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送东阳马生序和黄生借书说 有感 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1 02:58:38
读 送东阳马生序和黄生借书说 有感 作文
xXYrМ>Ca_R pG$./]/@ f%h+2_|?)7|X%.n (I9 DTwWGwѦ'OsJUyoV,K?&VA74+]&a%~J[tX[|;CቲrI/es%>QvE|zUch}][jU(\ k᳐qE^%li6(/Euw sK:uAǤ1UT9}]6X:DŽdN܀ah^Cxd7ҁMd6G߬~zѦMTك)S[!(K!uҭQ«f?%,p^|נͩPsٜɮ5 DjY =A&7ka|ذ q!U.L(^Qq$'C&' 4gpT;R<[WD`I*iR䄪4MNx&3)XD#dK64$<g#T2nCmJ>$2]_E<2L/_cz @,M=|[*vPV8lhuqՕlK &\5 )u9¯QߏЩg_0 V(X6m(X 98Iu 쌯҇?fJoGZ͏ԮK_Sqdž>3d0hxo|TS]9C iM#0Whr5ƍcv|; }@p iB _Ӎ:0{phOR

读 送东阳马生序和黄生借书说 有感 作文
读 送东阳马生序和黄生借书说 有感 作文

读 送东阳马生序和黄生借书说 有感 作文
1、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送东阳马生序》是选自宋濂的《宋学士文集》.文章先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然后联系马生求学的优越条件,这样,我们不难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专心与否.
  文章中提到宋濂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情况——“余幼时即嗜学.学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在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宋濂小时候读书的环境是那么恶劣,家中无钱,问人借书,寒中抄录,而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专心求学.因此,他后来有名望有地位,诗文成就高.由此看来,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专心与否.
  其实,学有所成并一定要在顺境中、逆境中、优越的社会年度中、机遇中才能达到的,最重要的也是自己,自己的专心与否.
  外国有这们一则故事:贝多芬小时候跟外国的老师学唱歌和弹钢琴,由于贝多芬对弹琴方面有兴趣,学得比较好(若跟其老师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老师看好他,并想把自己毕生精力传授给他,但贝多芬的语言跟其老师的有所不同,导致他听不懂、理解不了.因此,贝多芬在那时起,在练习弹琴之余,还要学老师的语言,他很认真——一天有20小时,他的眼睛是有光线射进去的.皇天不负有心人,2个月之后,他根本把该语言学到七七八八了.这样一来,贝多芬就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最终在世界上有名义;有地位,对于第六交响曲,我想人人都有听过、闻过.
  诚然,学有所成、成才不是三心两意,乱来就可以达到、实现的.而是要努力、勤奋、艰苦、刻苦钻研,再加上自己对学习的专心.
  2、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前天学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后,我想了很多,作者余濂是明初的散文家,他 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可谁想到这样一个伟人背后却有那么多的心酸事,年轻的他为了求学,不惜在冬天雪地里穿着破鞋去上门请教老师,为了能学到知识他面对老师的责骂却是“礼愈至,色愈恭”,满腹经论让他觉的自己很富有,他不与别的富家子弟比吃穿,只想多学知识,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
  而后文所说的“太学生”不是与现在的我们一样吗?从小出生在父母的呵护中,像一朵温室之花,不用担心
  衣,食,住,行,照理来说我们比宋廉幸运的多了,我们更应该好好读书,有远大的抱负,但像宋濂一样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多数的学生整天只和别人比吃,穿,对于自己的成绩却不消一顾,每逢考试都只想多抄几道题目,却不肯自己好好用功,可悲呀!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含辛路苦,只希望儿女都能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可是反而弄巧成拙,这能怪谁,只能怪我们自己,光口头说说长大想要一份好的工作,能出人头地,可是做的却与说的相反,天上不会掉下黄金的,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
  最近我看了《黄生借书说》,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意思是说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很好的去读.
  我觉得观点虽有些道理,但不准确,因为它并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文中所举古代天子藏书很多而不认真读书,富贵之人藏书汗牛充屋而不好好读书的事实确实存在.而且还为数不少.但这只是部分,并不能代表全部.因为一部分人藏书多而不认真读,便一概而论说成“书非借不能读”,这未免有些片面.
  古往今来,帝王将相,名人志士、富贵之人中,自己藏书丰富而又认真读书的大有人在.如唐代皇帝李世民,经常秉烛夜读,通晓古今,成为历史上很有才学的一代明君;又如三国时的曹植,出身丞相之家,家中藏书可谓多矣,但他勤学苦读,终成才高八斗的奇才,他的《七步诗》至今流传;再如宋朝的“三苏”,苏家世代书香门第,也是官宦之家,藏书甚多,他们从小就爱读书.经常在家吟诗作对,以读书为人生一大乐事,“三苏”的文采名扬天下,就连苏小妹也作为一名才女被后人传为佳话……当今社会,家中藏书丰富又能认真读书而成名成家的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我认为“书非借不能读”的论断是片面的,也有许多人是“书非借也能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