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引力模式图以前看过,但是,如果黑洞是一个星球的话,那他的引力应该是向各个方面的而不是漏斗形的吧我满意加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5:34:35
黑洞引力模式图以前看过,但是,如果黑洞是一个星球的话,那他的引力应该是向各个方面的而不是漏斗形的吧我满意加点.
黑洞引力模式图
以前看过,但是,如果黑洞是一个星球的话,那他的引力应该是向各个方面的
而不是漏斗形的吧
我满意加点.
黑洞引力模式图以前看过,但是,如果黑洞是一个星球的话,那他的引力应该是向各个方面的而不是漏斗形的吧我满意加点.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因为它涉及到空间的一些问题.如果单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回答就很难解释清楚.
我想先说说万有引力.不妨先把我们的三维空间想象成一个二维曲面.那么我们的空间就好比一个被各种有质量的物体翘曲了的弯曲的面.任何一个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在这个面上“压”出一个“坑”.只是物体的质量不同,压出的坑的大小也不一样.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形象的理解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都有向对方的“坑”里滑落的趋势.这就是一种对万有引力较为形象的理解.
接下来我再说说我所理解的空间的“面”的概念.这是一个经常从我脑袋里冒出的新奇的想法,他只是一种猜想,但是跟很多事实又相吻合.因此我不禁经常拿这种想法作为一种假设:想象一个一维空间(一条线)在一个二维空间(一个面)上的呈现的状态.它在将这个面分成两部分的同时,自己也呈现出了一种“两面性”.无论是这条线的左边或右边,还是上边或下边,从这个面上看起来他都是有两个面的.同样的,想象一个二维空间(一个面)在一个三维空间中的呈现的状态.它在将这个空间分成两部分的同时,自己也同样呈现出了一种“两面性”.无论是这个面的左面或右面,还是上面或下面,抑或正面或反面,从这个空间中看起来他也是呈两个面的.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的三维空间在四维空间中的呈现又何尝不呈现一种“两面”的状态呢?而我们所处于的状态是这个四维空间的哪一个面呢?正面还是反面?而我们又该怎么去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三维空间的两面性?这个解释起来比较麻烦,我待会再说.
然后我再回到问题上来,说说黑洞引力的问题.有了上面对万有引力的理解,我们就很好形象的描述黑洞的引力的情形.同样把我们的三维空间想象成一个二维曲面,那么黑洞(拥有巨大的质量和密度)的存在势必会对这个二维曲面造成巨大的翘曲,它所“压”出来的“坑”又深又大(这就是你所说的漏斗型),体现出了它强大的引力,甚至已经把这个面“压”穿!只是穿到什么地方了呢?通过我上面对空间的面的介绍,我认为它“通”到了我们的三维空间在四维空间中体现出的的“另一个面”.
接下来我还想说一下反物质的问题.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解释了为什么在我们这个空间中,正物质的存在总是比反物质要多,他指出“时间前进的方向”是正物质存在比反物质多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然我可解释不明白为什么),那么我便考虑,既然正、反物质产生于“无形”,那么正、反物质应该是同样多才是,反物质去了哪里?同样始于我的假设,我猜想三维空间的反物质存在于其在四维空间中体现的“另一个面”上.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前面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三维空间的两面性呢?”答案就是时间的推进方向:时间前进的方向,三维空间中产生的正物质比反物质要多,处于三维空间的“正面”;时间后退的方向,三维空间中产生的反物质比正物质要多,处于三维空间的“反面”.而黑洞和处于空间“另一面”的“白洞”也并不是所谓的一个“吞噬”物质,一个“喷射”物质.我觉得恰当的说法应该是:黑洞和白洞其实是正、反物质相互产生和湮灭的区域罢了.
于是我的猜想就这样形成了,很多原来解释不了的问题看起来都与之相当吻合,很多抽象的东西通过这样解释起来好像也显得比较形象易懂.当然这些都只是我无聊时的一些想法,漏洞百出,不能被很多人认同.如果你相信我的假设那就最好了,否则看过就忘了也无所谓,只是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为了便于用二维平面表示让人容易理解,那个只是投影到三维空间后再投影到二维平面的样子。因为把高维度中抽象的引力吸引变为常识中的漩涡状理解起来直观些。
就是一个漏斗
不是的,细分的物质是最小的、实际存在的。宇宙黑洞就相当于空间扭曲,导致几个面向内部凹陷,相当于一张透明薄膜上托一个鸡蛋,向内凹陷,随时间等因素无限凹陷下去 ,导致薄膜直径为 0或- 但是薄膜不会破碎。这就是黑洞。黑洞图片参考网址:http://tech.qq.com/a/20090825/000052.htm...
全部展开
不是的,细分的物质是最小的、实际存在的。宇宙黑洞就相当于空间扭曲,导致几个面向内部凹陷,相当于一张透明薄膜上托一个鸡蛋,向内凹陷,随时间等因素无限凹陷下去 ,导致薄膜直径为 0或- 但是薄膜不会破碎。这就是黑洞。黑洞图片参考网址:http://tech.qq.com/a/20090825/000052.htm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