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说的,还是孟子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3 21:06:4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说的,还是孟子啊
xXrHwfv666bc[f?`cb$@`@ ` P~ʴTz_ؓU2L?>la#UVV̓_.=D W%hP!]) لFuUd WxEww~Ď͛*q9[nH4C(S*rzV2!I+/|s|UUmjyHۓ9}6љb[)>wK1xG^$oy)/ɸ)ĨG9L&}d?p0￸i&p[lV*G+7 ruO7p>ū?+*.BL[$l^d)YYڸTpM}&;ܚ6I()'+~073Xq2Rei28FN '㍾|D7EZ(]6;>ATW=3=:+>X6Mc.(F c-X09νpwɻpc35d=# D'q[ Ws"ݖB .u. Q_706Z霓;>Bp7??-y4/OJF".d[@dQt{ @ Jih8'_QiZT 9Sɓ{ێ^UQxa٩ Ѣvo*؆Fjy-C5-!$v9}8 ӻEfx2DjL;㓔1#͍/*5C#U3YY̯-*75暘4+4Nq%:;y\ti]2!{? )#8KG9| Qb`!\I-I>07!љp `JV9RIE U@"C?ٽ*hݲ,{IL(ۄA! %Lr8Py-_~InJ_N7Ҹ6t FZ/KcL Rr&.smXρm/BK-hAANM"8 C7\C=B.SGQ#E&\pFR jJNJ|I,̱d_,fep]X+#gЌ2*ͨIm388=)C&yY9ApV$+r1d|1uH(}%vcC^N1D>PUnC0 /u I3xTW3I<ѧi5$=2"(69xQ}ubhg4d 5]}ڑ7z鸟/*|zf*cʍh8KT/w̾ݾH2nSB[ؘ1MYPgR=W0X4N(8Z:;Z&c{y6rU?qi{,ӺV|,IL9;n'qMEcm[ɗ$ DI]"fdT}/ÉPrí5Cm0+MMNJb/E7%F Wg`h!~`^&{uޒ@u6pg 5S fkQ~زr|Vy)U8x3?0][m-Ǩb 1yb~$kN@e]X_;x[*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说的,还是孟子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说的,还是孟子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说的,还是孟子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孔子说的!
详见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十课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此即言仁.《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又言恕.孔子常以“恕”释“仁”.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也即子贡所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公冶长》)以后儒家都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施“仁政”.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后都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了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有人会如此友善地考虑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而且,进一步说,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因为你对其他人的所有行为,以及你对其他人的思想,都经由自我暗示的原则,而全部记录在你的潜意识中,这些行为和思想的性质会修正你自己的个性,而你的个性相当于是一个磁场,把和你个性相同的人或情况吸引到你身边.
确切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一个人真正成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为这是很高很难做到的要求,所以我们目前的社会总是在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和「己达达人」的崇高典范.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之后,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谣: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
实地观测搞调查,团结勤快听意见.
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沥肝胆.
河道疏通水患灭,灌溉农田万民欢.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故事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中国有句俗语:「人和万事兴」.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实现「人和」的润滑剂.愿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能时时处处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灿烂文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芳香.这一点推广开来,对于整个社会,意义是很了不得的,那样就经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实现了全球的和谐、共荣.
本文根据《为人三件事》(穆子青编著)、《人生宝典》(高占祥著)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