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22:43:09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xYr"G{1~p{O8f~Hj6 MBXŮ, snެEvLD(@rsϽ_ds,ײy| s)V8\vY6p{u,q}?_>?lDN.T;+ 9t;U^<}*)>c _x7_muwgmL9 GHiXh[~N]T4LU[vXɱ7њEűfIbWy*`g!,Qb<压<=nRp hw'fV>{C#f0{g#g%@ɀs+&TC@Rw{:6R*ֲ@eL*T֋ sX҇?>PfڣrU25/yT9J bQYQFgnun T|E7^'}y`͏k+{Q䌷ZwYz8@[,Pw:ZDnMI;yپNE}&,s~,Z`q.~+s'AR0%XTbS~Gf\α`OaSjf K4nON4C͂ͥ̎4v qօ#}6mAR-dӥj1AO 7\r<F{b3At9 _Mwk^I@nJ@ 㠢p+Q+4y(DE6fVQMaڸ2R5u^=S婬T{l9et%#(g{Ս+Z˒6PJ5^DIWK\|p& 'J  +lK.%v\\rТ*7 /ؚۃuÀjPΘ@FEmZWU[D؜%aliQ~Ԍ:&"ٗ"1E0SX ʐBiT1U8>;W(M|zbk!8!*:Bñ(͐W5vUD }A8S2Ñt 8 PdOK\ ʙў IS{$Q3FN6}&WWBƚ7 @fERm'ↁ*@;߷R'l`S-0=EJl<.)M'ܴcmK%` E{EGQbK}YOӰș1v>J`P' PLDEׄ|i1*K5KС/jDHdhNiH$̓H%(}K 2(\ZXD;?R#;65gmYq 7ǔUr0ϋ½@4$+9 ZM9<(ȶQ`7d ga]ٶ '4n(n}j-BS/&ST63$:2<&do=3рX&ʻ3تF2ɺj:8=94 $Oj$pP#2'CnA'Np'DE3ü4a7hÿAT,\DIR/hx\ X ΫMfw臩DYm i|aSew!&,GԬ[ xUl \kLețދBS=UI;1Igi gD34Y3*!SľКa_ynMer{r}b/0&>keU P]&ؿoehsFg*[YFn/I$?;D¿ʎNysę%u10鲢c;=z o4|[4ɓK>[]đqN:/z}0c-ؼ"`Kc:ފb]= 8Q~HlU+p=x#~xƇ{Ģaփk=6/̸6Z.=չXzQ =ؘ{>)%-њ? Nh2/^?XHR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中学 王桂韫
心理学家布鲁纳讲:“学习是生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近几年教学中,我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发现在合理的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发展,使学生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究、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引发冲突,激发兴趣
中学生的思维往往缺乏连贯性,只停留在表层认识上.如果老师能设法让他们发现原有认识的片面性,或再多问一个为什么,学生就会发现无法解决,这样就会使他们产生认识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情境,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例如,在学习 《幂的乘方》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题:“在355,444,533,这三个幂的数值中,最大的一个是哪一个?”学生们看了都很吃惊,满脸的疑惑,这么大的数怎么算呢?我就对学生们说:“学完了这节课你就会做了.”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自主的去钻研、探讨、合作.而老师是作为指导者,合作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也符合新课改精神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二、体现形成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数学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概念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情境的创设不应只在课的开始阶段,在整个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和应用过程中,也就是说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情境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学习《整式》时,以“同学们要到三江口旅游”为形式,从出发到返回,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本质的渗透”为内涵,从概念的形成过程,到重难点的突破,再到巩固应用,知识拓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学生活动,拓展探索空间
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爱好,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经验和即时信息,帮助学生应用、验证、巩固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从而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应创设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使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调查了解有关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如调查本班男女生人数,每个学生家庭人口,每个家庭的图书藏有量,到室外测量,个别或集体到商场调查商品价格,了解银行利率利息计算等.通过对这些事物中蕴涵的数学问题研究,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在商业、科技、交通、工农业生产等行业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新居的装修问题”,教师只给出问题情节:“许多同学家购换新居,要进行装修,请同学们帮父母策划一下,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装修中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于装修会遇到一些什么具体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采用怎样的策略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则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四、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数学的联系,是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要求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感受数学,将数学问题置于实际生活情境.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
在学习《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时,我先拿出一张白纸说:“同学们,这张白纸厚度只有0.1mm,经过对折27次,纸的厚度将是多少?大家猜猜看,有电线杆那么高?还是有七八层楼房那么高?”学生不得其解.老师略作停顿后说:“那将超过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m!学生惊讶,老师乘势指出:“学习同底数幂乘法后,我们可算出其厚度为约13422m.”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及时组织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较好地解决了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同底数的幂的乘法,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五、创设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能力
好的教学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思考出校门.”让学生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趣的.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条件,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中主动学习,使他们真正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需要和兴趣,就要创设出有关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发学生“入境”,使学生产生“入境始入亲”的感受,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