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预测台风和应对台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21:12:16
古人是如何预测台风和应对台风?
xYYrvʋp`d++y{(@$HID3yK72||N^R/U"D=w_QN[tuNUx{rwK^.`)??hw?[ؿq=,\GͿw]Yz|݌*= F7 ꤸO&o^9YYyJ_?ǒ=-]^ɕѽXq^ByvaP(wgGn;?/Ta'ul2ũ_rj-h4lAmGꢠWjm6WΧ y[zƂ}|ՁNTc}%UHZNqoqHԙ o _;a7?Rɹԏ>?@jߺ8Գ<~ >W\K{{뷹-Tԕǥ`T}۴J`qXn,u?mֵ/PLr- Kv]-L?oGs7=-Σ/yX%WlXƉodAt{@'(,u7 [=΄dOto.tG _>}a*O2jK8LGWuu|[*bAcoo8UHAijg =Zam/GH]eXw3:-MK fYaDbGtk} ]H['|e| w($DrAԕs1 SL%gr$BZ ^(X/qrac׺#VfMu\5`KHV}wOhnfE7OYr;7FTQ X[MZAF#QDTu!8u?eCT&2P)-kL/.I uaa*rXc}孥e(]>' hGWKq >7\цs҆D~~БaUG3qA##DDpR_ݩEr-. Y&C=̤T(KU]66 /C$%D83Uc;2 d6' N_:K>]yֵ'V'K K)[u1xTpbyO  +V?p,0:%ߝ39e[':.ڢGZe`K&Vdw1YXB O=1|{7Lf%7h1 z +Arc(RgITr,,$7K}x0J@$NfTSKWox6] nA@,ORBV0.,K!ޭ$$n4>7BHHnu˓&t;]H7 -(Я&X Ϋ]Z_Ӎ?YZuF1h##$ @˙j!oodr/-ǝo`ܛ6>փAG#b=đ"?z.!{tJ>u&H4 0N֏ɶqk AUB0*du19*#1 )#V:@7|($d&VT4קq.`*}gHHAV Al{ xB%cJvTifNuן%^ .F`iB\e —M=E> 0&nAgus*?쨚cWӟbw0C3t޺kTT_Ύͮ#@1f=D;U޿| N304W;oS X/` +8WWLpdFG/CC6r4Dɖ }{&LmIZ%+!S 5WB6I2ڬp`nƏXw~i V)|ffRPws$pS!JOġ %[Q>X**97]6?ʀYZ5!hp -U؄2XA *kv7GN^R dl6@YhV'?Z[ǚCmJiXm۝C@J0ޒ"1J_-L),5P }}P[u,:4W]4>Y~_YzD>P:Am =u -o{&n$wUJ 30lǩD6[K( 4*Ahuu<,A +>h,L@[TqC=go_ulI DH:#14ج'z\kFu2| 3s({I-?|/$.ZQa?7- rI6dT+uZZ#)unwAjAq+KyecGjGRX ?B(up2ZpOJa#r,c#sEcN306Ys-8zVӍO>%'cYUCGW?ӧ?c.xLnA 0kC$Y NVd:60f/癚u4]Z.CӉS-nScVp[zֶٗD% `mD#b sVCesm'&nQ!/sR!tb4: lmz4ƪX6E_u- # 0M65=R~at ul+Hq9f{uiI8ZjK+ b  $K9uǵa.AQ<Ct:73( $Smx_!7X7v PkTE8Os=XOr<F`ޮspĚv`|K%TCA`ivN\QiKLE͎Λ߅VdSP~g K: g.p3pBaZ1Q*t\&؞9wrKަO|UhdBݣkfp^nI h1X3غiHl3]?g qι#zt޶d0z!9wMuդ69loe݇RG CO|1jqb3pjYRۘP%UWxE2jȑޮSgS+Yȹc9;E6ˀ\{3"Kփy xT:lA2!ȃ;]K} O]D (m9}UVI`ц %fJjm+c[k6Q.1C>e0 cC5`/4'S^% \y`ATF瞃8c'M)S$DR:5d尾V0q(q%]4فtAm?SSC 13oьy$T7

古人是如何预测台风和应对台风?
古人是如何预测台风和应对台风?

古人是如何预测台风和应对台风?
一、民间台风预测

在古代,没有各种气象观测设备、手段以及当今天气预报应用的各种科学预报方法,人们主要根据一些天象和物象等地方性征兆来预测台风.

许多地方性征兆(包括天象和物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台风是否影响本地,能起到指示的作用.这些征兆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和“老天”打交道的经验积累,具体包括:

(1)长浪:又称涌浪.当台风还在较远的海洋面上时,在海边就能看到从台风中心传播出来一种特殊的海浪,浪顶是圆的,浪头并不高(通常只有一、二米高),浪头与浪头之间的距离比较长,与普通尖顶、短距离的海浪不一样.长浪看上去浑圆,声音沉重,节拍缓慢,每小时约传播70-80公里.这种浪靠近海岸时,会变成滚滚的碎浪,常使海岸的水位升高,浪涛汹涌.当你在海岸边看到这景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长浪越来越猛,这预兆台风在向你处移来.

(2)海吼:海吼也称海响或海鸣.台风来临前二、三天,沿海还可听到海吼.其嗡嗡声如远处飞机的声响,又如海螺号角或远雷回旋,在静夜尤其清晰响亮.当声响逐渐增强时,表明台风已逐渐逼近;若声响减弱,说明台风渐渐离去.浙江舟山群岛有一面临大海的岩洞,在台风来临前几天,会发生海响.渔民凭此预兆采取防台措施,效果不错.

(3)台母:这是福建等沿海渔民根据天空现象测台的一种经验.当台风中心距离海岸大约五、六百公里时,沿海渔民可以看到东方天边散布着象乱丝一样有光的云彩,从地平线象扇子一样四散开来(这在气象上称辐辏状卷云),约有六、七千米高,且在早晨或晚上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霞.群众称做“台母”,意思是说,看到这种云霞,台风就要来了.

(4)风缆:沿海渔民习惯把天空中的辉线,即从东方地平线向上辐射出的三、五条横贯天穹的蓝色条纹,称为“风缆”.这是由于台风区内有许多高耸的对流云带,当台风接近时,阳光受地平线附近或地平线以下这种成行的积雨云或浓积云单体的遮蔽,就会在天空中出现一条条暗蓝色条纹,有时它会横穿天空,在太阳相对方向汇聚,随着太阳上升而很快模糊消失.因此,看到“风缆”也是台风将临的征兆.

(5)断虹:闽粤沿海渔民中流传一句谚语“断虹现,天要变”.这个“天要变”是指台风将袭击并带来狂风暴雨.断虹也称短虹,是出现于东南方海面上的半截虹.它没有常见雨虹的孤状弯曲,色彩也不鲜艳,通常在黄昏出现.因为断虹是由于台风外围低空中的水滴折射阳光而形成的,所以看到断虹则预示台风将来临.

(6)风向:渔民中流传着“一斗东风三斗雨”,“六月北风,水浸鸡笼”等看风报台风的经验.谚语中所指的“三斗雨”和“水浸鸡笼”均是指台风雨.这是因为台风多半是来自东南方的广大洋面上.当某地受到台风前半圈外围气流影响时,就常出现西、北、东这三个方位的风向,且要持续半天到一天以上时,即成为台风的预兆.“东风转北,搓绳缚屋”的谚语也是这个意思.然而,有时台风来临前,有的地方几乎是静风,海面上平静如镜,月影清晰地倒映于海中,故也有“海底照月主大风”的经验流传于民间.这大风也是指因台风侵袭时造成的.

(7)水母耳:水母是能听到台风与海浪之间产生的次声波的海洋生物之一.频率为8一13赫的次声波,冲击着水母“耳”(细柄上的小球)中的很小的听石;听石刺激“球”壁内的神经感受器.这样,水母便隐约可听到即将来临的台风怒吼声,于是水母纷纷离开岸边,游向大海,以免被狂风巨浪砸碎.人们模拟水母特点制成的预报仪,由喇叭、接收次声波的共振器、把振动转变为电脉冲的压电变换器以及指示器组成.把这套仪器设备安装在船只甲板上,喇叭作360度旋转,旋转自行停止时,喇叭所指的方向,就是台风来的方向;指示器则表示台风带来风暴的强度.

(8)海火:台风来临前二、三天,可看到在海水表面层发生点点、片片的磷光,不停地闪烁,时沉时浮,渔民们称为“海火”或“浮海灯”.实际上这是一些发光浮游生物,如夜光虫、角藻、磷细菌、磷虾等,以及寄生有磷细菌的某些鱼类,在海水表层浮动时呈现的景象.有些鱼类,特别是浅海鱼类在台风逼近时要上浮,一些较大的鱼如海豚也往往群集海面.深海鱼也随海流而来到浅海,甚至可看到鲸,有时还可发现一些上浮的深层鱼类、底栖生物,如海蛇浮上海面缠结成团等.

(9)鱼类上浮现象:主要是由于台风的风浪驱使它们趋集近海,或低频风暴声波虽人耳不可闻,但某些海中鱼虾却可以感觉到,因而受惊骚动,四散流窜;或是由于台风区气压明显下降,海水中含氧量减少,鱼要上浮.据说,有些海洋生物就喜欢在这种气象条件下进行繁殖,因此群浮海面.当然,海水污浊,泥沙翻滚,都是促使浅海鱼类以及底栖生物浮上海面的原因.

(10)海鸟着陆现象:在台风来临前,还可看到大群海鸟朝陆地方向急忙忙飞去,有时飞鸟疲惫不堪,以致跌落在船上或海面上,甚至会出现群歇在甲板上,任你如何驱逐也不肯离去的怪现象.
二、古人对台风的记载及应对措施

我国古代的史书和地方志中有不少有关台风的记载和描述.《吕氏春秋•有始览》中就有关于“八风”的记载,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人民对风的观测研究已相当细致.飓风一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出现早,南朝刘宋时期沈怀远在《南越志》中记载:“熙安多飓风,飓者,四方之风也;一曰惧风,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在九世纪的《岭南异物志》中谈到飓风或台风到来之前,会出现一种特别的风,称为“炼风”.在《岭表录》中记载“夏秋之间,有晕如虹,谓之飓母,必有飓风”,是最早关于台风天气预测的记载.《岭南杂记》中对飓风、台风的描述就更加详细:“……之气如虹如雾,有风无雨,名为飓母,夏至后必有北风,必有台信,风起而雨随之,越三四日,台即倏来,少则昼夜,多则三日,或自南转北,或自北转南,阖夏时阳气司权,南方之气为北风摧郁,郁极而发,遂肆横激,其转而北也,因北风未透,南风即起,北风之郁,仍复衡决,必倏有西风,其台始定,然后行舟.《福清县志》中有一段对清朝年间“特大飓风”的记载:18世纪中叶某年农历八月,此气旋在深夜登陆福清海口登陆,死伤惨重,并引发山洪.

不过古时候的人们相信传统的神话,人们通常将其看作什么风神、雨伯、龙王之类的,进行祭拜,以求保佑,还将台风说成是天公的怒吼,显然是不科学的.

古代人们居住地方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近海的南方地区居民人数要少很多,就算是人口在封建社会后期向南转移了,仍然是比不过北方,所以呢,台风来时也不必要太担心,那时候的人肯定不会住在台风经常发生的地区,不然把那几间土、木房子一吹就走了.

当然古代沿海都是渔民,都有很丰富的天气经验,如果台风来临,无法转移,他们选择躲避地方也相对安全.遇到情况不妙和难以度过的危险关头之时,就会舍弃家园,躲进山洞.而当暴风雨过后,他们就会跑回来重建家园.重建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把被毁坏的屋顶重新架起来就可以了,几天功夫就完工了.相反,现在那些现代建筑所用的材料都是混凝土或砖块,飓风过后,重建工作就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估计是看小动物的行为,沿海的渔民有他们的一套。

认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