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建筑的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21:04:09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建筑的特点
x|n#Ic`wu/oy\4RU%"))jIn"%q{Do7'Y ٭gw6S+Ιmȴͬ}w YYLM#:O֯>cӘcG I.7Ir.^omfk&yLlci+NN|7/y{;?H&4" tєbl&Gmr,_I'LL-h1 {Xq'ݏڍ5iu{DDCcStjzy[{7gJL.0gy[ڰ|"^k1tk9nb.COiNA@^#ބ# f0~ rdYXv6͑6lLd/??3vg \ٷU,ְ`4 0L4hZ f9ZL3Ee.'(=4$AuXN)kSn!u4Xcv_F`n59f*gG*h{hA-PŮ9߶NAǃ)Own CvFB$PH*aga3 kUcHW׻9V foW~K I&*!a|ٽf챵'2}IӁ͇ƫ>5OK=3\]1T#j9bqGtcL{pVPy /u)͜"1n}}WadV> %;!9 -ё2eL^%lana/IyȪG ܥho3G]%[$1kT+ aj i3l^a?e#o3tPz f>۞.LQl,>CDNQ؎ n1%zֆU D^P/߂~^E`BN`zd|oyl@wbο!'ӓ3"}ی'o%á MS_lm쵃]\8+BtRż؆H3f/8 8SBdsÛ/}: (N3Y%$K)'c<@DƌeUEDٶz2 |M; 1tHGrζ 姈S'B/)^l5kpqҤޜ,Rn?Htɘ l::E7v uIs4c?N.i^gKq5+Q^ҵ7on!2IDc t$ODEݙDH3'b"JG$ڀ-3i.G:)ӫLX~&x{'G>~d!؀M&<iŲLjEtv][+3V#if P[oyv '3'mFtp~>- /)[0֯v ? >~64pDΣ]B&X`w^mZ P3܋5dQ Sׯ S߾a2 d4fFK$~Da-XB\B n$\Q3\70W'yJ 5Cb$ꝴLp >.]Hdi؄sq28&ˤIوuDf)9ȋ$#k=^S Ky}UJ\Qj Ngw_xYܭs!.>apCp%Cv;?~Cd7 Q+bBUZFuܻa:m175 뙿Sѽ&R sY@+LK$J香+2g1cllÄ@EH;=ŞhN 벴l뷜gQãY"8mS8Do'1+Rǖ7`% 4X昘RU/ tOsJ>1 R;YKFV{MMW , BIclߊX pjq!u|LV>S,Ewh1a!JDC$Zy5Svx~zvʝ#S֞ϵ>7!/ J.?ŕ^#;FAC rⲄ&DVkŤRe Bw˳0$7#좌RO'=%]x뫏a3ާ8d>^ ,xe@li!,v6?l:xYeGU”} o1oYzݪNu 4HxNkrs}^cdld)<ÝTUh(N5 ZHT!h5«͐Nڄ)HъЀna67a,yW^\u`-LUSڒ 82Lf/?)uQr ~G_\gS.Q6mNd#;l%U#0Rpu2\]@}L]X." s%P+1EJTLms,IMt Ṕ`g) )3Ԃ +s L$T+R!pD`)'N%Y"u #`ۭ;i|)=0K>ǞGqI=Cqe0].m0²Vu#&'u(=rGf6N0(]Vc7 px0.U*)sIq2Pi2Z]<'rpz`@Qg:T8]67y&`+QgA=U_:|zvۚ) x-A7:t3D o խm.& %O mF H)&Bs,Px21 -k< 6 ےӣZsAyX{TG},̿;œ>gx]J9@#Gp{ "We_]2MM+r) [Mgf|ރ4x@=v^UJB&Ƙ1uL&`H+a671XX3wPC6d̒r&Eh[0!yGItb;Zi{Փ T5A^~H陬]FiA(϶5-~⑅ًiƜX7%=!:.8!:΂i S]P: (@*Bc?w7]*{+uzD´Ɍ,(;(s '0ҦQ#PaJVJ7gKsq<7[d']4n0 8uTJӚ}zb8Cz lSO)9V! \ <ږAek &P?je{)'i;hF}A6!*0r2l|pd!@Rj`F=ٔ07DTV%JhgA5[٩ \T|1Y6061Og9 Z2޷ї.՝J /HV}L 3zV>FȥGncrb)j>_.t 2JqVŤEOɰ$AӠ0aM_\!VpT~+<{c1xX}#~C3cg7s J x*r(vUKy l$'+-s'7:uwiƤLIxJXt棿YѲNL%}B ‰}PO2e)I0ao(U\ 9 y7)ZXիtxL顙$ji ߑwyfgc:֮~Bu><E%j~djm Gsލ#&@*Q`bUҫ3薡n.l3g]x&B\g a$F 2&܏Krr@[`4Iu]"GǀY@T lZyCHв]څ֦eeG/]ou8( }ƃ\ݔR, b@*uͯSlMjW3eUnwN k~Lp'n)DuFIBbs{e@TwƇv_d@(XsJEu?xOݩ4)!4Yױ; Tws* g/Vi ^З u.=A\,:x1b^5uݲ~LI`]E0rH'M&,|Q7xdZ ,^p^2MBG;9qFLJJ1HK XL7#8#H0-kŽ)sb`+eV+0 Jx ,S{m9vr9NQ%y;> йyb:VgwV7h7N!~YGK~ y;K|t$aˁޫ;O ڙP7Jwra*Z,CM'<@Wd$7:Q\&^0c:py|bĢL{&ÿ.bV-v᦮&;yAt#%w nœ{=`̠ȒGo[빇fF^&gYϤ}Σ.]̢?W`~ V< @փ`4ߴlqmp@a2/zNsIsb͔Ic:+&wS%\3FrҌ:q/ܯ>1cyv5t=h* ,\) A-K9_\ [gh &I{i4NU=a_m<&NfB-V:8oa'~:{&ν.\C նSujiTxwVޭeF>+>>rsAVKA|cK8[K(}װ?cnI{VY+qCh}I*ީF3ˋ1 -8>!R3LsWc~uBʱlDTAm*h,4WyCEmV<)sB<,1HG,i Gvja<*%6# ө e}DČGHP+ ʮ:PŴv,kéc~uzCq܉gŀhv $Q' QatDÀGt J^-oJ u+3RBۜ!Рs$`^o5kKkGfsً"wdC PK1!`;0)ɬ`/Mi*7ִhxXIqe~ԄWP`^txAt>^a"OV*U֔8rxײM{"㯜4ID%Rr6 B_F^u>:Z}"/y3+?A4nID呕|&1{~o aQUpi˒i.ҰŠ#"ʛycĪ>ʱ`9=T0zy2K&NxbOH4NEUݼǭO)-GnU;n:_:T x_)䚩 :c3*`c.'NSy%FԹN$4zR|^fO]yI2q/`;PQ쓛YC\~̐ajG'1~YSp{~I1' 0^.,l_+8l/<*R3YtBeBSȘ?''7SD jsm,{ԙ91=xr/E;O7fKr d9?otB@$Ƨx˟ r&j&?,Ӝn<~H"ws1Wp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从原始社会起,一脉相承,形成一种独特风格.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使用范围较广,在三者中居于首位.它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在相邻木架间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抬梁式构架在春秋时已有,唐代发展成熟.斗式木构架也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立柱,但柱的间距较小使柱能直接承受檀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构架.这种结构技术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汉)已相当成熟,流传至今,为中国南方诸省所普遍采用. 井干式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不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如同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井干式结构需用大量木材,因此受到限制.中国的陶瓦出现于西周,有板瓦、筒瓦、半圆瓦当和脊瓦等.瓦的各种纹饰也有数十种之多.那时的瓦是用泥条盘筑法烧制,先制成筒形的陶坯,然后剖开筒,入窑烧造.四剖或六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古人称剖瓦为削,削开后谓之“瓦解”.板瓦是仰铺在屋顶上,筒瓦是覆在两行板瓦之间,瓦当是屋檐前面的筒瓦的瓦头.战国时,半瓦当都印有花纹,并有了圆瓦当.秦国的圆瓦当上出现了卷云纹图案,沿用了很长时间.汉代用“延年益寿”“长乐未央”等作为瓦当的纹饰.唐代时屋檐前的板瓦上有了“滴水瓦”,板瓦有了滴水和瓦当组合在一起,可以防止雨雪侵蚀屋檐和墙壁.琉璃瓦最初只用于檐脊不用于整个殿顶,到了宋代,才出现了满铺琉璃瓦的殿顶,从而使建筑物增加了绚丽华贵的色彩.砖的出现比瓦要晚的多,最早的砖有方形的、曲形的和空心的.方砖多用于铺地面或屋壁四周的下部.铺地砖没有纹饰,包镶屋壁的砖多带有几何图案.还有雕刻有收获、猎渔、煮盐、宴乐等图案的画像砖.搭建阁楼,绝非简单意义上的装修而是真正的大兴土木.在搭建之前,一定要有建筑专业人士作指导,推敲审定方案,看看搭建的可行性.切莫擅自主张,改动结构.讨论与推敲的重点在于承重和荷载问题.需要明确的问题有:原有建筑本身的荷载是多少?哪些墙体可以承重?这些问题明确之后,你就可以确定能否搭建阁楼了. 如果搭建没有问题,下一步是考虑如何搭建.确定功能:阁楼的搭建,肯定是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满足原有建筑物格局无法满足的功能需要.因此,首先应明确阁楼的未来使用,不同的功能对空间有不同的要求,这对于确定阁楼搭建的范围及标高有直接的影响.确定面积:根据墙体受力和承重情况可以明确阁楼搭建的大致范围.没有必要一味地盲目追求面积.确定标高:这是搭建阁楼的关键.
中国古代建筑
(一)殿堂
中国古代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堂、殿之称均出现于周代.“堂”字出现较早,原意是相对内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有夹,室的两旁有房、有厢.这样的一组建筑又统称为堂,泛指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居处建筑.“殿”字出现较晚,原意是后部高起的物貌;用于建筑物,表示其形体高大,地位显著.自汉代以后,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筑,但宫殿、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称堂,如南北朝宫殿中的“东西堂”、佛寺中的讲堂、斋堂等.殿和堂都可分为台阶、屋身、屋顶三个基本部分.其中台阶和屋顶形成了中国建筑最明显的外观特征.因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殿和堂在形式、构造上都有区别.殿和堂在台阶做法上的区别出现较早:堂只有阶;殿不仅有阶,还有陛,即除了本身的台基之外,下面还有一个高大的台子作为底座,由长长的陛级联系上下.殿一般位于宫室、庙宇、皇家园林等建筑群的中心或主要轴线上,其平面多为矩形,也有方形、圆形、工字形等.殿的空间和构件的尺度往往较大,装修做法比较讲究.堂一般作为府邸、衙署、宅院、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其平面形式多样,体量比较适中,结构做法和装饰材料等也比较简洁,且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地方特征.
(二)楼阁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楼是指重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阁为主体的,独乐寺观音阁即为一例.楼则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经楼,王府中的后楼、厢楼等,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后世楼阁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 古代楼阁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城楼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汉代城楼已高达三层.阙楼、市楼、望楼等都是汉代应用较多的楼阁形式.汉代皇帝崇信神仙方术之说,认为建造高峻楼阁可以会仙人.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筑也是一种楼阁.北魏洛阳永宁寺木塔,高“四十余丈”,百里之外,即可遥见.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仍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可以登高望远的风景游览建筑往往也用楼阁为名,如黄鹤楼、滕王阁等.中国古代楼阁多为木结构,有多种构架形式.以方木相交叠垒成井栏形状所构成的高楼,称井□式;将单层建筑逐层重叠而构成整座建筑的,称重屋式.唐宋以来,在层间增设平台结构层,其内檐形成暗层和楼面,其外檐挑出成为挑台,这种形式宋代称为平坐.各层上下柱之间不相通,构造交接方式较复杂.明清以来的楼阁构架,将各层木柱相续成为通长的柱材,与梁枋交搭成为整体框架,称之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变异的楼阁构架形式.
(三)亭
中国传统建筑中周围开敞的小型点式建筑,供人停留、观览,也用于典仪,俗称亭子,出现于南北朝的中后期.“亭”又指古代基层行政机构,兼设有旅舍形式 亭一般设置在可供停息、观眺的形胜之地,如山冈、水边、城头、桥上以及园林中.还有专门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钟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圆形、多边形外,还有十字、连环、梅花、扇形等多种形式.亭的屋顶有攒尖、歇山、锥形及其他形式复合体.大型的亭可筑重檐,或四面加抱厦.陵墓、宗庙中的碑亭、井亭可做得很庄重,如明长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做得雄伟壮观,如北京景山的万春亭.小型的亭可以做得轻巧雅致,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亭的不同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构造作法,亭的结构以木构为最多,也有用砖石砌造的.亭多做攒尖顶和圆锥形顶.四角攒尖顶在汉代已出现,八角攒尖顶和圆锥形顶在唐代明器中已有发现.宋《营造法式》中所载“亭榭斗尖”,是类似伞架的结构.这种做法可以从清代南方的园林中见到.明清以后,方亭多用抹角梁,多角攒尖亭多用扒梁,逐层叠起.矩形亭的构造则基本与房屋建筑相同.
(四)廊
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在廊的细部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凳、鹅项椅(又称美人靠或吴王靠)、挂落、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性建筑构件.
(五)台榭
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最早的台榭只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无壁、规模不大的敞厅,供眺望、宴饮、行射之用.有时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台榭的遗址颇多,著名的有春秋晋都新田遗址、战国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国故城遗址、秦咸阳宫遗址等,都保留了巨大的阶梯状夯土台.榭还指四面敞开的较大的房屋.唐以后又将临水的或建在水中的建筑物称为水榭,但已是完全不同于台榭的另一类型建筑.
(六)庙
中国古代的祭祀建筑.形制要求严肃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
1、祭祀祖先的庙.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帝王的宗庙称太庙,庙制历代不同.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2、奉祀圣贤的庙.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庙,又称文庙.孔丘被奉为儒家之祖,汉以后历代帝王多崇奉儒学.山东曲阜孔庙规模最大.奉祀三国时代名将关羽的庙称关帝庙,又称武庙.有的地方建三义庙,合祀刘备、关羽、张飞.许多地方还奉祀名臣、先贤、义士、节烈,如四川成都和河南南阳奉祀三国著名政治家诸葛亮的“武侯祠”;浙江杭州和河南汤阴奉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岳王庙”和“岳飞庙”.
3、祭祀山川、神灵的庙.中国从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川等自然物并设庙奉祀,如后土庙.最著名的是奉祀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的神庙,其中泰山的岱庙规模最大.还有大量源于各种宗教和民间习俗的祭祀建筑,如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财神庙等.
(七)坛
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坛既是祭祀建筑的主体,也是整组建筑群的总称.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祈年殿有三重檐分别覆以三种颜色的琉璃瓦:上檐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八)塔
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塔”、“宝塔”.塔起源于印度,也常称为“佛图”、“浮屠”、“浮图”等.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数量极大、形式最为多样的一种建筑类型.
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地宫藏舍利,位于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刹在塔顶之上,通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珠的塔刹.
塔的种类众多,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按性质分,有供膜拜的藏佛物的佛塔和高僧墓塔;按所用材料可分为木塔、砖塔、石塔、金属塔、陶塔等;按结构和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剌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楼阁式塔著名的有西安慈恩寺塔、兴教寺玄奘塔、苏州云岩寺塔等.密檐塔著名的有登封嵩岳寺塔、西安荐福寺塔、大理崇圣寺千寻塔等.单层塔著名的有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北京云居寺石塔群、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等.剌嘛塔塔身涂白色,俗称“白塔”.著名的有北京妙应寺白塔、山西五台县塔院寺白塔等.金刚宝座塔著名的有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
(九)影壁
建在院落的大门内或大门外,与大门相对作屏障用的墙壁,又称照壁、照墙.影壁能在大门内或大门外形成一个与街巷既连通又有限隔的过渡空间.明清时代影壁从形式上分有一字形、八字形等.北京大型住宅大门外两侧多用八字墙,与街对面的八字形影壁相对,在门前形成一个略宽于街道的空间;门内用一字形影壁,与左右的墙和屏门组成一方形小院,成为从街巷进入住宅的两个过渡.南方住宅影壁多建在门外.农村住宅影壁还有用夯土或土坯砌筑的,上加瓦顶.宫殿、寺庙的影壁多用琉璃镶砌.明清宫殿、寺庙、衙署和第宅均有影壁,著名的山西省大同九龙壁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桂的代王府前的琉璃影壁.北京北海和紫禁城中的九龙壁也很有名.
(十)坊表
中国古代具有表彰、纪念、导向或标志作用的建筑物,包括牌坊、华表等.牌坊 又称牌楼,是一种只有单排立柱,起划分或控制空间作用的建筑.在单排立柱上加额枋等构件而不加屋顶的称为牌坊,上施屋顶的称为牌楼,这种屋顶俗称为“楼”,立柱上端高出屋顶的称为“冲天牌楼”.牌楼建立于离宫、苑囿、寺观、陵墓等大型建筑组群的入口处时,形制的级别较高.冲天牌楼则多建立在城镇街衢的冲要处,如大路起点、十字路口、桥的两端以及商店的门面.前者成为建筑组群的前奏,造成庄严、肃穆、深邃的气氛,对主体建筑起陪衬作用;后者则可以起丰富街景、标志位置的作用.江南有些城镇中有跨街一连建造多座牌坊的,多为“旌表功名”或“表彰节孝”.在山林风景区也多在山道上建牌坊,既是寺观的前奏,又是山路进程的标志.
华表为成对的立柱,起标志或纪念性作用.汉代称桓表.元代以前,华表主要为木制,上插十字形木板,顶上立白鹤,多设于路口、桥头和衙署前.明以后华表多为石制,下有须弥座;石柱上端用一雕云纹石板,称云板;柱顶上原立鹤改用蹲兽,俗称“朝天吼”.华表四周围以石栏.华表和栏杆上遍施精美浮雕.明清时的华表主要立在宫殿、陵墓前,个别有立在桥头的,如北京卢沟桥头.明永乐年间所建北京天安门前和十三陵碑亭四周的华表是现存的典型.
一、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万里长城已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闻名于世界.
长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修筑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当时的秦、赵、魏、齐、燕、楚等诸侯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和自卫,都兴建了长城.秦兼并六国后,为防范北方匈奴的突袭,于公元前213年发起了修筑长城的巨大工程,把秦、燕、赵、魏的原有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建.整个工程共征用民工30万人,连续花了l0多年方告完成,建成了西起甘肃临洮(今岷县),沿着黄河到内蒙临河,北达阴山,南到山西雁门关,东抵辽东的长城,全长达3000多公里.由于长城工程极其艰巨,民工境况非常悲惨,故留下了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
汉代除重修秦长城外,又修筑了内蒙古河套南的朔方长城,以及凉州西段长城.凉州西段长城北起内蒙古居延海(今额济纳旗境内),沿额济河,经甘肃金塔,西到安西、敦煌、玉门关进入新疆.整座长城“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构成了一个严整的防御体系.
汉以后的北魏、北齐、隋 、金等朝代都对长城进行过部分修建,到了明代则进行了全面的重修.明代所修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全长约6700公里(一万三干多华里).整个重修过程前后达100多年,可见工程的浩大和艰巨.其中,山西以东的长城采用内部夯土,外面用砖石砌筑的方式,山西以西的长城全用夯土筑成.整座长城上又建有很多关城,关城都建在地势险峻的要地,著名者有嘉峪关、居庸关、山海关等.其中嘉峪关是现存长城关城中最完整的一处.它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气势雄伟,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相传,在修建这座雄关时,不但设计和建造技艺高超,而且连用料的计算也非常精确.在关城建成之后,仅剩了一块砖,这块砖被后人放在重关的小楼上,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