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取消句子独立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3 23:13:54
如何理解取消句子独立性?
xURH~}Tm/yزv^ R ːg@b.P壌9ݝ_~ƈ;U>'{4:x@&3vMVK{3v~:ww mQ8/޳nsqOطm_c6pp]p*Hݗ&uo"cu rtEV;eTs"zSߨ$9Z8# j;!ԘstHύ;TqQG%p{)i!^zHsTUTJ[Iq-e4͉|TjcFnEe&$"ej(Ȇ|S'ʬy$ts'k&b}5Tb$jjJGa#}|:< S`ۇ󧠍Wy۹4 U*Ah (FfSځ lCEhu.MPBv;1$j!p)b he橰@ ).!((K)(O@6 ۾X:DW6 =ό&էí"ӝhUҴkP~:3EhdoX ϖbݕ=3Z |X@_C0 ~Y(5-~XW]^"8F;it/Ux<vaI&z"U2~+{hm\Q Jy 7L+9:O8C_kޑl4c e;E [T; |A1x> ={XN,h0'v$NH?Ӥ(jts(}6WUۑ_NK3v5\wQB T~L%^>|,uB{lK d]eX##ڲ٘ЫQH$g(O$ZWԚYSЉO}lzXbRnngg֐MMw R Fg ) &ĄC>ze){ mmr>k

如何理解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何理解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何理解取消句子独立性?
“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古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指的是用结构助词“之”嵌在主谓结构中间,使得本来可以独立成句的话变得语意未完,比如“父母爱子”,主语是“父母”,谓语部分是“爱子”,可以成为完整的句子,但中间加上个“之”,变成“父母之爱子”以后,语意就不完整了,变成一个偏正词组不能离开上下文而独立成句了,语法学界管这种现象叫“取消句子独立性”.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p461)说:“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细分起来,有两种情况:
第一,在一个分句的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表示语意未完,让读者或听者等待下文.例如: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四)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第二,这种“之”字又常常用在充当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例如: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公四年)
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礼记·檀弓下)
以上两例“之”处在作主语的主谓结构之间.
有时候,不是在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而是在主语和“于”字介宾词组之间用“之”字,这样形成的结构再作句子的主语.例如: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同上)
此外,作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也可用“之”字隔开: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宣公二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雕也.(论语·子罕)
唯恐缄滕扃鐍之不固也.(庄子·胠箧)

用一些连词,让语句更加连贯通顺。

在主谓之间加结构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