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0:43:32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什么
xXn"~_& /$JH4Ws7Q+yibg6݀Wb{Cws@QvF\d!:߿} V$?C^Z=,]|^1eu{W-SeT}Wu;柂Ow8Vf4)& 0.E1UQô8z,TT X2!zx ـ~y:N!NoY~|š64q{p=mByCG,5fVQjS?MR`(ɯF! WNl wXr懞$ d0AyŏAk=n;$y*]t Xs|1O(Nstc "ߝWG̼ WR2oțq7*AHt@e|S(y,'3 ܏7g?Ferz(_(B ]2)V*ЁbSrNLjJIG)~ۓ#exV1}߯5+xlFp?AT?p!<V* iمُY7Y拾z1)o r?_zH (=BՏR H]A@,?vu,R&XS *CT/=:,&f@8@E!B'y\#pC`#^[[{a=J09 (k?ŸTuYo1c (Y?$4TF VZ$uI$:9g^'И\Sd]M'Nܫ,0!V{\ xcN@/ӶB!zc='lP5XX q^"ZUG?G}B esvjab#yȸ  *WIg/S|1R|*U-8~ -рyM|iZ*Yi8ORՋ挥L-; (aC oiOx}K=\# hOQJ*J,bBb6I9ht~ؖύ/(E ^ښ=lē彖Rl6}&H=:M}ffM՟h f'*YϽV.|_AHF|, Pw*}ڧcpbUW~ϼ9b4Ԇd,WcYxj*K٣ F Ȗ/XTQd4+w'D{",ZN"sg6~8^&P󸫟'ΰ9Eh8g`}?vBjȃ+ZHVdMr/t1;(DϪ:D)'q6P! oO}CAall{ȓoN,"d[V. $!vhEQנ}޽> L3 \AW?Z%g(bݢRa+Cz+ݏ'"[G[.17QPhpN')4,GѰ^T1i3Z>~?s.9jZزR"[hf%3h*b+6R@W!X(MxƭcɅI~ .4_ K?6۶5 OX!%brZ(=;bAypHֻ->eъF7wߺ#J]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什么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什么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什么
首先,圆周率π是一个数学概念.π=周长/直径.但是,测量是一个物理概念.世界上的一切测量都是不准确的,有误差的.比如说,假设一条直线有1.4141米,而你的尺子最小刻度为1毫米(0.001米),那么你只能量出这条直线为1.414米,剩下的0.0001米量不出来.这样你可以认为这条直线为1.4141米或1.4142米等等都对,因为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工程上是没有准确意义的.这就是有效数字.现在,如果有一个圆,直径为1米(假设情),那么,周长为3.1415926535……米,但是无论用什么办法,你都测不出来准确周长,所以你按工程办法计算出来π都是不准确的,也不会是无理数.

圆周率(Pi)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例。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来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也只取值至小数点后约20位。 π(pai)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本来它是和圆周率没有关系的,但大数学家欧拉在一七三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既然他是大数学家,...

全部展开

圆周率(Pi)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例。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来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也只取值至小数点后约20位。 π(pai)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本来它是和圆周率没有关系的,但大数学家欧拉在一七三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既然他是大数学家,所以人们也有样学样地用π来表示圆周率了。但π除了表示圆周率外,也可以用来表示其他事物,在统计学中也能看到它的出现。 圆周率
π=Pai(π=Pi) 古希腊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约公元前3世纪初)中提到圆周率是常数,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 约公元前2世纪)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也认为圆周率是常数。历史上曾采用过圆周率的多种近似值,早期大都是通过实验而得到的结果,如古埃及纸草书(约公元前1700)中取pi=(4/3)^4≈3.1604 。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寻求圆周率数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圆的度量》(公元前3世纪)中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确定圆周长的上下界,从正六边形开始,逐次加倍计算到正96边形,得到(3+(10/71))<π<(3+(1/7)) ,开创了圆周率计算的几何方法(亦称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π值。 圆周率
中国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263年)时只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确到两位小数的π值,他的方法被后人称为割圆术。他用割圆术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得出π≈根号10 (约为3.16)。 南北朝时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5世纪下半叶),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他的辉煌成就比欧洲至少早了1000年。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国人奥托得到,1625年发表于荷兰工程师安托尼斯的著作中,欧洲不知道是祖冲之先知道密率的,将密率错误的称之为安托尼斯率。 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在15世纪初求得圆周率17位精确小数值,打破祖冲之保持近千年的纪录。 德国数学家柯伦于1596年将π值算到20位小数值,后投入毕生精力,于1610年算到小数后35位数,该数值被用他的名字称为鲁道夫数。 无穷乘积式、无穷连分数、无穷级数等各种π值表达式纷纷出现,π值计算精度也迅速增加。1706年英国数学家梅钦计算π值突破100位小数大关。1873 年另一位英国数学家尚可斯将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可惜他的结果从528位起是错的。到1948年英国的弗格森和美国的伦奇共同发表了π的808位小数值,成为人工计算圆周率值的最高纪录。 小学六年级关于圆周率的课本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π值计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49年美国马里兰州阿伯丁的军队弹道研究实验室首次用计算机(ENIAC)计算π值,一下子就算到2037位小数,突破了千位数。198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用克雷-2型和IBM-VF型巨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出π值小数点后4.8亿位数,后又继续算到小数点后10.1亿位数,创下最新的纪录。2010年1月7日——法国一工程师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27000亿位。2010年8月30日——日本计算机奇才近藤茂利用家用计算机和云计算相结合,计算出圆周率到小数点后5万亿位。[1]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