个相似之处.还有呢?生:石头是不会发出声音的,邱少云在烈火中也一声不吭.生:老师,还有一个原因.石头是坚硬的,不怕火烧的,邱少云也像石头那样坚强,不怕烈火烧身.师:哦,石头是不动的,烈火中的邱少云也是纹丝不动的,石头是无声的,烈火中的邱少云也一声未吭;石头是坚硬的,烈火中的邱少云也意志坚强,不怕火烧.正因为这三个相似点,所以作者才把烈火中的邱少云比作“石头”.这一比喻句用得多么恰当啊!师:为什么作者不说“邱少云像石头一样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而说”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这里的“千”和“巨”各突出了什么呢?生:“巨”是高大的意思,这里用上“巨”字突出了邱少云趴在烈火中形象的高大,仿佛要抬起头来才能看得清楚!生: 老师,我是这样理解“千斤”的,“千斤”说明很重很重,这里的邱少云像泰山一样稳稳地趴在烈火中,即使别人去推他也推不动的.这里突出了邱少云为了严守潜伏纪律,宁愿牺牲自己决不暴露部队的决心.师:看,普通的一个比喻句竟然包含着这么丰富的内容,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有表现力呀.我们读书就应该咬文嚼字,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情感,读出语言中的味道!孙老师在比喻句的教学上扣词扣句.首先让学生思考烈火中的邱少云和石头有哪些相似之处,让学生从静止不动、悄无声响、意志坚强三方面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似点.然后教师继续扣词深究,围绕“巨”和“千斤”再度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最后让学生回到句子形式,使其体会到普通的一个比喻句竟然蕴含着这么丰富的内容,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有表现力呀.这样披文入情,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入语境,读出了语言中的情感,品出了语言中的滋味,悟出了语言中的魅力.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二、借助语言情境或具体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儿童进入小学学习母语课程,是在学前生活中已经获得的母语口语语感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生学习语言就能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或语言实践中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同时,置身于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环境中,学生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大量的实践机会.所以,语言训练应借助语言情境和语言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首先,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感知语言形象.如一位老师教学《火烧云》一课,课前预习时告诉孩子:日出或日落的时候,天空出现的绚丽多彩的红色云霞,就是火烧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语言形象.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火烧云”,萧红阿姨为什么不用“红霞”做题,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孩子们欣赏火烧云的资料片段,再让他们联想自己所见过的夕阳景象展开讨论.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懂得:“红霞”一词给人的感觉仿佛是天空中只有“红”这一种颜色,单调而不真实;而火烧云中的“烧”是一个动词,像大火一样烧起来,就写出了火烧云从形成到发展的种种变化……据此,老师告诉孩子们:朝霞、晚霞、红霞是书面语言,而“火烧云”是北方人民生活中的语言,用在这里更活泼,更具生命力.课文描写火烧云色彩变化一部分中用排比句式列出了一长串描写颜色的词语.如果教学中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这些颜色,不一定能对他们的实际运用有大的帮助.因此教师主动向美术老师求教,制作了有关这些色彩的分解图谱.在图谱旁打乱顺序写上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词语.请孩子们找到与图谱相应的词语连线,让他们体会老师设计这个练习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丰富色彩知识,以便用这些相应词语描述生活中的相关景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次,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通过去演、实验等方式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小学课文中不乏内容生动的故事,那些机智善辩的聪明人、活泼可爱的小动物让学生们难忘.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表演小品、演示实验等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全面提升语言素养.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A用自己带来的瓶子、石子,做实验,观察水上升的过程;B用自已的话说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C表演乌鸦喝到水的前后经过,注意加入内心的想法.练习重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感受直观刺激,从而产生快乐情绪,于无形中解决教学难点,并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第三,教师要善于通过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如《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陈赓同志的—段回忆:在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陈赓的马背上.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写人的方法来进行写作练习. 一是利用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品质.文中第二自然段是描写长征途中的环境非常艰苦、恶劣.突出了小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愿拖累陈赓,把危险和困难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描写乌云密布、雷声阵阵,下着倾盆大雨的环境.或写冬天白雾蒙蒙的早晨,或写骄阳似火的夏季等,通过环境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二是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品质.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是小红军的外貌描写,写小红军面黄肌瘦、脸色发青,已经极度虚弱.却在极力掩饰自己的痛苦、困难,不把自己的困难表露出来,体现了小红军面对困难和危险不愿拖累别人的品质.据此可指导学生写邻居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自己生活艰苦朴素,却时常为残疾人捐款,让学生通过外貌描写来体现邻居老奶奶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三是运用人物对话体现人物品质.文中陈赓和小红军的四次对话,体现陈赓对后代的关心,也体现小红军坚强、勇敢,面对困难和危险,不愿拖累别人的品质.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写学校组织为灾区人民献爱心,自己向家里要钱时与家长的对话,表现自己的家长是充满爱心的人.总之,课文的学习,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还应进行一些表达方法的积累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运用语言.三、寓学法于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之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教学应当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服务,这就需要“授之以渔”.通过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并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自能交际.当然,方法是可以直接“告诉”的,但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而感性的东西有时是难以言传的,所以语文学习方法的训练应融于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种学习习惯具有个体性和内在性,是一种自动化的学习机制.宋代学者陆世仪说过:“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也就是说,语文学习中的感悟必须借助于有效的思维,没有合理的思维时间和恰当的思维方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肯定是肤浅的、无根的.寓学法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很重要的是寓思维方法于语文学习之中.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是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挑山工》一课,在引导学生比较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走路方式、速度和结果,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朝着一定的目标坚持到底)后,老师可启发学生: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如果从登山的目的比较,就会得出另一种认识.挑山工以挑货上山为谋生手段,当然得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是以登山为休闲方式,当然是走走停停.目的不同,行为方式也就不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运用直觉思维、联想、想象等,是语文课程重要的训练内容,也要予以高度重视.对学生直觉思维得出的见解,还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把见解清楚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