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赏析怎么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03:33:44
古诗文赏析怎么写
x|gn+KV 7կLPo- hf6@$F$E9:Mo)U_>'`Vu.332ggRŎ?J(ꛒv:?OOw^E%RߋnYP+5ZA+u!wW4HO9Ce߯"zQ| rsdy;EG,s78:uXo0d7eLVT[]m75S1uF9̿{ ci`+6q$KS\5p'D /{;htQuAѫBqǥ׺gJA Cy sT~.L?6-]GvWzPy?z{֋`/*_6[xn:&3gx%77O*tp0O\kPOULع Lε:}B[SH:RckL[1|:AF*y Ids[5T1Bu< 9Lv1>L]"Q*xS9'#n6pD^RB?\J.nQQg vӍz k5I~cOM>6*1jՓ[з玊՛n A1M껮Jɂ~sUq<׷OD\SzqnA Jkcun<eSJg~J=\="zT?i_L6Rc 9ՑA3!T-kjtx! c!u:ܗ1n^S2WS0.kЪ;d@<6o/Q1Ȼ.i4]`)}Ctckpkv&pϡBjתD)eL^6`}@u-8ޠVg^#8Q6?3`ڽTLEYBm^IO\-O? Šf-RO]JjEG~?fex n]<;αX*bQ=y y`vX{+ƝvQȿ ,M䯮a"q+fo1FFSEkx581YpQ D->wڭ~3=Rj)nV0HpOmJ qTrktDp?q8r_6ܹԷwW/uCxNG|>]΋%dzqUvv볽VwtyH8v|f{MۦqR zkUWJj"0 vP>lo4I$B@DA6,X?xMpOFCk,-5u`ͽ֥֝-UƁ}pPb<㫧m ڄnb|"_⽠:sT?ӧ1 Rz8$M{LZ[}5֍7ǃ5TtBt~,rPr}5L&_`u$Ѱ*4rj+4tEOx=\EIիN$|^tu%U@\;YB~8n4jxM̴O)Gr7NJ/x pi '}=7U W5щ{x)zZIcA2^к^wِn5t߀2% &Rkf#;5(VFvAʺ1/@`~[wj}S%B0zTv j;7(o I69^trEm4r z@T`}71Mո&ɝ̅!G2Ot~{$3@(Y**.TbJy̶!:4-*ż@/^u Ҏ?sYۉ_9hcNO2l ^ni..˻{ꝁy|Rh'қ8xM?@0nxV)dB0W^cOb~_G/num襟Զ* iH7 @j֧^ZywDo7h7v^Tb?PNeWj[. "\璻EI- ׃(^ ZV ^ǦU@%"CCoF)~7h /uVР,ܴ"G$Y_И`&Ʃy.'b-l sc\$ke^M!).C( yn]Lk nb;Ty} 3 AҢQoɠ)1)bYpj7O`\rso`V`E.t&*Ot wG@ DЈ/ST 'r<& K0$K,Y Da᥼eaH3 c8j8١ 9ΊAa8(\a" ~aT6 @񞎏i,$ y 2_U%2Ocs \3⫟ް_g c ~.˯:LMܓ__g!ZGF_X3S}Aj16.WLͮ KHyͬ]A4- g֧㢵Ia訒~-"@6 #/q"k ,5㱚>l^}ٱUNX?$ vɾB. P7W c:BpC+eB**:l1 m`iOx[a;pwm:~Ɵpґ3ۖʆ ^}dNMOyO Y.LԈ~ !2 S]V4+U?`u<6%ktS8]8GvLJ~>_#GTF84Zg(^ӘJ]3?s),F/cvƧ_Znxohƌh_- a$bIh2k{OLSޟ.># zp^"a@FW9%%v߀$Ih.#{z8V5t|[Mb\ ݛ2xZmo.ڇrp5z H+Mj1}KL/<^^xa;zۗ䟉g=>T!#ܢX`71b,P]M1#G' 0.1ʡ(QdM"uіt( .I|ȒFԵ!KfjjS( ;KHXڠVݹn.')Y#)P3ʄFKI:7 /S@  t|z$0^%P5,+X@0lI2ZBѴ"lku Т.љ?^6>z[e&t Cգ9cI Q$6j [Ι @j]IAUԋBgb41uD6ALzbÒq#nݪV7Zgy 3)Ԧֻk QcY*̈4CLouMǎ6~Ro;5 $ }㲌 b uɘi&Bwaä`q( B<պ m#9c [Oތb(WKxE yѕ(7 kg 4^,zn "@F&U0u7Z@('SbjIyV%P IL/՟ zM{kssJK{"5,kP\`iJuyC,ƣvݵT[$k(S=%ÞlSL,BWH{mV5 ^FɈ-c$) J2);{b9o[nlv[6%w,ՋG8jP׊Jb+H#fddyxdϝ:@GԁT8l@D8rQ:zu3cG:2X/, $K<2Y("n|2^!ЂLN^?[&)5y @{YJ_/ǃM̳z^SC?3cY_692hN^\[Yo667P ޚlq*C?܏%0S*|7P14)܂d9uI ʗb>:PB@7rd- 9F쟜H6"@*+AíJ9};٭Pזu" IS3U+&ktkT^TK~'b0aDtj`[D\K}sjvytp:>;t<_ώ/kJMQב'Kq~kzf] nM*M =G.t&YQ=\RmRg/9У1v|o%" K^g]'"LmsJ{﮸MLfqpdrPO (0d=\p _7kK st$[*c?w8)qZZ/5M爕v(وAS ܩ^ , SM7Y]aMMCMx`T{^]2J#:YZǂkE= _QyՆnՉ&mԲίPtR`L 5zRiR3qW;$BBKqI10mfBvLI-;Ȁ+@ZLo#VY2|;Qoj&īM@xOQpĤDOEv1V5 X.ȗFvXrc'jU$Jz1)B^YON4qmLw)?EW[G%?TE$C$P*,KbD ^K7tg :aI)J 8-2sws:4gA1jZV7ܤfZli5R hI.pρmh@kl]1U/|'aaW|y`cyKߟ O6y̰2k#.wh>ϔL,G=UI?G j%U[W%8Qf雪'Ҫ!Waן>#Q'xo$`Jy=.~PV2&V'I#8D9S5GZIKʛIC؞ õDtl f&O7=G*TK>{wKB܀+M92ɒ~J0_~&Qe]|1ʙM&OU'UY9_WمU+kOͭc .:zt彴wsJGҴhY 9{7: X5X])wMW\ |,m tnWo*3VfӇ6µ?!occ-NȐgЉĄ&%x~zLVj4A>YK]pA f۠!##]$!w9#*.p_W%[db7҂}\zP?Z큖M- $U3mTWQ![p$!]ƴX[7*YpEf*X04߁WVܪӔaQGM=3:$脱ݱws ~|e@rËxE^Rc ڏprm wQʃcO"]fAxD kwWnK#4b:!{% <>贼>C{:*I8Z JZIs~䍒;xDeB/f?*yṫ ǐ_7t:AG!&/^f$0EmJQf/ޱf`̈>>پJHȶdE@5fޥU6)J`m1rsa7J8r6hCL|r[iNT|X f}tcQG9~ww.jilTy5abu?Hj4@ ])*(HrF"$S0MDZŁ /4&Xum }n(Λ1Ξ `=/4Z} {bV >m^ J+ 닠a`|aB?)^l ή3G , [0 :v`R9e&m-*5hx0iT#A*6YP!l צ:#Qɗ%(|:;IA-zn/%gG)K8~6ŞM)EB;ݨX s6k{ ^T%bIėٶsgE(}6R@a!:9P YP엓+&bR-Wj"5p1Ŋ=!C ԛ^7f)o”vK#U-TWqs2"Y[

古诗文赏析怎么写
古诗文赏析怎么写

古诗文赏析怎么写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其他方法
  其次,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水平,还要力求做到“三多”: 一、要多读.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一个古诗词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的.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等.所有这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古人也说:“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 当然,培养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笼统地提“多读”是不够的,因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的”(《歌德谈话录》).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经说过:“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可见,通过多读好的作品,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于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二、要多看.要指导学生多看名家赏析的文章,或向学生推介优秀的鉴赏名篇.可以说,名家赏析的文章是比较典范的,而且很多东西是可供学生借鉴的范例,只要引导学生带着分析的、扬弃的眼光去看,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三、要多练.清代的唐彪曾经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若能坚持让学生写点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对于训练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还要注意:
  了解古诗词特殊之处
  古诗词有不少特殊之处,了解这些特殊之处,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并进而鉴赏它们.如语法方面,倒装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让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后一句让人先见其动,后睹其物.先果后因,隐显结合,写得十分生动优美. 格律方面,近体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对偶).同样拿王维的《山居秋暝》来说,其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方位结构对方位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上下词性一样,结构相同,对得非常工整. 了解古诗词抒情方法 古诗词大都是抒情诗.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业、年轻有为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无限感慨.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要学会写 写赏析文章就是把我们对古诗词的鉴赏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题型,既考阅读,又考写作,因此很为命题者所青睐.写赏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从哪里切入.这要看试题的指向.如果试题有明确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写.例如,今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要求就明朝诗人杜庠《赤壁》一诗中“荒矶鸥鸟满烟芜”这一句,结合全诗写一段鉴赏文字.命题者提示考生按“情与景”的关系方面去鉴赏,照此切入就是.如果试题对切入点没有明确的要求,那考生得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自己选择一个觉得有把握的角度.一般来说,考生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去考虑.每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具体作品选择某一个切入“点”.譬如思想内容方面的“悲”与“欢”,表达技巧方面的“显”与“隐”,语言风格方面的“阴柔”与“阳刚”,等等.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较突出的某一点,深入开掘下去,这样可以说得细一点、透一点. 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 4) 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对.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的不满,或对.寄予. 的愿望. 分析: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