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名称、特点及其与所处地理环境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17:01:41
举例说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名称、特点及其与所处地理环境的关系
x|R*]嫜TEg9}^En"ADE[@EλtVfW8c̹2?*Gw2e^s?/B0ً͝ OZy=gm,i=??'|hq擦{`C8&Ňoo$i/:p4dt/=4\fbj:ٞӅwC[͚z\&W $`=~|gm=\ւg~+gG3s=WAS^X)y%X5ө|_ jD+/؇ӦʯfLm&+ysK.x[wέJ'65XOAuz?xǦ|b^αi 2bL&ӌmk?HagUoSn8{a)›,d7d=)t]"XaҌ \&;53 >ՊY{1C>=mZc{`9ץwGnY,zٶ c6)Kμ%TvӺ:U00GR]a{v{pvAk-^Y'or,L|nnޥyIľ(1Kzܤ=ϴ:GĆvZM-(I2BO8_0qLs-^q S=㍛,:e~X,u"fϧ-Эd==6,ȋ !t:kw_2&gxmqNET%GS(g^yq?~緔ﰬ/ !yif0 xcsxYgM8zq yƯog8ES^'pFk71 %% w/i\BzxY/@:h9ƿ,p ^c϶ty6ws@Q-ݙr3T'Ȃ~q1AcnEpy .i~m+:9.s꺰jZTjam`;qh`uwXAt\ J0A!qޔ?(D$ͅ7z"ۺZGv$#iƥ4ѭt%ڑcXbɛ)iX<5/IZM/I&Sm?*l/3DK>}oǏ&]T{=wɜb]7wBM$/Ibu385Om^f#ϛgEb=†bB8% %Q3 ⥶m#{(Tl?iy 3^ef`UxW> 㦈 fj'|[5n1@s¼\Q*Ţ NgAeܞZ(@ynV; 8EΤuql?Ni0o|gZYLWArAƵ}`?-sHIAZ/W@6Z98RkrR0f=z lZug%֏d -dD] l4#.m[m>΢$zqiJD9+Ktb?%.m'ft!3Nm󏮎!m$$ X!po"+X1<@ h)Bh.q0L_(zAvdr]HD44{ =h#Ѕ<G=E *+c],1(8 咞dHB$ȤM_Zj~/le؏7Ss䇩5E%Q6Gޔ.[-k*(61;1=c԰3G&,o~D.F] -4E<U9p Ss<W cƭ#½7l3 1hLW6WC,J/7h^4bW?y;0 8?,*k׺oW8H'5$ /*ঈm,.Ua[`@S}kg|eeD $Ԁ1OF# )5))]zƳ>z %.q'*_ȥ@ǙwKPqxhː3rH芻bʯ/d|jSRUBYůCԛldR+z~jX^P_lQp u03' (L^< *eA ?LExQهvGGfQ-ŁgI %Hq~ƗD|SI{0`*ciܦB\PNi>*~$xP yde&\W]+phz4=1Ö![gz!5 EAm15; o*s1y^ Φ`cTyR>=`H  id6 Q߿ .O2ݕ"ȿ>@U XFT+/ZeR* nh+Y5S ^Cb:=d /q޿#+mVΥgw4"Ԧ{\|>WMz ڼ{Rtx'ޟR50`n~aV Tl_I婜hB{Lxia_ŗ40FZr__(gvq9f{5₽ p1tA9ipUzt Iɧކƫ9 Lmlʔ8 s%_DҢǣ.KWXɣvbWYȆH 㐿L* SEYSm'ܿ]O("QxB*}L7u)CP(3m [y{܁B`b|*?.AvzpRED+PsUv7_H-~vޔT nE'Z h*jʷU0B!i59#l3\žB~z:,o~ 2>sJƇS2ܖJ=GTI9$oIL.ҠrOƑ2I}`Rm;7Z*i*NQqOѕ]B3 kvT94tnM,d$6z]qy[:ei<֊W_ы?#feON,sXP4؇_4 1BEN,#m7gks^ RD+' †~872ΪJ^+߈V۴A#ոU~04`6us(԰u~ЎۭLER~>MrJc G(鉅)a ʛ2>ȨQ9q:%bj6?uЊ|6#Ri2a{mwxN: v ~3ȸD ,t+D < >Q&yۍmX_/t ]Du0ILji$7Sږ E#@ƔًlE#- a/I˒LjCor-OĪG#TA)%k'E2 \}ØW#0Ɵ?TNj1‹7Oׯ٤P` -ET0-=G E'Bl:g?'ȀXS1 ,[Y2ν=X]A; T$P4H?I[%Ű3Xч ^ 5$fgSR0YiMϷ1 :dHNStJUO/E7[@lۗE)cxa՝;X@ ʗߢ{z#j -C4%!Ÿ#TaS9Iv*Gt`|4 &sȎ>iF7X1dloSlΦmF3y_L?"^+7$8 8&R1_'Q\'$r ƣObYLWGAMb_a[ % m Th mmkO|o{ZOJi zfY6s:/52Q~OH/uyw"u?pt|~'a(-T[c8+]A7YE?L#rK_|堷o3T¤ (T9+Smf ~u>+%>ՃmYS|w{/bg̼Xda:-T:\cɒg2 LXw]J/|vcH˾|m*w+ǻ<Sͭg!?<%w؇Tۣdq|Q2z>FTaQa&8Gb|o>Nږ(p;Pr4p`Y \?XeyL@ngz L{]Ti> ӟbk<8j$VXn2AJ d#R CQ;b!ؿr˄S73ۗZ혃N|NLw-& .T4pɤr.q;o[oHEG.vz}N{lAtlV}|kÑ{l& O;ֵ֛\k^H(PtV]Acgamf7𴋆-+U6pLN'7FDv+9ky %oy ]˚}} UB;;x\@ ˕h 8]~հ7±NU1Q`\`@ }AoQSҙ67r=G|8{ #D|/Չ;Xιfe-mQ ;%%n$bxǃPM>d&M܏ @}߃B(4;"i+/l<2I׆de?%xun@ho4x1W7fqf}# y$ml-fATAq@[aR!{a!7˳[mO tiKY}v.ѝj{(Z"c_;Q~K'I1z1d&?Xwb˂c>]?]/kD %,F Al"Q9z nͮPhC. {+>Bp%fJyK9Ee'xH2 &y-B<Ən"NVVoengx幫11t:>}⌄J}i1Dط #\}f[=kV5Iz/=lb ƒX{;nB [eR);yspTu Dx鹩)PwJ63jdH?_8)

举例说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名称、特点及其与所处地理环境的关系
举例说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名称、特点及其与所处地理环境的关系

举例说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名称、特点及其与所处地理环境的关系
我国民族众多,现仅就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作一分析.
  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在黄河以北的地理环境中,基于不同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的历史演进,所形成的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各异的文化品格、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迷人的宗教色彩的文化体系.由于我国北方疆土广大,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不同,衣着习惯也表现各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北方少数民族创造了复杂而特殊的服饰文化,形成了各民族服饰既各具特色,又颇有相近之处的风格.这些民族服饰通常不仅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更映射出处于不同人文环境中各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  
  一、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不仅决定着服饰面料的型制选择,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特点的形成与发展.北方少数民族大多数聚居在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等生活条件较为恶劣的边疆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那里的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大多处在自给自足的半自然经济状态之中,缺少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处于一种远离经济、社会、文化主流的边缘化状态.在地大物博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表现为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形式,活动范围相对狭小,各少数民族在相对隔绝的地域空间中,独立地形成了具有本民族文化特点和艺术风格的服饰个性.“这种民族服饰个性特征的形成,在其特定区域内的群体中,是随着最初服饰的个体表达而被不断推进的.当群体中某些个体的服饰被周围的人们接受,它就会被普遍认同.进而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被传承,而后在不断选择那种能够明确表示本民族文化个性的衣着过程中,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特有的外部表征与符号被长久地固定和保留下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民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的不同,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显示出林区、平原和草原的巨大差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如善于打猎采集类型的鄂温克、鄂伦春和赫哲族,主要生活在人烟稀少、气候寒冷的大小兴安岭林区.他们的服饰多以野生的鱼皮和鹿皮为原材料,经过简单的缝制,加工成保暖性强、防水隔潮的袍服为主的衣、鞋、帽、靴子及手套等.属于草原畜牧类型的蒙古、哈萨克、裕固、柯尔克孜、达斡尔等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一带.他们均以畜牧为生计,因此食肉、喝奶、穿皮毛制品便构成了他们鲜明的生活、文化特征.属于农耕经济类型的有西北地区的维吾尔、东乡、保安、撤拉等民族和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满族等,其服饰原料不再局限于动物的皮毛,而更多采用了自织自染的棉麻作为主要原料,加以各种精美的纹样和图案,并以短小、灵活的衣裙、衣裤为主,式样繁多.透过这些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的服饰特征,我们不仅可以对其所属民族做出大致判断,而且能够程度不同地感受到北方各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性格、文化品格,以及某种神秘奇特而又难于言表的内容.如蒙古族的粗犷豪放;哈萨克族的勇敢强壮;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的纯朴敦厚;维吾尔族的热情奔放;朝鲜族姑娘的谦恭温顺等.因此,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与各民族的地理环境以及与此相一致的民族性格有着完全对应的关系.  
  二、形态结构类型
  由于特殊的环境气候和游牧狩猎生活的需要,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多以动物的皮毛或经过不同程度加工的毛织品为原料.所形成的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多为无结构自然形式,服装款式表现为“宽袖大袍”,如蒙古民族的宽松肥大的袍子服装,鄂伦春、鄂温克族猎人的袍服下摆部分要开四衩,皆是此类结构形式的代表作.此类服饰的结构设计不要求突出人的形体,而要求服装款式以装饰人体为主要特征.形成这种无结构自然形式的原因,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环境条件及风情习俗等诸因素造成的穿着理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融合有关.在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及家庭教育中,服装行为规范被看作是修身的一个重要内容,并长期影响着北方少数民族的着装.人们在着装上注重伦理内容,用服装掩盖人体,竭力超越人体的局限,以达到儒家的道德要求.服饰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神韵之美,并不强调形体.即使形体很美,服装也不直接去展示其美,而是以各种工艺手段显现一种人的形体以外的精神指向.北方少数民族在服饰造型上重视二维空间效果,不强调服装与人体各部位保持一致,更不注重用服饰表现人体的曲线,在服装结构上采取平面裁剪的方法,人体与衣料之间的空隙较大,显得宽松.这种构成不重款式,而重面料本身的外观效果,重手工的精湛技艺,重服饰组合方式的整体效应.在服装造型形式的法则上,服饰体现和谐、对称、统一的表现手法,服装倾向于端庄、平衡,服装纹饰两两相对.由于服装衣料追求飘逸、宁静,服装色彩清新淡雅,对比柔和,服饰图案精致、细腻,宛如秀美的工笔画.其服装线条简练、流畅、飘逸,表现的是一种不留痕迹的自然韵味,从而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博大神秘的宇宙万物的总体感悟和更深远的理解与把握,此种风格千百年来已成为北方少数民族服饰艺术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这种普遍采用的无结构自然形式的造型,虽与人体形态不尽吻合,但它却通过掩饰人体的原型,以其占有的宽阔空间,模糊了人与自然的界限,将一种重伦理、重道德、讲究群体性与社会性的博大的精神内涵诉诸于具体的服饰结构之中,从而构成了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主要形态特征.
  三、色彩装饰理念  
  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始于原始宗教信仰,随着民族文化与哲学理念的成熟与完善,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进程,在比较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中,形成了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的用色体系,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内涵?“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中多大胆应用鲜艳夺目、层次丰富的装饰色彩,这不仅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本身多样化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追求,更反映出北方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色彩理念.”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型.其一,以五色斑斓的大红、大紫、大蓝、大绿作为装饰特点,其色调层次十分明显,色块之间所形成的对比和反差较大,因而视觉冲击力十分强烈.如蒙古族妇女不仅在衣袖、衣襟、围边等许多部位绣上五颜六色的花卉图案,就连头饰等物件,也都绣有精美的纹样,强化服饰及其配件间的整体协调统一,扩展本民族服饰文化的视觉创作艺术空间,并加强服 装整体包装效果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传达.像有“素衣民族”之称的朝鲜族,虽然成年男女衣着多以素色为主调,但儿童穿的“七彩衣”却分外鲜艳亮丽,这也是一种追求绚丽色彩的类型.其二,服饰色彩虽鲜艳明丽,却不繁缛杂乱,一般以主色调为主,表现的是一种优雅恬淡的审美情调.这种色彩搭配方式,以东北的朝鲜族妇女服饰为典型代表,而维吾尔族妇女的服饰,堪称色彩调配的艺术杰作.该民族青年女性的服饰,由盖头、上衣、领褂、围腰、长裙等几部分组成,以上衣为主色调,多为白色、嫩黄、湖蓝、浅绿等颜色,间以红色点缀.这是一种追求明快和谐色彩的类型.其三,追求庄重深沉色彩的类型.如满族传统服饰用色,以白色为崇尚色,象征纯洁善良、吉祥和平,哈萨克族服饰则以黄色象征智慧和苦闷、黑色象征大地和哀伤、绿色象征春天和青春.可见北方少数民族在服饰色彩的应用与追求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民族之间共同的地理环境,同居一地构成了重要的民族地缘关系,也导致了北方各民族之间长期共存的外部空间联系及其风情习俗、传统文化上的互融与互补.同时,各民族生存空间和地理环境又有各自的独特性,从而产生和保留了各自不同支系源远流长、个性突出、特点鲜明的民族特色,并由此积淀发展成为服饰色彩的丰富形式.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中那些鲜艳夺目、层次丰富的色彩,一方面反映了这些民族对服饰色彩的自觉与把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及不同文化背景对色彩的崇尚.可见,北方少数民族服饰色彩特点,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区域关系.
  四、审美情趣表达  
  如果说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是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形成和发展的客观条件,那么审美心理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主观因素,是在客观必然和主观需要基础上的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与创造.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向以其鲜明的色彩、精湛的工艺、各异的样式和独特的风韵著称于世间,其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极其丰富和多样的.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处在比较落后,甚至原始的社会形态和经济文化类型中,反映到服饰的审美心理上,他们具有追求形式美、严格遵循对称法则的特征.这就使得他们的服饰带有某种原始艺术的意味.北方少数民族服饰遵循形式美的对称法则表现在服装式样的对称,服饰上的镶嵌、绣制的纹样、图形的对称以及饰物的对称等诸多方面.如以渔猎为生的鄂温克、鄂伦春族姑娘喜欢穿着镶嵌宽边的对襟长袍.不仅整个袍子是左右严格对称的,就连装饰在袖口、衣襟、腰身、袍子的花边也是严格对称的.撒拉族妇女为儿童缝制的“百家衣”(用各色零碎布料拼接缝成),整件衣服色彩斑斓,但缝制者在拼接时仍特别注意到了图案、花色的严格对称.北方少数民族妇女的头饰虽然多种多样,但大多数遵循了对称这一形式美的古老法则.这一法则在相对封闭落后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比比皆是.但从对称形态的安排来看,绝大多数分布在垂直轴线的左右两侧,而很少分布在一条横线的上下两方.假如把服饰作为一种艺术品,那么它有别于绘画、雕塑或其他造型艺术,是一种活生生的将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的艺术创造.这种创造充满了少数民族的智慧和艺术的灵感.因此,在审美价值上更给人一种不同风格与韵味的立体感和生动感.如果说我们在谈到色彩和形式时,可以相对脱离服饰主体的话,那么在感受不同民族服饰的风格与韵味时,却不能忽略不同服饰主体的存在,以及他们与本民族服饰密不可分的关系.
  五、吉祥图案寓意  
  北方少数民族虽受历史与环境的影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服饰图案上,却表现出一种趋同的倾向,即取材于大自然,将大自然中的山川流水、飞禽走兽、奇花异草,随手拈来,融入本民族的服饰图案之中.这里除了沿用汉族服饰中常见的“吉祥如意”、“龙凤呈祥”、“连年有余”等深含寓意的图案外,各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寓意深刻的图案.满族服饰中,常常将大自然中的花、鸟、蝴蝶等形象绣在服饰的重要部位,以简练夸张的表现手法,采取均衡对称的几何图形,构成主要纹样,并用相关饰物作四周陪衬,形成严谨的图形布局,使整个图案纹样和谐统一,形成较完整的装饰图案.回族服饰中,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禁用人物、动物、鸟虫等形象,故常用花卉图案与阿拉伯文字图案,蒙古族服饰中的红缨帽,其帽顶象征太阳,红缨象征阳光.这些喻意不同的表达,反映了北方各族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崇尚.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在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还常常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图腾崇拜.崇拜观念往往是与某种自然动物的崇拜或宗教信仰的“遗留”甚至于某种禁忌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由于这种渊源及历史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民族服饰各自不同的装饰特点及其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服饰图案不仅可理解为一种艺术,更应理解为一种文化,它是中华民族行为方式和造物方式的反映,从这个角度上说,它属于文化品类,它的存在价值由其文化本质所决定.北方少数民族的不同服饰图案,有着不同的文化品格,并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使这种文化品格趋向艺术化,从而使原本普通的服饰行为具有了文明色彩,加深自身的社会化意义.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结构样式、首饰造型、色彩表现、装饰纹样都有其历史渊源和特定含义.它们或以形象,或以意指的方式在服饰上记载、传递了本民族悠久的历史,以激励和鞭策本民族的成员.
  综上所述,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反映的各种文化形态,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它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其地域性、民族性等特征的形成,既取决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活方式、技术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更取决于诸如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礼仪、宗教信仰等不同因素的积淀.可以说,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表象中,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只有了解了与其表象相关联的文化背景,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把握它生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补充: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生活在各自不同环境区域中的各族人民,身着各式各样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无不体现着所处的地理环境特色和民族风情.可以概括为?北长南短,北宽南窄,北裘南丝,北厚南薄.
  青藏高原地区,主要人口为藏族,他们生活的地方,海拔高,气温低,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因而他们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袍,冬季皮袍,夏季棉袍,袖长宽松,白天当衣,晚上当被.为了生活方便不论男女都将右膊裸露在外,袖子别在腰间.每逢节会,欢歌四起,长空舞袖.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这是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由于这种恶劣的地理环境和严酷的气候条件,使黄土地上人们的服装另有一番情景.冬天人们穿着老羊皮袄,头上裹着白羊肚手巾.夏季白布的尕汗褡儿,青布的黑夹夹儿,是这一地区典型的民族服装.
  生活在新疆天山南北地区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俄罗斯等少数民族兄弟的服饰,则明显的带有西亚各国和俄罗斯的特色,这显然是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而形成的.
  居住在云贵高原的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水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也与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习习相关.最具特色的是侗族,他们的蜡染闻名于世,成为贵州地区亮丽的风情线.由于这一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山大沟深,林木茂密,溶洞暗河遍布.长期以来与世隔绝,交通不便,为了生存,他们自己纺纱织布,加工洗染.这种用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布料厚实、美观、耐用,可穿、可佩、可戴、可提,不仅有实用价值,更有观赏价值,近年来又成为旅游开发项目之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江南地区的形容和向往.河流密布,湖海相连,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植物茂盛.在这种地理环境中生活的各民族同胞,他们的服饰天人合一,环境造就,典雅别致,小巧玲珑,以薄、短、轻、柔、艳而著称.
  彩云之南的傣族、傈僳族、白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由于生活在祖国的西南边疆,这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天蓝水碧,风景如画.他们的服饰色彩艳丽,轻柔飘逸,女人们的裙子有摆裙,有长裙,有褶裙.特别是傣家妇女穿的筒裙,五颜六色,美丽得像孔雀开屏,不仅好看而且合身适用.由于这里地处边陲,过去封闭落后,观念保守,所以,很少有短裙.瓦族妇女的裙子也是筒裙,但没有傣族筒裙长,色彩以黑、红相间为主,这与她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有关.
  我国广大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是重要的农耕地带和人口集中区域,生活在这里的广大同胞以汉族为主,服饰介于高原和水乡之间.生活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渔民,服饰与其他各地区民族的服饰相比较,则是最简洁不过的了.渔民们长年生活在气候温热湿潮的水上作业,捕鱼打捞,穿着简练、轻便、易于晾晒的服装,这完全是由于地理环境而形成的.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形象.它的功能一是遮风祛寒,二是装饰美观.但是,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无不打上这一地区的烙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地理环境造就了民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