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夏至,怎样计算那一天入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22:14:27
过了夏至,怎样计算那一天入伏?
xTN@>P> -Ts qBKԹȅ[.N81$xAݝsfv4KsZ(}Ä'Q4^{:.!§/^Z7捨 D. 1n~s p.>`hVE`ѿ(o5'm(YT ƒQX XxŰc-7qyxp‚Tr4r)Q =aAߋ>11UP(!j,T*w ~fE|]Ѱ6^$ -q?R!F)J : eG P%ZH{Gq$pqdԬ=.0pJ>7I$"XcR̻zk)[Q|L k$=H_Iv|=3^PDPi[kw>ݦ(

过了夏至,怎样计算那一天入伏?
过了夏至,怎样计算那一天入伏?

过了夏至,怎样计算那一天入伏?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四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