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怎么玩才有意义?它的来由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03:06:48
圣诞节怎么玩才有意义?它的来由是?
x}iocy_Qn]ՋH`Y&=FL - DDE*j%UڷHf:s <{奪:-g}ϻwa+Lέd°S#tn䇿z>9S^?}<̓M?y2#~˿o ;㖟oL9]tn|;lLaeN9lb#??ܽ߻w\گ\LiʽI޸ }Lܥy]Ynwmvl͇͸{'FEbW[./ZkϢ)IͰ[|]xu\򓋠YYra39pkRˎ)b:'ۓOs>?w:J-a7uǓBW,2=lvꖱW 'O Nbaw {t|pW7ȝqg 2~sD\1=3 H+{j\$Lwvv^i`n=7,{2.I`,F@w.ƒz36ycjA>v8lZפ]Z,qAa{4Gb8 ; `mRvB`:hg^YݚdRy' ߇OgC"g8e*ccy;x$W/f?7O8վΫ7O?~ŪC1%ư}nO7Ys[娊16-pMhu.k$?JuH}Nj~хt J1v S93~>CqT)bNsNg[k s Eny;G 1i\ځk]6 ީRAu963f"8v7[v́J S-*kLG@ɍdr^n w]\Trkm G&_a3Hͪl)<)X}tvai dsчXFhmN6½n%}#Ӟ Vb;:< ]6@0mBfH`Q37g<Fu,3?s_CȈ@q8%2v${˂X* 39XTy6+GhԒA1͙2q nz#xpt#ǔQ"&]8ZDg8v^IN.0l+:&y;YG4^? ^\i>$ b^R+F@섆vog?YXmZV24 o(wMFf!i`0KL-嘥xeգuȪL2w5>᠆.V&yE kڑYkm,΍?A`#`ˀ,mń[TR[nR''v/N]w}cJÜ{bӛh>ɢ=w6va)^?oV9!:w5y^YQ01dBzsJcu,mSh(?BDm4 !;äM,-tVJv9y$Ѱw5ڹrh׊pZ?1꺩yWh* 5zKHR[%%ԥ\?k{^6:"THi{/f'i.1Q!ʺ4<$ u\e05d>w4hhY/D-C0 䑇Yh>VHTO #ryþ@LG4F幼ɭ+!]?RPƄ:ipDGH7>!/srWp+y2S 0'lZ$Sb(}"ܽC,P09 uGTg! /18 ;\ȓQvTunO.酁醥HʶJ0wi^ڵƲY2jcjcn<0ÝC9PFcvFf4e>2`Ʌ+DK17 ƶr!BF{'9ea ŻQ`*#쬅H5^q$vi0-=At2(]MYzY*AP]tcb)ԽTp;b o?)#'$*PƿC ;Y֐?X'KYD]_[N(n/ɐK乮`J&`msf$7cu@b6W.6О9 |&Vx/[ ɀCx*A 3nA.?;I@ ;j, ݡ39o- ^5mӸkt6h, 0BmϤe+p'cc25OxsSse(}kG6 W ~ $6W-F]\%Mmz|'sf@Wn↖ [gts0Jz=6>TҮnЯ훳aF!I;p-$_&O bEGsqxL%麯D0FKry4Qys7al|hf1~'le,xT$P |"R?Q357/8G؈U:fXx7S[=Ф<g)c^VAqC/Φ}( NcANt"[hpQ n,G&&>^=7GW߁Sxy"VVu qiJ[3*O48sDL5ncVnF9 qf|8J C7:?q+rx]1H=nٞR Y SHnCλwˑL놺vRTço`> ߙ^$`N\B`6:@A B-0`m B *f :i|b"CLqvׅr6q};Bngӿu"_i*@?Hjjѓ^eBiP ab8IY-ч*S(%hh9 ZmCR^b{q>{MKÓQ2$}5hBwՁN{ǭԡ{D)*1e(h@MOp$cuJӖlL;D&%O35ڕ[,3|$ (PheCh#Y;⼿_HB_ 8F`7 \C/Q[o.x*NBH"X}p1s@raP4``9Y$!Njrs}khqA>[lX[Ǖpywl[ $> Q)LOOIͦddܖc6fd[/Q6kf-,(0̿޺ /ӂ$ӿ<ɳBA;ԘtQ CSɣf?gDПq|'݋Y͚W5O~>=xg? T V}Gd/f=ԏ(7+jF6Hec`Ne o wpͨ39( (Yv LkǧD1 lNߞ_ǰg.E` hU!t=lP(e0藙Z$ q=1 '(Z3-#6Hr38f+1ܰ ~"ڐ"{ujIh #3oDsq݋:eWL] `h6h4WĿy)"kagn)_Im05wytZ`db(%jO~/,ҺGvp+99ʰ c'T%Rc]b-($>nu?]lERp8Ait+M?ٓ=|gL]5ɣqO!(8b;ԀKN6hNǢS+;_eŲX Qt b4I#ɽ"wnI%T:6+?:~no a[m0]ucRijY ^| 'W:>EY4Q9ah^$b3}3llg0g%7"9H @"$sH/͙2+@5̣IAD8$ŭ.^;;9%caBZ*bt3[tL [뫦g@@7n ?kny\i1iKm0_emxZ$m1棵L8q0j4_%Dse6O޸[d:7bl{bp6whݸqx@jYZw/NLe_^C<ʘp| ;*`iIK#jDp{  L}]}D'ϣRMT }4,[1k6^Xg ,`|eqxƲ^`j.K *PQkk N:[ >]\uBsݔ__[ADT <5V 2w'KfbLJ=n[ղN Kc7 M5И5 {6.Ͱ{]/uGg>ɱDd'wur[,TTŽ*܅=Y/5" ͕砟׾ғ뙇ӳӲ&9-Zⵔ/r "C4`\&FӿuWV< Sq̓~BJќ]޲P)e(% 2ĉPύ^rJ Ǐ` I}Tjw%{,&#^)S #ߦ$y_Pށgղa1G -SoX[(yM1$:Hga`m ǂLΆ>ODZj-aQͰ,,DbcQ'}rwFkF CF+ت8ylWqR$iTB_n˔G{[wY`Q3 5}k˽Ǟ[୉'V9eG<38?SO>tGσ*LCPcBr R37xA޲J,{[̈D^Z4BkG!HcSIr}B'rBN2{^_hAχUZ|:q#-OgrYU/Ջͦ#k(hբiVp0Ȱ8$%&%jE+Eq/1e' (JJ!u~A5S2ܰ]v(5 rN <$`*U9o`T>o{a S.oXܒj+1-5fPBX/h-rg{i/M1l @Jn+ΙXњ ZOW{@4QßO0zL\Ky'4!3CT0Vce ;1VFZ ?։U2* u rA#Yk+yXc:. Sm|aդ[nDᬥ;Yb~ dtd`i] yw@zXˌɴڕ#!s ɠU/݂&t R$}%ɂ=/HeߟcKeԅ+a'N_::UZ_C[2Huղw @+;O&'\e^umo{/mmlKڅ[ ye~ƥ*  [CeJ&XX?oĥXU{^&4299 ˀz]ir7dž `At&Uu+/_"fp_SlE{LNoT-૱x' g,s[Шwcs}7wXIr-z8Xh̤1acާV$FeS8z5ń%|#uXpxӉhG;@_AuT(,h/7P$A6"ehq pްȣ ^ ~}D2UQ?s G?FƂpjCGFwV eu9⭾#,ʫ߹rL;I 4/,mWD/_$?"+ 8, lz'9EeyPQWگflV 6M-az6ϰmg,,%aS*!`a[ygWG_=T Jy~>z~`nn_D\&uVY%KR55uV3AiamЀꉥϧuipg<k 1|1۱hsIdR ;=O{DFoJ1CtH;kdHw/eΑGAFa,j uEKѬ %FZ L޹``awhdZnx䚯DT}Jq~}%\ïQSb) θ4oK 8Ycʫ+t<.! {n r|UfEY9uk%$G%q,Zz^]lH$>tkkW"D8A &XJN/$g(=[%f;DI'&s2ݏ@ZRTŋwjpLd $;By#ck+>> I(\քhB2Y֧m xU&s^]DMx"RyaiQa`>Lz#SI͗lݥŒf LXa*w=5'K{Y0mUcS,*C6 ffdC+;16 z2hI P0qenԝ\{$޵,;_sYzrpl[%}=v$-T~޽~7* ٹ6`+$_ç3h%@K"cait'-dۢHmwQ}20x۠L  As/>Ϩ [Y}h}ݨ=Kus=cʗ^)K%xbP' a-}/ ځE;21R_5E#Dx[*x"s҄]ɚ!yɨ$Mbvxffhl7%MU!fǨ;p+R)Pp@(*,ZSO 8;U^e!_wwEcAeHb= ޶<`}'M'=g?ޞo0IbI֏LOS~[jnM[#\ѭ:^LޖE;dѰK÷EFVd$n;1VBIEDi>w"U% qq'qP&}eE*R6C2)Xw&Zfe `e@J؛F!J%ǻZN7|F&l]Za yW=_Kko׼v+|*Y[W0+6 \gˬPwk pgvE}wT,A4ư3cn_n4:Cצ]e<5,WZ@9퐑֡U|;o@!mG/:k-'Oα9?Pd) Fxn 6q^tƂR,/ h~ف `65~4kBQXۯ &uX/$K{).ђ0 `)εg'>(Wd;}˺tj- ΄ U:7.$ק6>* ŭdXEU(@Rǒ&$Y-^CxH>;%nu-%Xۘà?k`d`qvԩSEQ{3NIN;o@2m T:eae^4(PL*tS E)|GN37l%)N'\ ^RlߍYRo?yԷCmJ|YOm2s&y]IaZt ڕ m`=Yۃ06Ӻ6c6bQMSIRm;$&50,87.ʯ~T(6GUe,&ڼ3s+L$9yAk?;uFΫHJbuhnRYaT҄:c]i`6!-Ɠ'+㖀c"8{c:)aWD_x,r.,$T9!ow>[q %7xKOpw0Qm>[.~rL.2OB5c= b/H50]5哇0Ƕ 2k}+U#7˓[s{p7[76k^^uqwVanUyJAʽưP0 Rz]8mrFf: ? 36[|f)bqbtƛ]ڵ_ 5\eflj"$#/ t}mkuAVOƫ ۥ^9vagMⅣ/'j#ƅF/F/pExkџ;t$aX /pS!b-$f^Yԥ蕼u}>lXށV[?p䁃E E]4[BHp w7K|?3Bg& Qb+N 춴&가ΆWL̬:9RـVps{ 6 ^ EC̃U;y bq*IGOf>lg>{L{iA$@>y__<|RDe'F swqEVy ~}>3Xi,^motf eB.JW yy3ʐ>[s|<閱ƏbNg#{ jkk=oK],M<?Qc Y֍~Ue&ڎZKb`Dxk%)?j1Rg^]mu=Fl{_j^_y}}d^O ? ?_x1 V1\0[Jիܐ(1տd&`u|K9x?gO/gf -0r+="S8WLf|-IU_:G}- _@I6o=9;Z8!. JZ*;n(M] lܮֳO{c1~W"TiA)2OGݕ(RWVUn?#ZlA bju*s.R?GH z,^ЇiKtQһ^z@ IG)W9 >Xˢ`V *4u}W'[S+N(ie% &%6^-7

圣诞节怎么玩才有意义?它的来由是?
圣诞节怎么玩才有意义?它的来由是?

圣诞节怎么玩才有意义?它的来由是?
古英语】Cristes Masse
  【现代英语】Christmas
  【词源意思】Christ's mass
  圣诞节这个词来自西元10-12世纪的英国.其本身的含义是指“基督的弥撒(Christ's mass)”,即“为基督的一次聚餐”.这个仪式源自《新约》的“最后的晚餐”.而“基督的弥撒(Christ's mass)”这个词是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拼凑,因为Christ来自希腊语Χριστός,意思本来只是指犹太人的“受膏者”,引申为救世主;而mass来自拉丁语missa,本意为散会(dismissal),引申为基督教会感恩聚会.所以有时又缩写为“Xmas”.这可能是因为 X 类似于希腊字母 Χ(Chi);Χ 是“基督”的希腊语 Χριστόςì(Christos)中的首个字母.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西方多元文化的兴起,为了尊重其它信仰的人士,以淡化圣诞节的宗教色彩.荷兰语名称类似英语,称作Kerstmis,常缩短为Kerst.圣诞节西班牙语称为Navidad,葡萄牙语称为Natal,波兰语称为Boże Narodzenie,法语称为Noël,意大利语称为Natale,加泰罗尼亚语称为Nadal,意思是“诞生”,更清晰地反映圣诞节的意思.与此相对,德语称为Weihnachten,意思为“神圣的夜晚”.
  圣诞节只是基督徒庆祝其信仰的耶稣基督(jīdū)诞生的庆祝日.圣诞节的庆祝与基督教同时产生,被推测始于西元1世纪.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圣诞节的日期都是没有确定的,因为耶稣确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争议的,除了《新约》以外,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耶稣;《新约》不知道日期,当然就没有人知道确切日期了.在西元后的头三百年间,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西元3世纪以前的作家们想把圣诞日定在春分日上下.直到西元3世纪中期,基督教在罗马合法化以后,西元354年罗马主教指定儒略历12月25日为耶稣诞生日.现在的圣诞节日期跟西元纪年的创制是密不可分的. 西元纪年创制于西元5世纪,后来圣诞节这一天就按格里高利历法,即西元纪年的“公历”来确定了,而日历按着假定日期把时间分为公元前(耶稣基督诞生前)和公元后(A. D. 是拉丁文缩写,意思是“有了我们主--耶稣的年代”).后来,虽然普遍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因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会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西方教会,包括罗马天主教、英国圣公会和新教,确定的圣诞日是公历的12月25日.东正教会确定的圣诞日是公历1月7日(实际上是叫“主显日”),这与东正教没有接受格里高利历改革和接受修正后的儒略历有关,因此把圣诞节在1900年到2099年的这一段时间内将延迟到1月7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也是东正教区,但圣诞节日期上遵循西欧习惯为12月25日,但复活节则遵从东正教习惯.而最古老的基督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确定的是公历1月6日,同时亚美尼亚教会更关注主显节,而不是圣诞节.因此在圣诞节,大部分西方教会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耶诞前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亚洲的香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世界上的非基督徒只是把圣诞节当作一个世俗的文化节日看待.
  [编辑本段]汉译的争议
  “圣诞节”在台湾也称作耶诞节.这个名称,被认为是华人社会中最先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华南地区最早采用.在华人及华裔社会中,香港地区和海外人口里的基督徒占多数.在台湾,圣诞节与行宪纪念日碰巧在同一日,但台湾方面亦有人呼“圣诞节”作“耶诞节”.而在中国大陆,其实一直都没有庆祝圣诞节的习惯.不过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受到香港及其他西方社会的影响,不少商场都希望透过“圣诞节”来促进商机,鼓励市民购物,使“庆祝圣诞节”在中国大陆亦开始流行起来.不过,亦有部分人认为“庆祝圣诞节”是一种文化上的侵略,耶稣基督传统上在中国大陆不被认为是圣人,没有为他的生日庆祝的理由,认为应该跟台湾一样,称呼这一天为“耶诞节”.
  [编辑本段]新约故事与圣诞的起源
  由于《马可福音》及《约翰福音》没有记载耶稣的出生,只有马太和路加介绍了耶稣早期的生活细节.这些细节的大部分在耶经学上属于共观福音书的“二重继承”.根据基督教新约的《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耶稣是伯利恒的圣母玛利亚受圣灵感孕后生下的,玛利亚和丈夫约瑟夫当时正在去罗马人口普查注册的路上.耶稣的出生在信徒看来是犹太教预言中的默西亚将要到来计划的实现,因为伯利恒是约瑟祖先大卫一族的家.
  据基督教的《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说,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从罗马帝国手中和罪恶中拯救以色列.玛利亚已和木匠约瑟订婚.可是,在他们同居之前,约瑟夫发现玛利亚已怀孕.因为约瑟夫是个正派的人,又不想把这件事说出去让她丢脸,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虑这事时,上帝的天使出现在他的梦中,对他说,“不要嘀咕了,把玛利亚娶回家.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她将生下个男孩子,你们给孩子起名叫耶稣,因为他将从罪恶中拯救人们.”路加描述说,玛利亚年幼时收到天使加百利的消息,身为处女的她借由圣灵受孕.当时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有下旨,叫天下人民各归各城人口普查,于是她和丈夫约瑟离开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犹大去,这是居里扭作叙利亚总督之后,头一次报名上册,途中他们经过约瑟祖先大卫生活的伯利恒城,在伯利恒因为在乡村旅店已经没有空房,他们只好寄宿在旅舍外面,玛利亚在那儿的马厩里生下了耶稣,这里的“马厩”根据圣经版本不同而不同,但通常是一个喂食槽或是个畜栏.只有《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说基督出生在伯利恒,伯利恒是约瑟祖先大卫王的家,这就实现了《旧约》里先知以赛亚的预言.后来耶稣家逃到埃及是为了逃避愤怒的大希律王的追杀,因为希律王听说了在伯利恒出生一个新的犹太王.当希律王死后,新的犹太王继位,他并不认识耶稣和他的父母,因此耶稣的生命就没有了威胁,这样耶稣和家人返回了以色列,他们定居在拿撒勒.同时与基督降生的故事从福音书里传向大众的还包括祅教祭司(Magi,古波斯祅教祭司或巫师)参拜的故事,以及耶稣出生时天使向附近的牧羊人报喜的记录.几位祅教祭司,看见伯利恒方向的天空上有一颗大星,于是便跟着它来到了耶稣基督的出生地.由于他们向当时的希律王打听新的犹太国王,才导致《马太福音》中耶稣一家的逃难经历.根据中文圣经翻译的不同,祅教祭司也作“东方博士”、“王”或“贤者”;他们是伊朗祅教徒,他们献给耶稣的礼物里包括“黄金、乳香和没药”.耶稣的诞生构成了基督信仰的三大核心之一.因为要符合旧约的以赛亚预言,救世主必须是男性,必须是犹大和大卫和耶西的子孙,必须是少女生子,必须是出生在伯利恒而且来自加利利,出自埃及,必须经历过杀男婴.这几条只有《马太福音》里进行了实现.
  [编辑本段]耶稣诞生的批判
  虽然基督教会一直坚持新约福音书是目击证人所写,但是耶经学家通过对“共观福音书”的研究表明,福音书是百年来不同作者加以修改编撰的文学作品.除了福音书以外,没有任何可靠记载证实过耶稣的存在.某些书面记载被学界认为是基督徒得势后伪造的.首先唯一描述耶稣诞生的《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是自相矛盾的.《马太福音》说受孕被告知的是约瑟夫,而《路加福音》里被告知的是玛利亚.而出生日期也矛盾,如果马太是真实记载的话,希律王死于西元前4年,那么耶稣就生于西元前6年至西元前4年之间.但是路加提到的人口普查是在西元6年.另外《马太福音》讲耶稣出生地在伯利恒,而《路加福音》讲耶稣出生地在拿撒勒.然后是马太讲耶稣在约瑟夫家里出生,路加讲的出生地是回伯利恒途中的马厩.马太讲的是祅教祭司的祝贺,路加却只讲了牧羊人被天使告之前去祝贺.同时《马太福音》里耶稣一家立即逃往埃及,从埃及回来也没有去过犹大.而相反《路加福音》讲8天后耶稣被割礼,33天后去了耶路撒冷神庙,然后直接回拿撒勒(路加2:22,利未记12:4).另一方面,如果耶稣是处女所生,那么他就没有大卫王血脉,即使《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来编造了世系表.因此,学术界98%的西方学者都认为新约关于耶稣诞生的记载都是编造的故事,绝对不可能是历史事件,而是按照摩西的故事和旧约以赛亚预言进行的重构.也就是说,并非福音书实现了旧约预言,而是福音书抄袭了旧约预言.这也是犹太教徒从来不相信耶稣是救世主的原因之一.
  而历史上耶稣是否真实存在是历史学的一大争议.自古罗马时代到近代,都就有许多学者、神学家和哲学家认为耶稣不曾存在.目前大部分现代耶经学者和历史学家认为耶稣是历史人物,但只是一个来自加利利的犹太教师,没有任何神性,新约不是历史记录而是文学作品.一些学者,比如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廉·杜兰特(William James Durant)、加拿大耶经学者埃尔·多赫提(Earl J. Doherty)、美国神学教授罗伯特·普莱斯(Robert McNair Price)和伦敦大学教授乔治·威尔市(George Albert Wells)等人以及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学派的激进主义者则认为新约里没有任何描述耶稣的史实且耶稣从来不曾真实存在.另一些学者,以耶稣研究会为代表则认为新约里存在部分史实,特别是语录,但是新约的作者进行了夸张和改造.目前世界上只有保守派基督徒们相信耶稣同时是百分之百的人与百分之百的神,某些其它宗教相信耶稣是神的先知,或者是一位伟大的教师.
  [编辑本段]圣诞日源自太阳神诞辰
  12月25日是西元274年罗马国王奥勒良指定的庆祝罗马帝国官方庆祝叙利亚太阳神埃喇伽巴(El-Gabal)和伊朗太阳神米特拉的节日Dies Natalis Solis Invicti(意为“不可征服的太阳”生日),这一节日一直持续到基督教被定为国教之后被禁止.叙利亚太阳神崇拜最早是古罗马国王安东尼努斯(Marcus Antoninus)引入古罗马帝国还取代了主神朱庇特,并在奥勒良国王时期成为国家节日.这一天是为了庆祝太阳的重生或回归,因为那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期,用中国的概念表示就是指罗马历法的冬至节.那一天以后,白天会逐渐变长,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同时庆祝太阳回归的那一天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都是作为重要节日庆祝的.而存在太阳神的文化,这一天都成为了太阳被拟人化后诞生的日子.早期基督教会为了利用这一天假日,也试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就把耶稣生日指定在了这一天.所以除去强加的宗教意义,圣诞日其实就是西方的“冬至”日.
  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天就是原始人类用作庆祝丰收并杀死牲畜和发酵酒类的日子.北欧土著萨米人在这一天祭祀他们的太阳神北威(Beiwe).苏美尔、巴比伦等古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这一天庆祝太阳神马尔杜克打败黑暗.印度教则在这一天祭祀太阳神苏利耶(Surya).而伊朗民族和祅教徒在这一天庆祝太阳神米特拉战胜黑暗的节日“耶尔达节(Yalda)”,也是伊朗历第十月的第一天,标识冬季的开始.古代斯拉夫民族认为老太阳神霍尔斯(Hors)在一年中黑夜最长的12月22日被黑暗之神打败后死亡,于是斯拉夫人为此跳了霍洛舞(Horo/Khorovod),一天后,即23日太阳神霍尔斯死而复生,成为新太阳神古例大(Koleda).在爱琴文明里,这一天被称作例纳节(Lenaia),也是希腊提洛历的第一天,是纪念酒神狄奥尼索斯被女祭司美娜德撕碎并吃掉又转生成婴儿.而这个节日影响到了古罗马共和国并成为了纪念酒神的布鲁马利亚节(Brumalia,拉丁文意为最短日).同时,古罗马也在12月17日至23日的一周里以纪念罗马神话的农业神萨图尔努斯(Saturnus)的名义进行聚餐.因此这些关于太阳的印欧神话被近现代耶经学者们认为才是耶稣信仰的起源.不仅仅是纪念农业神的聚餐和太阳神的生日,也在于早期基督教耶稣形象借鉴自米特拉神像以及同样出身于处女,以及取材于其他神话死而复生的故事.不仅牛顿认为圣诞节就是按冬至日确定的,而且16世纪的法国修辞学教授杜朴斯(Charles Dupuis)和哲学家伏尔尼(Constantin-François Volney)则指出耶稣的一生都是按太阳通过黄道的轨迹塑造的,这一点与叙利亚、埃及和波斯的太阳神一致,都是在冬至日出生,随着处女座上升,再随着牡羊座出现直到春分日复活.
  华夏中国的冬至,是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相当于每年的格里高利历或公历的12月21日或者22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冬至前后,加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由此可知自汉代起冬至是国定假日.《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而在日本,冬至日是神道教的太阳神,也就是天照大神从石穴里重新出来的那一天.
  [编辑本段]圣诞日起源的其他解释
  曾有许多不同的日期被建议用来纪念耶稣诞辰,但为什么用12月25日这样一个日子来纪念还有其他解释.下面列举了其他可能的原因:
  一、天主教百科全书上的关于圣诞节的条目 介绍了各地最早的圣诞节.圣诞节并没有出现在早期基督教的节期之中,如爱任纽和特土良都未提及.关于圣诞节期最早的记载来自公元200年左右的亚历山太,其时亚历山太的革利免称,有些埃及神学家不仅对基督的生年,同时也对他的生日过分好奇,并把这个生日定在奥古斯都在朝的第二十八年 Pachon 月25日(即公历5月20日).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时亚历山太的教会确定了 dies Nativitatis et Epiphaniae(圣诞节和主显节的日期).在12月庆祝的圣诞于五世纪时传入埃及.在耶路撒冷,来自波尔多的朝圣者 Egeria(亦称 Silvia)见证圣烛节(圣诞后四十日)是在1月6日后的四十日,而当地圣诞应为一月六日.在安提阿,公元386年前后金口约翰呼吁教会统一在12月25日庆祝基督诞辰,其中一部分人在其他日子庆祝这一节期至少已经十年.
  二、圣诞节基于耶稣受难日.由于耶稣死亡的确切日期在四本福音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早期的基督徒试着去推测,得出大约在3月25日或者4月6日.根据圣经旧约预言救世主将死于整岁数或者他降临的某一个整年,基督徒以此来推算耶稣的生日:耶稣受难日加上9个月就是他的生日——12月25日或者1月6日.但是这种说法从来没有被耶经学者们认可.只是某些基督教会欺骗非基督徒的幌子.实际上复活节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样,死亡日也就不一样,而同时历法也是一片混乱.在假设新约没有说谎并无视四大福音书自相矛盾之处同时假设最后的晚餐是逾越节晚餐的前提下,西元2003年罗马尼亚天文学家Liviu Mircea和Tiberiu Oproiu计算机计算的结果耶稣死亡日期是西元33年4月3日星期五下午3点.牛顿算的是西元34年4月23日.即使如此,不同的假设和前提得到的计算结果都是不同的.
  三、早期基督徒借用异教的不同的神如阿波罗太阳神,地狱判官荷鲁斯(埃及主神之一),丘比特(罗马主神),普路托斯(希腊神),释迦摩尼(佛教)或者的远古时代诺亚之曾孙宁录生日来庆祝.耶稣和玛丽就来自荷鲁斯和他的母亲艾西斯的故事.按此说法圣诞节是从异教徒那偷换来的.
  四、来自耶稣降生于光明节期间的传统(犹太光明节,基色娄月(Kislev)25日,开始于Tevet). 基色娄月一般对应公历12月份.在旧儒略历,耶稣生日是公元前5年基色娄月25日,对应公历是11月25日.
  以上的第三第四条都可以用太阳回归来解释,而第二条明显不成立.不少证据显示耶稣并不是在12月25日出生,《新约》没有记载耶稣吩咐门徒庆祝其生日和门徒进行基督的生辰庆祝.耶稣出生的日子可能在10月1日左右;因为只有在年中这个时候,牧羊人才会晚上在户外看守羊群.(路加福音2:8-12).另有天文学家开普勒根据《马太福音》所描述的耶稣出生时的天文现象-“天上的一颗大星”,推算公元前6年4月17日才是确切的耶稣诞辰日.
  [编辑本段]习俗与庆祝
  圣诞习俗数量众多,包括世俗,宗教,国家,圣诞相关,国与国之间差别很大.大部分人熟悉的圣诞符号及活动,如圣诞树,圣诞火腿,圣诞柴,冬青,槲寄生以及互赠礼物,都是基督教传教士从早期Asatru异教的冬至假日Yule里吸收而来.对冬至的庆祝早在基督教到达北欧之前就在那里广为进行了,今天圣诞节一词在斯堪的纳维亚语里依然是异教的jul(或yule).圣诞树被认为最早出现在德国.
  教宗额我略一世没有试图去禁止流行的异教节日,而是允许基督教的教士对它们赋予基督教的意义重新解释,他允许了大部分的习俗继续存在,只是稍加修正,甚至保持原样2.宗教及政府当局与庆祝者之间的交易使圣诞节得以继续.在基督教神权统治繁荣的地区,如克伦威尔治下的英格兰和早期新英格兰殖民地,庆祝活动是被禁止的3.在俄国革命后,圣诞庆祝被苏联苏维埃共产党政权禁止了75年.即使在现今一些基督教派里,例如耶和华见证人、一些基要派和清教徒组织,仍旧把圣诞节看作没有圣经认可的异教徒节日,并拒绝庆祝.
  [编辑本段]民间习俗
  自从圣诞庆祝习俗在北欧流行后,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和圣诞老人神话出现了.
  圣诞老人和他带来的礼物
  圣诞节送礼物已经接近成为一个全球通行的习惯了.神秘人物带给小孩子们礼物的概念衍生自圣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纪生活在小亚细亚的好心主教.荷兰人在圣尼古拉斯节(12月6日)模仿他送礼物.在北美洲,英国殖民者把这一传统溶入圣诞假期的庆祝里,而Sinterklaas也就相应的成为圣诞老人或者称为Saint Nick(圣尼克)的人物了.在英籍美国人的传统中,圣诞老人总是快活的在圣诞前夜乘着驯鹿拉的雪橇到来,从烟囱爬进屋内,留下给孩子们的礼物,吃掉孩子们为他留下的食物.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里忙于制作礼物和监督孩子们的行为并记录下来.
  法语中圣诞老人叫做Père Noel(与圣诞老人几乎完全一样),其红白相间的衣服曾经使可口可乐公司获得灵感,在1930年代画出了传遍世界的圣诞老人形象.在一些文化中,圣诞老人身旁跟随着Knecht Ruprecht,或是称作"黑彼得"(Black Peter)的家伙.一些版本中,玩具作坊里的侏儒制作了节日礼物,有时圣诞老人与圣诞夫人是夫妻.在圣诞季期间的北美和英国超市,都有小孩可向其要礼物的圣诞老人出现.
  在许多国家里,孩子们准备好空的容器,以便圣诞老人可以装进一些小礼物,如玩具,糖果或水果.在美国,孩子们平安夜在壁炉上悬挂圣诞袜,因为圣诞老人说过要在圣诞前夜从烟囱下来把礼物放到袜子里.在其他国家,孩子们把空鞋放到户外,以便圣诞老人可以在圣诞前夜(或圣尼古拉斯日12月5日)赠送礼物.赠送礼物不单单是指圣诞老人,家庭成员和朋友也互相给予礼物.
  送礼时间
  在许多国家,圣尼古拉斯日仍然是互赠礼物的日子.德国很多地方,12月25日晚上,小孩儿们把鞋子拿出放在窗台上,第二天早上他们将发现鞋里放满了糖果和小礼物.在德国,主要的送礼日期是12月24日,圣诞老人带来礼物或放在圣诞树下.在匈牙利也是如此,只是送礼的人是“小耶和华”,而不是圣诞老人.
  在很多地区,包括荷兰,圣诞假日仍然保存了它的宗教性质.而在西班牙和其他一些有相似传统的国家里,在1月6日主显节送礼物的人则是祭司(Magi),算命人和异教牧师.
  歌曲圣诞十二日道出了其中一个送礼习俗.当中描述了英国人传统上会从圣诞节到显现节每天互送礼物庆祝.在世界大部份地方,圣诞礼物都是在平安夜晚上或圣诞节早上送出的.直至不久以前,英国人都是于节礼日送礼给朋友的.
  圣诞卡
  圣诞卡(圣诞卡片)在美国和欧洲很流行,也视为维持远方亲朋好友关系的方式之一.许多家庭随贺卡带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闻,新闻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在过去一年的优点特长等内容.
  圣诞装饰
  在西方国家里,圣诞节也是一个家庭团聚和喜庆的节日,通常会装扮圣诞树.不论是否基督徒,在西方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圣诞装饰包括以圣诞装饰和圣诞灯装饰的圣诞树,户内以花环和常绿植物加以装饰,特别的冬青和槲寄生是传统采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数欧洲地区,传统上户外以灯光装饰,包括用灯火装饰的雪橇、雪人和其他圣诞形象.
  传统的圣诞花是猩猩木(别名一品红、圣诞红,花色有猩红、粉红、乳白等).圣诞植物还包括冬青,红孤挺花,圣诞仙人掌.
  普遍市政当局也会对圣诞装饰加以支持,在街道悬挂圣诞标语或者是在广场放置圣诞树.在美国,装饰还曾经因为包括了宗教主题而被多次起诉,控方认为这是政府认可某种特定宗教行为,违反了宗教自由.
  社会方面和娱乐
  很多国家里,商业机构,学校以及组织团体会在圣诞节前几周举行圣诞聚会和舞会.一些组织还会有圣诞游行表演,表演有时会包括基督降生的故事.一些团体还会有露天唱诗活动,如访问邻居家歌唱圣诞歌曲.有些人想用假日唤起人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参与特别的义工工作,或是进行慈善筹款活动.
  在圣诞节或平安夜,人们经常会准备一盘丰盛的圣诞大餐来享用,一般都是所在国家里的传统菜色.很多地区,特别是东欧,家庭圣诞大餐前人们会禁食一阵.很多国家里,糖果和宴请也是圣诞庆祝的重要一部分.传说一位希望见证耶稣的糖果商人,发明士的糖.
  [编辑本段]圣诞歌
  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的圣诞歌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平安夜》;一个是《听,天使报佳音》;第三个是《铃铛儿响叮当》.
  圣诞老人圣诞老人原指公元4世纪时小亚细亚专区 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蔼可亲慷慨济贫万里闻名.到了6世纪,东方把他尊称为圣尼古拉.由于民间有关尼古拉的传说中,都联系到少年儿童和礼物,从此,圣诞老人便成为专门在圣诞节向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18世纪,通过文学和绘画,圣诞老人逐渐成为身穿红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
  这首歌是奥地利的一个小地方的小乡村教会的神父Joseph Mohr在1816年写的歌词,曲作者Franz Gruber是当地的一位默默无闻的音乐老师.据说当时是因为小教堂的管风琴坏了,所以Mohr神父要Gruber先生为他写的这首歌谱上用吉它伴奏的曲子应急.歌谱后来由修管风琴的人带出来,外面的世界才得以知道这首歌.这首歌很快传开受人喜爱.今天她已经几乎成为圣诞节的官方“节歌”.她被译成许多种文字.上面那个网页就有67种不同语言的105种不同版本的歌词.(中译者刘廷芳也是“五四新文化基督徒”“生命社”成员之一,据说是一位身材瘦小但善于交际社会活动能力很强的“大将”.)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曲子动听,歌词优美,充满了一种属天的安宁.可以想象年的默默无闻的Mohr神父在圣诞节前的晚上在山坡上望着奥地利乡村月下的景色,遥想圣经中关于救主降生的记载,感慨上帝借着道成肉身的圣子成就的救恩,是任何心被恩感,灵感奔涌,写下这"Stille Nacht!Heilige Nacht"的不朽诗句.Mohr神父一生微寒,仅有的财富全部奉献给当地的学校和养老院,病逝的时候身上不名一文,真正体现了圣诞传统“博爱惠施”的精神.“平安夜”的曲作者也是特别名不见经传,以至后来的人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历史上还有把曲作者归到贝多芬、亨德尔这些“大牌”名下的时候.独行奇事的上帝又一次“颠覆”“有名”与“无名”,他使用一位默默无闻的乡村小教堂的神父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业余作曲者,为世人创作、留下这首流芳百世的圣诞名曲.《平安夜》的来历本身可以说就是一个神迹.
  在这繁忙的节日季节,让我们暂时忘掉那些杂事吧!安静下来,倾听那来自心底的轻轻的《平安夜》歌声,思想两千年前那个夜晚在伯利恒降生的婴孩对人类、对历史、对你我的个人生命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