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包括期考目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9:06:55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包括期考目标)
x}[Sɶ_e"C7q9'3Ď? .IHl06l6!x?VVf}kefe$L۽Di-eu~UmoK}k-Ų~ިJf?h³U{˧^_~?@_׿\TnnqYYvN7s{1K+ΫCaQ>/׬{e-T{7EU-y;Eo-!rjCE4LšݒVQIkЪjs)&u,=ɧߨZA )0:OwIiL4kZ&uǯdg^oj<Tk[ymܹ4^;UXTQ''pyM\P ']T4ϼ3OZܫ﫥EjݻYu!c%_ Dلz>-U8^<~7GDwҡ/S%≷Fħ|b~#*uQO ?P^ᯗ<˃^YV'*'~T5|ZZ W&?Qw o`eŧnDJG2ƫm*?rs7Oh,_oЦCCկ#o}":|ۻ鵶3ICMIf3Lx*5B[){Dh ǯi(IViIU7vsռ߿쵋_r ?'^DWՂ۝oOlO~:hU׀F#>2#<{/:b'4}k/JITZVX__ !d%b"Z7h1CS \Gq/n_o^Dʛ>{(IU2MUԦe.k#qL/2U!VAف[ݖNPMZ8?Ōh햴:1j1:<ϟ@e U 5FѝDKՈkH/QMދR)c2 "/,YOs]ډ4mF;.}t(s pns2ߟa>lۺf|  k!#G==a^]%Q@Pe0@]ðV 8c\+ v:+U|kߕRp嚶RR'^.8d/gyHlk$mU]"m0 mD;eHM]:ҏHvbjkz>1c;'pTzu+VLZss5$jsM=ToY2QfHZjp<8dQE6׭7琂"x nh!4 [zsvA^SPuTI񾀫Z=-P-:S_= X|+UT2m,}NRuQsdM*( oa=Qe@$Ԝv8"H$es)Z٪Ȳ^%ayB s;O5GľBep5bBm: 5=DSHH4T!<Ҏ#$5$z<*.|(.iȤ;&=tw;нJc\ )]x *Q-F}^ Ɏ"p4fa4jada$r#ˈ~=/h}DE1yܑ8fC2]!~$L=()1D!L!T!\S{M߇m"@7A3k%RF[y8lR!^#e2?_o $ۤߠ8\ kb!9N\MØIiܿ e#pUd (w. . yC@J ?8þa ?x!"QR(A{*А40hvH,_/C)ET+Dx}&;!ԿC:FJHɋAahD"Aj( w]Y!PMa5E9uBN {_M4ծ* ëvM&z$Ze]OM?;tnw1 ~ۉg#'giii;o -.u^k( .EE:**agrϼZ ."B\=o.CDk\;9Ђ,0EguY!_\ZG( aƓawVR^z.=hі@&!5 wv }dVLDŽ6jsaE(lqE@'~*$'q&kpI !vCxյ w{ \(F# laJP^C ;]gBl' 0tf0qzpA1Q"2Sdmo K*Y @ 9hQb<^.7o,2ivhn '`Ԣǘm[7Ŏ c4r&qw/G<Ǯ"5썙ԷLjvݼQSu[p=jigZZ) OGP1Dye|)J%ҷA̪Y3gdDȸ 5]Xn|]@YL|2eq}ik!:Ȏ3O(/ء=s;n|T}YL?v|@&FYrq@,Nm')kC}ͬ-~I?[zpPs1 9g&"gR};8Q1I{j{G_fW%{`uE^i[Lx ƕ^ç^<-$?aTghJh 5 vp> BnK^;eQlbUL59룚r$f,9EV/Ĝ"A_~fJOFCwrTN 䴨(ӊk;$# yA<.CB}ʣa9c^*t=4lӻ93~GVk}tn?r rw  z;+bh9^Ί]Z) in;{{U.96 alL^>괊dTҴ%3a|#&rvN\*2GX!۳usVqf0Uv Om5ۏ׬b7)!h(+ M$_k'^(88¹&^XdL GtrB^l>sWcɉᚙ1A,鐸Ugd}>*0/SAr9e8W/}rQ{762 m| o rF`=eBk9 Uƹ=-mJNݝPw^= xtN Lo/BqWrn/HS cۜ2rY ?L:BxiNh2=HJsȁX{ڟ}gsnnn/h yt/l 2V(JG ~LEh݅="gP"$SźXH^vi LQچ)T<8Xeb мjHki3m>k p%LzG:W#D/!ⅻLuE+m"%;UYWy]SJĪѬ\%[\:\{(G0y#4wŘBwN,GܣpGRa&fiȭc&WfMIqٕ X ~m;0a>'ZNF!LSXe ۥ}܆)}P _uK9U RO"k'8= q9@X|a5&@~ SG'M=&./%@*I+dڠ=%hq=Z/HOzddY]ˈ%}޾.U9:O*Hpz\SrI="ōp 1MϠ檳(yϗ 4U^vrwkd EʼAŞij pgEolv٭9!2OޞyDoB{JAFLFoB͹<+8j8I-p2wu4 >P.ΖebwPdڻm.YY3r*;P Ɍ'3ىDf\آfkaH!;eߝdIV']ezt'Dڥ9cD04m;hcG;UBU)+l50"R, UH'IB;f~KA\Qwlgf`^K1esqKv]~pI.Lbzsp~poCyO·E϶Iҡ;Dr"2*՟f0M'M)JrI g^MHPT~fۘ$E"\ ؄O VW+ {0F-"i6ݾԗg`z: 54'F~vI'`>G,4"^O}S3D+s1\s)I'A Qҽʢ ._FyB&sF&hfM{fqЅ[>\ŠΥ0OCUQrYP.{e%$ސ|l"딊b' A:c1XL~515KzLr:B%KjjjpR1;0=מC&L)}]Q`: i^pX(G|@qmXOTnX]1_G6iߤmʫ_$6fORg=_0aˠuKuWĔ{#RZoݍWb6.7b kdzqomi/o90p<S{+5?,>?k'n'NO#'AO'?~ǒɬC.ǒS}Q){r '&a`59JjR5F Agr8, 9q#x.̹ٺ2hڸ /i^z+A]\rr0+@MKE?"!=7)\$8(gu=ivkM  7HeᄢV;sDb,TjW9+`>@z k >^r'F{Xv" Tͩ߁s.kʱy9#·yO%SGxg2W/ 4T(W4U~~&Y̔K`O1hI2ҩT-l#[equFg|^mQ v㏩Ɏ]-`"u/R>1w8BNolR Q%r:x|nfHj3Y ωԌ $Ӷmk";9􁾿"pNb4&MՙnV0z>#SXX C7LN|wiRL69=6FT0I3^AaRڟ{ >=}/%3,3qR)"8?GJLf"_)_G Kb\F[r^!OI_Qg8N@ +(u))4.dG= Ҡ^|zGO+Rk1xsK~ /lp'ӓFu¹4t9Mojj1RO 6{H} QOASEy{NINi DNC1=24 #n# ︋G7_jsW+\ ~cٮ϶s"H~V` $[I~;}rS$<@P,>%'35 +m))4J.ۤeb Z~*hWU l3 +Uj"x!(sۈ?nl }Zi.:ɼ=a92oN&E2^TT2yLLA7&)yJz<:پ˨R619ONwk6 p},@1н>}GslY?}iu .^yCa+x J획Bݎ#Ӓ80r6Eco}=85vޢ6^!LTt8_/jGPTs=3L]qiSAx"D2r̹jdt#p#evZn=35Պ:;P0}׶?nB2U 3Ш:$+Hs>^ʞ{!X@օW)òNTVH_^ ܟ؄&O$3 d|ͨ:?:B,}_LiU}#l܊>^04C| G-L #H_\IAax{9|mQZ=47ɗ}9|qey_ͳ$WWd!?] S/k]ʇ +WpȻ[ ~eC ZR!`Bɤqu4X;8|W1xlԗ\-3ٳr7n+xD5tؠΎPG.GZ 1ǝf'Qiğ~֛XE1m{lsi4Éyqi'so3'CΚM6n<W}jYH!`Q"S95Iw'R hZOSOa>'S-/ܫnAݿ's8}BJ1{f,v'TĥUύytXXT^*r9qbbr(bws}r\w` } F4Τ܁`0OCΥrV)ڏV;'n˩Af%?v`urt̓ԙ?fbZn"2 (>>=]p;a{HK@RJt#Nog+ Y^"~|6ҞO"&_GmS'Âβ8Uu`9 VWMc|<$D  xwdhMO= ۾tJq3X6,VຈX>]+Zۅvwd'>[ʚ"ӣ*cN,aŀHNluIW&àlyEcp^A-e/ʁZk,]Kw9ZORU[cqsEe&u@5B`l?`8%YK bbſ%~5n!oj\]uFuEk^y~w3~!5MZ9_4/˃s\"ڵahXKq|fwҴ?bc yyvX8I3y\B!c?(_~Dr78z`~ӝXZ?DdWL'R̥4"Q| P'%Z Ȍn8 / Mg8M WLH:4PH+f ?v$kUo1%f\1:8? da'S "qzĀ9|UZl~N2H%uU6Hq99s#{p]驗Xg߄z}fK zE.:+FG xs}*3 >I4  ɴlAJD%ffxb:jS-LeLDRL'. K2^[=O%N'a;yqT>vr"}ɋb{| v}ߡaU ŏ'WM|r29|E/E#Sz>rkJb:NK* tp yq C\-d! w_TJWHPD2Ao:,ACP*kCڀ45H#G vOGYf ǖú)$H`Ήi;ФSGauW4y@Yĝ rJkN!li\Չ0Uٺ %4D^ k@Nc{lQ΂r mA;/{-aݸpHH>9$949SkM 9tc@zVkt]B1 ^qKngKn7 ngʞ쥳IA)l`~N#s*4QƾXO7yM8G]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包括期考目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包括期考目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包括期考目标)
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比例等意义及有关的基本性质,数的整除相关的一系列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进率.
2、运算:
1)四则运算中的小数乘、除法
2)四则混合运算.
3)解方程、解比例.
4)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3、应用题:
1)三步运算的整、小数应用题,逆向叙述的应用题.
2)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正反比例应用题.
4、几何知识:
1)线、角等基础知识.
2)五个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
3)四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
4)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有关几何知识应用题.
五、提高复习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订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好每一次练习.不打无准备之仗.
2、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切忌简单粗暴的行为.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交朋友,充分发挥师爱的力量,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3、加强课内的友情提示与课外的耐心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当天作业当天反馈,要继续发扬作业评语制,在点点滴滴中帮助学生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解题策略.
4、继续采取“结对竞争”的方法,既合作又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在合作中取胜,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在复习期间与家长的沟通率至少达80%,加强与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期盼事半功倍的效率.

一、复习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的教学,把小学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能够系统的掌握。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学会计算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争取大部分学生能够提高提高成绩。通过系统复习和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

全部展开

一、复习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的教学,把小学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能够系统的掌握。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学会计算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争取大部分学生能够提高提高成绩。通过系统复习和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及独立思考,不怕困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难的精神。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4人。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突出。
三、复习内容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简单变换,能够进行简单的估算或应用。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并能够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求得的平均数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比例等意义及有关的基本性质,数的整除相关的一系列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进率。
2、运算:
1)四则运算中的小数乘、除法
2)四则混合运算。
3)解方程、解比例。
4)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3、应用题:
1)三步运算的整、小数应用题,逆向叙述的应用题。
2)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3)正反比例应用题。
4、几何知识:
1)线、角等基础知识。
2)五个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
3)四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
4)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有关几何知识应用题。
五、提高复习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订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好每一次练习。不打无准备之仗。
2、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切忌简单粗暴的行为。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交朋友,充分发挥师爱的力量,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3、加强课内的友情提示与课外的耐心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当天作业当天反馈,要继续发扬作业评语制,在点点滴滴中帮助学生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解题策略。
4、继续采取“结对竞争”的方法,既合作又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在合作中取胜,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在复习期间与家长的沟通率至少达80%,加强与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期盼事半功倍的效率。
六、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 (一)、数和数的运算(10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1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5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3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10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3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3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7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2课时)。
(四)、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2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4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12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4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5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6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3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2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七、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收起

去买一本:《怎样学好小学数学》,很有帮助!
再去网上找一找过去的期末卷子。

复习计划 复习 最佳学习法周循环学习法 (一)周循环学习法:是把一周学习量提前做计划,并循环反复的学习方法。制定周一到周六的学习计划,每天完成,万一没有完成的部分在周日补充学习,以便于系统管理学习进度。 (二)为什么周循环学习方法很重要?有了目标就能更有针对性,计划落实也会更好。高考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根据精华教育考试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周单...

全部展开

复习计划 复习 最佳学习法周循环学习法 (一)周循环学习法:是把一周学习量提前做计划,并循环反复的学习方法。制定周一到周六的学习计划,每天完成,万一没有完成的部分在周日补充学习,以便于系统管理学习进度。 (二)为什么周循环学习方法很重要?有了目标就能更有针对性,计划落实也会更好。高考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根据精华教育考试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周单位的学习计划比每日计划或每月计划更有效果。所以制定每周计划,不断循环的过程很重要。 (三)周循环学习法如何实践? 1、第一步:周日晚上制定周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总的学习进度,制定一周的目标。根据目标计算周一到周六的学习量,制定可行的、但又必须完成的学习计划。 2、第二步:周一至周六按计划学习。 根据计划学习量做好每日时间管理,每日结束前确认一下计划完成度,记录学习日志; 3、第三步:周日彻底完成学习计划。 把本周的学习完成情况总结一下。没有完成的部分在周日彻底解决。一周计划都完成了,就好好放松一下,然后做下周计划。 (四)注意事项: 1、不要做过度的计划,以免产生挫折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2、要空着周日。因特殊情况而没有完成的计划周日弥补,并休息。 3、当日未完成的计划不要拖到第二日,要果敢地跳过去。待周日再完成。拖到第二日反而会产生连锁反应而更疲惫。 复读生学习方法: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 1、复读生区别于高三,应集中于薄弱科目。 (1)复读生通过已参加的高考知道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提高弱势科目的分数是主要课题。弱项是因长期不重视或感到难学而产生的科目,必须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加以大幅提高。提高弱项是复读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从复读开始就要给弱势科目多分配时间。 (2)薄弱科目和单元是通过努力就能大幅提高分数的“金矿”。永远的拉分科目——数学就是投入精力即会涨分的科目。 2、成绩要在较短期内获得较大提高。 长时间的慢慢提高对大多数科目没有必要,且消磨锐气。要在一定时间段内刻苦投入,在成绩开始提升时加把劲儿,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高成绩。 3、成绩提高用四大件——精华教育学习阶段论 学习是用屁股-> 手 -> 脑袋 -> 心的过程。 第一,一个相对完善的时间表,既要涵盖每月的整体安排,又要包括每月以及每天、每 时的细节规划。 第二,复习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要“满打满算”。比如,晚上7点到8点复习数学,8点开始复习英语,这样安排就太紧了,当中应该有一个缓冲:7点到8点是数学时间,8点15分以后留给英语。这样,数学复习完后喝口水,稍作休息,不要“连轴转”。 而且,留有余地也可以确保上一段计划的完成。还是以7点到8点复习数学为例,万一时间到了,却还差一道题没做完怎么办?留有15分钟的余地,孩子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而不致产生浮躁的情绪。 第三,教孩子在执行计划时学会放弃。有的学生死心眼儿,比如复习数学时遇到两道难题,卡了一个小时也没有思路,却非要做出来不可,一晚上的时间都搭上去了。结果,这两道题没有眉目,其他的科目也耽误了。孩子的情绪也难免受到影响。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就需要告诉他,把这两道题放一放,先完成其他科目的计划,最后如果还有剩余时间,再回过头来处理先前的“遗留问题”,如果没有时间就放在明天或后天再做。 第四,复习计划要兼顾全面。有的考生对喜欢的科目就先复习,不喜欢的科目放在后头;有的考生把自己的强项放在前面复习,弱项的复习受到影响,导致强项越来越强,弱项始终没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其实,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正确的做法是优势要强化,劣势也要弥补。

收起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有点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全部展开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有点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
(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
教师板书:
(a+b)+c=a+(b+c)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
P28/做一做
P31/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 (69+172)+28=69+(172+28)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2) 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
P30/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2/5—7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
304+215=519 215+304=( )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小结。
练习本独立完成:
(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求:
(1)画出线段图。
(2)列式计算。
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5)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计算:480+325+75
325+480+75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34/例1(乘法交换律) 例2(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
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 =250(桶) =250(桶)
(25×5)×2=25×(5×2)
┆(学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
125×8×40=(□×□)×□
(3)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42×4 68×125×8
4×39×25
(5)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25+15) ×4
(25×15)×4
46×25
(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
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P36/做一做
P38/5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课后小结: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
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 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 =38×(29+1)
=(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