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孟子的比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3 22:21:31
庄子与孟子的比较
xXirM=pg 4b$i Z1GYUee盘#յ+Fa(_L3]_/?}kd֟^; ?fa\v<Ӆ%GQEaK 㥊f=*Ѩ-QTj1KF(8o W{l#~t PGX=ϜQjA7qmTLqLlgםs/ ?73o%G kc(,/IiXʈFcD&f2c!q *%$lu4}]XѠXHOUh|nݹAJ,u#C>iQ(xXgTfP0atѼɁ5#+Ԃl?r.xvtir 4/-L-Q.kނSQFӳn~zI{>fMf?~AVm{m[E-Oc70GC4v9å%̗QsQM *f={e&88EhF-R6cYʤiΘWFt{%^=(U9޴ |ӓV<Բ)\;/b361;%V΃p" PM%OF "&ت33nn*/p)]ֹ{e^[%>TT>[ႂ[{e[ar R3 A:WIUy.L p~ƺc tgt C>@k3VFCqH#(7I#"k%6CL=.QϨ$`=3+OD`/X|z8 ɳOaѹf%9A4s]t46ظ_Id*t饐JbSY܏S渄\WhPa fչ:- 2;A0F^Q㯟¬п҅<C8)+&|v(86:|n#^[KnW9QT{~f~bjBBҞ?*Sj}CU;͠/@j S͝3Hz.5>Ez{iZ;QӇ%Q(~<~ܰgErz_s`b7_Na?M"A)mӨ+07=Z(0{`WQy(ʇ@Gyܺ%n`! "-8 X.I3_JbW̎gǝ'Ը↔- PT0M'̲1рI؀];:9`eਮOCj%2/5U-r& %y]U~쒺j0UYb mbM:C>ܞb|VP ѲY?"Á {܌ %3zqL=TI,M5J

庄子与孟子的比较
庄子与孟子的比较

庄子与孟子的比较
孟子和庄子“人”的认知比较
  找到一些断章,以前的一篇小作业,修改一番,余苟不立乎此,恐此文行将澌灭矣.志之.
  孟子在其第十四章尽心下篇中言及“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而庄子在其第十四篇天运中则毫不怀疑的回答道:“虎狼,仁也”.是耶?非耶?且试论之.
  欲言“人”之认知,当摆脱不了二者对“仁”的看法,现就此联系而论其一二.孟子“仁”学上承孔子然多有发展,其面对孔子之“仁学”实际同时面临三个问题:一,等级社会的实际尚不能够做到孔子所谓的“仁者爱人”的道德理性标准;二,人的欲望、自尊等一系列诉诸于己求的东西使得孔子的“仁”成为了一种摆设,几乎是一种空谈;三,孔子是以血缘关系作为其“仁学”的基点,“四海之内皆兄弟”“入则孝,出则悌”等这种血缘甚至于泛血缘的关系是不牢靠的.孟子面对这孔子如斯之多的“仁学”问题,必须找到一个与现行社会相合拍的新的理论.于是孟子的“从道德理性自觉”角度阐释的“仁义之学”兴起.其指出,单靠血缘纽带的外在的约束不足以慑人心,更重要的是要靠人与生俱来的那种善良的本性来发扬“仁”的真实内涵.这就是孟子的“性善论”.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仁爱之心并不是如孔子所说的来自于血缘关系,而是来自于每个人的本性,这就使得人与禽兽区别开来.这是孟子基于孔子上对人的发展.简言之,由血缘关系发展之心性之性本善.就单从这句话“仁也者,人也”即可见孟子潜意识里把仁看成了人的基本内在气质,是与生俱来的秉赋.另,孟子倡言“反诸求己”亦即是所谓的孟子的“内省”说,更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明孟子对人性的认识已经倾向于“心性”论,一切的总根源在人的内心,善恶是非应当从人的内心找,这简直就是宋明理学的论调!孟子所谓的“人”的认知当建立在“心性”基础之上.
  庄子则不然,庄子继老聃而言道,老子就已经“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了,庄子是如何看待人的呢?无为而治下的庄子讲究的是道家的弃圣绝知,与老子不同的是,老子一味把“道”讲得悬空缥缈,私下里却老是脱不开对社会秩序对现实的诉求,而庄子则把“道”与精神相合,玄妙的抽象的“道”和“无心”“心斋”“坐忘”的境界相连接,使体验宇宙人生的唯一途径.所以他反对以人灭天.他认为,因为没有了道德,才有了礼义来规范人的行为.所谓:道失而有德,德失而后有仁,仁失而后有义,义失而后有礼.礼失而后有法,法失而后有刑,刑失而后有乱.“虎狼,人也”何谓也?记得老子曾经说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道德经·五十五章》)”意思是说,蕴含的规律如此之深厚,尤比于纯正而天真无邪的儿童.这样的儿童毒虫不刺他,猛兽不伤害他,凶猛的鸟不抓他.他虽然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抓得很牢固,他还不知道雌雄两性的结合但小生殖器却能勃起,这是因为精气产生了.他整天哭叫但喉咙却不哑,这是因为和谐协调之气旺盛.知道这个和谐协调之气就叫做认识了规则,知道了和谐协调之规则就叫做明智.换句话说,这里可以做两个解释,第一,即“仁”是在失“道”之后才会产生的一种低层次的要求,在讲究仁的层面上的“人”其实已经违背了“道”,是以是充满欲望,可以目之为虎狼无分别;第二即是在庄子的视野中,天地万物作为各自的存在主体,各有其自在性,因此是相互独立而平等的存在,虎狼与人,在这个意义上说,其实也无多大差别,这就是两种自然存在者,万物均等,自然无差别了.庄子曾言“其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正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证明第一种论点,失道之后,人与虎狼何异也?第二种论述职时笔者的一种想象,不作定论.
  到这里又不得不发现,孟子和庄子其实有不少相通之处:孟子言“心性”,一切求诸于个人内心自省从而达到维持本性之“善”,而庄子亦是从个人心灵出发要求达到心之超脱,于自然中享受逍遥之境;孟子继承孔子的“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而要求推己及人,庄子要求万物平等,虽然孟子思想是建立在登记制度基础之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亦是和庄子有悯万物之心,可谓相通.仔细想来,孟子所说的:仁也者,人也.那是说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是仁义的.是一种儒家的理想境界,可以说是君子之儒的典型形象了.而庄子“虎狼,人也”是道家的一种人格理想境界,从形上而言,两者的理性境界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正可用一句名言相概括,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