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能给我一份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21:21:20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能给我一份么
x}n3ޭmzޱ3F 3#jE\/$%Q"Em\$QwދBfz Øk9u,U5x<3m/f]6ζ1p#otoNљޛd>H~/ϥ-gr}SG77tww5ܷu7Yu7_/^=yw+h$i\ˡ6.~:ά}~_\Ҽ_0=|$MkZ%/5``vlL{o_e3pgëљ񢭃<b*wn%ɕ<2u;\yȔdɦ9C0oVty>>ܧ|sLǓ2 ~>v̽ߢt=ߓ7]6|8똃J^LtH'Sx;ֻSAC;G'wݗg-:5%W\wƟ'20D:F0*$M?f^59<\>zgSc>S̚ԻJU,7wݳFE^·M-뤂usve~A qO]O8 jWꬰBztM oIw{Rt_j~i]ι>cNۺ^pͣ}7&v+oJؽ} ;%GLRoJgy͑}jŖ{2ɠz_?nS(aE+W8)iMT*_2zgPIBr;34[mwPGoD5Uom8s @x{j+9VۺzAM;IZ},3>2j0ڂDpP M5L{SXAn`N?{7ы޷t|v&ȅER wPT2Y 'Jeu+$C'M)e~$8_ۍe ~?|^MQE=n5@qKn*wM*R1gPFoc !n-n8)a LBA~v=-x7Xo{3{΢f%ahL٭ E_$;rMz^#YIaHV͸!aCpm./vdŮbDCϦx9P& \/a47z%;}'i9tI'7!i|-RY1 zJɤ~轎 j1PSU6憙%)R k]έ<+?r5(P4$"[3t?)m'gHb#`!(s])2o#_>`yڂRl~&g2_8#"%g9&]z69;Zǝ%MYГi NPfvU΢v& ^[a O(gaH 'KH I9|>)MGmU]l%Ms~p7=@< T{u|a+oH'9.nR|u^`.?$L񁲝@M=MfJTn^.% Nqn ;ERGay>e>Y%&#k  X+ib=foTM;yI^`2O0@^o`3iQ>{0df&:cQ6ZqWݭ$[~BUҠƣ'e+OѶm٢Hx VO&X4FHI%}_Nk$"J1h{qIwhmGUn(ա 17A?yT`k1AP^2qvXoXK]%dn>|bS -pm]::&L J.qq@Eh:#L={`HY- p*o &2F=1/t\mmnH7}IXo;7k>`!7 L_s$:sf@(}=/0!m"">ioEDHS7t#J .UӸ[GB 6￿*X@Jэk wjEDaXr_3 QJjKMsSP෈^|nˑr #ZbV}ƌz,_Dξ>aJjRq k_<5ދZG?߱%opDeӷi`澖a&Buou*ec@Wf@u.|aAe'2|`?M:; }vPB¶D΃0{䍏00[HC:ɢ%DEP`j ǮHy[sFɦ*mNjRzYJ~j9Q={BߧF g@+5{'ظKEgLJ&T('P&uTS긧' `δwݣ:9o`q waۂp0pfRwbRʹdRSX)Y.*owUxtLrXI׏CFzU&֌ k bPzc~,QZ9<ݑ7ȌH qt ne ,F/~l)0MD"Uh&x0~+-8^1Qp`0܏;VU KkÑYB$ְi 33IƓI6-[|]rN8dU'C!j~3S4e:yJ[+E"%^=HG3/Q @K_7M!Ji/36dlj-n{SH'p[_ H[gr0lJdr{°i0²UP3_3(xjx#1ÒlPDȒ){OPd~߬il$̋Wdg]d}{pǏ ן:nL1l~u5DMlO7B4黧ӈ"h$ANYQ[ ,C&D0;QJY,rlI*AD\c;uGQ|r:uSʊjYOmWb DiЖO3^ :0]ƾ(:J4,A@5zq9xvavb>[$wG"Yuv&8-F [NdYuRqO/8%QO9m `/v025{nQA?@ BNtćjn!*`1D,(=s,a>@uw Ƚs[rhImO[UnDz\3ZU/̓'O&iJ{Tze fYͭVG2w;C5:x#Y5sT]p~=zC]Ûgā@,苡1Д=8XtOB!pa1-7s>=5./S`-SlУFKe Ts({J2dNnv1tx1L/lƛ34W'c<^}%zG q'FaFͧm2(ʘn/;UE | | ?kOAh%{D u 5mQFE>_-rH({ ,NX0#3eQ0c&&*m] 8!]$NalݔRKZDoœ]}:La~6]4) $&ɻY)~D'noJ3Wpt)w0ڣw; 7b-rPCKԋ,c(@&NJ8 *t"D.Jj.ҍHZ R6 iHQdiƈ1K}uJݤ Y;L븵 ? {\n8+Qwi³eA!&p/zQ̚W5'.f[+: I!3Cqm?ź]YH5jHv &  jcPׯ!m wϪ.]>c6Hjyc XaTLc0>4Kf[RV CC皗e -R@9}F8D[zݔ:{*\.nZaT脥d%֍,m &xLP[14~\q8j~V$7 _R^+[I0]Gz(R*8k! 昌 e(3y_$tZo((\kE . 0-rqY1s;ތCC=itn$)mXDk[T~x)ˢS6J!uA޹2M9t+m (Q`z̓oFVFL<@BZޣ+js-f|p2:"m z 2ICcNXL6Ci` %L:ۡOygSE []DYKaIݎtޒYAaddGZNsQ*2#MU}r`QdIJ7ji pFgaa4Ț읻Ĥq3 ׷)Lq j0 d"6`{_I<_29R7'&:Y ~0o!`b+;*JbAlpD^ϑsbn%mw@j qeH]‰1 43dףlK{lΡ?eEwX*jjJlpCUjLY%Í:U{'|Q ,ϴّb;3 k`dm!Is+(y4˥! Vw-DF`AO1ׄ ]$&guRRЗ.vX#᩸^#(=fyDXg rF dmREIjE -@xU\$8Xhʝ`sB5T:\aΛxD .JxBX(u9|Txw!'L)7;Aco8 T$/aQ$+ŞVtkqR;_`< J@S݁$Ҙ7|J~cp@9I|6DeN|e7 OĿ%!EOB(z֢uG5q4(iB|h[ayĎl[g8?4-)}UM2]Y+C5R̻W+'rW q<)9X5D3fnfMZPdouSkuT 4ߔF5Cr?HmaTU9~ӟ? ʹn{|BaS983r3SZuY &g){ ] v'7r1!ФAP,pV l£tC rn vu'tMOı,usZ?ĤdY+&k'VikYiBOy#Mh?bȭ|y:G[DKa0埦'pIXm!g8)kGt g/Is >ڴ_?Wj$xhV!j9d)wmi𐦿,iRAMϊpUĨKNX (˯ Q)ugo㸅*3 &kIe!F=blݐ t;^GT"ZB_ dZ1+Ԙ?i:00a`R]Wrά'8PjOj{L M6rh*~6b#o4z~ޟ<Ǐے-;ExˌEqa.=I_X3R'cu73/da=Yzhm7)]cMrO% ڡ)&;(=I"Wȑ8:h>ibL"Xxesl+Xzn2q ӇBJmj' p$ы"L G+F=wP#Zy_S7n̸++9m-z\i46]ZERl B"8F!\/zJ$}b ш }Wx0> ?&MIGcFWH\m떰H{{|ݩrq䦍M2y&m@#aQɓGDb :~h \"6U̖%~7w2?H׷lk@u|-.*QLe%áN"~[e\ csQj8Q#oa`N SZɁ**y=C9fY@_6fTVnH%|t4륇$JYg=p@x?\#9EGW rNu[ b뢽4~o-(b㐒3sb]IyMs&;Y S1@ rYL/HUHCki.o1к ;z][;˻{GdJj/`0[,kݣfX6 vYP:b-J{a7Yσ}ҕ Y" GH֊Aڽ4y.ɡ~ת8OĹw󈹆 2ڮBH=`L5GRMk$>^]2_+R[bZB!ٳ-r?#(v>1觗GǞp>!oyR 7ܫY_Z5X '-h~.T#xGV79Z|n:,σO&n.+L^GmL \W9;~eh+, P&z |V_~;L/VxҘ`L 2,=9Wj R%mṅu9˧Kp`Rm,WݗWs|0;X+9L(g1%fh~Lq;j {(= 6Yjv0!-_ԛlQtM?t4↩,,bL?JɹOn k'MЭ$<vvkvJ 9QKSw+<6P~ZK|?r<9O|-Zb݊e^YP ޓNb[Be$|#>ƎUܕ4 0Mwڻy. U2Փ*޵V}6+g0 >/7ZEhr2=F}xԍ^ѕgiG~iN2qW[*#k٥;$u83cQ/5 ge̾h$yiS&94 #(,0eu &~(dC7Tߝ`FYnB4nFңf)&&̵Fa-ސqW씦W G&|/2SocSFak* o{; nWo'w}ãaԵ)]\o{dqݹ0a5%Hex]ZlOx_`#/A $i0=r\=EE㨞Y̭*fmdo, J&2zK,xҁ X x)~+z̛p@νŖW0=<>z_-3,qKLB_vC:Sq;yYtE(Sl<6d&tzI 9ڻw5[U N>EY~aǕ=zͣہ{9P?lK)B#)]i#cT m`by{N%ށw퓂\RqUi>6}x՚YJ ?Qךp:%_Կ,t +wd1]5|`a[ŮsϩE0Mʯh/?|QoIUa+x\F'|rTtiz =ڳ>N7]Pk]5C)k'x9L/|^8DT1(5|.^|0 .2zdno~kF7]~ křx2g};'8/Q O'= ºZ]ҜTLA_ KmxZ*eyP}ꨈrEE7K!&P#:*=FeFZE/I- 4#KB-ȥ0TJ䉴NNߪwXہ{3߯zc/b_[E4Ks+'Em6rsx3^%%ܱk:"OXvCQ3q>"ľ\xؑ&ށ7X|Gkc@aH7C+z_-{wo Hbh CrU40Ќhcj@fL6Ĺ!r^6^wGE fg^WYi-BMi/AC)Rc+K083+#xH>OsW|>-ke?`ZW)mJw{p S:+'jRU7#؊ b{dze%<0\jϣf.֎=Rc=hiW[$.6Nv[l,XP5< a~&:X=TJ0Gbo5<+az!Q: ^kL҇&/,RΒ:X#G-kn?w$0{m{y:heF%@[h)'smD`G1ʚrC&Fo:b!9C9gsąǘ^'0|u5WW7L?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能给我一份么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能给我一份么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能给我一份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
(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孔子与儒家 (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
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
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
(2) 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
发展:庄子.思想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
(3)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历史意义
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经营方式变化,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士阶层扩大,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发表主张.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内容:各家主张战国时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另外还有法家思想需要注意,为后来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2、 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
背景:汉初黄老之学不能解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需要新的理论适应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经过:A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有限限制君权学说)和天人合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三纲五常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汉武帝的反应
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3、 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唐朝: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儒学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影响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
(2)内容: 程朱理学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主张:A、世界观:理.(在世界――本原、在社会――儒家道德伦理,在个人――人性)
      B、方法论: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事理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人伦道德)
影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陆王心学:强调了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陆九渊主张: A、世界观:心是万物渊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内心反省
王守仁主张: A、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B、方法论: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 良知支配行动.
(3)影响:A、是宋明儒学主流,影响深远
   B、三纲五常维系专制――消极
  C、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积极
4、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
(1)李贽思想:  背景: A、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
B、商品经济的冲击,市民阶层兴起,主张追求个性,发展经济
C、儒家道德与吏治腐败.
  李贽主张: A、鞭鞑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反对孔子思想为万世至论,反对四书五经为思考标准.)
B、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2)反对君主专制与经世致用
 背景:明末清初,士大夫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结合形成经世致用思想
 代表:顾炎武、黄宗羲.
主张: 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批判君主专制.
(顾:<天下郡国利病书> 黄:<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影响: A、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B、冲击君主专制
二、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中国古代的科技
(1)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造纸: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为“蔡侯纸”,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
印刷:A、最早有明确时间的印刷品《金刚经》 B、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由胶泥活字到木活字到金属活字.
C、13世纪传到朝鲜,后从西域传到欧洲
火药:A、起源于炼丹 B、唐末用于战争 C、五代和宋广泛使用
D、14世纪阿拉伯人传往欧洲,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在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久远A、战国—司南 B、北宋—人工磁体的指南针,用于航海C、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地理大发现
(2) 中国古代的天文、数学、医学、农学成就
天文学:   A、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著作,其中《石氏星表》记载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最早的星表B、历法:郭守敬编制《授时历》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总结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解决实际问题为内容、以算筹为工具,以十制位计算的数学体系形成
农学:齐民要术:南北朝贾思勰,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介绍北方生产经验
农政全书:徐光启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经验,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创作.被誉为“中西近代
科学先驱”.
医学: A、黄帝内经:编于战国,成为西汉.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B、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写,是临床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C、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药物学巨著.
2、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1) 中国古代的书画
A、 书法 历程:(1)秦汉时期:秦篆汉隶具有美感,但多重实用
(2)魏晋南北朝:发展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张旭、怀素擅长狂草;欧、颜、柳注重规范法度、书法理论成熟
特点:通过线条变化,将绘画艺术与书写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士人追求自我理性和个性的独特艺术.
绘画: A历程:汉代以前
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源头 战国:出现毛笔绘制的帛画 汉代: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浪漫不失古拙
魏晋--士人群体的追求也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
代表: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其绘画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注重“以形写神”.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
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全面辉煌,创制法度,体现盛唐气象.(吴道子)
宋明:文人山水画,写意画,风俗画
山水画的背景: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由衬景发展为独立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文人山水画的特点:注重内心情感的表现,诗、书、画、印结合.
风俗画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在艺术上表现.
代表作: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写意画(从略):注重表现个人的内心感受.
(2) 中国古代的文学
A、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保存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何
为风、雅、颂)
B、楚辞:战国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代表作《离骚》
C、汉赋:汉代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巡游兴盛.出现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赋,吸收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
D、唐代诗歌
背景:A、唐代的繁荣,文化多元 B、科举制的推动
代表:(1)李白: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精神 (2)杜甫:安史之乱后,忧国忧民,体会国破家亡的痛苦 (3)白居易:中唐以后,战乱平息并未带来往昔的繁华盛世.白关心民间疾苦,寄托政治抱负
E、宋词
背景:又称“长短句”,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词作传于民间.
代表:辛弃疾、苏轼与李清照、柳永
F、元散曲:关汉卿与马致远
G、明清小说 背景: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3) 中国古代的戏剧
A、元杂剧
B、京剧
原因:北京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艺人聚集
概况:乾隆年间,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进京
影响:形成京剧,在同治、光绪年间繁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 器物之学—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
1)、师夷长技以制夷
(1)背景: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冲击加剧,中西联系扩大.B、为了解西方,抵御侵略,一批先进、爱国、具有经世致用思想的中国人冲破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代表:林则徐—A、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设立译馆,命人译滑达尔《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介绍地理、历史概况,开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魏源—依据《四洲志》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 3)、影响:A、研究介绍世界知识、“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
B、 为抵御外侮,谋求独立富强而学习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2)师夷长技以自强
(1)背景: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广泛传播,对儒学为核心的文化产生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之体,是否兼采西方文化,成为严峻课题.
(2)主张与实践:主张:发展“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前提下,采用西方实用技术,才能自强、求富.实践: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与顽固派.
(3)评价:A、局限于物质文化层面 B、冲击了“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了舆论环境.
2、 制度之学—变法图存与民主革命
1) 维新变法
早期维新派: A最初是洋务派的支持者,冯桂芬、王韬、郑观应是代表.
B主张: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商战;文化上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思想:
A、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B、代表: 康有为----A、设万木草堂,宣传维新理论. B、《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和孔子亡灵,否定专制思想基础.为维新提供符合传统文化价值理论依据.
梁启超----A、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的必然性.B、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
C、影响: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开辟新的道路.
2) 民主革命(略孙中山三民主义)
3、 文化之学—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
(1)、背景: A、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袁世凯尊孔复古
B、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传入,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为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政治革命,必须要思想革命.
(2)、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核心).
(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指导思想:西方的民权、平等和达尔文进化论.核心与基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4)、内容 核心内容: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 民主----不仅指人民主权、权力制衡等民主政治,也包括共和、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理念.科学----不仅指科学技术与知识,而且包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还包括反对迷信、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使崇尚科学成为社会主流.
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A、代表:陈独秀、李大钊
B、原因:认为儒家思想是专制政治的灵魂
C、实质: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进行扬弃
D、作用:为解放思想和文化多元创造条件.
文学革命:注意形式和内容
鲁迅----《狂人日记》,批判吃人的礼教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不仅主张白话文,还必须彻底改革旧文学思想内容.
(5)、意义:A、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B、在政治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沉重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 C、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创造条件
4、 救亡之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李大钊:受十月革命影响,新文化运动人士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李于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新文化运动的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各种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织开始出现,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3)、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1、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
(1)、提出背景:鸦片战争后,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都以失败告终.不推翻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只进行改良,不可能挽救危机.
(2)、提出:1905年,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这个纲领被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
(3)、内容:前提:民族---推翻满州贵族专制统治 核心:民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平均地权
(4)、意义: A、集中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B、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族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D、以三民主义为指导颁布《临时约法》
(5)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A、提出背景: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孙中山寻找新的革命道路,十月革命后俄国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影响.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B、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际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的含义.
C、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为适应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时也为三大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新三民主义确定的重要政策原则.
D、与旧三民主义的关系:明确反帝反封.
E、意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A、五四运动与建党时期:领导五四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建党工作.
B、国民革命时期:参加国民革命,注重理论研究,分析中国国情.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重要性.
C、土地革命时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党的工作重点转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始游击战争,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探索出开展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革命道路
D、抗日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等理论,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重大问题,对中国革命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E、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意义与特点:意义: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点: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A、建国前夕的建国理论—七届二中全会的建国思想:工作重心转移,工作任务的转移,革命后的基本政策,总任务—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变成社会主义社会的提出
B、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经济方面: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三大改造.
政治:《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建议.
(3)、毛泽东思想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
(1)、背景: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工作重点转移,开始改革开始.
(2)、邓小平理论
A、概念: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系统回答了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组成
①、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十三大:1989年,提出社会主义阶段阶段的理论、三步走的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南方谈话:1992,深刻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基本路线,使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
人心,为十四大召开奠定基础.
   ④、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⑤、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⑥、其他: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国两制的方针
4、三个代表
(1)提出背景:21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临机遇和挑战.
(2)、提出者:江泽民.内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重大问题.写入党章:2002 中共十六大
(3)、意义: A、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B、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新中国的科技
(1)两弹一星:1964,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6,导弹核武器成功,中国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心导弹;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
(2)载人航天:70年代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将杨利伟送上太空.
(3)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第一个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和“第二次绿色革命”.
(4)、1983年,银河-I型机诞生.
2、新中国的文艺方针
20世纪50年代,双百方针的内容与作用—文革中的破坏—新时期的恢复与文艺的繁荣.
3、新中国的教育
1950年,开始.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1986年,《义务教育法》;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 起源—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1)智者学派
1、背景: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学者开始关注人本身.
 2、主张:认识社会、提倡怀疑、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切构成了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民
 3、评价:强调人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和命运的作用,树立人的尊严.(重视主体作用,忽视道德 )
(2)苏格拉底――哲学成为人的学问
 A、主张:A、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B、强调知识的作用,应把道德与知识合二为一,美德即知识 .C、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的美德
 B、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人的科学
(3)亚里斯多德――逻辑学
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影响:A、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希腊科学文化的集大成者.B、为现代科学门类奠定基础,使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C、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
背景:A、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上千年,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中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D、由于没有成熟的体系,只得借助被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反封建思想.E、14世纪中叶,黑死病蔓延,促使人们反省,宗教束缚下的生活形同死亡.成就:文学的复兴:前三杰
 代表人物—前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重点薄伽丘 .
薄伽丘作品十日谈,主旨宣扬人文主义,批判教会,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
艺术的复兴――后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达.芬奇: A、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思想感情.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绘画之中.用写实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善恶.
B、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擅长圣母像,《西斯廷圣母》,其绘画以优雅、和谐、高度完美著称,被视为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被称为画圣
戏剧的复兴――莎士比亚
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哈姆雷特》是最杰出的作品
(2) 宗教改革
背景:A、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B、罗马教皇的权威受到挑战.C、为树教皇绝对权威,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D、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主张:“因信称义”,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代表作:《九十条论纲》
影响:A、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B、形成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3、 启蒙运动
背景: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
核心:
A、理性主义:提倡理性,判断事物,敬畏事实,尊重科学,反对偶像与教条,直指封建专制及宗教思想.
B、继承人文主义精神,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宣传自由、平等、博爱,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
代表:
A、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B、伏尔泰:A、根本否定天主教会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C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张“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代表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为推翻封建统治奠定理论基础
D、康德:人非工具,人是一切发展过程中最终价值取向.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人类主体地位
影响: A、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反对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C、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背景: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推动.B、基督教的地球中心说占统治地位,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士对传统解释不满.
哥白尼:波兰人,提出太阳中心说.日心说改变对宇宙的认识,根本动摇神学理论基础.
伽利略:A、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证据. (意大利)B、开创以实验为根据并有逻辑体系 的近代科学.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C、为牛顿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1、17世纪的经典力学
(1)牛顿(英国) 经典力学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完整力学体系,实现物理学第一次大飞跃.  C、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决定性指导意义.D、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范例
意义: A、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等的理论基础.B、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引发第一次科技革命.C、还为法国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