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的意思和中心思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03:08:49
七步诗的意思和中心思想
x}Yo#ɵ_)2涯ǰܗ{ (6R"%v<30wN2UUBC"3#N8w_4mkUEXΖYM: 3w~S˟}dsm5Mmh+w7+WL)oד^ֺ01J:Y=5zN]^))%ud[fԝI\ږ X4xI=yڋogBO6y95}r;'f/M&LgmSd1{kKo~ifĽ]Lzi/=/yُ{鶿9zm~C0爆.h^8T@Es"b#o|5KJya0դD՛$9̽So4cյww 9Wț+btanl{pwŽy0Sh\3eYSz|5 "]4cݦI?aHy/p LbRmxI o7uuۀ)3W#f W^,@}!ݤwLg939^1$mi ~.^k241/1:d'<~ zx%C?cMIU'ݴG7}j{Ͷ7RVie߫!J>07<ąy >l':95}h՗6p!/~E˙Fz+P^UN&:+X#bUpdpHB៝ek8q+ٗ|UVj|%sf25X\0?8it@Fj%u-qSrJ`L؄ـI˦{1:${s <(qa"u6O!ָ^vwģgIkatɐ6Do9Lۦl_@^ 6P)멮pWnKH2>|Gs?F=dJ\"Vb0#ݍ_I(}a2[6&8P͚XvĿdFӏu"rT NvF60|;f'HɁ1xq} =ڮnhD/4y8w*B3xI0ax͇4A LG'!<rL)xf i 9 Ix^{#/rĤ6Zy5Jժ]SKSe7sF67t_oca#X||9uIolN1CE,mBJ=CDEu*͝nŦ12;ަJw:Q_.F-Æ=2NM)~+׽9x9@+tEƯP"-7TŦ/=|vU/)ǯNʄ0jYddK~NFԄK iּ\ g{>uU!(I}G~5~77_L;ۛjυˏdH#I1}}9_{ĂȐ~7 Ѡk歽ƈM>}I)Og~UJM{z<<NG Kj,#Q%Z×iM6vGC}aݫe5`\avBAIZKߏR~KNuDA0MsS;rI8gI*3}t7p$]4ЉA:edY_ebn:%ᰣe5NY~tKk@?n1/z9&m*@:d,IpB'tӆ\i(4D#/!! <>!Tx~Uy\K5aR a!@ȹ 0)lL[l#cۥ`i/0WHU4io1-dl4,rcMqјn~NRәχ> jߛ ^h-bl{MR>7`(G.dӌl 2R+YU6͜6a`W{Tzkaѥ7&ȃFMr1iʇin3kd 0ߪ2!2m N'/l<1=gfUn#4ZFu07~IASDRcme׻=/5_an g6asяHrkSkqsyHЇ;Y3>1R9+1hKU_}>!|T3Kf+GӁ.YyeS,Ka?;dOx y"h.423̚&HC^I{ʍ QVb7ya|u\Ps⦵3X XjqTɤXBeڮ `<茓S7I ڜX60=E(f]jTÏc 2@ @h1ePgbg>XULqzڃN)K@=!h9(@PRKL Vz<2G?8U:xンgn^Vm֝U%.C \3#q7uz7JsaN͸zzJB z۴W@4{J4zֶ׎=3` q|%5¬"*#,ͩ^SꙬ¦hKt%+q@zIH.Dri< LI.$*  0 Wq CgRWBVE&chJy`)f :&:OwXbV}y4(wMbԫlLaw&  :|յ6S?sfZvs9XeדYĢ6XjOBTݝs((Qj`C@6(1 OKO)~P,pyW~kp뀥8Q@d֭iZ'brd$e+V2 ?M+G$>Wc"54%Z$".]n(X34+ AȚ|c$ $E ,p&сuhYLa.Cw }BHm%4#c|X߃w\Pn0!Doaof'y3f.C'No o0*}]{GS[5p B۵p3T254={hR}cH[.FV}ťP8b}O+4yi+"<3 BACԑfp>6U'UAr Im %\y&< ULÒAp0FQ t}QZb~ϰ# hX]&&KX5ow>`؝bVb.BZ0;Sdq֘i%s#TziT) lN>@sso]no1}1,8),ātT/id2vx + 2L96∈۬oel!luwhVߌ8 j̙MCܙ{LvmY7^; c5N$L"(͊4Td@ +g=Mgb`HlK%`}3rУT[fBئ' =5׵$(Y؅+> }w"Ť '捫$#XRå}OA|NhO&^n!LlaUbѧ:{Ӻ΃t~~2/!lV3vpn;/圬KI7ͥe2YItGi|=Zg(W%,^?#-tZ+UAyլCO/SܔBx8uW?:יm4Yguzg[}4g'91Xh!Volwl /" '!#~vFJ.|W$b$r&yKج 5+,LkHULXt _Mx>M0yIwYc0ss "!n3Lی _/geӦC6ɾIC bT߽}4?h@ohB^ij9MG6!,K.`n;q69氥fp'^i2AƖI8)ÊnHs@X@Ti7Cr}Kʴ MH?$]hrG 3u||` O,9~MXec^;NDel:gw֤V] xwTP[[ӅԄ;X "v%iZ\'VEZҜ}49e$s&t01J~&/Îs7xQ ubW${ kPk~Z3eJq$>lgX6[=$${a#ŭ0r㻫 cD""va{CmKGo9/fy7<4?9f= c+n;%DÌc,iJs$' 'n1q=Ià*K'eC(~hA->0\F (ǎĔKكN E,(Q`R Ti"E)Ҩ1F<gwHm׻]7a3(uwLk%ofEŮ^jk'vF0;~MrszL܍5QF d\HV*2I6H;l+-wlĹt1kBTu6=I 4s3q*YG"#b~yLWZAU-~4 <0erpcvqG rx @AnN@d.h .<[S&_=99T;(!.7B cpBVj)5`mo?LND/E0 ]/)ۈKRyZOB.׎ ״NM}D64]f[R9)`c:bc٭alufm62=¤AamްOP]tFo|h ΁G -{Z [NT M-յE YWT”hꐅP JPJ <M(߈_}LãsGZE̟;D=M#i=g C(Dr>-yK⮄v625usN-ā2un{H|هsL s_zxn%Tt^#z?u_/R"e_ e_f~iӾ n| .}zq:fb?LOc1?uG%+0_:XdFZ#cl8YL*fW,ނQˬe5ffn/RϳzYQ"ug>?Dѷ9DG!JW:5?N`<.g;R0V Bnm$^im>t cIG=rRQ6OcѮ{pئTm-+ybi7E5-]/ {k>7a,By3YP?}:Ɣzb*zuGfQ3fL=dAShR1Vץޛo G1<1\Ҩ\7U|BM_=2nAw"9Y?-vەwD̏tOJԅ| /?G4U<ʼ~0~w~ .xK.$^{#^.x0ˆϺ0妈"^nnxz.gv]ܦtELV^޻"raďwa`E}훗#~9Gj|EðLI{3~`~14[~qwhz_ U*W'~jFƓtjzez/

七步诗的意思和中心思想
七步诗的意思和中心思想

七步诗的意思和中心思想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

意思: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不然就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梗是同一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兄弟。豆梗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的哭泣不已。中心思想我就不知道了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中心思想:诗人以燃萁煮豆设喻,表达了诗人对手足相残的悲愤,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

全部展开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中心思想:诗人以燃萁煮豆设喻,表达了诗人对手足相残的悲愤,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

收起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据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

全部展开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据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四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菽”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乐。
不惜身成灰,
愿弟早成熟。
“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收起

意思: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秸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呢?
中心:--------------------

诗词原文
  《七步诗》原文   煮豆持作羹,    曹植七步诗--西洋油画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后人缩写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

全部展开

诗词原文
  《七步诗》原文   煮豆持作羹,    曹植七步诗--西洋油画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后人缩写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菽(sh­­ū):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   版本一(曹植原版):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版本二(后人缩略版):煮豆子时把豆茎当作燃料,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编辑本段诗歌典故
  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曹操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植和曹熊(第五子)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曹丕便再追问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可是心中的贪念却依然让他理智不清,于是他将曹植软禁了起来,最终,曹植在哥哥的软禁下忧郁而死。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真实度   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曹植
  (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子。   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曹植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完了此事。   这首诗虽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是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郁郁寡欢中慢慢死去。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   曹植的《七步诗》情采并茂,语言精练,用语浅显。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有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许多古诗书上为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人教版书上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   魏朝开国皇帝。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是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多技艺,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 三国志11的曹丕
延康元年(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当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下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提倡节俭、薄葬,预作《终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几次率百万大军南下伐吴均无功而返,但曹丕在位期间坚守防御性战略,击退东吴入侵。后期则向北方开拓疆域,征服漠北鲜卑、高句丽等部落,使得魏朝疆域远达蒙古高原和朝鲜半岛,这是曹丕军事上的重要建树。   曹丕文学有相当高的成就。是中国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谣言惑众,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本诗
曹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认定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一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原文)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是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杀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曹丕听了,被驳得无话可说。从此就再也不敢为难曹植了,俩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协力,建设魏国。

收起

诗意: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成糊状的食物。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是同条根生出来的,豆秸有能怎样急促的煎熬豆子呢?
中心思想↑有了,我就不打了。“妈呀!再打下去会死的。⊙﹏⊙b汗”...

全部展开

诗意: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成糊状的食物。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是同条根生出来的,豆秸有能怎样急促的煎熬豆子呢?
中心思想↑有了,我就不打了。“妈呀!再打下去会死的。⊙﹏⊙b汗”

收起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

全部展开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

收起

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不然就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梗是同一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兄弟。豆梗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的哭泣不已.表达了诗人对手足相残的悲愤,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

意思: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不然就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梗是同一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兄弟。豆梗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的哭泣不已。中心思想我就不知道了

中心思想:表现了作者对哥哥的悲愤和斥责的感情,本来是同一个父母生的,却要弄得那么悲惨,导至哥哥要去残杀弟弟,这是多么残忍的是啊
希望你们喜欢哈!!!!

编辑本段原文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附:
  【现代《七步诗》】——是后人所改
  【三国·魏】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全部展开

编辑本段原文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附:
  【现代《七步诗》】——是后人所改
  【三国·魏】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编辑本段注释
  漉:过滤。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即豆秸。
  釜:锅。
  持:使用、用来。
  然:燃烧。
  煎:煎熬。
  本:原本。
编辑本段翻译
  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
  附注:
  漉菽以为汁中的“菽”,只要是出自正版的《世说新语》,没有作“豉”的。至于流传的其他诗歌版本,可附注说明,不应列在《世说新语》的书名之后。
  本自同根生中的“自”,有版本为“是”,疑为今人修改,不如“自”字好!
  萁在釜下燃有“在”,有版本作“向”。
  另有别本《七步诗》为四句(是后人所改),以《三国演义》为代表,首句为“煮豆燃豆萁”,第三句为“本是同根生”。
编辑本段典故
  典出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编辑本段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菽”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反映了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感情沉郁愤激。
编辑本段作者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这首诗虽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是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郁郁寡欢中死去。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
参考资料:1.曹植的《七步诗》情采并茂,语言精练,用语浅显。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有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世说新语》中是“本是同根生”这个版本,应该更可信一点。

收起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华罗庚的《赠诸弟》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乐。   不惜身成灰,   愿弟早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