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语》心得读书笔记,两千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5:47:19
求《论语》心得读书笔记,两千字左右
x}nsɑ櫔婢qmEf EQI(O-$JNf^a/"ᡪF}/,DEddOO_0$f6?owsͤcio;S}_oɝ?Kot)?YUxxTp3T;fqOoMͼk2^^)4Ml ۃ$ܡ?l&3Ǵ7[mJpd'Y1(46fL|GJfyn_ofM՞."趙9yԫl椙d恷8f{UЌfva3,.^l3m]t}v[LfxLա9 <ͬ($.:A\lmd h o8&{VaD4s$H/kțIIdMbᜠSe=gw}'Lk]]˕;람~y x1cok]/A6 etD#{wY\US}$ tsm&z/8{,mi+2tpBWw_ nۼQ) Zv= "#S9PΆ(@ c@,\Ա㵊&7V ӵtE|\Vzfh76ĎZe9W|GѺ.q둼~h.[0&3SݚZӫ|ҭܛqq_.[[|6T&ZQ&P5"jSA .6UWz5}%5'67Ybg/HfkcU2 Zn0$Egq 7b=ShRo贙^vb3#hnf%}F'~6>êxshfym&f!3žw=P5﨤%bJٽK6 -IWie%B-ۘ)[Vktw>aP Z=W9)>e[03pj .:؅C @O>ð~/eij1E +E֑6. ;mϬv<"8WE_Dmmf~FeW/t9G0?|}$Dc?fԄgC'-T=3a )"#ru~̮>e3HÓ@kEa Lff"guH_+mW*;#4G5q/|B򾮉@E[ҞB 9 /  ?{I>Vn^s!_W4̃7FԟIg6}E{ #㚃ڟ_`VݒVnܳ UHk]6|`dh/Pf' ^}/rO8vB4c47?ׯsߙL|_Qv p*]nr ଆ`;E; F̞9.Fp)n5PXxz7df֩)Fr2zh$Z>B'\jو:0OfYG[Ŭ;Sd),o{Y>JLI}BPEK:O7膈d+*wL8>w@tXu!R4? \ 42W)<: MH#0\&"\c/0u~X`Jm P\YNֱ._8ၾ%W!QmKaHpHʚj2O_3w$^1"j~Z$fYUL1?Mt6eИ T k߂Xb3إ;` _|-!5~byo{{O~2,3D,iENP'Ϲ-L(q-x" Ə{ I{L2:$|'7PV KNQᝃb]Dt p+K4GN CWBqdyX n鮌hAtP|wkONOC7,WT4EJlIPM*"4rfqE*B/N* JƵ'MQS7!}ЮYU^Ե+'H4D X@N7X/CH,[ʂ\-i|Ձ{u^U fQ1_E6Lv: ;gI^ZT叵t[9` D^*B1"_ô2&n&OE-_\> BMNl0+VtTS* =>g`,Lp/|?/GAS󽕶ʛY|xIM#NE}3V^^" NiWՉBIy1 L-Q(Q8ë^h 0Yxv򅲧$嚞`jJolyJGmz\7м(B<>щ'}B3d>D/9(hRB&K]k!21:eL"P[:qOYէd%'.Y0V AJFE I:a/挒nZLt*3}娔$#{URrAsRJÔd&jg#6GU;|:?}l56Ntz8 \!o>XW:!+b̢刘JEhT0v▙ɝߘӭo;,+ȝ'ר 2P}$!$X#La򘲌aP|km*T'(ԠTP/@C'粡 Y}pvA-H `C͜f2c.`;.Ab6ys=QHpx*uWK2Ie-Q"= 9j¡$XQPfq I.PV =Ɵ0fT WWzׇkkI p{dA=o8ji}+5\I4+H pvn> oЈ({~̈i։]- 0P]w<:oDw0龟gzwڡ_q/SdСt[r|4M+6q#3, spBZk4@mG 38nDM56JeGVӮ* kq7;oz-E3u%Z-D`q/vyd>eFZ#֓ :3$DAsl^STҾtהԓuk5 ;k*W@Žn \Qj6_$M4nOH;VÇnhݍ"BΟ1!e#n6 ni/jd)H^-,6A*- | TT]E,Ԏ6 LL &ܜ Nšs h ?VնŘTՎƙdO\6#;[]X`uPN'_A!Hh -"MQ=L`3peCt=|Z]v3'XQ @:xPr pRIޣm  mThkuf'co\u!n1ci@q7O^dpMK,{FPTsܚLyښ\u.aqNJk֖ӹ nUn!A/lQwSź<L 9O1?M6~ip Ba*c %RRtCe?xm=f(v/j"J%m\w)URAvBWouMbJF<&S y{Xq:LgzEy{9@C-!v%6YI+ 2rn'%tOZ_;D-x+-M܉CHyAu^;Qt" 2E"R".Uf=W)" , A+x\4r綞q^Tn9$T6x)v6>lX~Ѩ9Qt{KVjLކVܬw(ݗ=3)?<ąпz=+7ƭWG{`r,iSsTY<&I}P;4]\Y\VT@@m{/l cxLE44qO?-r="= :5`Մ.l7=#6V16Pk16&AxKsg{_2G)3yc7kx) sS+1 reVc FheeXʲa%9i/Çf8(Q@xgW\6ȆZg YG?JJ Wx2(7m(0Fև$Rh9{GiBѲ>`ɡ(fɬI^ʮ:Sm&  C()f* tTP%EK@nNf7!hLus!7F8c,WVqɔY_.(1XFh+['U?? Ω0Θ'W :r-!8Y 8^wMA]WLxxiIK=qgl?嵮$'p6txE|pSNmRC4jB1 ~ L"n#XذA%{nÝ3RbDd ]s.lY&̡[i 9ºg`*΄:[$ҬG6Y!!:4f)اN;:(B#E # _N&55E AK =q'n!jZNwrQӡ h!K冾ͯ 6I|[jƟ[Ǹ_|-bo7m$хAF˸2-5a=gcjCH~ _SUśl&yZ֧7%z$mj@ͱw[kDu"VW$Im<@EtoݠN'{СQzu4](4<=9|YQ=5e.CK򌖉CI_.63H1RnpV^wȦ#䛗/:U+5ovgvt>Kg=mxVڒw4J p:41$ zgT6FQȴfI_"Qk17 QN2Y 7IyJ; Տ_/sKͅYh9>)6JޞyIu 5a`NQT"%.&Nܓj]5;H(ۍg4a϶r-)O˚{>4gn5><]xPoĽVx=\%; ެ߃dͼp5^`J-AL?*a̓l5bwzp!歫ͷ;)H$:Ȓ)0aGR Io8z,p&XzI:Xi4!Wf9=qӦubŞĒG@ժoPțni4Tq?KsJd x􁏊X&zcܝS7ٖ%*^eM`LŖr4 mI_̱׳07>߻,f%es3 i4HJS=ڡ7 R ZbU.ٛ?);M\W~&&yBs@(-!oV94mPY(j<ϳu*Gqe3/lSI=3$Tf6VAKJ7]ՙ&R&35%,x5>13Aˬi&+q_Iu% Di4z5?՜Wt_EkieF Nt Pp4Fv!Ikߚӯ~QsQaaw/D:î$LɰιrW*\juݥȣzёEQxٕPvx6UwlDjem mZaf矯 vb+=*IgM T*>^+t?FfrJ&M^Yŕ_ԅ_B'bb ~c6ITFk vl)Wl2;nz/JΆ&ؖm:'ViT? II/cqaC{҆]ߡ[XV)?)%=Yن*Lxn Gj2.[_SȔ6nT`c uк6FizGب_j6rԦX(;YÆ#Xړ, 漥6:S'%UYnihE;.MF;LUyy!t9V77[yI(8yxNLUj* .h枭hhfʏCS`':ZwOX0zo 'iq97૞F_F9l>үOh밌˓mk5U-J| 쓃G1¯'/:6{w5@Qy_"d@uR(pom['Fd &cRW5ڭǬ~vKh O~e&Y?DŒ؊pr&%C"FPHC1}R8z\>h 9]-tWD:Ž1J{dsAZp+l9fG:{ `fU˳:.o ΢Ҷ 1u } iiQ%`dͳI8Q8٬4@ 8ZQO s%biNCKf _m}Mota$gVG͕aML1V~}2I^9$_Mo<tS~?&pR">u/Or$ #z5_Q3Xҧ|U4CxsyµG4uT"[\WuǜUcv牙oax!9|o_C%v `$iz T$i76Y_z'zTNm}y'A&7l[lW{Qӊ$AX<%6lV^U0.UiNRO! v4FQTZdFG%$I$Uղ{&[`$*INr$qp>N~ nDj1&{ oOwJS5Qdt] +Rc؄9VqA& =1gl }Bvb'4Or *.ׄ<4˹^L走e{!Tj ^[Yy|zD{ 4?FxYcT_x[^ȎN/L3w,Ήѵ&<[*OCPˈ_(%xU^ёL&w)0!kI/0y(+{=ԱEry N^1vK)1jqV=[O@Sl㈟ K/j5dI!u"x?Gef}ْ͚8ښKjUiռ{}Lzt^WN ,c^Mr &ڰ#p?]`uęilD*ǷqfE :KEY wTa{[ľukvess~s'BKm`īZ. H= @t}}]훅r-!HИ$;hW$G#j4R.LhklsmPOK\{|k-/IzqϘ*vԊ+VOmrX"*lE$kQ' {a0uݲlVS*ֲ[apQУԚG)O3A͍Vs0}ڭFHfy"YSDDXT7;T;SzZ@T''v,!cԠ O<OGt0nDmfRVʀeWy4~t@^;m%h}". iJu wIy bGtۙ{~DUIeY-aZ~D(]o_"֑Bq6tb J=|bQN$Hg*W?\ܱ8,o$n9!7P_ϩJ2ں'Ez|R!i]wE2dƕ$UΌ04ךK6W?0z_&Oo&U໓FR@1òkKtm J4]ǥzf3շOjh$HRd]HzML%f\!TE)Rb=U.?-HԥΌalޑtrZbɕ\2;gG6("h؈8˛: 1ei@l WTؽ-s2Gd!X#+=?'tdK3gn1ZP2%Xl E0n dJ޳gG L-W}ʸ : d-ށC~Ƥo %?}1SI~Zg_;jvz W(cǷ05-RH/.Xyr&j賟̰hI9}Pչbs.TtԔ4kz1}REI35Y3I/$cuAGv7,s/bd*l^ΌIUt^4,Qv"=Mu_ wY|n&Z"[[BֱYV .=@`zhcoZeÉz5jN&}R=IFTrZANsx>REU3%|fjZ zwIyFNEbu:Nt`,!]n%\b%_gm)F<;0ZwܤE-KΌf[ U-HNpIxTW 'ičڤt5Gt^Z0N@=E}REMKYRT@V Ui C8ա0OgLf yhcoqL3V.6mPn\kΖK ''f`6LDeL*:"/ua+p^}K7[諡zf&ПDrz JI":*ܱezئH]n=BՉ_[*Yq@N$rwn՝ bE I ⽌0_uNyX`]wF.a"DR&MC~,'GX bpfFĊ"DܩC\I׻!I4atVOC֋cNa} UVc{<Ҁ|8Ъ4ȩgu?MR|ҿ};؉3aZZ*)Djεd3rȼʊ|gS˫7xoso] )9STHӬǀIɟe㊀R$0$kc[sʔ/Kz|{~2G,c8|ĚXhaikZ2w=Q|r2IEMBɌAjRܳv$Jpۺ)ꁄY?7伿n#sPs[6Jx%Fy&6OЦiM;}xg_6UtⰀUx~ ԁt/,7]5J)o TƎEgZg<)9%+Y'y$?ZR↊([:UcCb"i,.yl2kiW2 q4`8Cfx?0tcWzs*{Su΁f5T}{H*)Yxq8lۚm䀘aU՘--&/JQKzؠil9L%-L %wm 3%nJ>cY%CouY0I*qm-xqx7LÒ ?]d~%_`m7_t^xdДp |drK ƫgc%-"k*XݥY")?U}IZ"e(x{,ݧ붺|

求《论语》心得读书笔记,两千字左右
求《论语》心得
读书笔记,两千字左右

求《论语》心得读书笔记,两千字左右
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瞩目.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论’理论,理论人生,理论人生沧桑百态,理论孔子儒家思想,《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死了.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他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即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难情绪.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补救.就是说,学生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
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如子路、颜回,子贡和子夏就是这样做的.
性率直而鲁莽的子路,出于对孔子的爱护,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孔子也很关心、爱护子路,对他的批评也能接受,当有的学生对子路不太尊重时,孔子对他们说:子路的学问是不错的,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由于颜回从未对孔子提出过疑问和批评,孔子曾不满意地说过: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子贡是孔子言语科的高材生,他经常向孔子请教《诗》.有一次,子贡引《诗经·卫风·淇奥》篇上的话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论语·学而》)意思是,《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精益求精.孔子听了高兴地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子夏是孔门晚辈中的高足,长于文学.有一次,子夏引《诗经·卫风》上的诗句,向孔子请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论语·八佾》意思是,《诗经》上说:有酒涡的脸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真叫人喜爱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 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接着进一步阐明说: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高兴地说: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进一步讨论《诗》了.孔子敢于承认比他小44岁的子夏在学问上对自己有启发,说明孔子能向被教育者学习的勇气,其精神可敬佩!

治学方面,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自古文学家孔子,受万民敬仰,成立儒家思想,得意门生队排长龙.自然理论乎,名言乎,不少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贫穷的人羡慕富豪,因为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羡慕那些平凡的人,因为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担心钱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说的,快乐的事有很多: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
我的课外英语辅导班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有关她的学生的故事.那个学生学习很好,很受同学与老师们的欢迎,但是却有同学发现那个学生偷同学们的笔和钱,从此,那名学生开始被同学们排斥,最终不得不转学. 这正验证了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永远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说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我们正应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何种境地都应坚贞不屈、高风亮节.文天祥面对着敌人提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诱惑,义正言辞地加以拒绝,忍受着敌人残酷的严刑拷打,宁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应当像他一样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环境,保守自己的节操!我们应勇于挑战困难,像松柏一样在寒风中挺立!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这些便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我一定会仔细的重读几遍,细品其中滋味,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鸡汤.

论语十则的读后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小学学古诗《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给出的解释是:江边的枫树伴着渔家的灯火,带着思想之愁我难以入眠.可是我发现:枫树“性恶湿”,不宜生长在江边.我又查阅了一下,发现“江枫”还有一种说法为:“江边的枫树”且当时就有一座桥名曰“枫桥”.因此,我认为江枫应采取第二种解释.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说:“现在大多采用第一种解释,而且这两种说法处于争论之间,还是选择第一种更为妥当.”老师还夸我善于思考、探究呢!既然“学而思”如此有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计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死了.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礼”和“仁”的学说.他生活于春秋大变革时代,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服从.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当然,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等级之分的.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为了争霸,是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的,所以未能采纳孔子“仁”的政治主张,孔子也没有被重用.孔子师徒颠沛流离14年周游列国,于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返回鲁国,这时孔子已是白发苍苍的68岁的老人了.但孔子用他晚年的精力,集中整理古籍——“六经”.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
孔子从他的政治、哲学和心理学观点出发,认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所以他主张“为政以德”,这反映了当时人的价值的提高和奴隶要求解放的时代特征.因此,孔子的道德观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具有进步意义的. 孔子所谓“礼”,其核心是“正名”.在孔子看来,周礼最重要的原则是尊尊与亲亲.为了贯彻亲亲和尊尊的原则,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所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作为“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说,为君者要使自己符合于君道,为臣者要符合于臣道,为父者要符合于父道,为子者要符合于子道.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里,上下尊卑的关系是靠“礼”来维持的.因此,孔子对于不按自己名分行事的人和事进行批评.如他批评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论语·八佾》)鲁国的三桓在祭祖时,唱起天子祭祀“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雍》诗,也受到孔子的指责.
孔子道德思想的范畴,主要是“仁”.孔子主张“仁”,在《论语》中有多重涵义.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孔子主张“仁”,孟子重视“义”,所以,孔子的“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与他的继承人孟子的“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影响极为深远.
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正统学说,《论语》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主要经典.到南宋时,理学家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到了明清两朝,规定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而且要“代圣人立言”.这一来,当时的读书人都要把《论语》奉为“圣典”,背得滚瓜烂熟.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每一个...

全部展开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都没有改变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我喜爱伺茶,每每在茶的面前,我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好。品味人生,忧患生命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塌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我感悟到,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平和。
茶是个和气的性子,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做宠物状。所以,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时候,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还担任着缺一不可的角色。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自己不评说,只待旁人去品味罢了。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倒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愉快之意。在茶道讲求的要让身心“怡”的过程中,就又与《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教授语)不谋而合了。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再谈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好朋友呢?
今天我们说一个话题,关于《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的。那么论语中鼓励交什么样的朋友呢?很简单,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现说三种好朋友,所谓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也就是第一这个朋友为人要正值,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这是一种好朋友。因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第二种是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是一种做人的情怀,他是一种悲悯,他是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关怀中所折射出来的光芒,这是第二种好朋友;第三种叫做友多闻,在先秦那个时代,不像我们有电脑,友这么发达的资讯,有铺天盖地的媒体,那个时候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交个好朋友,让你朋友所读的书,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经验系统。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所以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翻开一本辞典一样,我们总能从他人的经验里面得到自己的一个借鉴系统,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三种好朋友,叫友直、友谅、友多闻。
《论语》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这就是孔老夫子所称道的三种好朋友;那孔老夫子所说的三种坏朋友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什么是友偏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那当然,每一个人的生活不一样遇到的情况也不一样,很有可能遇到一件事,你还迷茫的时候你的朋友先怒了,先告诉你这件事情不能这么做。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这个正好反着,这个不是脾气特别暴躁的朋友,是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我们发现,过分优柔寡断其实他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也可能你要去辞职了,你说有一个机会我要下海或者我要跳槽,你去问朋友,朋友说想想吧,你现在的地方也不错呀,你要是万一走了你什么什么就丢掉了。
至于的三种,所谓友便妄,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说,佞,就是那种心怀鬼胎的,有心计的,要以一种不择手段的方法去谋取个人利益的这种小人。他们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种心理阴暗的人,但是这种人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内心有所企图所以他对人的热情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可能要高好几十倍,所以你一不小心要是被这种人利用的话,那么你的一生你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如果你不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朋友是不会放过你的。这其实在考验我们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论事的能力。
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诉你,在这一辈子里面所做的所有事情,内心是应该以朋友作为一个坐标的,这种标准有可能是防微杜渐的,不见得这个朋友作出多么伤大雅的事情来,哪怕就是一个苗头,他可能就觉得说这个人做我的朋友以后可能是我的危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