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故事或传说要短一点的 25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1:47:47
颐和园的故事或传说要短一点的 250字左右
x}R+˖ޫs~{n;FG3_@@AČ [.}U_oTUiDs'8;@ase~^̷-SzGk^rtSΙ_iuЌ{+?jѼ]_~_zG'2njܧA3gi}m<utޏA>.oǠfmʷfMa}lն)Aǫw9hS6Ɋiw_c Z4{~4ⵟ~8(F0hfL~=5]"6N}Z-/ݴr[<^$L&ߨ%Uxr?Q?z7 7JgN}r~q Z7ÃWu/̭߹[ ]nOŽqGZ{n3ax?\= ݺw"eVϋLaK ṰA]I[|u~rxNGy.qth˥^ٜ@D`Ь1נDzv6F/tUfk~4}sq Υ?;b̭^ą{L$o>jaZ7|{a4-Veej[x36fn;\o2SoM۽ d\g32ԡ|-&.UY.?n9r:ԠY+a2aX>3?L +ׇu?$uQ#+goX2ץ9H{MWWONKTՐSMa)<,>Vk:;4=h ޚv hK8͍A;w^N;47}9 n@]r)n $$sKPj{}S]|>>'AfCik׃^OŰbn4~W;,pҥjx SyPF}`&Xm.h,~^W?nΠ]kOgboS }\.x[hMWMae[</b:FEjWqbM=0i$G[LjIG>@:!s[ 34Q ?D-0h3>SzEGqf in9eRCk<` =(2Vl :GB `=T 1S[ۦ!\b`n/ jZP.%-&E̍L%$$;?J58l|e븛ܩ ls'nn6AA܁-^C&iLu=瘽&eJ{<)S4MB=L*axv2*cA%oh5smF7wF;)7@6YmAe wÝ 3$t)ܕV_n m+w0Um + `M7O[{nzd89˚6u Ls,~A–@L6v,ٵ.ёidJUrHohOB Gv€M(-K n11|疞ǢPsH&4vdx۫1x%p7'Шby{\R00P2Zj7S+9 WJfV1AD;฀!oP_~H{`ccr 5ǪW9q [zwgcW nl[==X^C ,$0Ae]AIꗄ?1P]Hut@3%L-8fd ':ne9x4|Xq.5su/ceɮG醶<-[[ wNW72! /4ŷ 7 7YFD0@4WJnf<`b[ѺwZ F6S <pҖ?N> KbǓ1s5.AMKlx3xdb*i?U@>º|):nbE@H N5=ǯ]ѾBG}K:!O%]XfzsIşȑG[@̃籞[>uEQ+•]ϺVfOdn֎/MLh]΁ɭ; a&sJZj`5_a tN)l n:VN'HM?:?N?# KKXFgĐIII5[g;]j]"FZf𳗦|FFFT )o\- -o;տ!IIT2 /@p# tXʎ1Ԫ|c~U̇ >8k ;_@x.MK1H;l& _D|/cD;;ngx!/)I㽷ᮜf b(x& IK(yNgB #V7&|>1]k+}($߇YXTS3 c[OY3[ݐ`lR˴cc"iS` W"WmBUXM4mSƣ~=Z\_i FpABʼ=<0U;;azىXQ*eojŤ}]BpiԞ`)`ɁO;ã<0b2\ 8 43Hs+CQ5 WTD?~3䊥zAw._=›C݈Vk<{M8,L7m7fdk-X^ wO `%?_;Ƙ-_5dah( FKʝ>yXg(T[Kk#o8wصRxRzgf40ݓ/B+?b`JgAA{VO`AHUnCTLs^ | 42wlN7T4;knB>UZdjWxƢTRc*tu7o2 T ɵ8&u8s11g~Ƞn4M˪i[u|~#Lh巨X~%YKʳ!^0"'H*i48UHDŠoNXfcH\ IeY`cu°6Bv{ܠمۺ*Γn情}ts"Aobbn dRt,r2;iU #oDbQl(\H] SM0X}8xʸTՠsHߤ;с9,־[ZkmٮةO0ybè^ ]i%>?$A4v?iwʜ-ǍC̏EF17FT)z7-ZaȬ_ wz'sk`#PLON<8NQC;^;rwdP6L& RfmsUbhDByUL ]Q!jC =Y>e\^. ttL/Vqft;5Zo ImIg6Kn3)Mt-ש&ޟ'dL]qsR94PCa^OjnwoR-*CDsQ%[{u*ANѯ=~Y$iMJD/_^u|ꖟ3lKIރ{oƶ،{ L< 8Ƽ[<%O _ƍɞF~j;Cٴwk};̾9[Pk|54!fYřSUe]CXx /Hp']&Uj/@98Ӥ`vB|kݙ ~]_Ԓ?g>s|BE?0m\LgMH %enlKplAKv"k MaЭN6ੂ8|k.3A7uh(t#bg٬9*IT"<$1߰ :w?ν&hp1I=5,|uo\Ңt.>%IB 0~lRCzn0wg5/dg/kgnh8}noMVpN;um_&F@ŏ0vhd,jSwKO? }XM l|㣓ﰑoc[zyetLލ ˧{q~|Ev=  ld㰒vW JH>}sKm;za,3-Mѕ um0 ZEk䖞53ֽö8T܌е^>Gݑhd=ZHb<}9bJ}L{ǔՕ 3oV7my-]}P+ >[;s& wWСp3t_"Hb_p;MQs";{?֯ 9zjLR >h]L@_iqW0k{-R6'vHiʲzurxWF$: x]O<iہ`{L-S grAhsdI bQ[!w%dS#]|W |oqpt1k6k`ô`3gH.+OwLHL Nw؁!Tss}kG.GEOPB{M0rI;*,,b\jWC|>ej G!DRDP:K<LEs!zň0 `沵F泩%e,o&~uۄ n{G:'S@woHʍ>uio9;^u_~@ydC!2&c UZ@#IafrYR+S>+PN#؂}uUAzKC1u ;;uopƯ~/}{Wj>,fÆzP ߑu0cp܀sjYn=Sx =qF;_~6b@ȤJq?.l^k}nØˡd78)K2̃P1:x m4̉aSߤXZ0] .jFwh`M(|`j%W7H F|⪏XˊW^|X*g=G&H)Bu%,(`@ Ar[īc*J@!D|hfauХ7AR[⻻ă")-r ?[aT*$"3X"CzC4l 7`Ir 7F4躅q{|="/LF;DL{DVkK ˒ƻCѦ%pHfexw egk^wR #R\6-*nâKbrO]*H#4;քAS߳ M̗& {R4p7L: n}n)N1B.!TAW;-Qe` a,Ɇ./X`I㼪6C_V >Per o aÉR5R~pw #2hdGʶ,(r7B:V񻻢j )zuǕIz;IYjsi_$&>t ?fܡ.[y1J>C2 ؼ0L7vFFUN3 ;Dc 5%~]J1ꜙ%HxdVl,*]!7) A-U{EՓf}I(]6[&#biUT>fu#KhcL#0nc;㒈Mktkxb4S(H.Z䎉8Z vW.7Yhƀɳ3wtrmFS(FFP Wq"2uȜr rS9fM3eVbo::ɠFm2_`|R۬ov(b,, ~/& wRL-8*hJ|޵mASS/=֧2 b b,LKg1}lΨcSȚjQ`F,_:ټ]9^H`_;mW>YHW>I(AOoˢ玣{O.c M8|MǬ7l[g⛇ :ilxx?_pCw04ovKRlRIMA&Wg}В* ṑ'Zl%#:ߥZ3]",`6_dC*Fe) S/ԙi:6W2f;jU÷OGhdqXN`|,v{/oݗ7N2jY4A{prGPT0,WItK9'w s$Rdue]]g$G=W|˟4,D/e-̔ (BW7v2aW=r ݌eJ{br_z+K=g+굟 afs?D'6ˤRGKW!L5cKۂާJ2{Eb`ԫ) ⽔D-W}jx&[  ,>H87ƌRCˈh wZ+ wU;Dok0G8EKFg%\)Vgd@de]q/ Ub]+:0,985]D*0R#飪uí,խg+}_"DX JqUtKજ˩0 'JU֩HE)_2(G+F( lIyS[Faأ J'u-ҏ9d{\^F^[ZH|F5WNH PE3KYg0$.xCsd2"qMLG>;Cv:ǫIAF52؆g( QTMƟQ }ax P7e\5=Jx2P7t{ܺkV_ >r^v<,6i,aEx-:;RDu)OMXsu֝llIфj?p. 9Mǽ0Nw_~ךo~fvq&W>g'vJ"Ka?Z5!ǂEP7Fa8#qu5xޅd I8HzW( FhT<Ԃ7vf_v} lfkG"€Ғ+=KNؔy.'Ăun/n%m[TxѲ8jۣ)ђY)OUiʛ (fECH B\'=I~IC!0  \ZT6vhF2'<ܛk@B"Je$t/ .BDnrOGZct #:!&Za~L|0\Zы;Y}vê(US=`ev;oR+MxׯSp7;!4&t tDW*H ͻ@q9=$kte>oAbrL3|2Qk&NIԈOqR}wc]eֱ; ݾZTݟyds8x)^7Md%SZ0ђwϋ޶ՁkzpȥXw%[U{ktJe܅uV$Km;e 5+GeÜriQ14i+sKһbQ6JRx+L7kt  .gkJ * KRrdnVڧ)e{4kM:A-Z)+CeV(fTm uU"brhr~y*3eL1`ҾsũfIϷ6s/Iv{ĕ:Bv*o?4s}نMq\')ըS~pdFJT5~(M?XP(0ZI˞oJkl/żu_S0K_y̨@?;aM޸/o`rx^E,G5]8 ݾM-'2nmK;j90Z-0g^p ]řֽÜ*I,#RVJw[Qt.v7fj)Lb$_X7bt0Dφ`o[:^Yvx]afqq"cb 42 l|X\O`6bazoUhQHe5|sb7􈵢tȿ[w  εn↉`qj{weF.u 'sŵKM tѾ''Y>@}OAf5vWjWH{ߘc\Ut ǁIP|Pwtq T~ӂE[g#DA I %tO\plBcg xRt֥%=¬tuAC'wYStDqli+mItAu|!P:%=BWR$sF_ܳMY3KuZh| -p#ꥼTd`SمF)*-f_6Kj4;k<]%-dOYYW5P0 ¶3@nrY\uC)"D}b,l1Fn6"OOEۖ Y9C^3/jƸW+gI+3 pVDzcji ܀B)!owQwIw/YE1F gn΂{G=u0WlٰNe̩w9Dϳ}[*ӖY3 <5tl:t zیg7@rOJ#1I"psg2!i]k: 0vz$x"Y&6.uotdB(v+p]JC1T S|w/ըwd+ .Th~R >vYp(*h of#b#X0Rd;KXPG-V+>t Uq VKdާ $ ֢g`z4.nrδTk"M;w1!hQS=>~Ko>:=>;]CZB.ԻZ-68+yúy _~!!_/[D7oamiz Y7o9aΆ\02:pio Dg0uW媌QUsrljR>]&0[KSj/M{Pi/6[:A>UגJ>i>iIgGLwW_L mom`rA6Ѻ18mʎ:VD#7eM툫ѕngMgԎeCfD9V WFR4we? &~>x%Kڮx/kD?˄yPk >gJ`iY{>n:f _r[!=lU-enRԩh3)Ϊky]GC5,E][LxGv4Ś;Q/)ʒ #C۴iZN㫫hyúH (LHxci[Ryo[T`L_?$륓uʉ eG= 0`R+u&ڪJױ7 EaM'P&Z;SOV}{HZt$sddF,Ֆl䕽4"Z~푳uTYdj*۲$ %x0~w_Պ.~J_m7jW[k^bzyQɭ#g Kqw4wJ^)jк׋Y@QﳟT_x֗bώ0JJ.w G%.݌j!!@woVaX /FźjOV!nM7WMPٖ&,9]{/M޹NDZAkOijr<큅L6{^ӇxU#T&6&3{g%Z[><*oH\u?Y^uGGF?u@'@6*T}oPuWd^s6 <>+ c4w,wZ`' uGoJ%;0yL-~G|%[:y. "%kkA7@(,îIn.kY.fW+?1ݕ&^, P^5n&e[Y0@! ny2DɼsޤA/k*P'w}g;:k$S'I87{aЧ ʋ1O l{aTVg) &85*^!!>ʓI?;?\[]G UCV+=+=R^HXW R^XA#B@̙{·>-O.'8=U(TZ67ܭ ?C(S,P*{ˌ${) -jussWWrY \IyQb7ХKqsрK?ՂE18 <ЂI= <$"D6K$d"YDl-N$#OB"}s|"4e"2y(ElYpD.B*a2$_WqUHI"Hj.n rmvIɥ_ղ^$/# :) 0H9(FE8FܖHFh> u>v>vш]i1` TЄEpD?| H\FMn$To$*#D8@D0HΑґ:PL;ZE(#1!=G[Gl9~Ħ"G$Y|@ (Hԃ _ II,$uf!<$UHQDFHp*HްCJM!#E ql@L#YHM $08¯$i4$̴)iB.JB$XI|$xI,DLB015i͜d#I$e(v]Гl$ AP % ;()mII1))JbEg`*RO*̺Ym~/ =$~$g9R4;`- 9hK8my%Ny spl7$lBl4z?4̅`,ɴI4%$QCD=b 1T!2izoL&uƦQu p8qd&aa3:t:l Ia4iP4Qf4吚8YXMl!$^o!6U&FEpM]HCAo i&2Iis1K0M8S0Odqg9Mz[&K'<'62<:iiIN|tOdOC''JJJ KBA" #"M6xwI<pYJ#%1>F[9ˠBƅt"P3l: c)|6"Pusp4*Fhz+\112xQxˀQ!cFS9OF}HS(3(q<Gi#?%.ߧRNPlgqzI*X/I}tNC2U.DҤ꒸RbUJ}ŸR,%6t [`]|)rSNcLirIcJYs)k>ΔqҔN'rhSAQ÷@<)N!XS1Xy \:=DRGtB 8a)#P5A6A'T`]P)!QE%Q* ѨdgQqQCS`RnP0A~ d*6[S-*EЩ:§R tU很ReNdHEىVՇhUxU<*%*%QWp4Z'5]vkSUhS+MMcXPzw(kU?d%Y/cY84+gxV]hyV4#T+q8eVaSVt7Yv/t!|Z% fBh)hfhY@Z\Y`Zj!VT8i lZUYZ2D2 [d t-0_Nj!_#04,FlDeiK8j kM9ݫY[!ey>VEb;[d}|K M)1.L.|.}KsCq&sl4I@Q H. @$ E姀l<h.](8$r璀i ̇~[e0]jDfu #͆S΀ -NCvqvM {in).ai.i]9]ğ#xqs0BLx}tBOaԄ@^\/Byѳe-8/ *&>FqH/D@^}΄ BOԦDk- eG4ׇ~`8З5󡾢֗h_by}!~mq/2%j>ׇldOcEg1>_z0i$ ޞ&I߅ei8 ,1 , tg`#]7Lq.4`bChUCNLC#`/F:0&m&J~ alM/gAie&xfQ0jJ(L#6!ilG,, 1;[JLSĂD>hJOC ˀN- ,B)p15/D $62akfÌ8gC4fa$jm̺8#1u!9&KcSc1ys1q1OY N B70kL=@d6" Ȭ\>s,ܥH1d&2D%20̪ȯ`^Oƴre߽ ʂg<Lȸ,R?U0gVF\BIJ=N5,㻟M<ز1Y.S',.. ^Ư%$Bt8sa(z &WAf6N '> LSQL3q>A5c7:XT,6S) ZCn>8ńSgA,3;5 tT O.vɑypgd.hi1 3d>MD=g"G!?C?"?n_&n) 4 PH%pдe&Zi,4 ACi=<@4->D~ wa(#h$haF(⟨ř@HMi4[%Z98i~ )J9YhiK (1m|fYirph:lZpCLA O[- Zfݸq5~BMxf7fzF2SAB8葱jUUX-jrjRI|2\fƚ(kYlEtf&֚TZocT7G\d sYmt2kR9?^EfU(lb?Aas6pM8' MMqs$U&yr>*[.6lM.Dg] >}ߍ6vgDHt!L@m/j]: dz4\Wa`!ۂ9möqm6n $xWT5Y6t>d! &4 ⦾_}i%6܂m(Wql-n~87P"KcnK>RAE}([%4M= {`ј.DynѡߙHom.֛MN}M~xoݝFF0h>C} ƿMPo*MoӔ<8gctjAFf<\{Gp08I@ ةِpepR3t}pUAéS>ղq" DgH)4LP܇8 *_ʼn^i m=29J-ޡW|[WϘdeLOO#|²+y_ÉSC[»(* GP2fDmIh;JM34/Jt@]7·5-Cx.^h'qR[~1=^1 -MugYAXժun%˴9וx~oOt5i_T9Ej/YG\ Ppy*~)m\RnN{lrPw#WPyUI݉)h1EK=b4D!K+wY@a;gv4m>V6=[csrEcM\$X݉ F#B*)(ݵM^8~a1g xde\Hg)AFWc=CM:9?o*LʫW~}4m*q6,Lъ2| (?(`L*S4o |PU_^\6"5WRzYŚ4G5Lr@^=q|8ƅ0Т[fW%rXO#׫(}MBuF_oM5J$T

颐和园的故事或传说要短一点的 250字左右
颐和园的故事或传说要短一点的 250字左右

颐和园的故事或传说要短一点的 250字左右
1.戊戌变法与光绪皇帝
光绪是清朝第九个皇帝,本是慈禧的侄子.慈禧在儿子同治死后,为掌握实权,立他为帝,实行“垂帘听政”.光绪帝19岁“亲政”后,宫廷中保守派与维新派在政治上发生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只持续了 103天即被扼杀,故亦称“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光绪被软禁在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颐和园时,光绪帝也必须跟随同来,住在玉澜堂.为了严密控制光绪帝,慈禧命人在王谰堂前后左右修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站岗.此时的玉澜堂被全面封闭起来,活像一座监狱,光绪在这里完全失去了行动自由.近百年来,原为囚禁光绪帝用的砖墙已拆去不少,王澜堂也基本上恢复了皇帝寝宫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霞芬室和藕香榭)内的暗墙仍然保持原样,作为与戊戌变法有关的遗迹供人参观.
2. 关于铜牛传说
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於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安置了一头铜牛,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身体朝东,而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方向.这样,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格局.从此,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遥望着“织女”,却不得相聚.
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里,向着织女亭的方向游去.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人们赶忙禀报太后慈禧.慈禧开始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於是下令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放在原来的地方.防它再跑,就用铁链拴住.
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铜牛又动起来,眼看铁链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几个保镖的壮汉将它拉住.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於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断了.幸好这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铁链,七手八脚最后总算将铜牛锁住了.
从此,昆明湖边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
3. 铜牛的六大传说
传说一:七孔桥头说铜牛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传说二:禹治水铸铁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传说中的夏后氏部落长、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夏朝的创始者.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患.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
传说三乾隆:皇帝铸铜牛
到了唐代,经过长期沿袭,人们不再把铁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边.清代高宗皇帝弘历,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尧舜禹,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 (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俗儿鼋).(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毕竟是一代较有作为的君主.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传说四:天上人间话铜牛
铜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征.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比作为天河.在天河两侧必有牛郎和织女.昆明湖东堤岸边设置了"牛郎",那么织女又在何方?据有关史料记载,昆明湖西侧有"织耕图",以此象征"织女".据民间传说,在昆明湖西墙外某一菜园里,曾发现了"织耕图",的踪迹.有一汉白玉石碑,上刻有三个字"织耕图"和乾隆御笔的方印,这织女如何在西墙外?据分析,在1860和1900年,因为晚清府腐败无能,颐和园 遭帝国主义列强两次劫难,很多珍贵文物遭受破坏,被偷盗哄抢很多,有一些流失园外,也就不足为奇了.乾隆把自己比作玉皇大帝,晚清贪图享乐的慈禧太后,则把自己比作天上国母王母娘娘.在扩奸建颐和园,她曾传下御旨,要将颐和园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 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宫天河,当然要有牛郎和织女了.为此,她见昆明湖东堤已经安置了铜牛,能够象征牛郎,所以又在石舫的旁边,建起了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好冲着织女亭所在方向,以昆明湖(天河)为界,便暗合了牛郎和织女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传说五:铜牛遭难民相救
1860年,英法侵略军攻入北京城,侵占了颐和园.侵略者贪婪无度,掠夺成性,破坏园林,抢夺文物.镀金铜牛身上的金箔,也成为他们抢的目标.这伙儿魔鬼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块一块剥金箔.铜牛在哭泣,湖水在落泪,手无寸铁的当地居民一个个义愤填膺,怒气冲天.后来又听说,金箔剥完之后,这伙魔鬼还打算将铜牛运出颐和园化铜卖钱,合伙分赃.民众们经过商议,决定挑选十个身强体壮的大汉,趁天黑夜静之时,带上工具,潜入颐和园,将铜牛沉入了昆明湖底.这一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昆明湖东堤留下一点痕迹.第二天,附近居民纷纷传说,铜牛被大风刮跑了,洋鬼子寻不到破绽,真以为是上帝的安排,也就没有再寻找.由于人民的保护,时至今日,铜牛才得以在昆明湖东堤岸边,向广大游人展示.
传说六:铜牛的铸造
颐和园铜牛,是我国古代用拨蜡法铸造的代表作.我国古代雕刻,是以写意见长,这只铜牛,却用了写实的手法,它不仅造形生动,而且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置于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好似回首惊顾,若有所闻.炯炯目光注视着昆明湖的西北方向.它神态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铸造艺术水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也是颐和园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4.天地一家春
“天地一家春”本是圆明园四十中景的一景,建筑得朴素典雅.一八六O年火烧圆明同时,巳被英、法联军全部烧毁了.奇怪的是在今天颐和园的仁寿殿.乐寿堂等处的消防铜缸上,都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大印,这些缸都铸于清朝光绪年间,离火烧圆明固已经有几十年了.圆明园四十景,可纪念可追忆的地方太多了,为什么对“天地一家春”念念不忘呢?这里面也有慈核的一段故事.
慈禧进宫时地位被微,开始只封了一个兰贵人,可后来声名越来越显赫,当政四十多年,这些都是从“天地一家眷”开始的.
原来这“天地一家春”是慈禧进宫初期的住所,咸丰皇帝初次看上兰贵人既是在这里.当时,咸丰正带着八大臣在圆明园里闲逛,慈用重金买通了皇帝的跟班太监,有意把皇上往“天地一家春”引,慈禧为了引起皇上的注意和好感,也特意轻装谈抹,倚着雕栏,唱着江南小曲“艳阳天”.由于唱得非常动听.常居深宫的皇帝入了谜,乖乖地落到了兰贵人的美人计.从此,名不见经传的兰贵人就开始了步步高升的日子,懿嫔、懿贵妃,荣华富贵全都有了,在生了太子以后,更是一步登天.咸丰帝死后,她就当上了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天地一家春”是慈禧太后的发样地.
在光绪年间,重娃清筋园时,慈禧本想在园子里再建一座“天地一家春”,并让工部找来了当年的图样.可是当时国力实在太空虚,再也拿不出许多银两丁.可她又忘不了对“天地一冢春”的思念之绪,就心生一计,在匠人们铸造防火缸的时侯,她特意下了一道懿旨,在每个铜缸上都刻上了“天地一家春”的大印,并把它们摆在了自己的住室乐寿堂及勤政的仁寿殿.
5.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是怎么修成的?
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其实,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雕刻了五百多只石狮子,比芦沟桥的狮子还多好几十只呢!
这十七孔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一座桥,全长一百五十公尺,东连八方亭,西接南湖岛.那十七个券洞上边,是雕刻着石狮子的汉白玉石栏杆,它就象是一道虹,把人世间和蓬莱仙岛连接起来了.
相传,在乾隆年间修十七孔桥的时候,请来了许多能工巧匠.那晶莹洁白的汉白玉,是石匠们一斧一凿从房山的大石窝开采的,流着汗水一步一步把它运来的.有一天,修桥工地上来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头发长的过耳根台子,脸上的土有一个铜子厚.他背着工具箱子,一边走一边吆喝:“谁买龙门石!谁买龙门石啊!”工地上的人看他那肮脏劲儿,都以为他是疯子,谁也没搭理他.
老头子在工地上转游了三天,也吆喝了三天,还是没人理他.
这个老头,背着工具箱子离开了工地,往东走到六郎庄一棵大槐树底下,呆住不走了.他夜里就睡在树底下,每天鸡叫头遍起身,抡起铁锤,叮叮当当凿那块龙门石.
一天傍黑儿,下起了瓢泼大雨,风吹雨潲迷得老头睁不开眼睛.他双手抱头,蹲在树底下背雨.正好,村西住的王大爷打这儿路过,见那个老头畏畏缩缩的样子,挺心疼,就让他搬到自个儿家里来住.
老石匠搬到王大爷家,有房子住,还管饭吃.他整整住了一年,也叮叮当当一天不停地凿了一年龙门石.一天早晨,他对王大爷说:“今天我要走了.我吃你的饭,住你的房,你的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也没有什么报答的,就把这块石头留给你吧!”王大爷瞅了瞅汉白玉的龙门石,对老头说:“你也别说报答不报答.为这块石头,你劳累了一年,还是你带走吧!我要它也没用.”老头说:“我这块石头,真要到节骨眼上,花一百两银子还买不到呢!”说完,背起工具箱,顺大道往南去了.
颐和园里修建十七孔桥的工程快完工了.听说乾隆皇帝还准备前来“贺龙门”呢!没料想到,桥顶正中间最后那块石头,怎么也凿不好、砌不上.这可急坏了工程总监!这时候,有人想起了那个卖龙门石的老头子,提醒了总监,就派人四面八方去找他.
工程总监打听到那个老石匠在六郎庄住过,就亲自来到王大爷家.他一眼看到窗底下那块龙门石,就蹲下来量了量尺寸,结果是长短薄厚一分不差,就好象专为修桥琢磨的一样.总监高兴得合不拢嘴,对王大爷说:“这是天上下来神人专为修桥凿的,可救了我的急啦!你张口吧,要多少银子我支付多少.”王大爷说:“你也别多给,那老石匠在我家吃住了一年,你就给我一年的饭钱吧!”总监听说,留下一百两银子,就把龙门石运走了.
这块龙门石砌在十七孔桥上,不偏不斜,严丝合缝,龙门合上了!
那些石匠、瓦匠们,人人都吐了一口气:总算把石桥修成了呀!要不然,皇上怪罪下来,还有大伙的活路吗?正当大伙高兴的时候,有个老石匠忽然醒悟过来,对大伙说:“诸位师傅现在该明白了:这是鲁班爷下界,帮咱们修桥来啦!”
从这以后,鲁班爷帮助修建十七孔桥的故事,就流传开啦.
6.瓮山的来历
颐和园里有一座万寿山.在乾隆十六年以前,这万寿山原来叫做“瓮山”.提起瓮山的名字,在北京西郊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瓮山一带平地出泉,是一片沼泽水洼,当地的人都以打鱼摸虾、垒砖烧窑、做小买卖为生.除去几家财主以外,老百姓生活很苦,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家家户户为填包肚子四处奔波. 瓮山的半山腰里,有一座又破又小的财神庙,庙里供奉的是财神爷赵公元帅.老人们说:“赵公元帅心善,他要每年四月十五这天显灵,周济一户穷人.”
果然,接连几年,每到四月十五赶庙会时,总有一个穷人发了财:先是扛活的赵老黑挖出一瓮元宝;后是卖豆浆的王瞎子捡了一瓮珍珠.这些事传到有钱人耳朵里,那些财主和大官们可就急红了眼!到四月十五这天,他们也穿起破衣烂衫,腰里系根杂布绳,肩上搭个捎马子,假装穷人,在庙会上晃来晃去,妄想让赵公元帅度化他.
在瓮山西南有一家大财主,叫王有财.他家有一顷水地、两顷旱地,北京城里还有几座买卖铺子.王有财贪心不足,还想发大财,就在四月十五这天,穿上他家长工的一身破衣裳,到瓮山上去赶庙会.他在人群里走过来闯过去,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善心的财神爷度化度化我吧!我家有八十老母,都饿病啦!”他从东走到西,从南念到北,转了六六三十六圈,还是没有遇到那位宽衣大袖、鹤发童颜的财神爷!他累得腰酸腿痛,口干舌燥,没精打采地回家去了.
王有财到家后,喝了两杯茶,倒在炕上就睡着了.他梦见,从瓮山财神庙走出来两个小孩,一胖一瘦,个头一般高,都穿着一身红兜肚,一蹦一跳地往后山走去.那个胖小孩说:“师傅叫咱俩今天晚上,把那一瓮金豆度化给一个最穷的人,咱们快去挖金豆吧!”瘦小孩问:“那个最穷的人是谁?”胖小孩说:“咱师傅访察了一年才找到他.这个人住在山西边,叫大老李;他有个小孩,眉尖上长着一颗痦子.师傅让咱们把金豆埋在他家西屋旮旯儿里.”这两个小孩走到山后一棵松树底下,一锹又一锹,挖出来一个鬼脸青色的小瓮来,细脖大肚子,盛满了光闪闪的金豆.瘦小孩提起小瓮就要走,不小心掰下来一块瓦碴儿,他把瓦片扔在地上,抱起小青瓮就走了.王有财见把金豆拿走了,急得大声喊起来.这一喊,把他自己喊醒了.原来是做了一个梦.
王有财急醒以后,跳下炕就往瓮山跑.他找到那棵松树,果然在树底下发现了一块破瓦片,跟他梦里看见瘦小孩扔的那块一模一样.他捡起来揣在衣袋里,盘算着怎样才能找到大老李,想办法去那瓮金豆.
第二天一大早,王有财来到瓮山西边青龙桥一带,到处转悠.见到小孩就看人家眉尖上有没有痦子.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就垂头丧气地往家走.在青龙桥村西,遇到一个卖切糕,就搭起话来,问:“你贵姓?”卖切糕的说:“我姓李,人家都叫我大老李.”王有财一听说他就是大老李,就别提多高兴了,又接着问:“你家孩子有多大了?”大老李叹了口气说:“不瞒你说,我打了半辈子光棍,四十岁才娶亲,快五十岁了,还没尝过当爹的滋味呢!”
正说到这儿,从街里跑过来一个小孩,喘着粗气喊:“李大叔,我大婶生了个小胖子!”大老李一听,拔腿就往家跑,连切糕车和王有财都忘掉了.等他料理好家里的事,再来推切糕车时,王有财还站在那里帮他看车呢!王有财问:“你大喜啦!孩子长得很富态吧?”大老李笑着说:“长得又胖又壮实,一脸福相啊!喜眉笑眼,眉尖上还有一颗痦子.”王有财想:果然就是他家!连忙奉承说:“这就是喜鹊(雀)登梅(眉)嘛!”
大老李推着切糕车回家去了.王有财跟在他后边认准了家门.
过了几天,王有财提着饽饽匣子和两瓶白酒,到大老李家去贺喜.大老李也留他在家吃饭.以后,两人越混越熟,经常来往.
一次下大雨,大老李家的房子塌了.王有财说:“我家祖坟的几间房归你住,你这房就归我啦!行不行?”大老李说:“那敢情好,我们全家就谢谢您啦!”
大老李前脚搬走,王有财后脚就迈进家门,到西屋墙旮旯去挖金豆.挖来挖去,果然挖出来一个鬼脸青的缺沿小瓮.他从兜里掏出那块瓮片一对,正好对上.他刚一提起瓮盖,就从瓮里钻出几条毒蛇来,紧紧地把他缠住,有咬得他浑身是伤,不久就死了.
后来,大老李有搬回青龙桥,他在重新盖房时,也挖出了一个鬼脸青的小瓮,瓮里盛满了金豆.
因为这一瓮金豆,是从山坡上松树底下挖出来的,这座山就叫做“瓮山”了.
7.洋鬼子血染智慧海
庚子那年,八国联军攻北京城,慈禧还没瞧见洋人的影儿呢,就逃到了西安.王公大臣们一看太后带头儿颠了,也争先恐后,携带金银细软,四散逃命.守城的八旗兵军心涣散,群龙无首,和洋人没打几仗,也各想各的法儿去了.
八国联军进了北京,杀人放火抢东西,干尽了缺德事儿.他们闯进颐和园,又抢又烧,把园子弄得乌烟瘴气.
天擦黑儿的时候,一帮洋鬼子窜到了万寿山顶的智慧海.他们一看这智慧海,一个个全愣了:好家伙,世界上竟有这么漂亮的房呐!墙是琉璃的,瓦是琉璃的,整个建筑没用一砖一石,也没有一檩一柁,全是用琉璃攒成的.每块琉璃砖上,还雕刻着一尊佛像,都盘腿打坐,双掌合十,慈眉善目,象活的一样.
鬼子们越看越红眼,就用枪砸开了琉璃佛像.低处的砸完了,又搭起人梯砸高处的.刚才还是好好的佛像,不一会儿就被砸德不是缺腿就是少头.
洋鬼子们正砸得起劲,忽听的嗷嗷儿几声怪叫.鬼子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事儿,有的就被顺风刮来的沙土迷了眼,有的被石头砸破了头.他们吓得撒丫子就颠,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就在这时,从智慧海后边的松树林里蹿出十几个怪人来,全是黑衣服,短打扮,朱砂涂脸,手拿刀剑,嗷嗷儿叫着冲进鬼子群里.
洋鬼子哪见过这种场面啊,一个个吓得浑身筛糠,两腿发软,尽剩了哭爹喊娘了,哪里还跑得动半步.这十几个人就象猛虎扑羊一样,挥舞刀剑,一顿猛杀猛砍,直杀得鬼子人头滚滚,血流满地,不一会儿,都倒在了智慧海周围.
过了有两个时辰,从死人堆里晃晃悠悠站起一个鬼子来.该着着家伙走运,没受致命伤,刚才是连惊带吓晕过去了,因此就成了落网之鱼.他听听四下没什么动静,就连滚带爬地跑下万寿山,把这事儿报告了洋鬼子头儿.
洋鬼子头儿带着人跑到智慧海一看,立时就傻了眼.他越看越纳闷儿,怎么他们一枪都没放,就老老实实让人家把脑袋切下来了呢?这是什么人干的,这么大本事?他让人找来了看颐和园的老头儿,问他们这是怎么回事.
两个老头儿看了看说,他们这是叫阎王爷拿了去了.这智慧海本是一座佛殿,里边儿供的是地藏王,他是阴曹地府的头儿,谁要是在世上为非作歹,专干坏事,他就派追命无常把谁拿了去,根据罪过的大小,分别押在十八层地狱里.你们今儿个在园子里又烧又抢,还跑到智慧海来砸佛像,阎王爷不拿你们还拿谁去呢!你们再放火抢东西,阎王爷要是再一发火,你们的小命儿就全得留在这儿.
洋鬼子们一听,差点儿全吓晕过去.有的立马就冲智慧海下了跪,一边嘟囔一边画十字儿;有的拔腿就跑,连头都不敢回,生怕让阎王爷勾了魂儿去.转眼功夫,鬼子们屁滚尿流地逃出了颐和园.
砸智慧海的洋鬼子真叫阎王爷拿了去了吗?不是,哪有阎王爷呀!他们是被人杀的.那是一些练过武术的村民,都在颐和园附近住家,他们看洋鬼子在颐和园里边儿烧杀抢掠,实在气愤不过,就假装成鬼神模样,把砸智慧海的洋鬼子送上了西天.
8.瓮娘娘坟与佛香阁
元世祖忽必烈的正宫皇后,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她辅佐忽必烈治理天下,满朝文武和三宫六院没有一个不佩服的.后来,她忽然得了重病,临死前,对忽必烈说:“臣妾死后,只有一个要求,望陛下把我埋在丹棱北边的那个小山包上.”忽必烈流着眼泪问:“为什么偏葬在那么荒凉的地方?”瓮娘娘说:“日后有天子给我看坟.”说完没多大功夫,就闭眼了.忽必烈按照她的意思,把她葬在了那个小山包上.从此,那小山也就叫瓮山了.但到底是葬在瓮山的哪一块儿,地面上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为的是防备有人决坟盗墓.
五百年以后,清朝皇帝乾隆看这儿山清水秀,风景幽静,心里很喜欢,就想在这儿建座皇家园林.他征调民工,把瓮山泊开凿成昆明湖,并在瓮山上大兴土木,修建行宫.在半山腰挖地基时,忽然发现下边有一个大地穴,都是用三尺见方的大石块砌成的,还有一个大石门,关得很紧实.监工的太监把这事立马禀告了乾隆.乾隆心想:“这准是瓮娘娘的坟,要能把这坟挖开,说不定里头尽是奇珍异宝!”于是,他亲自跑去看了,命令工匠们悄悄把门撬开,可那门太严实了,工匠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撬开了门前的一块挡门石.翻过来一看,上面写着几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一看,脸色立时掺白,吓得差点背过气去,慌忙命令工匠把石头重新砌好.就在瓮娘娘坟的上边,修建了佛香阁,把坟给压住了.这一来,瓮娘娘的坟没人敢动了,乾隆认为自己的江山也就牢靠了.果真应了瓮娘娘:“日后有天子给我看坟”那句话.
这事听起来好象很神,其实并不神.瓮娘娘是个有学问的人,他见丹棱北边那地方风景好,知道日后准被皇家看上,在这儿修行宫,所以她才说“日后有天子给我看坟”.至于石板上的字,那是防人掘坟盗墓为吓唬人而刻的.正好碰上了乾隆,乾隆这人讲风水,好迷信,就给唬住了.
9.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是颇为讲究的,可以说在中外历史上罕见.颐和园专有一座供西太后享用的“寿膳房”,地处仁寿北殿的后身,大戏楼东侧,共有八个大院,一百多间房子.专门为她烹调饮食的首领太监、厨役、菜役等有一百二十八人之多,比乾隆时期的御膳房多二十余人.膳房下设五局:
一、荤菜局. 专做烹、炒、炸、熘、蒸、炖各种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等荤菜.
二、素菜局. 专用豆腐、面筋等素菜做各种炒菜、炸菜、熘菜等.
三、饭局. 专做饭、粥、馒头、花卷、烙饼、面条等各种主食.仅每顿要做的粥就有:绿豆粥、小米粥、肉粥、薏米仁粥、大麦粥、大米粥等.
四、点心局.专做早点、午后点心,还有夜宵所有的各种蒸、煮、炸、烙点心.
五、饽食局.专做酥皮饽饽、酥盒子、奶油琪子、小炸食、萨其玛等点心.
西太后膳房的太监、名厨等,不管皇太后到哪里巡幸,都要随驾侍奉.颐和园“寿膳房”的太监、名厨中的有不少是从故宫“西膳房”调来的.关于厨师随驾伺候的事,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名厨师叫谢二,是一位首领太监的弟弟,因油炸糕做得好,被传入宫中效力.他做的烧麦皮薄如纸,馅美可口,特别受到“老佛爷”赏识.有一次西太后去东陵祭祀,谢二没有随驾,到了东陵西太后要吃烧麦,吃完后感到味道不对,问是什么缘故,手下人说谢二没随驾,是刘大做的,结果一怒之下,打了刘大四十大板,并立即传旨命谢二火速赶到了东陵.
在西太后爱吃的菜品中,有一个菜叫“酿豆芽”.这道菜做起来非常费功夫,必须挑选挺直肥大的豆芽,先用手将头尾掐去,只留中段,再用细铜丝将其挖空,然后再将事先用鸡肉或其它佐料调好的馅塞进去,上锅蒸熟.就这一个菜,十个人做一天也够忙累的.在她爱吃的面食里有一种"小窝头".其主要原料有栗子粉、小米面、豆粉、糜子面和玉米面,再加桂花、白糖和枣泥,精心做成如同拇指般大小的窝头.寿膳房制作的食品花样繁多,能制点心四百多种,菜品四千样,各种上等高级食品如燕窝、鱼翅、熊掌等应有尽有.

本是慈禧的侄子。慈禧在儿子同治死后,为掌握实权每年慈禧来颐和园时,光绪帝也必须跟随同来,住在为了严密控制光绪帝,慈禧命人在王谰堂前后左右修了

文学

1.戊戌变法与光绪皇帝
光绪是清朝第九个皇帝,本是慈禧的侄子。慈禧在儿子同治死后,为掌握实权,立他为帝,实行“垂帘听政”。光绪帝19岁“亲政”后,宫廷中保守派与维新派在政治上发生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只持续了 103天即被扼杀,故亦称“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光绪被软禁在南海的...

全部展开

1.戊戌变法与光绪皇帝
光绪是清朝第九个皇帝,本是慈禧的侄子。慈禧在儿子同治死后,为掌握实权,立他为帝,实行“垂帘听政”。光绪帝19岁“亲政”后,宫廷中保守派与维新派在政治上发生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只持续了 103天即被扼杀,故亦称“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光绪被软禁在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颐和园时,光绪帝也必须跟随同来,住在玉澜堂。为了严密控制光绪帝,慈禧命人在王谰堂前后左右修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站岗。此时的玉澜堂被全面封闭起来,活像一座监狱,光绪在这里完全失去了行动自由。近百年来,原为囚禁光绪帝用的砖墙已拆去不少,王澜堂也基本上恢复了皇帝寝宫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霞芬室和藕香榭)内的暗墙仍然保持原样,作为与戊戌变法有关的遗迹供人参观。
2. 关于铜牛传说
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於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安置了一头铜牛,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身体朝东,而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方向。这样,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格局。从此,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遥望着“织女”,却不得相聚。
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里,向着织女亭的方向游去。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人们赶忙禀报太后慈禧。慈禧开始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於是下令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放在原来的地方。防它再跑,就用铁链拴住。
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铜牛又动起来,眼看铁链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几个保镖的壮汉将它拉住。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於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断了。幸好这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铁链,七手八脚最后总算将铜牛锁住了。
从此,昆明湖边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
3. 铜牛的六大传说
传说一:七孔桥头说铜牛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传说二:禹治水铸铁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传说中的夏后氏部落长、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夏朝的创始者。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患。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
传说三乾隆:皇帝铸铜牛
到了唐代,经过长期沿袭,人们不再把铁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边。清代高宗皇帝弘历,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尧舜禹,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 (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俗儿鼋)。(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毕竟是一代较有作为的君主。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传说四:天上人间话铜牛
铜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征。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比作为天河。在天河两侧必有牛郎和织女。昆明湖东堤岸边设置了"牛郎",那么织女又在何方?据有关史料记载,昆明湖西侧有"织耕图",以此象征"织女"。据民间传说,在昆明湖西墙外某一菜园里,曾发现了"织耕图",的踪迹。有一汉白玉石碑,上刻有三个字"织耕图"和乾隆御笔的方印,这织女如何在西墙外?据分析,在1860和1900年,因为晚清府腐败无能,颐和园 遭帝国主义列强两次劫难,很多珍贵文物遭受破坏,被偷盗哄抢很多,有一些流失园外,也就不足为奇了。乾隆把自己比作玉皇大帝,晚清贪图享乐的慈禧太后,则把自己比作天上国母王母娘娘。在扩奸建颐和园,她曾传下御旨,要将颐和园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 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宫天河,当然要有牛郎和织女了。为此,她见昆明湖东堤已经安置了铜牛,能够象征牛郎,所以又在石舫的旁边,建起了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好冲着织女亭所在方向,以昆明湖(天河)为界,便暗合了牛郎和织女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传说五:铜牛遭难民相救
1860年,英法侵略军攻入北京城,侵占了颐和园。侵略者贪婪无度,掠夺成性,破坏园林,抢夺文物。镀金铜牛身上的金箔,也成为他们抢的目标。这伙儿魔鬼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块一块剥金箔。铜牛在哭泣,湖水在落泪,手无寸铁的当地居民一个个义愤填膺,怒气冲天。后来又听说,金箔剥完之后,这伙魔鬼还打算将铜牛运出颐和园化铜卖钱,合伙分赃。民众们经过商议,决定挑选十个身强体壮的大汉,趁天黑夜静之时,带上工具,潜入颐和园,将铜牛沉入了昆明湖底。这一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昆明湖东堤留下一点痕迹。第二天,附近居民纷纷传说,铜牛被大风刮跑了,洋鬼子寻不到破绽,真以为是上帝的安排,也就没有再寻找。由于人民的保护,时至今日,铜牛才得以在昆明湖东堤岸边,向广大游人展示。
传说六:铜牛的铸造
颐和园铜牛,是我国古代用拨蜡法铸造的代表作。我国古代雕刻,是以写意见长,这只铜牛,却用了写实的手法,它不仅造形生动,而且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置于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好似回首惊顾,若有所闻。炯炯目光注视着昆明湖的西北方向。它神态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铸造艺术水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也是颐和园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4.天地一家春
“天地一家春”本是圆明园四十中景的一景,建筑得朴素典雅。一八六O年火烧圆明同时,巳被英、法联军全部烧毁了。奇怪的是在今天颐和园的仁寿殿。乐寿堂等处的消防铜缸上,都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大印,这些缸都铸于清朝光绪年间,离火烧圆明固已经有几十年了。圆明园四十景,可纪念可追忆的地方太多了,为什么对“天地一家春”念念不忘呢?这里面也有慈核的一段故事。
慈禧进宫时地位被微,开始只封了一个兰贵人,可后来声名越来越显赫,当政四十多年,这些都是从“天地一家眷”开始的。
原来这“天地一家春”是慈禧进宫初期的住所,咸丰皇帝初次看上兰贵人既是在这里。当时,咸丰正带着八大臣在圆明园里闲逛,慈用重金买通了皇帝的跟班太监,有意把皇上往“天地一家春”引,慈禧为了引起皇上的注意和好感,也特意轻装谈抹,倚着雕栏,唱着江南小曲“艳阳天”。由于唱得非常动听.常居深宫的皇帝入了谜,乖乖地落到了兰贵人的美人计。从此,名不见经传的兰贵人就开始了步步高升的日子,懿嫔、懿贵妃,荣华富贵全都有了,在生了太子以后,更是一步登天。咸丰帝死后,她就当上了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天地一家春”是慈禧太后的发样地。
在光绪年间,重娃清筋园时,慈禧本想在园子里再建一座“天地一家春”,并让工部找来了当年的图样。可是当时国力实在太空虚,再也拿不出许多银两丁。可她又忘不了对“天地一冢春”的思念之绪,就心生一计,在匠人们铸造防火缸的时侯,她特意下了一道懿旨,在每个铜缸上都刻上了“天地一家春”的大印,并把它们摆在了自己的住室乐寿堂及勤政的仁寿殿。
5.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是怎么修成的?
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其实,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雕刻了五百多只石狮子,比芦沟桥的狮子还多好几十只呢!
这十七孔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一座桥,全长一百五十公尺,东连八方亭,西接南湖岛。那十七个券洞上边,是雕刻着石狮子的汉白玉石栏杆,它就象是一道虹,把人世间和蓬莱仙岛连接起来了。
相传,在乾隆年间修十七孔桥的时候,请来了许多能工巧匠。那晶莹洁白的汉白玉,是石匠们一斧一凿从房山的大石窝开采的,流着汗水一步一步把它运来的。有一天,修桥工地上来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头发长的过耳根台子,脸上的土有一个铜子厚。他背着工具箱子,一边走一边吆喝:“谁买龙门石!谁买龙门石啊!”工地上的人看他那肮脏劲儿,都以为他是疯子,谁也没搭理他。
老头子在工地上转游了三天,也吆喝了三天,还是没人理他。
这个老头,背着工具箱子离开了工地,往东走到六郎庄一棵大槐树底下,呆住不走了。他夜里就睡在树底下,每天鸡叫头遍起身,抡起铁锤,叮叮当当凿那块龙门石。
一天傍黑儿,下起了瓢泼大雨,风吹雨潲迷得老头睁不开眼睛。他双手抱头,蹲在树底下背雨。正好,村西住的王大爷打这儿路过,见那个老头畏畏缩缩的样子,挺心疼,就让他搬到自个儿家里来住。
老石匠搬到王大爷家,有房子住,还管饭吃。他整整住了一年,也叮叮当当一天不停地凿了一年龙门石。一天早晨,他对王大爷说:“今天我要走了。我吃你的饭,住你的房,你的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也没有什么报答的,就把这块石头留给你吧!”王大爷瞅了瞅汉白玉的龙门石,对老头说:“你也别说报答不报答。为这块石头,你劳累了一年,还是你带走吧!我要它也没用。”老头说:“我这块石头,真要到节骨眼上,花一百两银子还买不到呢!”说完,背起工具箱,顺大道往南去了。
颐和园里修建十七孔桥的工程快完工了。听说乾隆皇帝还准备前来“贺龙门”呢!没料想到,桥顶正中间最后那块石头,怎么也凿不好、砌不上。这可急坏了工程总监!这时候,有人想起了那个卖龙门石的老头子,提醒了总监,就派人四面八方去找他。
工程总监打听到那个老石匠在六郎庄住过,就亲自来到王大爷家。他一眼看到窗底下那块龙门石,就蹲下来量了量尺寸,结果是长短薄厚一分不差,就好象专为修桥琢磨的一样。总监高兴得合不拢嘴,对王大爷说:“这是天上下来神人专为修桥凿的,可救了我的急啦!你张口吧,要多少银子我支付多少。”王大爷说:“你也别多给,那老石匠在我家吃住了一年,你就给我一年的饭钱吧!”总监听说,留下一百两银子,就把龙门石运走了。
这块龙门石砌在十七孔桥上,不偏不斜,严丝合缝,龙门合上了!
那些石匠、瓦匠们,人人都吐了一口气:总算把石桥修成了呀!要不然,皇上怪罪下来,还有大伙的活路吗?正当大伙高兴的时候,有个老石匠忽然醒悟过来,对大伙说:“诸位师傅现在该明白了:这是鲁班爷下界,帮咱们修桥来啦!”
从这以后,鲁班爷帮助修建十七孔桥的故事,就流传开啦。
6.瓮山的来历
颐和园里有一座万寿山。在乾隆十六年以前,这万寿山原来叫做“瓮山”。提起瓮山的名字,在北京西郊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以前,瓮山一带平地出泉,是一片沼泽水洼,当地的人都以打鱼摸虾、垒砖烧窑、做小买卖为生。除去几家财主以外,老百姓生活很苦,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家家户户为填包肚子四处奔波。 瓮山的半山腰里,有一座又破又小的财神庙,庙里供奉的是财神爷赵公元帅。老人们说:“赵公元帅心善,他要每年四月十五这天显灵,周济一户穷人。”
果然,接连几年,每到四月十五赶庙会时,总有一个穷人发了财:先是扛活的赵老黑挖出一瓮元宝;后是卖豆浆的王瞎子捡了一瓮珍珠。这些事传到有钱人耳朵里,那些财主和大官们可就急红了眼!到四月十五这天,他们也穿起破衣烂衫,腰里系根杂布绳,肩上搭个捎马子,假装穷人,在庙会上晃来晃去,妄想让赵公元帅度化他。
在瓮山西南有一家大财主,叫王有财。他家有一顷水地、两顷旱地,北京城里还有几座买卖铺子。王有财贪心不足,还想发大财,就在四月十五这天,穿上他家长工的一身破衣裳,到瓮山上去赶庙会。他在人群里走过来闯过去,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善心的财神爷度化度化我吧!我家有八十老母,都饿病啦!”他从东走到西,从南念到北,转了六六三十六圈,还是没有遇到那位宽衣大袖、鹤发童颜的财神爷!他累得腰酸腿痛,口干舌燥,没精打采地回家去了。
王有财到家后,喝了两杯茶,倒在炕上就睡着了。他梦见,从瓮山财神庙走出来两个小孩,一胖一瘦,个头一般高,都穿着一身红兜肚,一蹦一跳地往后山走去。那个胖小孩说:“师傅叫咱俩今天晚上,把那一瓮金豆度化给一个最穷的人,咱们快去挖金豆吧!”瘦小孩问:“那个最穷的人是谁?”胖小孩说:“咱师傅访察了一年才找到他。这个人住在山西边,叫大老李;他有个小孩,眉尖上长着一颗痦子。师傅让咱们把金豆埋在他家西屋旮旯儿里。”这两个小孩走到山后一棵松树底下,一锹又一锹,挖出来一个鬼脸青色的小瓮来,细脖大肚子,盛满了光闪闪的金豆。瘦小孩提起小瓮就要走,不小心掰下来一块瓦碴儿,他把瓦片扔在地上,抱起小青瓮就走了。王有财见把金豆拿走了,急得大声喊起来。这一喊,把他自己喊醒了。原来是做了一个梦。
王有财急醒以后,跳下炕就往瓮山跑。他找到那棵松树,果然在树底下发现了一块破瓦片,跟他梦里看见瘦小孩扔的那块一模一样。他捡起来揣在衣袋里,盘算着怎样才能找到大老李,想办法去那瓮金豆。
第二天一大早,王有财来到瓮山西边青龙桥一带,到处转悠。见到小孩就看人家眉尖上有没有痦子。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就垂头丧气地往家走。在青龙桥村西,遇到一个卖切糕,就搭起话来,问:“你贵姓?”卖切糕的说:“我姓李,人家都叫我大老李。”王有财一听说他就是大老李,就别提多高兴了,又接着问:“你家孩子有多大了?”大老李叹了口气说:“不瞒你说,我打了半辈子光棍,四十岁才娶亲,快五十岁了,还没尝过当爹的滋味呢!”
正说到这儿,从街里跑过来一个小孩,喘着粗气喊:“李大叔,我大婶生了个小胖子!”大老李一听,拔腿就往家跑,连切糕车和王有财都忘掉了。等他料理好家里的事,再来推切糕车时,王有财还站在那里帮他看车呢!王有财问:“你大喜啦!孩子长得很富态吧?”大老李笑着说:“长得又胖又壮实,一脸福相啊!喜眉笑眼,眉尖上还有一颗痦子。”王有财想:果然就是他家!连忙奉承说:“这就是喜鹊(雀)登梅(眉)嘛!”
大老李推着切车回家去了。王有财跟在他后边认准了家门。
过了几天,王有财提着饽饽匣子和两瓶白酒,到大老李家去贺喜。大老李也留他在家吃饭。以后,两人越混越熟,经常来往。
一次下大雨,大老李家的房子塌了。王有财说:“我家祖坟的几间房归你住,你这房就归我啦!行不行?”大老李说:“那敢情好,我们全家就谢谢您啦!”
大老李前脚搬走,王有财后脚就迈进家门,到西屋墙旮旯去挖金豆。挖来挖去,果然挖出来一个鬼脸青的缺沿小瓮。他从兜里掏出那块瓮片一对,正好对上。他刚一提起瓮盖,就从瓮里钻出几条毒蛇来,紧紧地把他缠住,有咬得他浑身是伤,不久就死了。
后来,大老李有搬回青龙桥,他在重新盖房时,也挖出了一个鬼脸青的小瓮,瓮里盛满了金豆。
因为这一瓮金豆,是从山坡上松树底下挖出来的,这座山就叫做“瓮山”了。
7.洋鬼子血染智慧海
庚子那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还没瞧见洋人的影儿呢,就逃到了西安。王公大臣们一看太后带头儿颠了,也争先恐后,携带金银细软,四散逃命。守城的八旗兵军心涣散,群龙无首,和洋人没打几仗,也各想各的法儿去了。
八国联军进了北京,杀人放火抢东西,干尽了缺德事儿。他们闯进颐和园,又抢又烧,把园子弄得乌烟瘴气。
天擦黑儿的时候,一帮洋鬼子窜到了万寿山顶的智慧海。他们一看这智慧海,一个个全愣了:好家伙,世界上竟有这么漂亮的房呐!墙是琉璃的,瓦是琉璃的,整个建筑没用一砖一石,也没有一檩一柁,全是用琉璃攒成的。每块琉璃砖上,还雕刻着一尊佛像,都盘腿打坐,双掌合十,慈眉善目,象活的一样。
鬼子们越看越红眼,就用枪砸开了琉璃佛像。低处的砸完了,又搭起人梯砸高处的。刚才还是好好的佛像,不一会儿就被砸德不是缺腿就是少头。
洋鬼子们正砸得起劲,忽听的嗷嗷儿几声怪叫。鬼子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事儿,有的就被顺风刮来的沙土迷了眼,有的被石头砸破了头。他们吓得撒丫子就颠,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就在这时,从智慧海后边的松树林里蹿出十几个怪人来,全是黑衣服,短打扮,朱砂涂脸,手拿刀剑,嗷嗷儿叫着冲进鬼子群里。
洋鬼子哪见过这种场面啊,一个个吓得浑身筛糠,两腿发软,尽剩了哭爹喊娘了,哪里还跑得动半步。这十几个人就象猛虎扑羊一样,挥舞刀剑,一顿猛杀猛砍,直杀得鬼子人头滚滚,血流满地,不一会儿,都倒在了智慧海周围。
过了有两个时辰,从死人堆里晃晃悠悠站起一个鬼子来。该着着家伙走运,没受致命伤,刚才是连惊带吓晕过去了,因此就成了落网之鱼。他听听四下没什么动静,就连滚带爬地跑下万寿山,把这事儿报告了洋鬼子头儿。
洋鬼子头儿带着人跑到智慧海一看,立时就傻了眼。他越看越纳闷儿,怎么他们一枪都没放,就老老实实让人家把脑袋切下来了呢?这是什么人干的,这么大本事?他让人找来了看颐和园的老头儿,问他们这是怎么回事。
两个老头儿看了看说,他们这是叫阎王爷拿了去了。这智慧海本是一座佛殿,里边儿供的是地藏王,他是阴曹地府的头儿,谁要是在世上为非作歹,专干坏事,他就派追命无常把谁拿了去,根据罪过的大小,分别押在十八层地狱里。你们今儿个在园子里又烧又抢,还跑到智慧海来砸佛像,阎王爷不拿你们还拿谁去呢!你们再放火抢东西,阎王爷要是再一发火,你们的小命儿就全得留在这儿。
洋鬼子们一听,差点儿全吓晕过去。有的立马就冲智慧海下了跪,一边嘟囔一边画十字儿;有的拔腿就跑,连头都不敢回,生怕让阎王爷勾了魂儿去。转眼功夫,鬼子们屁滚尿流地逃出了颐和园。
砸智慧海的洋鬼子真叫阎王爷拿了去了吗?不是,哪有阎王爷呀!他们是被人杀的。那是一些练过武术的村民,都在颐和园附近住家,他们看洋鬼子在颐和园里边儿烧杀抢掠,实在气愤不过,就假装成鬼神模样,把砸智慧海的洋鬼子送上了西天。
8.瓮娘娘坟与佛香阁
元世祖忽必烈的正宫皇后,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她辅佐忽必烈治理天下,满朝文武和三宫六院没有一个不佩服的。后来,她忽然得了重病,临死前,对忽必烈说:“臣妾死后,只有一个要求,望陛下把我埋在丹棱北边的那个小山包上。”忽必烈流着眼泪问:“为什么偏葬在那么荒凉的地方?”瓮娘娘说:“日后有天子给我看坟。”说完没多大功夫,就闭眼了。忽必烈按照她的意思,把她葬在了那个小山包上。从此,那小山也就叫瓮山了。但到底是葬在瓮山的哪一块儿,地面上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为的是防备有人决坟盗墓。
五百年以后,清朝皇帝乾隆看这儿山清水秀,风景幽静,心里很喜欢,就想在这儿建座皇家园林。他征调民工,把瓮山泊开凿成昆明湖,并在瓮山上大兴土木,修建行宫。在半山腰挖地基时,忽然发现下边有一个大地穴,都是用三尺见方的大石块砌成的,还有一个大石门,关得很紧实。监工的太监把这事立马禀告了乾隆。乾隆心想:“这准是瓮娘娘的坟,要能把这坟挖开,说不定里头尽是奇珍异宝!”于是,他亲自跑去看了,命令工匠们悄悄把门撬开,可那门太严实了,工匠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撬开了门前的一块挡门石。翻过来一看,上面写着几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一看,脸色立时掺白,吓得差点背过气去,慌忙命令工匠把石头重新砌好。就在瓮娘娘坟的上边,修建了佛香阁,把坟给压住了。这一来,瓮娘娘的坟没人敢动了,乾隆认为自己的江山也就牢靠了。果真应了瓮娘娘:“日后有天子给我看坟”那句话。
这事听起来好象很神,其实并不神。瓮娘娘是个有学问的人,他见丹棱北边那地方风景好,知道日后准被皇家看上,在这儿修行宫,所以她才说“日后有天子给我看坟”。至于石板上的字,那是防人掘坟盗墓为吓唬人而刻的。正好碰上了乾隆,乾隆这人讲风水,好迷信,就给唬住了。
9.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是颇为讲究的,可以说在中外历史上罕见。颐和园专有一座供西太后享用的“寿膳房”,地处仁寿北殿的后身,大戏楼东侧,共有八个大院,一百多间房子。专门为她烹调饮食的首领太监、厨役、菜役等有一百二十八人之多,比乾隆时期的御膳房多二十余人。膳房下设五局:
一、荤菜局。 专做烹、炒、炸、熘、蒸、炖各种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等荤菜。
二、素菜局。 专用豆腐、面筋等素菜做各种炒菜、炸菜、熘菜等。
三、饭局。 专做饭、粥、馒头、花卷、烙饼、面条等各种主食。仅每顿要做的粥就有:绿豆粥、小米粥、肉粥、薏米仁粥、大麦粥、大米粥等。
四、点心局。专做早点、午后点心,还有夜宵所有的各种蒸、煮、炸、烙点心。
五、饽食局。专做酥皮饽饽、酥盒子、奶油琪子、小炸食、萨其玛等点心。
西太后膳房的太监、名厨等,不管皇太后到哪里巡幸,都要随驾侍奉。颐和园“寿膳房”的太监、名厨中的有不少是从故宫“西膳房”调来的。关于厨师随驾伺候的事,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名厨师叫谢二,是一位首领太监的弟弟,因油炸糕做得好,被传入宫中效力。他做的烧麦皮薄如纸,馅美可口,特别受到“老佛爷”赏识。有一次西太后去东陵祭祀,谢二没有随驾,到了东陵西太后要吃烧麦,吃完后感到味道不对,问是什么缘故,手下人说谢二没随驾,是刘大做的,结果一怒之下,打了刘大四十大板,并立即传旨命谢二火速赶到了东陵。
在西太后爱吃的菜品中,有一个菜叫“酿豆芽”。这道菜做起来非常费功夫,必须挑选挺直肥大的豆芽,先用手将头尾掐去,只留中段,再用细铜丝将其挖空,然后再将事先用鸡肉或其它佐料调好的馅塞进去,上锅蒸熟。就这一个菜,十个人做一天也够忙累的。在她爱吃的面食里有一种"小窝头"。其主要原料有栗子粉、小米面、豆粉、糜子面和玉米面,再加桂花、白糖和枣泥,精心做成如同拇指般大小的窝头。寿膳房制作的食品花样繁多,能制点心四百多种,菜品四千样,各种上等高级食品如燕窝、鱼翅、熊掌等应有尽有。
西太后用膳每天有固定时间,一般早膳六点,午膳十二点,晚膳下午六点。另外还有晚点。传膳前,各局将做好的菜食一律装入菜食盒中,放在廊下几案上。盛菜的用具是淡黄色的绘有二龙戏珠的木制膳盒,膳盒底部有一个用锡制成的底座,座内装有热水,外包棉垫,能保温较长时间,一般情况下,西太后在乐寿堂用膳,乐寿堂离寿膳房一百多米,每次进膳前,乐寿堂正厅内临时用几张桌子拼成一张大餐桌。只有当首领太监发出“传膳”时,所有的膳食才能从寿膳房向乐寿堂运送。传膳时,膳房学徒的小太监有几百人之多。当传膳太监传旨开膳时,小太监每人把自己的膳食盒搭在右肩上,管膳太监和首领太监领着这些小太监依次而入,再由内侍太监把菜食放在膳桌上。这时总管太监李莲英用银筷子试尝,他认为安全可靠后才请皇太后用膳。西太后每天的膳食费一百两白银,比乾隆规定的六十两还高。在当时,一百两白银可买大米一万二千斤。按当时一般农民的正常用粮每人每年三百斤计算,可够一人吃四十年的。那真是“帝后一顿饭,百姓数年粮”。
西太后在颐和园消夏如何吃冷食。慈禧常吃的是一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